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我的农场通大明 > 第30章 纠结疑惑的马哈木

我的农场通大明 第30章 纠结疑惑的马哈木

作者:二月新欢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1-19 01:39:30

第30章 纠结疑惑的马哈木

古代的城池其实很小的,有的还没现代一个工厂大。

城池里面那一圈才叫城,里面有县衙,粮仓,军械库等机构,当然也有人居住,城墙外面那一圈叫郭,那才是大量百姓居住的地方,加在一起叫做‘城郭’。

古代城池受到攻击时,就会把外郭的百姓全都撤到城墙里面,一是加强守城的人力,二是把外面的物资也都撤到城里。

现代城市就不一样了,随便一个工厂,学校,可能就比古代县城大,还没有城墙,街道四通八达,这你怎么防守?把敌人放到城里打巷战吗?

所以哪怕是李远这样的古代将领,碰到这么大的现代城市,他也得傻眼。

不过刘斌说的话他们还是能听明白的,虽然‘被动防御’‘主动防御’这样的现代军事术语是第一次听说,但很好理解。

古代城池就算守城,其实也不是傻等着挨打,有条件的话,他们也会主动,比如被人围城的时候,半夜从城里出去夜袭敌军大营之类的。

总共就四万兵力,需要防守二十一座没城墙的现代城市,李远和金纯是想不出什么好办法,显然还是刘斌的策略靠谱的多,不仅把城市守住了,甚至还能留出九千兵力在手里玩骚操作。

既然确定了防御策略,接下来就是商量细节了。

金纯率先提出问题,“霄国公的整体策略是最合适的,但我还是想问一下,你说的那个铁丝网,还有通电是什么意思?”

“铁丝网就是....”刘斌干脆从平板图库里找了个铁丝网的图片给他们看。

“这就是铁丝网,相当于你们的鹿砦,拒马,这玩意比城墙好修,也比木头寨墙好修,打几根木桩或者钢管,拉几圈铁丝就行。

“电就是发电厂送的那个电,把它连到铁丝网上,就成了电网,你们可以当成是通了雷电的铁网,只要有东西碰到,就会被雷电劈死。”

两人闻言都打了个寒颤,卧槽,好狠的办法。

金纯之前巡视北海各个城市的时候,就已经了解过发电厂了,知道这玩意是工厂发电送出来的,是生产生活必不可少的能源,就像木柴一样。

不过这个时候他还是问道,“霄国公,那这铁丝网需要多少电,我们北海发的电不是还要供应工厂吗?这些电够用吗?”

“够用,甚至用不完。”刘斌给两人解释道。

“伊尔库茨克这边的电,主要是由安加拉河上的三座大型水电站供给,平时是用来生产电解铝的,北海这边有个很大的铝厂,穿越之前,那个铝厂生产了全世界11%的铝,是个用电大户,现在这个工厂停了,多出来的电我们根本用不完。”

“原来如此,那这拉铁丝网的任务就交给我吧,我亲自来督办。”

金纯立刻揽下了这个差事,虽然打仗他不会,但搞工程没问题啊,朱棣叫他过来不就是搞工程的吗。

李远也提出了自己的疑惑,“霄国公,你说派三千人去瓦剌那边搞贸易站,万一他们要是真动手了怎么办?三千人能防的住吗?”

刘斌闻言顿时笑了,“就怕他们不来。”

然后刘斌就给他讲了一下,什么叫环形工事,外面怎么拉铁丝网,怎么布置地雷雷场,重机枪的扇形射界,还有交叉火力该怎么用,听的两人一愣一愣的,直呼卧槽。

末了刘斌又说道。

“这样的一个据点,只要靠近水源,弹药充足,你就算给瓦剌三十万人进攻,

也能守得住。

“而且也不需要让他们一直守下去,给他们电台,只要他们能坚持两天,就能得到北海这边的支援,粮食,衣服,弹药,能直接空投给他们,坚持三天,咱们这边的援军就能跟他们会合。

“不过我担心的是,瓦剌都不一定能进攻三天......”

刘斌给他们讲了一下,第一次世界交流大会时,汉斯用马克沁重机枪,一天之内打死六万联军的索姆河战役,两人这次是彻底放心了。

有这样逆天的装备,还真是就怕他们不来。

于是几人就开始各自准备,金纯开始组织迁来的工人家属,修建铁丝网围墙,通电的事由现代人负责,金纯负责拉铁丝网就行。

刘斌还是每天往南京送两趟建材,回来的时候在京师停一下,拉上被分配到北海屯田的士兵,然后回到伊州。

李远负责接收这些士兵,给他们按照近现代的军制进行改编,发放武器,进行训练,同时还要学开车,使用电台等技能。

太现代的军事编制,大明玩不转,也没装备给他们玩,能把二战那种大师团的近现代编制学会,就已经可以吊打全世界了。

二战时期的大师团编制,其实和大明卫所非常相似。

明军的卫所,最小编制是小旗,一个小旗十人,相当于近现代的班;

五个小旗为一个总旗,五十人,差不多是现代一个排;

两个总旗设一个百户,相当于现代一个连;五个百户设一个把总,相当于现代的营;两个把总设一个千户所,相当于现代的团;三到五个千户所设一个卫所,相当于现代的旅。

不管是人数,还是官职,这两套体系都非常的相似,所以直接用大明的卫所进行改编,非常容易。

当初看这一套改编方案的时候,朱棣还有过担心,这又是步枪,又是机枪,还有迫击炮什么的,会不会强过头了?

要是大明的卫所都这么改编,万一他们造反怎么办?

于是刘斌又按照朱棣的需求,提出了三等师制度,按照每个团1500多人来算,甲等师是三个旅,每个旅三个团,也就是三旅九团制,满编一万五到一万八千人一个师。

直属于皇帝的亲兵,被称为禁卫师,全都按照甲等师编制,按机械化师来组建。

乙等师为三旅六团制,比甲等师少三个团,满编一万人,按摩步师来组建。

驻守地方的军队,还有农垦师,全都按乙等师进行改编。

丙等师为二旅四团制,满编六七千人,铁道兵师这种工程兵,就按丙等师改编。

关于机械化和摩托化的标准,这个西方其实很模糊,反正刘斌用的华夏这边的标准。

‘摩托’本来就是个音译的词语,它的本意是‘发动机’,所以什么叫机械化,什么又是摩托化?

我们自己的定义是,全员坐着卡车行军,步兵下车打仗,坐在橡胶轮子上的,就叫摩托化,摩步师。

全员坐在履带装甲车上的,就叫机械化。

也就是说,经过改编的明军,直属于皇帝的甲等禁卫师,是有装甲车和身管火炮的;

而地方的乙等师,只有吉普,皮卡,还有卡车,炮也只有迫击炮。

这样皇帝的禁卫师,就能对地方部队形成全方位的压制,朱棣才能放心,而地方部队的装备,也足够用来抵御外敌。

至于丙种师的工程兵,那还要什么装备,当然是拖拉机,挖掘机那些工程机械了,他们只有少量的步枪,估计连机枪都少。

反正也不指望工程兵打仗,他们能自保就好,或者看着战俘和奴隶修路什么的。

经过几天的运兵,李远很快就接到了第一批士卒,组建了一个旅,使用的装备,是农场的射击教练段毅,从贝加尔军区的老军火库里找来的,有莫辛纳甘,DP28大盘鸡,郭留诺夫重机枪(五三式)。

这三种枪用的都是毛子的7.62毫米R弹,后勤只需补充一种子弹就行。

毛子现在用的都是阿卡七四,说实话,给明军大批量装备这玩意实在太变态,既用不着,也浪费弹药,有这些老枪就足够他们对付瓦剌了。

不过这批枪也只是暂时顶一下,一是因为太老了,二是毛子的凸底缘R弹是个奇葩玩意,并不好用,这是当时毛子自己工业水平不行,为了方便抽壳才搞出来的邪路产品,后来他们自己都不用了。

等以后北海自己能制造了,得把子弹和枪全都换掉。

长城汽车厂那边,他们还在长城皮卡的后车斗里焊上了立式机枪架,上面可以架一挺12.7毫米的德什卡高射机枪,说是外出搞运输,还有修铁路的时候,可以给车队和工程队护驾......

李远见了这玩意直呼好东西,逆天。

而暂时充当武器教官的段毅直接笑喷。

皮卡 德什卡,一看就有一种沙漠悍匪的既视感,有木有?

长城汽车厂的皮卡终于找到地方用了......

就在刘斌忙着运兵, 李远忙着练兵的时候,瓦剌的马哈木也送走了大明来的使者。

朱棣之前派使者来和马哈木谈条件,告诉了他,大明已经干掉了鞑靼,收服鞑靼残部和阿鲁台的消息。

而且以后漠南漠北这些地盘也归大明所有,大明还要在漠南漠北筑城,修铁路,让瓦剌不要过来捣乱。

如果瓦剌打漠南漠北的主意,最好先掂量掂量自己的实力,连鞑靼都被大明一战打没了主力,残部全部投降,你瓦剌以前顶多也就和鞑靼半斤八两,打个平手,你觉得能赢得了大明吗?

另外使者还把之前刘斌和朱棣他们说的,那一套治理草原的方法讲了一遍。

在草原种粮食,种高产牧草,用牛羊肉,羊毛,皮革,交换青贮饲料,大明收购羊毛可以织布,两边都有的赚,还可以帮他们筑城,盖房子,以后再也不用游牧,也能像汉人一样住在暖和的房子里过冬。

马哈木听完面带笑容,客客气气的把使者送走,转身就冷着一张脸,不屑的哧笑一声。

“一亩草场养三头牛,当我们牧民都是傻子吗?”

就算元朝统治中原的时候,在中原到处退耕还牧,在肥沃的农田里放牧,也做不到一亩地养三头牛,你这不是扯淡吗?

不过使者说的,大明一战灭了鞑靼主力,让马哈木掂量掂量瓦剌的实力,这个他倒是听进去了。

马哈木惊疑不定,最后对着帐外大喊一声。

“来人,把那几个从鞑靼逃过来的败兵叫来,本王要问他们一些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