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我的农场通大明 > 第36章 朱棣着急了!

我的农场通大明 第36章 朱棣着急了!

作者:二月新欢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1-19 01:39:30

第36章 朱棣着急了!

如果刘斌知道衣服上绣白泽是什么意思的话,他大概就能猜出这人的身份,可惜他真不懂......

不过听到这人管朱棣叫姑父,就算再不懂,也知道这人身份不简单了。

朱棣见状蹙眉问道。

“你?你在左军都督府没事做了吗?为何突然作此想?”

那人回道,“姑父,景昌受父亲遗泽,未及弱冠就承袭了国公爵位,人都说徐家一门双公,荣耀至极,可侄儿这个从未上过战场的国公,不免遭人耻笑。

“前些日子见到飞机,侄儿大为震撼,因此来了兴趣,北海之人竟能驾机翱翔于高天,反观我大明,却无一人能驾驭此物。

“侄儿今年未及弱冠,还年轻的很,与其做一辈子碌碌无为的平庸国公,不如斗胆去学习飞行之术,为陛下争做大明第一个上天飞行之人。”

朱棣闻言沉默了,徐景昌他爷爷是徐达,他爹徐增寿都没打过仗,他就更没打过仗了。

要不是徐增寿在靖难的时候给朱棣通风报信,还被朱允炆给杀了,朱棣心中愧疚。

再加上他还是徐皇后的亲兄弟,朱棣怎么可能给他追封国公,还把这爵位让徐景昌世袭呢?

所以从明朝开国到现在,徐景昌这个定国公的爵位,水分是最大的,别说什么社稷军功了,他连普通军功都没有,就算真有人说三道四也正常。

而且徐景昌今年才19岁,这是最重要的......于是朱棣真的开始考虑起来。

朱棣早在跟刘斌第一次见面的时候,就说让刘斌负责组建大明的空军,可惜从那之后就天天飞来飞去,根本没有时间。

而且大明是不是应该多培养一些航空人才,毕竟徐景昌是他侄儿,如果徐景昌也在空军里,那对大明皇室好像更保险一些。

另外刘斌自己也很忙,有很多事情要做,找个人给他打打下手也行。

于是朱棣就饶有兴趣的看了刘斌和徐景昌一眼,然后说道。

“你想学飞行上天,那不应该问俺,应该问问刘贤侄愿不愿意教你这个徒弟。”

徐景昌立刻会意,转身恭恭敬敬向刘斌作揖,深施一礼,“请霄国公教我,若要拜师,那也可以!”

刘斌赶紧上前扶他站好,笑道。

“不必,教你驾驶飞机,我倒是无所谓,可是你不怕从天上掉下来摔死吗?”

徐景昌闻言顿时抬起头,自信道,“霄国公都不怕死,我又有何惧,再说我已成婚有了子嗣,就算真的哪天摔死,爵位自有人承袭。”

“额......”

刘斌一阵无语,你特么是来炫老婆炫儿子的是吧?小屁孩,这么虐待一个奔三的老同志真的好吗?

他有些恨恨的说道,“哦?死都不怕?那开飞机需要剃头发,你应该也没问题吧?”

“额...这......”

这次轮到徐景昌语塞了,之前可没人告诉他想上天还要先剃头的啊,他有些不信的质疑道。

“之前陛下和几位大学士也曾乘过飞机,为何不用剃发,霄国公不会是在诳我吧?”

刘斌解释道,“你自己都说了,他们是搭乘,而你是驾驭,那能一样吗?”

“这,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岂敢轻易毁伤......”徐景昌有些不知所措,突然看向朱棣,投出询问的目光。

朱棣微微点了点头。

正好刘斌这个时候又说道。

“不敢毁伤?那你平时修剪过头发没?小娃娃不是也不蓄发,

都是大一些才蓄发的,而且就算蓄发,谁敢说自己的头发一辈子从不修剪的?

“再说又不是让你剃光了当和尚,只是剪成短发而已,留长发,挽发髻,的确影响驾驶飞机,你连死都不怕,居然怕剪短发,大不了等你以后再也不上天飞行了,重新蓄发就是。”

徐景昌刚刚已经得到了朱棣的许可,这时听完终于咬咬牙,“剃就剃,霄国公剃得,那我也剃得!”

“哈哈哈哈,好,那你以后就跟着我学吧。”

刘斌脸上笑着,心里突然冒出一个想法,‘改变大明,从第一个髡发之人开始’。

古代人不愿意剪短发也没关系,先从一个特殊的职业开始,等以后飞行员多了,一群短发之人天天在他们面前转来转去,到时候就算不是所有人都剪短发,那也能把普通人的古老观念改过来。

到时候人们再看到一个剪短发的,就会从‘哦,这家伙受过髡刑,可能是个罪犯,或者和尚。’变成‘哦,这是个飞行员,会开飞机上天,俸禄高,有本事。’

等这种思想转变之后,就等于走出了第一步,有了第一步就有第二步,以后的路,慢慢走就是了。

朱棣见刘斌答应下来,也跟着笑道。

“这倒也是个好事,俺之前还在担心,这驾驭飞机是不是太难,组建空军的话,该如何遴选士卒,既然如此,不如正好先让景昌来试一试。

“另外,刘贤侄你也过于繁忙,现在京师到北海的陆路不畅,全靠你来空运顶着,根本无暇组建空军之事,那不如先教一教景昌,再让他辅佐你筹建空军,你看如何?”

刘斌立刻答应道。

“我没意见,我毕竟是北海那边过来的,大明南京城,我自己走都会迷路,除了陛下和各位尚书,学士,没有一个熟人,办起事来诸多不便,有一个熟悉大明情况的人帮忙,还是个国公,那就再好不过了。”

“那就这么定了,筹建空军之事,还是由刘贤侄你来主办,让景昌来辅佐你,有什么事你尽管安排景昌去做,他比你小得多,你要多多给他锻炼的机会。”

“是,臣遵旨。”刘斌和徐景昌同时答应下来。

朱棣见状捋了把胡子笑了笑,然后想起什么,又突然蹙眉说道。

“说起来,这北海和京师的空运,虽然解决了两地互通有无的问题,可也是杯水车薪,不足用啊。

“如今能驾驭飞机之人就贤侄你一个,光这维持每天两次的运输,就已经把你耗住了,像是今天俺想要找你商量个事情,都要让王景弘去机场截你,这样终究不是办法。

“而且计划里要做的事情这么多,全靠你一人空运,如何能行,还有那铁路,也太慢了。

“既然你们只用两万人,五年就能修好,那如果俺给你加派人手,这铁路能否提前两年修好呢?”

刘斌闻言一滞。

“额,理论上是可行的,比如从两头往中间修,最后大家对到一起,就能节省一半的工期,但京师这边没有材料啊,所以两头对进是不行的。

“除非,多培训一些司机,从北海拉建材,提前跑下一个站点去修,加派人手的话,可能开始一年还是快不起来,但两三年后,等培养出来一批熟练工匠,修建进度就能大大加快,确实有可能节省一两年的工期。”

“那俺给你加派五十万人如何?”朱棣张嘴就来。

噗————

刘斌好悬没喷出来,心中吐槽道,这修建速度不是直接乘以人数这么算的啊,你就是给我加一百万人,也不可能一个月给你修一条两千公里的铁路吧!

结果还不等刘斌反对,朱棣就解释道。

“俺是这样想的,现在北海虽说已经移民了近十万人,但其中工匠却只有不到两万,这不到两万的人,又要采矿,又要炼钢,还要造火车, 还要种地,织布,炼油,干这干那,哪里够用。

“但只靠你空运,又实在太慢了,不如直接派军队护送,把几十万工匠移民由陆路,直接走漠南漠北护送到北海。

“一来充实北海人口和工匠,二来扩大修路队伍,三来,不是还要在漠南漠北筑城五座吗?这五座城总不能全是鞑靼人,也要有我们的汉人百姓居住才行。

“到时候也可以从这些人里迁一些,到这五座城里居住,你觉得如何?”

如果能从陆路大规模送一批人过去,那当然好,但是......

刘斌忍不住提醒道。

“陛下,如此大规模移民,前面几十万移民每天要吃多少粮食,后面运粮草的民夫又要多少,陛下还记得五征蒙古时,山东的事情吗?”

朱棣闻言立刻想起了第一次见面时看的历史纪录片。

朱棣五征蒙古,一次发兵五十万,后面运粮的民夫更是不计其数,不知累死多少人,这些民夫都是从山东跟河北征发的徭役,连着打了好几次,蒙古主力没被消灭干净,后面的山东百姓先造反了......

实在是那几年,朱棣又要修长陵,又要修北京紫禁城,还要去打蒙古,百姓们实在是被折腾的撑不住了,不造反都奇怪。

想到这里,朱棣又犹豫了起来。

刘斌见状想了想出主意道。

“陛下如果实在着急,我倒是有个不太成熟的建议。”

朱棣一挥手,“什么熟不熟,先说来听听,正好大家都在这里,哪里不行可以讨论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