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重生周隋之际 > 第416章 关陇危机

重生周隋之际 第416章 关陇危机

作者:采莲的何田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1-19 01:45:43

第416章 关陇危机

第416章 关陇危机

杨玄感勉励其父将来雪耻,只是朝廷现阶段却难以用兵。

河东一战,关西府兵损失惨重,只逃回了六万人,还需要时间抚平身体与心理上的创伤。

荆州兵已经回师,杨广担心崔澈南下,袭占洛阳,进而夺取荆州。

蜀兵依托关隘坚守还行,可要是将他们派往河东,与燕赵精兵野战,还是差了点意思。

当然,最关键的还在于钱粮。

别看如今西隋疆域广阔,占据关陇、川蜀、荆襄、江南、中原、两淮、岭南等地。

而崔澈所控制的东隋却只有河东、河北以及山东半岛。

看似只占了中国舆图的东北一角,却都是真正意义上的富庶之地。

其中,河北有民166万9130户,河东(包括代州等地)有民100万3242户,黄河以南青齐等七州,亦有46万2439户。

东隋治下,共计有民313万4811户。

而西隋虽然有民593万5320户,看似人口接近是东隋的一倍,但西隋疆域广阔,不像东隋,能够轻易调集财力物力。

尤其是如今关陇地区拥有101万7925户,对于朝廷来说,更是一种负担。

虽说这一数字远远少于河北,只是与河东相仿,但如今的关中,早就不是秦汉时期的沃野之地。

严重的水土流失,使得关西的土地,根本无法养活这么多人口。

过去,借助黄河漕运,运输关东之粮,除去灾荒之年,文武百官倒也不需要跟着皇帝往洛阳就食。

但随着河北尽数沦陷,关西不仅失去了河北、河东这两处粮仓,更因为东隋与西隋共享黄河,使得黄河漕运被废弃。

总不能当着东隋将士的面,经由黄河往关西运粮吧。

东隋也是有水师的,早些年,杨坚为了水陆两路共击高句丽,在青州大肆打造战舰,崔澈夺取青州等地后,这支水师也归附在了他的麾下。

钱粮走不了水运,也意味着运输成本的增加。

尤其是江南的粮食,真等运到关西,沿途也已经被吃得差不多了。

而蜀道是出了名的难走,更别指望从蜀地运粮。

杨广突然发现,如今能够给关陇输血的,便只剩了中原。

且不说从中原走陆路向关西运粮,同样存在高昂的运输成本。

如今中原正处在崔澈的兵锋之下,一旦把钱粮都调去了关西,还怎么抵御东隋南下。

面对这样的窘境,杨广生出了迁都的心思。

只不过杨广并没有营造洛阳为东都,洛阳直面河东,且无险可守,宫殿营造得再怎么富丽堂皇,也不过是便宜了崔澈。

杨广心仪之地,便是他经营多年的扬州。

当杨广将此事透露给亲信们后,出乎他意料的是,迁都之议,激起一片反对之声,除了在杨广任职扬州总管期间,前来投奔的江南士人。

江南士人当然乐于见到杨广迁都扬州,但关陇勋贵出身之人的反对,却也使杨广投鼠忌器,没敢真的下诏迁都。

对于杨广来说,扬州是他的老巢,但关陇勋贵们又怎么愿意背井离乡,迁往南方。

迁都的决议被搁置,但问题还是要解决,关西地区产出的粮食养活不了这么多人,这是不争的事实。

于是杨广又想出了一个办法,挖运河。

挖掘一条连接长江与洛阳,长达两千里的大运河,江南的粮食便能走水路运抵洛阳。

洛阳与潼关仅有四百余里,经由潼关可通过三百余里的广通渠送来大兴。

只是还不等群臣反对,杨广自己就给否决了。

如今两隋并立,就算有充足的人力物力来开挖运河,但还是那个问题,洛阳无险可守。

别好不容易把运河挖通,洛阳就被崔澈给占据了。

最终还是杨素提议,运中原的钱粮来关西,再以江南、荆襄等地的钱粮来支援中原。

只不过这样一来,必然是要存在严重的浪费。

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既不能迁都,又不能挖运河,总得要想方设法,填饱关西地区100多万户百姓的肚子。

杨广为防止有人效仿崔澈,在地方掀起叛乱,下诏废除各地总管府。

同时,由于关西亲信的劝阻,杨广虽然放下了迁都之议,但还是派遣大兴城与仁寿宫的设计者宇文恺南下,营造江都。

宇文恺营造江都期间,征召的丁壮多大百万人。

当然,这一数字远远比不上原时空中,杨广为了营造东都洛阳,役使丁壮两百万的规模。

其实杨广完全可以慢慢建造,但他性格上急功近利的缺陷,却在坐上皇位以后,显露无疑。

两淮与江南地区的丁壮因为营造江都,而叫苦不迭。

晋王杨昭已经被立为了太子,为了从内部分裂博陵崔氏,杨广应谋臣的建议,让杨昭与崔氏复合。

只不过杨广生性多疑,对于崔弘度、崔弘升以及崔仲方等人,却还是不肯委以重任,只给予高位虚衔,但实权是不肯让他们触碰的,河东之战,杨广就没有让崔弘度等人参与。

哪怕是自己的表舅,杨广还是信不过这些崔姓之人。

而远在河北的博陵崔氏众人眼见崔弘度、崔弘升、崔仲方如今的处境,更是坚定站在了崔澈一方。

杨广见此策无用,于是又命太子杨昭休掉太子妃崔氏。

关西拆了一桩婚,关东却在成就一段姻缘。

晋阳城内,大丞相崔澈与汾阴薛氏联姻,将薛道衡之女薛氏娶进了家门,只不过崔澈怜惜她年少,才十四岁,便也没有将薛氏立即占为己有,而是暂且养在府中。

薛氏本就是个书痴,生性淡泊,对于她来说,也不过是换了一个地方读书而已。

与此同时,邺城传来消息,崔弃疾的妻子,西隋南阳公主诞下一子。

南阳公主与崔弃疾感情破裂,早早就被两位姑姑杨丽华与杨阿五接去了邺城养胎。

杨丽华与杨阿五迟迟没有前来晋阳,也是在等南阳公主生产。

两位妻子在信中表示,过些时日便会替崔澈将孙儿带来。

崔澈得知有了嫡长孙,自然是欣喜若狂,但他也知道,现阶段的自己,便是要抓住关陇府兵还在舔舐伤口的空隙,进取中原。

(第三卷完)

户口数据取自大业五年的统计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