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科幻小说 > 科技无垠 > 第23章 设计与制造

科技无垠 第23章 设计与制造

作者:辰小序 分类:科幻小说 更新时间:2024-11-19 01:53:51

第23章 设计与制造

确定了合作之后,一连好些天,程旭都窝在别墅的书房里进行着他的画图大业——价值判定微处理器三万多个基础原件所组成的处理器逻辑,看似不多。

但在没有自动化工具的帮助的情况下,也是一个非常大的工作量——仅仅只是画倒是还好,很快就能完成,而模块功能的验证才是大问题。

尤其是当文件越来越大,逻辑越来越复杂的时候,仅靠眼和脑来做逻辑校验,那可真的不是一般人能干的活。

设计的工作确实早早的就完成了,但就是一遍又一遍的复核与验证在折磨着程旭,不断地消耗着精力和时间。

……

“不干了不干了!”终于,苍天有眼,这一次的验证没有发现逻辑Bug!

程旭立即顺势撂了挑子——正常肯定不是这样的,至少要再做两次复核——人工的验算不可避免会出现各种失误。

失误的原因有很多,一不小看错了或者忽视了,甚至是脑子里想的是对的,下手标注就标错了都完全有可能,这就是人相比计算机的最大的劣势了。

“也没甚关系。”程旭摇了摇头:“设计终究是为生产服务的,而生产体系的确立我肯定要把关,不如放到那个时候,一起再做这项工作。”

生产确实要比设计困难的多——就比如,海思可以用十年的时间从无到有把手机芯片设计做到顶尖,高端芯片一度把高通打得找不着北。

但同样的时间,国内却无法出现一家能够实现高端芯片生产的企业。

其根本的原因是,设计水平是基于人提高的,人的水平上去了,设计的水平迅速就能提高。

但制造不一样,制造,尤其是高精尖的制造,每往前一步,那依赖的都是整个工业体系的提升。

而工业体系的提升那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且需要各个基础行业的支撑——这可不仅仅只是有人就够的。

而程旭现在想要的就是同步这两个过程——设计与制造起头并进——作为一个全新的芯片体系,除此之外,他也没有别的选择。

而这,显然要配合eDa的设计和开发过程,自动化工具在芯片设计和生产过程中一定是贯穿始终的。

……

“人!”要做这么多工作,现在程旭最缺的就是人。

人,无论是eDa工具的开发,还是后续2041实验室的研究,都需要大量的高级人才。

关于人的问题,在见过那几个即将毕业的研究生学长之后,程旭就跟潘正教授有过相关得交流——先期以本校应届毕业硕博士研究生为主。

他们的实力本身就不差,研究生的工作经验甚至都还好——研究生已经不能算是纯粹的学生了,在某种程度上,他们也算是在为导师打工。

这些人,如果再配有一个强力的领导者,那成长会非常迅速,很快就能堪大任。

学校招生就业办公室自然也是非常欢迎,给了巨大的支持。

就此刻,学校官网首页就挂着巨大的横幅,为2041实验室的人员招聘卖力的做着宣传。

用人单位:2041实验室。

工作方向:电子设计自动化工具的研发、芯片设计。

人员要求: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工程、信息与软件工程、生命科学与技术、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六个学院计划6月毕业的硕士研究生,或优秀的本科大三大四在校生。

报名方式:微电子实验室潘正教授,邮箱:panzheng@。

……

“本科生能行吗?”

到了约定面试的时间,实验室里,潘正教授和程旭正探讨着人选的问题。

原本,潘正教授的建议是挑选一部分有意愿的在读硕博士,再邀请一些校博士后流动站的人员,组成一个较为强大的团队。

这个团队里,是没有考虑本科生的位置的。

但程旭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基础理论本科阶段也就学习的差不多了,而荷泵芯片的设计制造体系与半导体芯片完全是两回事儿。

“研究的越深往往越转不过弯儿来。反倒不如只学了理论和基础的本科生,他们没有工作经验,反倒能更快的理解我们的体系。”

“嗯,”潘正教授点了点头:“还真是,你这图画得,如果不是我一直提醒自己要注意,看着看着就歪向半导体去了。

“思维确实已经是这个样子,虽然我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儿,但心底里就是觉得与常识相悖。年龄越大越难转过这个弯儿。”

……

“不过,你准备的这个题目,是不是太超纲了?”

看了好一会儿,潘正教授好似看懂了程旭准备这个问题——这是利用多值逻辑模块儿实现了一个完整的小功能,好像还是关于价值判定的,他也是缓缓说道:

“我提醒你一句哈,千万不要以你自己为标准选人,否则你一个人都不用想选到。”

“哈哈,”程旭笑了:“不至于。多值逻辑啊,对于习惯了二进制芯片设计的专业人士来说,是要更难。

“反倒是对于本科生,他们的思维还没有固定到那个程度,应该还要更简单一些。”

潘正教授撇了撇嘴,终究是没有说什么,心里却是在念叨:也不知道简单在你这孩子眼里到底是个什么标准。

“你这个逻辑啊,把我都绕的有点晕。”

潘正教授摘掉眼镜,揉了揉眼眶,扭头问着程旭:“你这是利用多值逻辑实现了一个完整的功能,是看出来了。

“但是,我有点儿的迷糊的是,你这个多值到底是几个值啊?我看每一处都不同,差距都挺大的。”

“哈哈!”程旭笑了,潘正教授是看明白了,但是思维还有有些局限在自己曾经的经验:“不同的地方是不同的进制,至于多值是几个值,那要看逻辑需要它是几个值。”

“嗯。”潘正点了点头,从设计来看是这样的,但是一辈子的微电子研究,一时确实难以完全扭转固定进制的局限——这已经在几十年的经验固定到骨子里的东西了。

哪怕刻意提醒着自己,但还是有点儿别别扭扭。

“这是一种不定进制的元器件,”程旭解释道:“就像人,普通数数的时候是十进制,看时间的时候是一千进制、六十进制、十二进制。

“时间来到八点五十几分,甚至都不用到五十九,我们也根本不用思考,下意识的就知道马上九点了,对我们来说,可不仅是十进制啊,时间的六十进制也是刻在骨子里的。

“还有日期,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的歌谣,小学生都会背,这不也是一种非常规进制吗?而‘荷泵’体系就初步具备这样的进制判定能力,而进制的判定也是不定进制实现的基础。”

“嗯。”潘正教授微微点了点头,说是这样说没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