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故国神游 > 坐而论道

故国神游 坐而论道

作者:唳华亭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1-19 01:43:32

坐而论道

朱熹抬眼看向来人,抖了抖衣袖,将其挽上去了一些,又伸手理了理鬓须,待做好这一切,方才慢条斯理的询问道:“老朽这些徒儿愚钝,还望紫清道长今日能不吝赐教!”

好家伙,这朱晦翁的派头果然拿捏的很足,萧瑶见此情形,内心嘀咕道。

彼时朱熹已成功编撰《论孟集注·或问》,淳熙四年冬十月《诗集传》成而序之。本年《周易本义》成。著作甚丰,的确也有资格拿捏这派头。

“不知朱老夫子今日准备以什么为题?”白玉蟾也不恼,笑问道。

“你既为云游方士,就还是以道学来论吧!不如就以万事万物之理为题,我们让门下弟子各提三个问题,相互作答,至于胜负公理暂且不论,紫清道长以为如何?”

“嗯哼,万物之理?”白玉蟾一诧。

“怎么,紫清道长怂了不成?”

“无妨,甚好!”

白玉蟾说完便招呼着众人落了座,说起落座,也没有桌椅板凳之类,只是就着岩石上还算干燥的苔藓盘腿坐了下来。

朱熹背着手,环视一圈,看向了坐在角落里的萧瑶,眉毛一挑,继而说道:“这位后生贤侄看着眼生,不如第一道题便由他来出如何?”

“萧居士以往没来过,这回只是来旁听的,作不得数!”四弟子叶古熙解释道。

朱熹却是笑道:“诶,叶贤侄这话说的可不对,若论先后,应当是知为先,行为重。”

“这……”叶古熙一时间不知该如何辩驳。

这时萧瑶拉了拉叶古熙的衣角,示意他坐下,“叶道长,我来便我来吧,不用担心!”

“后生可畏啊!那么就先烦请这位萧贤侄出题吧!”

萧瑶当即也不推脱,站起身来,直视朱熹问道:“朱老夫子大名在下早有耳闻,以理著名,在下想问的是,当寻常人一般遇到事情时,也知道这是天理,是人欲,但等到去做事情的时候,却又发现自己被人欲所引诱,事完后又后悔不迭,此事该当何解?”

“这个简单,显然……”

“朱老夫子!方才讲好是门下弟子相互做答,朱老夫子学识渊博,我们晚辈哪能辩得过您,所以您还是选位得意门生来回答吧!”坐台下的留长元显然不打算让武夷精舍的人赢得如些轻松,于是开口起哄道。

“长元贤侄这话可不太对,刚才叶贤侄可是讲了,这位萧小兄弟只是来旁听的,作不得数,那老朽回答他这个问题也自然算不得违反约定。”

“长元,还不快向晦翁前辈道歉!”白玉蟾见状喝斥道。

“哈哈,无妨,长元贤侄素来心直口快惯了,这我是知道的。”

朱熹说完又侧过身来看向刚才提问题的萧瑶,满意的点了点头,缓缓答道:“你所疑惑的,其实是缺乏‘克己’的工夫。就好像前面有一条大路,又有一条小路。心里明知应该走大路,但是却被小路上前边的东西所吸引着,自己便不知不觉地顺着小路走去;等到面前遇到荆棘杂草,心里就后悔了。这里便是天理与人欲斗争的关键所在。必须在遇到具体问题的时候,就要做‘克己’工夫,不可以姑且放过。这就要首先在道理上明白是非,然后勇敢地去做。”

“假如是圣人那样的资质,他就无需费神用力,自然会按照天理去做,而不会流于人欲。假如是资质仅次于圣人的贤人,他们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固然不会做错,只是他们需要首先分辨天理与人欲,

然后才去行动。假如是普通人的资质,那就需要仔细用心,每时每刻都要克制自己的私欲,那么做事的时候才不至于被人欲所误导。”

“曾子曾说:‘以实践仁德作为自己一生使命,这不是那么容易能做到的,为了实现这个使命要到死方休,这是一段漫长且遥远的旅途。’可他又说:‘正如《诗经》中所说的那样,小心谨慎,好像面临着深渊,又好像在薄冰上行走。从今以后,我方知晓自己是可以免于祸害刑戮的!’做学问,也应当要这样下大工夫才行。”

“不知萧小兄弟对老夫这个作答可还满意?”朱熹笑问道。

“善!”萧瑶拱礼答谢道。

“你们有什么平日里不懂的,现在趁着机会,还不赶紧向玉蟾道长请教!”朱熹接着又对门下弟子说道,显然是想要发难。

话音刚落,后方一个青服玉冠的年轻人站起身来,朝白玉蟾众人施礼道:“在下永嘉陈埴,见过诸位道长!”

“器之,有问题直接问便好,玉蟾道长他们这些个修道之人,最不在意的便是这些个繁文缛节。”朱熹立在一旁提醒道。

“小子有一观点,说出来还望各位前辈校正一番。”陈埴一边说一边朝众人又鞠了一躬。

“性是太极浑然之体,本不可以名字言,但其中含具万理,而纲理之大者有四,故命之曰仁义礼智。圣人之心,渣滓净尽,统体光明,具众理而该万用。”

“我认为,心体昭融,其大无外。心生物也,心即理、性即理,性与天本就只是一理,天理与心为一,不可脱离于片时,如衣之在人身,不可脱舍。故人,本应该尽心、穷理、知性、知天。”

“说得好!陈兄!”

“好,大彩!”

朱熹门下众弟子纷纷喝彩,反观萧瑶这边,除了白玉蟾外,余人皆皱紧了眉头。

就在众人不知该当何解时,萧瑶再一次站起了身,开口问道:“不知让萧某来答一下这个问题如何?”

众人都面露诧异神色,没有开口,算是默认下来。

“道是万事万物根源,它原本是在混沌之中,没有强弱,没有好坏,没有美丑,没有善恶。”

“老子《道德经》中曾言:‘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恍惚。’”

“正因它是混沌, 所以它阴阳不分,是混而为一。”

“但是!”萧瑶话锋一转。

“道如果永远是混沌的,就产生不了万物,所以道必须得动,一动,从混而为一,全无分别,便有所差异,万事万物由此始生。”

“所以萧某认为,道是方向,道路,真理,法则是达到方向的法门,是刚刚这位陈学士口中的理。”

“不知陈学士可否认为此话在理?”

没有等来回答。

待到萧瑶坐回位子上时,留长元挪过身子,捅了捅萧瑶的胳膊,兴奋说道:“行啊,萧兄弟,想不到你还懂道义,跟俺刚才想得是一模一样!”

萧瑶忍不住翻了个白眼。

眼见自已这方无从辩驳,朱熹又欲出来找场子,不想此时忽地风云涌动,一道惊雷落了下来,紧接着便豆大的雨滴便砸落下来。

正巧找到台阶的朱熹忙说道:“今日一问一答,有来有回,端得是精彩绝伦,奈何天公不作美,玉蟾兄,不如早日归去,择一时间再日再辩。”

“那咱改日再叙,晦翁兄请!”白玉蟾伸手欲要让武夷精舍的学子先走。

“精舍离此地倒不远,还是玉蟾兄你们先走。”朱熹此时倒变得谦让起来。

“那老道便领弟子先行告退了!”白玉蟾拱手作别。

众人纷纷起身跟着白玉蟾出了竹林去。

“夫子,他们都带了伞,你说他们怎么知道要下雨的!”一旁眼尖的弟子发现了端倪,指着前方离去的众人朝朱熹喊道。

“定然是偶中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