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女生小说 > 00后老师:学生迟到,我也迟到 > 第195章 解密费马猜想,早日实现移民。

第195章 解密费马猜想,早日实现移民。

第195章 解密费马猜想,早日实现移民。

李博士仿佛说的云淡风轻,只是把细枝末节融入到里面。

她作为一个有前世记忆的人,对这个定律在了解不过了。

在上一世的时候,它是目前猜想中被证实耗时最久的数学难题。

1637年由法国数学家费马提出,是指当整数namp;gt;2时,关于x,y,z的方程x^n y^nz^n没有正整数解。

看似资料很简单,但将近两百年无人证解。

于是1908年德国人沃尔夫斯凯尔,设立10万马克作为奖金。

奖励给他事后100年内第一个证明该定理的人。

1995年英国数学家安德鲁华尔斯理查泰勒,完整的证明了费马大定理,前后耗时358年。

关于对费马大定律的研究,尤教授也多少了解过。

一旦这个理论被证明了,将会延长宇宙空间站的寿命。

在延长宇宙空间站上取得了成功。那面对移民这个复杂性的挑战肯定会更上一步的。

而且我们如今的自然灾害频发,各种污染严重,而且太阳都是有寿命的,早晚有一天会灭亡的。

虽然说我们看不到那一天,但我们未来的子孙肯定会面临。

如果一旦谁掌握了这项技术,那就相当于为未来的子孙多开辟了新家园,将继续延续我们人类的文明。

当然,这些都是在理想状态下的,但它的确是会提高宇宙空间站的寿命。

只要迈开了第一步,后面的步子就会很好迈步。

没准就在我们有生之年就实现了一批移民。

在这一世的话,这个猜想指出来几十年,所以还是未解之谜。

居然拿一个未解之谜来给学生出题,不得不说这招真损啊。

就算为了严科考察参赛学生的能力,但也不至于拿出未解之谜。

一个更比一个狠!

并不是尤教授一个人觉得这样做太为难人了。

有时候旁边另一位评委吴建也吐槽负责数学科目组出题的人真的是太狠了。

只见一位中年戴眼镜微胖的评委用手推了一下自己的眼镜,那位像旁边的人吐槽道

“这简直也太离谱了,弄一个世界未解之谜在这里,不如走到人家面前直接说淘汰了,也省的费一阵脑细胞了。”

“而且我也非常不赞同他们每个题目不一样,毕竟每道题的难易程度不一样,这样有失公平。”

“自己被这个猜想折磨了一辈子了。现在居然要折磨这么小的学生。我看他这是让别人也感受一下他的痛苦吧。”

这位微胖的评委越说越激动,声音不由自主的放大了。而且旁边数学组的成员也离得很近,很难不听见。

李博士心想:说谁呢?直接报我身份证得了。

对方吐槽的并不无道理,他觉得还是要解释一下。

要不然他后面还要当好几天的评委,和讨厌自己的人整天坐在一起会如坐针毡的。

“小吴啊!”李博士喊道。

吴建和旁边的人吐槽的正起劲,压根儿没有发现有人喊自己。

毕竟李博士一把年纪了,说话声音稍微小了点,是他旁边的同事戳了他一下才发现。

吴建转过身来并没有尴尬的意思,看来他不介意被别人听到。

他觉得自己说的话还是很占道理的,而且他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台下未来祖国的花朵打抱不平。

“哎!李博士。”

“你们可能年轻,不明白我们这些老家伙的良苦用心,我之所以敢加入未解之谜,也是因为寄予他们厚望。”

“即使没有解答出来,相信他们也能提供什么新的思路,我是为整个数学届考虑的。”

吴建在心里默默的给李博士竖起了大拇指。

这么理亏的事情,居然被他这么一说,显得高大上,反倒是趁着自己格局小了。

吴建瞬间沉默了。

出难题的杨教授也一直在旁边听着呢,毕竟李博士出的比他的题还要难,这都能被他拐着弯儿的圆回来。

那自己的这点儿难题也算不了什么,他也打算趁热打铁,为自己解释一番。

“小吴啊!刚才李博士说的没错,我很认同!”

“我们这可不是在故意为难别人,如果这些题目不上点儿难度,我们怎么去筛选最顶尖的人才来培养。”

旁边另一位评委看到无见,此时成为了数学出题组的重矢之地,想替他解个围。

“我很赞同两位教授的说法,但毕竟这是未解之谜。他们大概率是解不出来的,那这帮人被淘汰了,冤不冤?”

李博士眼镜温和的看着提出质疑的评委,走过去拍了拍他的肩膀,语重心长的对他说。

“你说的这个问题,我们也考虑到了。其实他不用全部解出来,只是论证其中一个小过程,我们也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评分儿的。”

“而且我们还考虑到,如果有的人一看是未解之谜,即使他很聪明,也会选择放弃,我只能说,这不是我们想要找的人,我们不光要顶尖的人,也要看他的意志。”

话音一落,整个场面仿佛像静止住了。

尤教授率先打破了沉默。

“我觉得几位评委说的都有道理,只不过是大家都站在不同的角度上罢了。”

紧接着旁边的人就开始附和这句话,刚才的尴尬瞬间被打破了。

虽然一开始尤教授觉得这种做法令他有点难以接受,但是他现在仔细一想,还是非常赞同这种做法的。

毕竟组织这场比赛最大的目的,并不是简简单单的让学生们来参加比赛。

而是为了筛选高精尖。

现如今国内人才培养还是应试教育。

整体上为了保证公平,只能实行高考制度,以至于出现了应试教育的局面。

但是国家需要高精尖的人才,而且是非常需要。

不通过这种方式真的是很难精准的搜寻到高精尖。

同时也是因为即便国家培养的人才有不少高等学府的人,却选择了刘向其他国家,这对于国家来说无疑是莫大损失。

所以他们也不得不在年龄更小的学生身上培养,因为有更多的时间教育他们形成对自己祖国的认同感。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