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我的农场通大明 > 第16章 顺宁王他听话吗?

我的农场通大明 第16章 顺宁王他听话吗?

作者:二月新欢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1-19 01:39:30

第16章 顺宁王他听话吗?

刘斌手指再往下滑动,到了赛因山达。

“从狼居胥继续南下,老郑原本是打算把路修到这里的,因为后世的铁路就是这么修的,沿着后世的线路修,可以省去很多的线路勘测工作,但是我没同意。

“最后在我的建议下,打算把路再往东修一点,然后在胪朐河边建一座城,这里在元朝的时候叫曲雕阿兰,我们可以在这里建一座‘阿兰’城。”

朱棣仔细查看地图,问道,“阿兰城,在这里筑城有什么说法吗?”

刘斌仔细解释道。

“铁路是要一直修下去的,但我们目前缺人,会修路的就那么多,所以先修哪里,后修哪里,就有说法了。

“我们打算修通北海到京师的线路之后,就开始修两京线,打通京师和南京的铁路交通,短时间内,辽东和奴儿干就顾不上了,但这里又是未来几年重点经营的地方,不能不管。

“所以我才建议修阿兰城,你们仔细看,这里的胪朐河,向东北直通呼兰湖,从呼兰湖又可以通到黑龙江,黑龙江又连通松花江,顺着松花江能一直到沈阳。

“那么等铁路修通以后,我们的物资不管是从北海,还是从京师,都能在阿兰城下车,然后转水运,走胪朐河,沿着黑龙江跟松花江,运到松辽平原。

“我之前提议在奴儿干设置的六个农场,全都在黑龙江和松花江沿岸,要么是河道交叉口,要么是沿岸,都是战略要地。

“在目前辽东汉人人口不足的情况下,谁控制了辽东的江河,谁就控制了辽东,这样我们短时间内,就不急着在辽东修铁路了,先用水运顶着,把关内的铁路修好再说。”

朱棣的手指沿着东北的江河画了一圈,赞道。

“此老成谋国之言,如此就能控扼整个奴儿干,阿兰城,甚妙!”

刘斌手指继续移动,“从阿兰城继续南下,可以在迤都筑城,接着走满套儿(丰宁),沿着汤河南下,从密云入关,走怀柔,顺义,抵达京师。”

过了阿兰,后面这几个地方朱棣就知道了,洪武二十三年,朱棣带兵北伐,还在迤都这里抓到一个北元的蒙古太尉,这地方他可太熟了。

至于关内,在场的众人全都认识,也就没必要仔细介绍了。

其实这条线路,和后世的线路稍微有点差别。

后世是有一条,从乌兰巴托到张家口的铁路线的,比较靠西,而刘斌和老郑新划的这条线,更靠东一些。

战略上,往东迁移是为了迁就阿兰城,用水路控扼整个东北;

从技术角度上,能少跨河就少跨河,能少翻山就少翻山。

少架一座桥,少爬一座山,就能节省很多工程量,降低工程难度,为此哪怕多绕几十公里,只要走的是平地,也无所谓。

也就是说,后世草原通往京城的路,要么走西边的京张铁路然后北上,要么走东边直接去辽东,再从通辽进入草原。

现在不一样了,新路修好之后,估计就没京张铁路什么事了,也不用学詹天佑修人字形铁路爬山了,通辽这个地名估计也不会再有了。

万恶的通辽大概会被一分为二,变成大宁和丰宁两个城市,毕竟相比于通辽,大明对‘大宁’这个称呼更加熟悉。

杨荣看着地图总结道。

“也就是说,从北海,到密云入关,中间要筑五座城,恰克图、狼居胥、阿兰、迤都、满套儿......”

刘斌指着满套儿,

“这里可以改叫丰宁,后世这里就是叫丰宁。”

众人闻言点点头,杨荣一拱手,“陛下,接下来就是如何跟阿鲁台答复了。”

金幼孜见状提议道。

“阿鲁台不是要内附吗?我看可以直接让他来京师,他若不是真心归附,定然不敢来,要是真的来了,那正好可以让他看看电视。

“霄国公给他讲解一下如何安置牧民的事情,阿鲁台只要不傻,自然会答应下来,到时候陛下稍微许诺一些好处,他还立刻就范?”

朱棣微忖片刻,点头道,“可行,立刻召阿鲁台入京。”

......

阿鲁台此时还在开平以北等着朱棣的回信,他顶着俩黑眼圈,面色憔悴不堪,整个人如同精神衰弱一样,稍微听到点动静都吓得不行。

今年初,朱棣派使者到鞑靼,让他们对大明称臣纳贡,这不是扯淡吗,阿鲁台还想一统草原呢,怎么可能轻易认输,于是就砍了明使。

后来朱棣发兵十万,阿鲁台也没怎么怕。

你人多又怎么样,人越多,吃的越多,我先不接战,把你的大军引向漠北,拉长你的粮道,到时候仗着骑兵的高速机动,随便就能断你粮道,等你的十万大军饿的快死了,到时候再给你一口吃掉。

本来事情也是这么走的,后来阿鲁台发现明军主帅是个傻大胆,自己随便引诱一下,那老家伙就迫不及待的脱离大部队跑出来了。

阿鲁台当时就兴奋了,没想到这次的明军主帅那么好对付,当即传令,调了一万大军,把明军主帅包围了,结果围住之后才发现这是一网大鱼,里面不止一个国公,还有四个侯爷!

阿鲁台当时差点笑死,没想到明军居然蠢到如此地步,千里送人头也没你这么送的吧?

他当即让人围杀大明的五个将军,然后调集主力直扑大明的中军大营。

结果已经到了嘴里的肉,突然被鹰叼走了......

阿鲁台至今还记得那天的场景,一个不知道是什么玩意的东西,从他们头顶飞过,上面装了好多火器,打谁谁死,硬生生打开了包围圈,把明军五个将帅都送了出去。

阿鲁台当时气的要死,他不信邪,就算没砍死五个主帅,好歹也重伤了两个,明军缺少指挥,到时候打起来肯定顾头不顾腚,这仗还能打。

于是他继续带主力去打大明中军,虽然打的有点费力,但好歹剧本没有偏离他的设想。

可眼看着就要打赢了,天上又飞来一只大鸟,追着往他们头上扔炸弹,太惨了,那场面太惨了。

阿鲁台至今想起那场面都不寒而栗,这难道是明军的妖法,还是大明掌握了什么奇怪的东西,为什么会有东西飞来飞去,还总是帮大明呢?

但不管怎么说,那一仗都输了,而且输的很惨,鞑靼的主力几乎被打光了。

死了两三万,还有一万多人直接向明军投降了,他只带出几千人逃出生天。

回到部落营地,所有人都灰心丧气,只剩他们这几千人的青壮年,部落里还有好几万将士家里的老弱,这些女人和孩子,还有牛羊,只凭他们这几千人,是根本保不住的。

西边瓦剌的马哈木那个狗东西,一直在惦记着鞑靼的地盘,去年才刚跟他们打过一场。

如果被马哈木知道鞑靼大败,肯定不会放过这个机会落井下石,吞并鞑靼,彻底统一草原。

阿鲁台连大明都看不上,怎么可能会对马哈木俯首称臣呢?更何况,就算他向马哈木低头,马哈木也不一定敢让他活着。

没有办法,阿鲁台只能二选一,最后他选择向大明投降,大明既然那么厉害,投降大明好歹不丢人,大明也能保得住他,投马哈木就只有死路一条,其实他也是没得选。

于是他立刻带着几千残兵败将,还有数万的女人小孩,数不清的牛羊,赶紧一路南下,离着瓦剌越远越好。

结果就在他们南下的路上,奇怪的事情又发生了。

每天白天都会有一只大鸟从他们头顶飞来飞去,阿鲁台和他手下那些骑兵吓得要死,生怕那东西再往他们头上扔炸弹。

足足担惊受怕了两天,他们才发现,那玩意好像是从漠北飞到大明京师的,每天上午一去一回,下午一去一回,一天四趟,从不低飞,都是高高飞走又高高飞回来。

阿鲁台松了口气,幸好那大鸟不是来炸他们的,不过他心里反而对大明更加敬畏了。

看那个东西飞行的方向,就是大明的京师啊,这说明,那天来炸他们的东西,确实是大明控制的,也就是说,大明随时都能再次炸他们。

生死间有大恐怖!

头顶时刻受到这样的威胁,阿鲁台就更生不起反抗之心了,整个人都躺平摆烂了......

到了开平,他派出使者去见朱棣,然后就等消息,没事还抬头望望天,今天那只大鸟已经飞了一趟,按照规律,肯定很快就会回去,也不知道啥时候回去。

结果没等到大鸟,倒是等来了朱棣的信使,让他去京师面见朱棣。

阿鲁台闻言心头一凉,看了看身边几千垂头丧气的残兵败将,还有数万的妇孺和牛羊,最后叹了口气,彻底摆烂躺平了,去就去吧,大不了一死,就算不死在朱棣手里,也得死在马哈木手里。

见朱棣好歹还有一线生机。

只是让他没想到的是,到了京城,朱棣不仅没有杀他,还给他介绍了一位神人,一个留着短发之人,大明的霄国公,据说那天驾机炸他们的就是此人, 这些天在他们头顶飞来飞去的也是此人。

阿鲁台当时就懵逼了,大明已经可以载人上天了吗?

接下来看到的东西更让他感到不可思议。

阿鲁台被领到燕王府,看一个叫电视的东西,朱棣说他们要在漠南漠北修铁路,沿着铁路线会筑五座城,鞑靼的所有牧民,都可以在城池周围定居。

大明会教他们如何种植牧草和粮食,让他们定牧,饲养更多的牲畜,教他们盖房子,过好日子,以后盐铁也会充足供应,再也不用每年迁徙了,过冬的时候大明还能提供青贮饲料,但这些饲料需要他们用牛羊肉,皮革,还有羊毛来交换。

看完这些,阿鲁台已经彻底没了别的心思,大明君臣已经把他们安排的明明白白,他答应下来还好,要是不答应,朱棣立马就能砍了他,再换几个听话的来。

有他没他,根本没多大的影响。

阿鲁台想了想,最后还是问道。

“陛下,臣内附大明可以,只是那马哈木定然不会善罢甘休,瓦剌要是打过来怎么办?“

还不等朱棣说话,刘斌就先说道。

“先礼后兵,派人招降,不投降也行,以阿只里海子到杭爱山为界,让他去西边放牧,只要不耽误我们修铁路就行,敢过来捣乱,我就炸死他!”

听到刘斌的霸气发言,杨荣悄悄捅了捅刘斌,小声说道。

“霄国公,那马哈木,是陛下今年刚封的顺宁王。”

“哦?那他听话吗?”刘斌不在意地反问道。

“额,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