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八关凤邑之华亭公子 > 第52回 乐游原上女郎蹴鞠

八关凤邑之华亭公子 第52回 乐游原上女郎蹴鞠

作者:牧水道人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1-19 02:21:30

第52回 乐游原上女郎蹴鞠

当夜宴饮毕,李玄阳、陆英留在太傅府中歇宿。次日,陆英欲去看望朱琳琳,便辞别师父来到朱家新迁的府邸。

朱琳琳今日却不在家,问过门子,言道女公子去覆舟山乐游原赏玩了。陆英无奈苦笑,朱琳琳刚来京没多少时日,便比自己还善于游赏建邺风光。

乐游原在皇宫台城东,玄武湖之南,与华林园东西相望,都是皇室营建的苑囿。平日专供勋贵豪门子弟游赏,若皇家有事之时,则非受邀不得进入。

陆英又顺着青溪来到覆舟山,幸好这乐游原不算大,走了一二里,即望见前方有许多仆从侍女围成一圈,圈内几位装扮华丽的女子,还有一名比丘尼在枯草雪地之上蹴鞠为戏。

昨夜天刚降雪,建邺虽气候温暖,此时雪尚未尽消。也难为她们好兴致,这么冷的天还在此奔跑跳跃。

蹴鞠在两汉三国之时是操演步卒的重要项目,随着中原丧乱,胡马临江,在江南水乡步骑结合的战法已不适应。故而蹴鞠作为军事作用逐渐消失,只在民间仍颇流行,演变出了以表演为主的踢法。

用脚、膝、肩、头各部位控球,贵族之家更伴以音乐,煞是好看。此刻这几名贵妇、尼姑就是在舞蹈式的踢球,看她们动作娴熟,技法高超,显是经常练习玩耍之故。

陆英走近,看到朱琳琳也欢快的和她们一同玩耍。朱琳琳自幼生长于北方,并不擅长蹴鞠,但是少女心性,蹦蹦跳跳玩一会也觉有趣的紧。

那几名贵妇见她美丽大方,也不反感排斥,五六个人甚是合得来。陆英看了一会,心情愉悦,仿佛轻松了许多,恨不得也上去来两脚。

正在此时,听闻身后一人吟诗道:“游园新雪后,老树梨花吹。不见击节舞,蹴鞠湿画眉。西风时自至,玉叶伴人飞。”

陆英回头看时,竟是昨日入京的杨子敬,陆英忙施礼笑道:“子敬兄好雅兴。出口成诗,清新瑰丽,令人闻之耳目一洗。盛名之下无虚士,果然其言。”

杨子敬见是陆英,也欣然答礼道:“华亭,昨日才别,今日又相见,你我当真有缘。不敢当君谬赞,在下一时触景生情,见笑见笑。”

身后女子闻言,朗声道:“可是杨子敬当面?帝女孙道福久仰先生,这厢有礼!”

原来与朱琳琳一同踢球的竟然是余姚长公主孙道福。她昨日方才回京,今天便约了好几名贵妇来此游玩,果然深得陛下荣宠。既与长公主同行,其余几人多半便是妃嫔宠姬,那比丘尼当是支妙音无疑。

杨子敬忙回礼道:“公主殿下,不敢当久仰二字,子敬边郡守吏,竟劳长公主挂怀,当真惶恐之至!”

陆英、朱琳琳听闻她道破身份,也在旁默默施礼,静听她二人对答。余姚长公主三十多岁的妇人,刚与桓仲道和离,风韵正浓。

此刻笑颜如花,言道:“子敬先生当世书法大家,才名冠世。今日一见果然气度绝伦,丰神如玉。如何当不得小女子仰慕?”

杨子敬闻言面上一红,竟嗫嚅不知如何言语。

与公主同游有张贵人及陈淑媛,俱是当今天子宠姬。张贵人见公主似乎对杨子敬有意,她入宫日久,并未诞下一儿半女,常担忧色衰失宠。余姚长公主回宫后,陛下十分欣喜,对公主极为亲重。

这张贵人心思一转,欲结好于公主,便笑言道:“公主如此敬重杨先生,也是一番爱才之心。杨先生何须客气,往后还当与公主多加走动才是。

论论诗文,研习翰墨,多么雅的事情!”

长公主正有此念,感激的看了一眼张贵人,对杨子敬道:“先生何日入京?我竟不知。改天得空,还要请先生赏光,本宫为先生接风洗尘,诚心请教。”

杨子敬垂首道:“在下昨日入京,尚不曾参加朝会。长公主不必费心,接风洗尘之事实不敢当。”

长公主笑道:“当真有缘,我也是昨日方回京。先生不愿与本宫饮宴,可是心中瞧不起女子,以为我不配与先生论文习书吗?”

杨子敬忙道:“岂敢岂敢!男子女子本无分别,人人皆可赋诗作文,精研书道。子敬焉有此心?像那谢家女公子道蕴,便有咏絮之才。还有……还有在下内子,出身郗氏名门,也颇通文墨。”

张贵人插言道:“哦?何为咏絮之才?本宫竟未曾听闻。”

杨子敬回道:“昨日谢太傅与子侄宴饮,席间大雪突降。谢太傅言曰:‘白雪纷纷何所似?’道蕴对曰:‘恰若柳絮因风起。’一夜之间传遍京师,士大夫皆言,谢家女公子咏絮之才。”

张贵人赞叹道:“谢太傅果然雅兴,谢家人才济济,令满朝公卿仰望不及!”

陆英听她言语,嫉妒之情多过欣羡之意,想是受了陛下的影响,早对谢家有所不满。

杨子敬没有开口,余姚长公主又道:“子敬先生伉俪情深,惹人羡慕。时将至午,我们便到简静寺中叨扰一顿吧,先生切莫推辞。”

杨子敬见她执意相邀,也不敢言行过激,便随众人来到覆舟山西北,临近玄武湖一处庵寺用午膳。

余姚长公主与众嫔妃喜爱朱琳琳,硬是要请她同往。朱琳琳眼望陆英而不答,张贵人何等眼光阅历,当即便连陆英一起拖来。

这处寺院是天子为尼姑支妙音所建,紧邻宫城,便在乐游原中。门上挂一匾,上书“简静寺”三字古拙隶书,出自会稽王之手。简静寺中有尼姑百余名侍奉妙音,京师四方官吏常来此干谒,四时车马盈门,寺中之富冠京华。

支妙音少年学佛,博学内外,善属文章,每与天子及会稽王谈论佛法玄理,深得信重。如今只双十年华,生得婉约清丽,脱尘绝俗,然工于心计,稍渐干预朝政。

天子常常咨询以内外大臣除迁之事,上次荆州刺史出缺,便询问支妙音人选。

妙音答:“贫尼佛门弟子,哪里懂朝廷之事。但听闻内外议论,贤明无过于殷仲康者,荆楚正需要这样的珍宝。”天子以为然,遂命殷仲康为荆州刺史。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