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跟着朱元璋打江山 > 第11章 提点朱元璋

跟着朱元璋打江山 第11章 提点朱元璋

作者:枫渡清江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1-19 02:07:00

第11章 提点朱元璋

第11章 提点朱元璋

“不知在上位看来,我明白了什么?”

章诚问了一句。

朱元璋因而笑着回道:“自然是意识到内部文武不合、诸将矛盾重重的问题。”

“国用兄弟虽然目光长远,但在洞察人心方面,比章先生你要差些。”

说着。

朱元璋就挥了一下扇子,然后说道:“咱真是恨没能早遇到章先生!”

“上位谬赞。”

章诚笑着回了一句。

朱元璋接着又道:“咱在想,既然章先生你知道这个问题存在着,能否就替咱好好协调一下文武和诸将矛盾?”

“这个我是办不到的。”

“我能发现问题,但不代表我就能解决问题。”

“上位应该另请高明才是。”

章诚回道。

朱元璋立即起身来:“这事非你章先生不可!眼下元璋身边的两幕臣里,国用兄弟出出主意还行,就是对咱的那些弟兄还抱有很多成见,反而是伱章先生,咱看得出来,你对他们是没成见的。”

“上位。”

“这要燮理矛盾,就需要和稀泥,就需要自己受委屈。”

“所以我是真做不到,毕竟我这人脾性不好,等上位有了别的儒士来投,上位到时候可以从投附上位的其他儒士里选更适合的人来做这事。“

章诚继续拒绝道。

朱元璋沉吟了一会儿,问道:“还会有儒士愿意投咱义军?就算有,只怕很难碰到啊!”

朱元璋说后就叹了一口气。

“章先生可知道,咱起兵后遇到多少儒士骂咱是贼?有多少儒士宁死不肯降咱,有的甚至听闻咱义军来,直接举家逃走!”

朱元璋接着就有些无奈地说道。

章诚知道朱元璋这是明显陷入了信息茧房,所以产生了这种错误认识,以为儒士大多都忠于元廷、宁死不从义军。

事实上,这根本原因不过是义军还不够强大而已。

何况,朱元璋本人在这之前都还只不过是义军郭子兴麾下一个镇抚而已,所以大多数儒士在这个时候自然不会轻易投附义军,自然会为了家族利益表现的对元廷特别忠心,尤其是不会投附朱元璋一个小将。

总之。

在义军彻底强大起来,有推翻元廷的希望之前,大多数儒士肯定会选择站在元廷一边,无论是在生时替其办事获得升官机会,还是在要死时为其殉节给后代换取富贵,在儒士们看来,都比在这个时候加入义军要强。

等朱元璋将来实力增强,且让儒士们看到他“礼贤下士”和愿意重建礼教秩序后,自会发现有越来越多的儒士会主动来投,甚至会带资带人来投。

因而,章诚便在这时安慰朱元璋说:“上位其实也不要把儒士看得太好,也别担心天下儒士都会恪守圣人道学,不然天下也不会变成现在这样!”

“他们其实更相信实力,相信天命,他们现在选择忠于元廷,只是因为元廷更值得效忠而已。”

“待上位强大起来,会有越来越多的儒士来投的,即便眼下,只要上位实力在一直增加,所作所为也是在恢复秩序,就会有儒士主动来投,甚至可能就在不久后会出现,因为天下的儒生里也不缺眼光独到的能人。”

“是吗?”

朱元璋笑着回问了一句。

“上位可以不信我,难道还不信史书吗?”

“兵强马壮者为天子!”

“这可是身为的儒士赵普说的,天下儒士只怕多数就是这么认为的,嘴上说的是从天命,其实本质上是认实力,谁强跟谁而已。”

章诚回道。

朱元璋颔首,且又道:“但咱现在实力也不大,只怕遇到的儒士依旧只会骂咱是贼吧?”

“那倒不一定。”

“天下最不缺的就是儒士,更不缺的就是敢冒险且也有眼光的儒士。”

“上位也别被一些为元殉节的人吓到了,那其实是个例,真正愿意殉节于礼教的不是大多数,只是上位现在可以参考的儒士太少,所以以为这样的儒士很多。”

“我认为,不但将来上位实力强大后会有大量儒士主动来投,即便是现在,也肯定会有敢冒险且目光长远的儒士主动来投,而不是等上位到他家乡后就自知主动结寨自保乃至为元廷殉节。”

“上位可以拭目以待!不久后定有胆大的儒士主动来投。”

章诚说道。

朱元璋似信非信地微微一笑,然后摆手道:“且不说这事。”

“咱想了想,觉得你说的是对的,咱要想咱的家人后人不再饿死,光靠只让咱自己家人后人成为贵族还不行,别说成为贵族,就是成为贵族里的皇族都不够!”

“因为自家的不肖子孙要是作起孽来,也还是会让自家后人有贵族之名无贵族之实的,然后可能会有自家后人饿死不说,只怕还会有自家后人像历史上做了别人俘虏的情况。”

“所以,咱现在也同意,要想咱的家人后人不再饿死,得让天下没有人会饿死才行啊!这样,咱的后人即便不肖,没了贵族身份,也不会饿死了。”

朱元璋说到这里,就看向章诚,很认真地请教道:“可是,我看史书,纵容是文景之治、贞观开元,也有饿死人的情况,所以,以章先生看来,到底要如何才能让全天下都不会有人饿死呢?”

“这个的确难,即便增天下良田亿万亩,亩产提高数倍,也还是会因统治者对民财民利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而导致依旧有百姓可能会饿死。”

“我们能做的其实就只有尽量避免饿死更多的人,无论如何,太平之世总是要比乱世饿死的人少,良田增加和亩产增加后,饿死的人也总是比没有增加的时候要多。”

章诚回道。

朱元璋颔首,自言自语道:“尽量避免饿死更多的人,也是为了这个,所以要平定乱世。”

一想到此。

朱元璋对章诚说道:“你说的对,当让天下少饿死一些人!”

“另外,或许我们不可能做到让全天下的人不饿死,但若为一国之君,或可以通过改良制度、抑贪惩奸、发展农桑等实业,进而做到让自己一国子民不饥不寒,哪怕是一方父母,当也可以尽量做到一方子民不饥不寒。”

章诚又说道。

朱元璋点头:“章先生说的是,不过,之前咱提及咱爹娘哥嫂饿死时,章先生不是问了咱当时的元廷已经重建了礼教秩序,为何还有咱爹娘饿死吗,咱最近也在想这个问题,这是为什么呢,明明咱爹娘哥嫂都没有偷懒。”

“那上位有没有想过,这是现今所推行的礼教秩序本身有问题?”

章诚这时笑着问道。

朱元璋听后愕然回头看向章诚:“礼教秩序本身有问题?”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