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跟着朱元璋打江山 > 第112章 朱元璋要当朱先生,天降祥瑞?

第112章 朱元璋要当朱先生,天降祥瑞?

第112章 朱元璋要当朱先生,天降祥瑞?

李文忠这么问后,朱元璋笑着回道:“章先生是践行天下为公的伟岸君子,满腹经纶不说,还不藏私,愿启发我等布衣庶民。”

李文忠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章诚倒是不知道朱元璋会在背地里对他有这么高的评价。

但因为朱元璋这么说,李文忠不由得对章诚更加增添了一丝好奇。

俄然。

李文忠就看见了朱元璋案上的书,见书上写着,“章诚赠”三字,便问道:“舅父,这书是不是就是章先生送给您的书?”

李文忠之父李贞年轻时,家境比较富足。

史料记载,朱元璋的诸多亲戚里,大多比较贫寒,唯其二姐夫李家吃得了饱饭,所以李贞也常接济朱元璋。

只是随着天下大乱,元廷对民盘剥加重,所以即便是李家这样的殷实之家,也开始大量破产,大量饿死,李贞和其子也就不得不来投朱元璋。

而正因为,李贞当年家境比较富足,也就读过书,所以,李文忠也跟着其父习得许多字,而能够看懂一些字。

“哎!”

朱元璋再次感慨了一句。

朱元璋见他一直盯着书上的封面地图看,便问道:“你想看?”

朱元璋抿嘴点头,但没有说什么,只在穿好蓑衣后,走了出去。

朱元璋当即站起身来,颇为振奋道:“既然义父不让咱上阵杀敌,那咱就多培养一些将来能上阵杀敌还能安民辅国的子弟出来!让他们也喊咱朱先生!”

李文忠凝重地点了点头。

沐英也就在这时看了马氏一眼。

“是的呢。”

所以,现在的沐英也一样,最听马氏的话,做什么都要问问马氏。

李文忠则在沐英出来后,给他指着书上的内容说:“你看这图,原来大海比陆地大得多呢。”

马氏说着又道:“反正,现在你也没有机会出去带兵打仗,不如就在加强内政之余,也学章先生之前一样,把学校办起来,这样的话,即便将来,我们这一代不能成功,也能留下一些种子,章先生不是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嘛。”

李文忠欢欢喜喜地接了过来,接着就对朱元璋躬身道了谢。

随后,他又对一旁比较内敛的朱文英喊道:

“文英,走,我们去外面一起看书。”

这时,在李文忠主动这么问后,朱元璋就摸了摸李文忠的头,笑着说道:“没错!这就是章先生给你舅舅的书。”

他自然是很乐意看见李文忠、沐英这些孩子乐于看书学习。

朱元璋便去加了件袄,也取了蓑衣来,一边披着一边对马氏说:“妹子,伱也不要太辛苦,该歇的时候,还是要歇歇为好。”

沐英高兴地答应了一声,就跟着李文忠了出来。

“那你拿去看吧!”

“哪里歇的了。”

“让这些孩子多学些真知识,总是好事,比给他们留什么财产都强!”

“妹子说的是啊!”

朱文英即是沐英,是朱元璋当年在濠州城收留的义子。

“趁着今天不用过去伺候,我得赶着多做几件衣服,不能只做自己孩子将来的衣服,不做其他孩子的。”

接着。

马氏这里也莞尔一笑,且起身提了两小手炉到了两人这里,让他们抱在了怀里。

“谢谢娘亲!”

朱元璋这里,见此情景,就忍俊不禁起来。

自从章诚离开滁州城后,虽然军饷制、清丈田亩与收奢侈税等新政未废,但滁州城的学政则已经基本上荒废了。

沐英附和着,就一不小心瞅到了一叫云南的地方,道:“这个名字有意思。”

而也因此。

朱元璋就因此把一本写为《全球地图》的地图书,递给了李文忠。

马氏笑着说了起来。

马氏就又做起小孩衣来,且趁机对朱元璋说:“重八,章先生没在滁州城,你可以先办学,按照章先生的学问,教他们呀,反正章先生都给了你不少书,实在不行,你可以先教基础的。”

沐英从小跟马氏一起长大,跟马氏感情最好,历史上,他在听说皇后马氏去世后,就因此伤心成疾而亡。

只是朱元璋南略滁州时,沐英还只有八岁,也就一直跟在马氏身边,没有跟着朱元璋来。

马氏见此便笑道:“去吧!”

朱元璋说干就干,立马就要出门。

正微微一笑的马氏,看了一眼外面漫天彤云说:“多穿件袄,把蓑衣也披上,外面要下雪。”

“谢谢舅父!”

“现在文忠来了,自然也得赶着给他做一件,你不是说当年二姐和二姐夫帮过你不少嘛,那我们也得把文忠当自己的孩子看。”

“只可惜章先生没在滁州城。”

一来,训教张冕、缪大亨、赵禄皆因郭子兴市恩,而被升作了他职。

二来,第一批学员要么被章诚大量带走,要么因为是朱元璋的嫡系,也就没有被郭子兴再同意去接受培训。

三来,郭子兴现在急于让自己的旧人去抓权,也急于用给予新附之人恩典的方式拉拢他们而也给予他们要职,所以,郭子兴也没法对自己旧部进行培养。

综上,也就使得滁州的学政,基本上就荒废了,只养济院内部还有女学与幼学,这还是马氏在说服张氏后,通过张氏给郭子兴吹耳边风让郭子兴同意的,同意在养济院内部设女学与幼学,给妇女和幼儿普及一些基础知识,使义军内部可以更加和谐。

朱元璋现在要重整学政,自然也就需要重新选教师,再重新选学生来培养。

而朱元璋也知道,眼下郭子兴旧部的人基本上要么出去发展了,要么在城内掌握着要职,自然没有空接受培训。

当然。

郭子兴肯定也不会让他办军校培养自己那些闲着且一直未升官的嫡系。

所以,朱元璋只对郭子兴提议说,是为培养将来的文臣,恢复章诚设立的州学。

郭子兴因而也就同意了,让他负责此事。

朱元璋便选了自己很敬重的滁州城儒士范祖乾、胡翰为州学新训教。

而他自己也兼任训教。

至于教材,朱元璋则依旧选择了章诚之前定的教材。

学员便是李文忠等由朱元璋亲自在养济院和身边筛选出来的已经启蒙过的少年。

李梦庚和任知恭等滁州城内代表大地主大官僚利益的人,则对眼下郭部义军对外疯狂发展,对内在朱元璋的努力下疯狂培养人才的情况,感到很是忧虑。

“眼下郭部的义军大都出去发展了,而且一个一个都发展的风生水起,连李善长和冯国用现在都自任知州了。”

“而内部的朱元璋也一直没闲着,竟开始继续建学校,培养起孤幼来。”

“我担心照此下去,只怕我大元真会被这支义军给灭了。”

李梦庚就在这天,皱眉对任知恭如此说了起来。

任知恭道:“即便真是如此,那也希望这支义军依旧能承元制!”

“是啊!”

“希望天下之礼不要改变!”

“但若如此说,可以肯定的是,朱元璋是不会主张坚守元制的!”

“要不然,他也不会赞成清丈赞成征收奢侈税!也不会让章诚即便出去了还能在滁州这么有影响力。”

“这个十六字诀让李善长、冯国用这些只想跟着义军打江山谋富贵的人,也都自己出去打江山了,而且都打得还不错!”

李梦庚神色凝重地继续说了起来,且道:

“我们之前做的所有努力几乎就要功亏一篑!既未能除掉朱元璋,也未能消除章诚对郭子兴等人的影响!”

任知恭点头:“是啊,有此人在滁州城,章诚的那些离经叛道的主张就会一直被执行。”

“刘伯温的人回信了吗?”

说着。

任知恭还忍不住问了李梦庚一句。

李梦庚道:“没有!那個杨宪,自从我给他去信后,他倒现在都还没回信。”

“既如此,我们还是自己想办法吧。”

“除了赶紧想办法造祥瑞,让郭子兴尽快称王,以吸引朝廷尽快集结大兵来滁州外,还是要尽快想办法除掉朱元璋!”

“有这个人在,滁州的义军,就会一直有章诚的影子在,这样的话,连章诚自己在外面发展的义军也会更难被消灭,将来大元若真的亡了,只怕新建的王朝就真的不是元制,不是以理学为纲建立推行天下的礼教了!”

任知恭说道。

李梦庚点了点头,道:“眼下滁州缺粮,不如从粮食上面下手,让朱元璋办不了学。”

任知恭跟着颔首:“这是个办法。”

随后。

任知恭就找到了新任知州张冕说:“现在滁州缺粮,朱元璋的俸粮就别发了,问起来就说缺粮,要先供应元帅府和养济院和将士们,我们不能让朱元璋这个跟章诚同样主张的人活着!”

张冕拱手称是。

“没粮了?”

这一天,正是冬月底。

朱元璋刚从军械厂回来,马氏就告诉他,他没有领到他的俸粮。

马氏道:“是的,他们说是因为粮食不够,暂时停发总管级的粮俸。”

朱元璋听后想了想,也没有多说什么,只说道:“没事,咱以后少吃一些,反正咱现在也不出去打仗,饿一些没啥,文忠文英他们在吃长饭,不能少顿数。”

“我知道。”

马氏点了点头。

但次日,马氏从郭府回来后,在朱元璋用拳头压着肚子看书时,就立即笑着走过来,解开衣服,把饼子拿了出来:“吃吧,别硬饿着。”

“这饼子哪来的?”

朱元璋说着就看见马氏摸了一下胸口,就忙把马氏拉到了里面,扯开其衣服,看了起来,随后就陡然变色:“妹子,你这是。”

“没事!”

“今天义父回来的早,饭开的早,我不得不赶紧把刚做好没冷的饼揣衣服里,才烫着了。”

马氏笑说道。

朱元璋听后则叉腰且呼吸加重道:“不行!咱还是要尽快出去发展,咱自己饿着倒没什么,但妹子你不能跟着咱一起受这么大的委屈!”

“文忠!文英!”

朱元璋这时忙大喊了一声。

正在外面看书的李文忠和李文英忙跑了进来。

朱元璋则对二人吩咐道:“你们把最近是三个月的战报念给咱听!”

“是!”

“十月十日,乌江两万元兵撤回太平。”

“十月十九日,扬州朵儿只亲率大军三万进至丹徒。”

“十月二十六日,真州元兵六千渡江。”

……

两人念了没多久,朱元璋不由得道:“和州的元兵为什么没有动?”

朱元璋说着不由得咬牙:“可惜拱卫司的联络是由章先生掌握着!不然,咱就知道老杨那里有没有消息了!”

马氏见此不由得问道:“重八你在想什么?”

“咱觉得滁州要有大兵来犯。”

朱元璋道。

马氏笑问道:“这天寒地冻的,会有大兵在这个时候来?”

“妹子,你不知道,很想要咱这些人即刻死的,不止城内的一些人。”

朱元璋沉着脸说道。

朱元璋刚说完,徐达就走了来:“上位,元帅府的水井里爬出了一带字白龟,大帅让你也去看看。”

“白龟?”

朱元璋听后不由得一惊。

这时,徐达则又拿出来一封信:“另外,章先生有信来。”

……

郭子兴的家人的确在水井边发现了一带字白龟,而因此惊动了整个元帅府的人。

郭子兴自己也因此放下公务,忙赶了来看,且亲自看着白龟上的字念了起来:“天授郭氏王。”

这让本就有称王之心不禁心思活泛起来,且忙吩咐把城里的义军要员都叫来。

“卑下恭喜大帅,贺喜大帅!”

“天降白龟,无疑说明大帅实得天命,宜赶紧称王也!”

很早就赶来的任知恭一来就忙笑着说了起来。

同样很早就赶来的郭天爵也道:“是啊,大帅,眼下父帅麾下各部在外攻城略地,无坚不克,我郭氏大业正可谓蓬勃发展,欣欣向荣,亦证明父帅正得天命也!真正是称王时机已到!”

只是,朱元璋和李梦庚许久未来。

大约过了半个时辰,李梦庚才来了这里,且突然走来跪下道:“大帅,那白龟是任总管故意找人做的,并非天降!”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