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跟着朱元璋打江山 > 第114章 朱元璋大展军事才能,宋濂决定去见

第114章 朱元璋大展军事才能,宋濂决定去见

第114章 朱元璋大展军事才能,宋濂决定去见章诚

朱元璋在率马军缓缓加速往元兵大营而来,且沿途猎杀元兵哨骑的时候,元兵这边的主帅平章也先帖木儿,则刚知道有贼军将领带兵来降的事。

但也先帖木儿并没有急着见任知恭。

因为如朱元璋所料,素来谨慎的他,的确担心任知恭是诈降,有意骗开他营门,何况,最近元廷这边也的确因为轻率吃了不少亏。

作为全军主帅,也先帖木儿也就不得不慎重一些。

所以,也先帖木儿只是让任知恭率马军在外面暂时驻扎。

也先帖木儿打算观察一下,看看有没有别的贼军铁骑出现。

而就在也先帖木儿观察时,已有元兵哨骑来报,有滁州有大股铁骑来袭。

义军的骑兵其实也多是郭子兴、朱元璋这些人趁着许多官军骑兵被剥削太狠对元廷离心离德而收降的官军骑兵,所以也都骑术精湛,虽然数量不多,但集中起来,也还是让元兵哨骑不得不恐慌的。

也先帖木儿这时就颇为紧张起来,而更加怀疑任知恭是诈降,越发不敢放任知恭等进来。

任知恭这时也已听到了轰隆隆的大地震动声。

“此人如此急躁而来,当是奉上面的命,非其本意,故及时退走也在情理之中。”

“而元璋认为,我们当趁此机会,假扮青衣军,开春后去和州骗元兵,进而打下和州,只是现在不宜去,也先帖木儿麾下铁甲卫恐在沿途设伏,何况天寒,既于元兵行军不利,于我们而言,也不利行军。”

不多时。

接着。

任知恭顿时明白了过来,知道这朱元璋是带马军来截杀自己的。

负责统领铁甲卫的万户哈穆拱手称是。

“元璋之前攻民寨时,知道这也先帖木儿素来谨慎,怕和州有失,所以令各地民寨民兵,皆受他也先帖木儿节制,这些民兵还被他下令要求尽着青衣,以与贼军区别。”

因为他很清楚,李梦庚是有多恨朱元璋,乃至不惜暗中联络同是士林中人的杨宪,向杨宪表达自己并不是真心造反的心思。

“父帅说的是。”

但任知恭又通过之前试着郭子兴面前攀诬朱元璋的事发现,李梦庚没有真的和朱元璋同伙,多少的确似乎有些被迫背刺自己的感觉。

且说。

朱元璋还因此将他叫了过去,要求他把信中提到让杨宪帮忙收集祥瑞的事说说,还将滁州军械行属于他的那份红利告知给了他。

任知恭愤恨之余,也想不通李梦庚为何突然背刺他。

进而,任知恭也就觉得李梦庚可能是被迫的。

李梦庚的确是被迫的。

但由于眼下已是寒冬时节,商旅稀少,各寨百姓也都蜗居不出,所以任知恭也就很难打劫到财货,到最后因此竟终日连饭都吃不饱。

“今咱观其营,着青衣者甚少,想必是这也先帖木儿未来得及尽调青衣军,就急不可耐地要打滁州。”

但朱元璋这时已带着自己人果断撤回,上马回了滁州城。

任知恭就带着本部马军仓皇而逃。

所以,任知恭也就在当时,故意攀诬朱元璋,说是朱元璋陷害他,而没有揭发李梦庚暗中联络杨宪,乃至想通过杨宪联络刘伯温的事,以试探,李梦庚会不会帮着替朱元璋辩解。

元兵虽人多势众,但因连日冒雪行军而来,正是疲惫不堪之时,所以竟不能敌,节节败退。

结果,任知恭发现李梦庚没有替朱元璋辩解,也没有主动对郭子兴说自己知道的,关于他联络杨宪的事。

“元璋你留在滁州,只有你替咱守滁州,咱才放心。”

也先帖木儿见此不得不忙令中军铁甲卫队上去挡住。

所以,任知恭忙上了马,喊道:“上马,往别的地方撤!”

任知恭在被李梦庚揭发说祥瑞是由他人为制造后,就在惊讶之余,感到疑惑不解。

郭子兴想了想道:“那让天佑去打和州,他在全椒,离和州不远,再让耿再成部扮青衣军配合他!”

“但若不打下和州,滁州之围就不能解,何况,和州不打通,粮道就不能通,滁州缺粮之问题就会一直存在。”

而郭子兴这里在知道元兵突然拔营而退后,不由得松了一口气,笑着对朱元璋说:“看来对方并不是真的有十万精锐!”

朱元璋则说起了自己的看法。

朱元璋只得拱手称是。

当然。

他是真没想到他写给杨宪的信,会到朱元璋手里。

任知恭不久后就看见了朱元璋的身影。

而也因此,任知恭越发恨朱元璋,而不禁在夜里切齿自言道:“朱元璋,你坏我好事,早晚我必手刃你!”

于是,任知恭也就因此能够肯定,朱元璋和李梦庚知道彼此的秘密并不多,而李梦庚也之前也的确也不是在自己面前演戏,要不然也不会一言不发,不把自己其他的秘辛说出来。

任知恭这边则因为未能成功投靠元廷,而只能落草为寇。

朱元璋这时已率马军冲了上来,且让耿再成率部分马军击杀了落在后面的任部马军,而他自己则主动率部分马军袭扰了元军本营,隔着拒马桩,向元兵射箭,带箭壶空后,更是下马,亲自带着身后徐达、吴祯等持盾越桩步战。

元兵中以铁甲卫兵最是凶悍,也先帖木尔一见阵势不对,就把铁甲卫派上千,可见此人是真怕出现意外。

李梦庚不得不一五一十的交待。

也先帖木儿在来到朱元璋等冲击处时,就看见大量己方尸骸,而不禁咬牙,道:“我军虚实已露,立即撤回和州,铁甲卫押后设伏!”

因为他不仅仅是想活命,也想保住他李家在滁州军械行的分红,毕竟这分红也是旱涝保收的收益。

所以,他表示愿意在见到郭子兴后就将白龟祥瑞的事告知给郭子兴。

“卑下冒昧问问,希武兄(杨宪)是不是也加入了义军,是加入了章先生的队伍吗?”

李梦庚为此在滁州之危暂时解除后,还来到朱元璋这里,主动问起朱元璋来。

朱元璋则道:“这你就不必多问了,你现在只要做的是认真检讨自己的问题!不然,咱还是会把你暗中联络杨宪,表达自己异心的事告知给父帅知道,现在咱不告诉父帅,只是因答应了你,只要伱愿意揭发祥瑞的真相,就暂时不揭发你,但不是说就真的要直接放过你。”

“卑下明白!”

“公子放心,我再也不敢了,我一定洗心革面,认真检讨我自己。”

李梦庚为此讪笑着说了起来。

而朱元璋拿到的关于李梦庚给杨宪的信,就是章诚送来的。

因为杨宪来章诚的地盘,考察完章诚部的义军后,也不知道真的是出于选择站在百姓的立场,还是感觉到章诚所率义军更能统筹民力进而取得天下,而竟把自己来见章诚的目的和盘托出,还选择加入了章诚的义军。

自然,杨宪也就把李梦庚联络他的事告知给了章诚。

章诚也就把李梦庚的底细告知给了朱元璋,让朱元璋用好这个机会,瓦解敌人内部,进而达到一些目的。

而朱元璋在拿到关于李梦庚的底细明证后,倒也没有冒失地直接选择揭发李梦庚,而是选择了利用李梦庚。

毕竟,在当时郭子兴元帅府突然出现祥瑞的情况下,朱元璋更在乎的事如何把制造祥瑞的阴谋给破坏掉。

所以,朱元璋只将此作为威胁,只逼得李梦庚背刺了任知恭。

李梦庚本人则是真没想到杨宪会卖了他。

要知道。

杨宪是北方汉人,还是北方汉人大官僚大地主的子弟,连他李梦庚都暗中很仇视义军,何况杨宪。

所以,李梦庚才对杨宪没有提防。

但李梦庚不知道的是,杨宪就不是一个可以按常理推论的人。

历史上的杨宪在朱元璋占应天后就不回北方家乡,还主动加入朱元璋,为朱元璋主动做起特务政治的事来,乃至不惜为朱元璋得罪淮西勋贵。

所以,杨宪从来就不是一个打寻常牌的人。

只是李梦庚明显还不够了解杨宪,也就被杨宪卖了。

不论杨宪是为了个人前途,还是为了天下百姓,而经常不打寻常牌。

总之,在这一世的他,依旧选择了用一种出乎他人意料的方式在做事。

刘伯温就因为他的来信而对他感到意外。

“章先生乃雄才大略之人,非因不得志而造反的偏激文人可比,而有经天纬地之才,故使民愿为其而战,其兵法韬略亦不能轻视,非仅靠奇技淫巧,袭占集庆而只取其人力物力,却无久占的打算,明显无贪慕眼前一时繁华之心,无疑是心中有大志者。”

“恩师当亲自来看看,不应轻视先生,否则恐余生悔恨不尽。”

刘伯温在看见杨宪的来信内容后,紧拧起了眉头,而不禁喃喃自语道:“到底是怎样的人物,能让杨希武也主动喊他先生,要知道,我才是他老师!”

刘伯温为此找到了宋濂,问着宋濂:“你在集庆那边有旧友,所以,集庆那边可有来信说集庆为贼寇所破的事?”

“正要告诉你。”

“的确有此消息。”

“一叫神机营的贼军渡江突袭了集庆,整個集庆城外一时炮火不断如天雷滚滚,而没炮轰多久,集庆诸官就不战而降,眼下整个集庆路、扬州路、太平路都已大乱,丞相也上了请罪疏。”

宋濂忙说了起来。

刘伯温听后怅然失神许久后才道:“竟有这事!”

“谁能相信呢。”

“但这的确是真真切切的发生了,本来丞相在朝中就颇多政敌,眼下只怕因此处境更加不好!”

宋濂说后就叹了一口气。

刘伯温则踱步走在庭中雪地上,看着北风中簌簌而落的黄叶,道:“看来,贼寇中的确有颇有韬略智谋的人,故才有如此手笔,也就能在我官军大举北调和州与高邮、**时而突然奇袭集庆,能完成这样的奇袭,非船快人心齐不可,还得联络通畅,早有筹谋!”

“反观我官军这边,就丞相一人勉力为之,右丞朵儿只刚愎自用,轻视贼军,分兵**时,还待在扬州路,不亲往集庆,大有轻视贼军不会趁虚而攻之意;”

“平章也先帖木儿则又过于谨慎,甚至过于畏敌,在和州一直只在鸡笼山一带造寨,募集义兵,双方在进剿滁州与**等敌时配合的毫无默契,才给了贼军奇袭集庆的机会。”

刘伯温说着就不由得把衣袖一挥,显得颇为愤懑与无奈。

“这跟朝廷如今不信任汉人,不用汉人为大官有关,尤其是在贼军如今不比往日,开始有大谋略的人参与后,就不应该还是拿蒙人色目人来对付汉人,汉人对付蒙人色目人这一套。”

宋濂跟着说道。

刘伯温苦笑了一下,没有否认宋濂的提法,只道:

“我现在担心的是,可能将来真的要亡国在眼下的贼军手里,尤其是瓦梁垒那支贼军,只怕真的会让这天下大变!”

“我之前的确有些轻视,觉得那股义军能大胜我官军不过是仗着奇技淫巧,但现在想想,不过起兵数月的贼军,只靠火器,就能大胜我大元铁骑。”

“这说明,这里面不仅仅是奇技淫巧那么简单!”

“而是这种火器,已经可以让一群本不善骑射只知耕作的农夫,在数月内就靠这火器,让我大元草原铁骑的优势不再那么明显!”

“也就是说,只要这些农夫操练刻苦,号令严明,就已经可以与我大元铁骑抗衡!”

“而天下汉人中最不缺的就是农夫,更不缺骨子里就愿意听令行事的老实农夫,反而是我大元承平太久,已开始缺吃苦耐劳的铁骑!”

“何况,眼下这贼军手里的火器已经开始挑战我大元铁骑在戎事上的优势地位,所以,只怕我大元素来宽松的治理方式,将难以敌得过,开始在军政治理方面皆以严密为主的贼军。”

宋濂听后也沉默不语起来,思考了半晌后,笑道:“还是伯温你看得远啊!”

“所以,你是怎么打算的?”

接着。

宋濂又问了一句。

刘伯温未答。

但翌日。

刘伯温却收到了宋濂一封来信。

信里,宋濂说:“承蒙君分析得如此透彻,濂深以为然!既然天道已重顾我农耕之汉家,故便连夜送家人去了诸暨勾无山暂避,而我自己则决定去瓦梁垒看看,他人若问起,还请君说我是再次入山为道去了。”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