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故国神游 > 人生何处似

故国神游 人生何处似

作者:唳华亭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1-19 01:43:32

人生何处似

“文思如尿崩,谁与我争锋?”这句话大抵说的就是苏轼此时的状态了。

熬了一个通宵的苏轼拿着写好的拍马屁文章,隔着牢门柱子一脚就踹醒了正躺在隔壁牢房里呼呼大睡的苏颂。

萧瑶也是忍不住咧着嘴笑开了声,“嘶嘶!”却是不小心崩开了背后挨那狗官的五十丈刑已经结好的痂,扯得人生疼。

苏颂,一个被绝大多数国人遗忘的历史名人。

同安素有“海滨邹鲁之地、声名文物之邦”的美誉。生于北宋时期的同安县城西北隅的芦山堂的苏颂,绝对堪称同安名人中最杰出的代表。

如果说欧阳修,苏轼是这个时代的文坛领袖,王安石是改革先锋,范仲淹是这个时代的“文韬武略,”精神支柱是张择揣,那么引令科技这个第一生产力的,肯定非苏颂无疑!

宋仁宗庆历二年,年仅23岁的苏颂考中进士,一生从政五十余年,历任州县郡守令、馆阁校勘、集贤校理、知制诰、刑部尚书、吏部尚书兼侍读、尚书右丞兼枢密院事、左光禄大夫、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即宰相)等职务,先后辅佐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徽宗,可谓货真价实的五朝元老。

《宋史·苏颂传》评价他:“颂器局闳远,不与人校短长,以礼法自持。虽贵,奉养如寒士。自书契以来,经史、九流、百家之说,至于图纬、律吕、星官、算法、山经、本草,无所不通。”

曾任同安主簿的南宋理学家朱熹赞他:“赵郡苏公,道德博闻,号称贤相,立朝一节,终始不亏。”

若不是亲眼所见,萧瑶难以想象这位后来官至宰相的北宋科学家,这位苏轼同门师兄,此刻被那么犀利的横空一脚给扰了清梦!

“我当时只是在睡觉,他过来啪的就给了我一脚,你知道那一脚对一个中年男人心理伤害有多大吗!”这大概就是此时苏颂的想法。

“苏子瞻你丫又作什么妖!”

“嘿嘿,苏颂兄,来帮弟弟瞧瞧我最新作出来的这篇文章怎么样?”苏轼一脸坏笑的将两篇墨迹未干的稿子递了过去。

苏颂则是一脸懵逼的看着好似变了性子的苏轼。若不是这监牢窗口太高够不着,今天非得趴着看看太阳是不是打西边出来的,这家伙不哀嚎了?不寻死觅活的了?还写文章,不会是诀别信吧?

想到这里苏颂顿时心里一惊,连忙爬起身将那稿子给夺了过去,慌忙间还不忘开口道:“子瞻呐,你也先别想不开,这不是罪诏还不是没降下来吗?反正都得死,咱好死不如赖活着,嗯……”

喋喋的话语突然戛然而止,如果外星人真的像儿时漫画书上画的那样,那么说苏颂此刻眼睛瞪得像外星人那么大,真的毫不夸张!天!他看见了什么?

“圣主如天万物春,小臣愚暗自亡身。百年未满先偿债,十口无归更累人。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来生未了因。”

“圣主如天万物春”是什么鬼?你苏轼即使是写诀别诗也不用如此拍马屁吧!你的文人风骨呢?你血液里流淌的山河呢?

苏颂此刻心情突然变得五味杂陈,一方面是为眼前这浑小子突然开了窍感到欣喜,一方面又想不通他认识的苏子瞻何时变得如此没骨气!

萧瑶看到这一幕,不由叹了一声,苏轼他知道自己要死,所以他一开始就拍马屁,“圣主如天万物春!”说你皇帝啊简直就像天一样的,

那天就应该包容所有的生命,那你干嘛要陷害我,要把我判死罪。

曾经年轻气盛的萧瑶也觉得这样的苏轼太没有骨气,反正要死还不如留下个高傲的名节。可是如今,萧瑶方才感受到了苏轼此时此刻有多么想卑微的活着,因为他想到的不止是他自已。

史料记载,苏轼在人生尽头所写的最后一首诗,“眼中犀角真吾子,身后牛衣愧老妻。”就是说死就死了吧!他用了一个典故,就是有一个人穷到没有办法生活,所以把那个牛棚里的草拿到身上来盖,这个叫“牛衣。”萧瑶明白了苏轼最后写给妻子王润之,大概意思就是说“我想以后,你要过苦日子了。”

“十口无归更累人。”我们家里有十口人,这十口都要靠你来照料,年轻的时候萧瑶想着怎么可以讲“圣主如天万物春,”你苏轼就不能更有骨气点!其实如今看来有一点幼稚,这个幼稚是说我们经常考虑问题的时候回不到人的原点,我们回不到对人最大的一种悲鸣。

出于人的同情心理,试想王润之作为一个妻子,那个时候内心有多么恐惧,丈夫被下旨处死,要独留自己养一家十口人,那种无助无可奈何的酸苦。

据史书记载,苏轼有一个儿子是有一点智障的,那个孩子就老是被人嘲笑,苏轼曾安慰妻子王润之说:“你看那个孩子笨憨憨的,他那个眼睛长得像犀牛角一样,那个样子跟我很像,他真是我儿子!”

其实苏轼这是在安慰妻子王润之,他的儿子不是智障,他最是像我!

最让萧瑶感触的是这其中对人最大最大的悲鸣包容,苏轼永远会把最受苦的那个部分,担负下来。

很多时候生活中我们总是偏心那个聪明的,乖巧伶俐的,可是我们总会忽略掉那个老被人嘲弄跟冷落的,也许他需要的就是最大的爱与包容。

……

“你回头将这首诗偷摸交给苏迈,想必皇帝看过后,你这条小命应该算是保住了!”苏颂交待道。

接下来几天萧瑶被刑狱司连着提审了好几遍,当差的一口咬定萧瑶是金人派来的探子,还动了刑,好在苏轼让苏迈用筹借来的钱财贿赂了几个狱卒,让他们多宽待宽待,也算是为这位相交时日不多但点醒自己的友人尽一点微薄之力。

是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即苏轼从被押至御史台的八月十八日起,直至十一月底,“诗案”都处在审讯即“根勘”阶段。

最终,苏轼承认,他游杭州附近村庄所作的《山村五绝》里“赢得儿童语音好,一年强半在城中”是讽刺青苗法的,“岂是闻韶解忘味,迩来三月食无盐”是讽刺盐法的。除此之外,其余文字均与时事无关。

到二十二日,御史台审问他《八月十五日看潮》里“东海若知明主意,应教斥卤变桑田”两句的用意,他拖到二十四日,才说是“讽刺朝廷水利之难成”。至于《戏子由》诗违抗“朝廷新兴律”的主旨,一直审讯到二十八日方才有了结果。

宋神宗降旨将苏轼下放到黄州,与史书上记载的大差无异,离开监牢的那天,虽说这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了,但萧瑶还是看出了苏轼此刻的落寞。

看着盘坐在地上正环顾着四周神情落寞的苏轼,萧瑶开口说道:“苏兄,如今分别,弟弟赠你一句诗,须知少日拏云志,曾许人间第一流!”

苏轼却摇摇头,叹道:“如今我放逐黄州,仕途灰暗,哪里还有什么志向而言!”

“朝乾夕惕,功不唐捐!”萧瑶劝慰道。

苏轼没有言语,只是缓缓站起身来拍了拍沾在衣袍上的干草,趁旁边没人,招手示意萧瑶凑近点。

“苏兄可是还有什么要交待给我的?”萧瑶疑惑。

苏轼俯身趴在萧瑶耳边压低声音,悄悄说道:“我这有颗青金丹,原想着自已服用的,如今应该是用不上了,给你了!”苏轼说完,接着大手一挥便往萧瑶怀中揣了颗黑色药丸。

我当你是大哥你却想毒死我?萧瑶愣在当场!

“萧老弟,如若冤屈反正,届时可到黄州来寻我,在下定会扫榻相迎,保重!”真正到了离别之际,苏轼开口说道。

“苏兄尽管放心去,无论何时何地何种困苦,任它西风吹刮,不妨卷帘听雨。还望兄多作文字, 届时你我相见,弟定然挑灯拜读!”

“定然!”

看着眼前这位四十多岁的男人,萧瑶知道,他的人生才真正意义上开始!被贬黄州前他是苏轼,黄州之后,他是苏东坡!千古风流的苏东坡!

萧瑶并不知道今日一别后是否还有机会再见到苏轼,但这冷冰冰的监牢,这条苏轼踏足过的浩荡之路,萧瑶切身感受过。

“愿哥哥今后,吉吉利利,百事都顺意!”

“千万珍重!”

“对了苏兄!有一事弟差点给忘了,拿当年生的杨树枝,剪成寸许,用井水煮红,可治痔瘘!”

……

监牢里,望着苏轼渐行渐远的身影,直至消失在了拐角。萧瑶一抹泪水,忙趁眼下无人看管,轻声来到监牢角落,用干草堆垒起一道可以遮蔽自己大半身形的“围墙。”

萧瑶蛮难为情的解下裤带,蹲在角落从某个不可描述的部位掏出一个钛合金手环,“该死的卡尔,就不能发明一个方便隐藏携带的装置吗!”萧瑶说完嫌弃的朝墙壁上使劲抹了抹,还不忘抓起把干草擦擦手。

这是卡尔先前鼓捣出的一个手环,还好他先前留了个心眼给提前藏起来了。萧瑶用手使劲一扣,然后身形便缓缓消散在牢房之中。

不一会儿,押送苏轼离去当差的狱卒回到监牢巡视,“嗯?老二,你快过来!”

被叫到的那个差役围过来,看到空空荡荡的牢房,两人像见鬼了一般,留下一人看守,另外一人急匆匆忙着去将此事禀告给顶头上司,结果自然是没有下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