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重生周隋之际 > 第487章 彦卿为使(3000)

重生周隋之际 第487章 彦卿为使(3000)

作者:采莲的何田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1-19 01:45:43

第487章 彦卿为使(3000)

第487章 彦卿为使(3000)

崔澈自认为替女儿选了一个好夫婿,但崔文君的生母张丽华却不买账。

她本就是出身于兵家,自然清楚兵事凶险。

有道是:‘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生。’

而程咬金又是以骁勇善战著称,谁知道哪天就会传来死讯,让崔文娟年纪轻轻便要守寡。

要是有得选,张丽华更愿意崔文娟嫁去文官之家。

崔澈无奈,只得解释道:

“我找人给程咬金相过面,此人乃长寿之相,又有贵气傍身,纵使战场上刀剑无眼,但也害不了他的性命。”

实际上,崔澈压根就没找过相士,但他也不是信口胡来,至少原时空中,程咬金也的确活到了七十七岁。

在后世来说,七十多岁实属平常,但在三十多岁便能自称老翁的古代,可谓是人生七十古来稀。

然而张丽华却仍不放心,她央求道:

“大王既有许诺,妾身也不敢违背王命,但倘若此人福薄,还请大王开恩,准许文娟改嫁,莫要逼迫她守节。”

崔澈笑道:

“莫非你认为我会在乎世人非议,尽管放心便是,文娟也是我的女儿,我又怎会让她孤苦一世。”

实际上,招程咬金为婿,不仅因为他是崔澈的爱将,此人如今这般年轻,寿数又高。

于公而言,未来程咬金熬死所有老辈、同辈,凭借他的资历,必然将是军界执牛耳之人,少说能够辅佐崔氏三代。

于私而言,若无意外,崔文君至少不必经历丧夫之痛。

也就程咬金在原时空中名声还不错,要是换一个野心大些的,又这般长寿,崔澈必定是要在暗地里下手的,免得给子孙留下一个司马懿。

经过崔澈一番劝说,张丽华总算是同意了将程咬金招作女婿。

至于杨丽华、杨阿五这两位嫡母,向来是不过问庶女婚事的,她们也怕万一许错了人家,背负骂名。

与张丽华敲定了女儿的婚事,崔澈并未在她的房中留宿。

张丽华都四十九岁了,这年纪,就算放到后世,有各种护肤品的养护,也难以遮掩脸上的皱纹。

如今的她,已经尽显老态,不复当年的妖艳容貌。

崔澈有几年不曾让张丽华侍寝了,不过偶尔也会往她院子里坐一坐。

没有了**的欢愉,只能带来精神上的慰藉。

当天,程咬金便迫不及待的赶往秦府,找上秦爱作为媒公,明日往燕王府为他说媒。

燕王嫁女,自然不可能是让媒婆登门。

而秦爱与程咬金之父程娄是至交好友,与崔澈又有多年的情谊,由他来做媒,最适合不过。

翌日,在昨夜与崔澈通过气,约定了时间的秦爱在午后登门,而崔澈也在府中等候。

杨丽华、杨阿五以及崔文娟的生母张丽华都被崔澈唤来了厅堂,当场便敲定了聘礼、嫁妆等事,连婚期也都一步到位,选在了腊月初三。

这是今儿一早,崔澈唤来太史令问来的吉日。

婚事定下来,程咬金喜不自胜,特意跑去苏定方的面前显摆。

这让苏定方大受刺激,他愤愤不平道:

“若非我晚生了几年,哪有你今日的神气!”

苏定方时年十六,要比崔澈第四女崔文娟年纪小。

又比崔澈第五女,杨阿五所生的嫡女崔文君年长了八岁。

他为此恼得很,自己若是早生个一两年,或者在大漠时,能够谨慎一些,凭借那份功劳,哪有这黑厮在自己面前显摆的机会。

实际上,崔澈也考虑过苏定方,他与程咬金都是高寿之人,一个七十六,一个七十七。

二人都是忠贞之人,也同是崔澈的爱将,其实选谁都一样。

只不过程咬金在中原大战时,拼死奋战,连夺河阳三城,打通了崔澈经由河桥直驱洛阳的道路,立下殊功。

而苏定方在大漠之战中贪功冒进,犯下过错,故而选择了程咬金。

程咬金看着苏定方气急败坏的模样,更是开怀。

他们曾经一同往幽州投军,来到崔澈麾下效力,交集颇深。

但程咬金年长苏定方三岁,仗着年纪大,气力大,一直压着苏定方,无论马战、步战,苏定方都不是他的对手。

而苏定方也是个争强好胜的性子,时间长了,二人很不对付,但好在彼此斗而不破,崔澈见状,也并未干预。

在程咬金的殷切盼望中,他与崔文娟的婚期临近越发临近。

崔文娟也是既紧张,又有几分期待,唯一遗憾的是三名兄弟都不能出席她的婚礼。

大哥崔弃疾如今镇守徐州,防范西隋入侵的同时,日夜操练水师,熟悉水战。

崔澈将水军交给嫡长子,将来南下,崔弃疾是要承担重要角色的。

二哥崔彦宗如今在辽东坐镇,前些时候传回捷报,据说是打退了高句丽人的一次进攻。

但明言人都知道,真正指挥战斗的是老将王当万,而非年仅十八岁的崔彦宗。

毕竟就连苏定方、程咬金这些后世名声赫赫的大将,在这个年纪,崔澈也只是发挥他们的长处。

俗话说初生牛犊不怕虎,他们都有一身好武艺,正是胆气又壮,不知畏惧的年纪,用作冲阵、袭城之将正合适不过。

此前崔澈拔苗助长,让年仅十六岁的苏定方独领一军,便吃了大亏。

故而崔彦宗名义上为辽东总管,总揽辽东军政,但崔澈在大漠之战后,便严令禁止崔彦宗干预军事。

可以向老将军王当万请教,但不能指手画脚。

崔弃疾与崔彦宗敢不回来,而先前被崔澈押回晋阳的崔彦卿也有了新的差事。

便是作为使者,跟随使团前往库莫奚,替崔澈探望患病的阿会鲁苏,同时与阿会鲁苏商量采购军马之事。

崔彦卿如今眼看着要满十八岁了,也不能总是将他看管在府中。

崔澈辛苦创业,崔彦卿作为其子,自然也得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崔彦卿的问题从来不是没有能力,而是他先前展露了夺嫡的野心,才被崔澈捉了回来。

如今经过杨丽华一番教导,崔彦卿也从父亲雷厉风行的手段中,认识到大哥作为嫡长子的地位不容动摇。

纵使崔弃疾天不假年,凭着父亲对嫡长孙的喜爱,将来只怕也是要传位给崔獾儿的。

想通了此间种种,崔彦卿终于放弃了夺嫡的念头,安安心心为其父奔走。

隆冬季节,漠南风雪大作,老哈河的河面上凝结了厚厚一层冰。

崔彦卿结束了在库莫奚的任务,正与大哥的结义兄弟阿会哥耶道别。

他在看望过阿会鲁苏的病情后,也确认对方确实是病重难行,而非心怀不轨,不敢往朔州拜谒其父。

收购军马之事,阿会鲁苏尽数交给了阿会哥耶,由他与崔彦卿商定。

阿会哥耶有意讨好崔澈,但作为未来的继承人,也不敢卖得太多,伤及部族利益,惹得贵族与部民失望。

经过一番协商,最终敲定东隋溢价收购库莫奚军马五万匹,以海盐折算。

虽说是溢价,但如今海盐价格可谓是一跌再跌。

究其原因,还是西隋在丢失了青州等地的盐场后,又在江南沿海地区开辟盐场,晾晒海盐。

杨坚一朝,青州等地的盐场开了也有二十多年,期间,朝廷早就掌握了海盐工艺。

杨广又怎么可能让崔澈一人坐享盐利。

只是原本青州等地海盐的产量,就要靠对外贸易才能消耗,如今又新开江南盐场,供大于求,如今贩盐,几乎无利可图。

这也是崔澈如今财政拮据的原因。

但相应的,平民百姓却也因此得了实惠。

只不过江南的海盐难以销往库莫奚、契丹、高句丽等地。

毕竟从江南走海路送盐,一来路途太长,风险太高。

其次,崔澈在青州安置了一支庞大水师,用以防备江南舰船从海路来攻,江南的贩盐船也难以避过青州水师的检索。

故而,江南的海盐运不来东北,青州的海盐在库莫奚还是受欢迎的。

食盐不仅人要吃,牲畜也少不了。

而海盐以低廉的售价,形成价格优势,早就冲毁了库莫奚、契丹、高句丽等地区自产的食盐销售体系。

因此,崔彦卿溢价收购军马,却以海盐折算,对于东隋、库莫奚两家来说,彼此都不吃亏。

毕竟江南的海盐运不来北方,而青州的海盐也送不去西南边夷。

崔彦卿与阿会哥耶在拉哈河畔依依惜别,随即便从老哈河的冰面上走过,继续东去。

他此行的任务还有一条,便是往契丹八部巡视,彰显存在感,免得契丹八部忘记了曾经被崔澈支配的恐惧。

虽说银鞍契丹直与皮室军如今与契丹八部切断了联系,成了内附的契丹人,但不等于崔澈便要置契丹八部于不顾。

只不过是如今忙着国内战争,无暇来到东北草原罢了。

跟随崔彦卿一同去往契丹的,除了他的妻妾以及随行护卫以外,还有一名五岁的奚族少年。

正是阿会哥耶之子。

此前崔澈便与阿会哥耶提过,让其子往晋阳为崔獾儿作伴。

阿会哥耶之所以拖延到现在,并非他舍不得儿子,而是兄弟们反对罢了。

崔彦卿在来到库莫奚后,转述崔澈之意,问责阿会哥耶为何迟迟不将其子送去,这才堵住了阿会鲁苏其余诸子之口。

崔文君是第五女,嫡女,第四女应该是崔文娟,已经更正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