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舍弟诸葛亮 > 第4章 从十死无生到九死一生

舍弟诸葛亮 第4章 从十死无生到九死一生

作者:浙东匹夫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1-19 02:23:50

第4章 从十死无生到九死一生

诸葛瑾终于下定决心要全力帮刘备谋划一番,不再顾忌说错话。

但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岂可不察?

正式出谋划策之前,充分的敌我实力调查,还是非常必要的。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于是诸葛瑾先事无巨细的问了刘备:如今敌我两军兵力多寡、部署、统兵将领、粮草情况。

这些数据,有的刘备也不清楚,比如袁术军的粮草情况。

但凡是刘备能够知道的,他全部知无不言。

如今已是死里求生的关头,容不得半点藏私。

短短几分钟后,诸葛瑾就大致摸清:

眼下刘备在广陵郡的驻军,总兵力约在一万三四千人。

而袁术军大约动用了四万人,是刘备军的三倍之多,这还没算袁术在大后方的预备队。

如今的袁术,治下百姓或许困苦凋敝,但其军队规模绝对是不容小觑的。

尤其他多年前就做到了后将军高位,还在董卓之乱爆发前,利用职权把一部分朝廷的北军精锐带了出来,家底不可谓不厚。

相比之下,连袁绍和曹操当时都没分到过大汉朝廷的中央军旧部,他们都是靠地方武装起家的。

而徐州军中唯一可以和袁术北军旧部抗衡的强兵,就要数丹阳兵了。

可惜刘备直属的嫡系丹阳兵,多年来始终没有超过四五千人。

偏偏陶谦留下的丹阳兵主力,统兵主将还是曹豹。

这次随着张飞诛杀曹豹、曹豹旧部投靠吕布献出下邳,

那部分留在后方守家的丹阳兵,也彻底脱离了刘备的控制。

刘备现在手头还能调动的,一共就只有三千丹阳兵、一千从老家带来的幽州突骑,还有一万徐州本地普通士卒。

形势实在是严峻到了极点。

……

“情况便是如此了,我军有一万两千人驻扎在这淮阴县,还有两千人分散在后方海西县等处。

而袁军四万人,因粮草补给困难,无法合于一处,故而分两路进兵。

主力两万余人,沿淮河自盱眙而来,统兵大将为纪灵,另有部将梁纲、乐就。

另一路一万余人,由庐江郡顺长江东下,至扬州丹阳郡广陵县、入邗沟北上,统兵大将为刘勋,另有部将雷薄、陈兰。

今日纪灵已至城西下寨,并以骑兵骚扰城北。

刘勋部因迂回远路,估计还要数日才能抵达淮阴,届时不出意料的话,多半会在城南下寨,威胁我东南两侧。

我原本打算依托淮阴坚城相持,待纪灵刘勋师老兵疲,再图反攻。可如今下邳后援粮草断绝,城中余粮不足一月。

何况一旦袁军也得知下邳被吕布所夺的消息,必然士气高涨。我军不可能再等到袁术士气低落的机会,相持已无希望。

公佑、子仲这才劝我抓住这几日的时机,趁刘勋未到,先集中兵力孤注一掷,若能先击破纪灵,或许还有转机——不知先生以为如何?”

刘备指着地图解释得非常详细,而诸葛瑾也听得非常认真。

这些细节他前世看《三国志》也好,《三国演义》也好,都没有记载,他只能通过刘备这个渠道现学现分析。

而且,刘备这番话里提到的几个地名,一开始也让诸葛瑾愣了一下,他对着地图仔细看,才算弄明白。

原来,在东汉的时候,“广陵县”并不是属于“广陵郡”的,所以才会出现“刘勋从广陵县出兵、北上进攻广陵郡治所淮阴县”的情况。

如今的广陵郡,大致相当于后世的地级市淮安,淮阴县就对应淮安主城区。

而南边扬州的丹阳郡,治所在秣陵,也就是南京,后来会被孙权改名建业。但丹阳郡有两个县是位于江北的,分别是广陵和海陵,对应后世的扬州市和泰州市。

刘勋那一路人马,就是从后世的扬州市北上进攻淮安市。(注:本章末尾会附地图)

诸葛瑾彻底弄清楚这些兵力部署细节后,又思索回忆许久,这才慎重地给出了自己的意见:

“恕我直言,我以为孙从事、糜别驾之策,颇有不妥。

将军不该苛求‘纪灵已到而刘勋未到’的这几天时间差,强行组织反击。

或许可以考虑封锁淮阴四门、再多相持数日,等敌军懈怠后,再图进攻。”

刘备骤闻此言,本能地便闪过一丝不可置信的表情。

但因为诸葛瑾此前已经神预言了一次,刘备冷静下来后,还是控制住了情绪,决定再信一次,于是真挚地追问:

“先生何出此言?自古兵法皆追求集中兵力,各个击破敌人。

如今纪灵、刘勋尚未集结,分则力弱。

我军本就比袁军少得多,如果已经注定无法守城疲敌,不该抓住战机么?”

刘备质疑之后,旁边的关羽、张飞和孙干也都露出狐疑之色,急待一个解释。

诸葛瑾不慌不忙,从桌案上拿过一根笔杆,指着地图上几个点解说:

“下邳距淮阴二百四十里,沿泗水顺流而下即到。张都尉,你丢下邳是什么时候的事儿?又是何时赶到这儿报信的?”

一旁的张飞突然被问到,顿时有些局促。

他毕竟刚刚惹下大祸,此刻正是没脸见人的时候,哪怕被一个平民质问,也只能乖乖拱手作答:

“我是前天半夜发现的曹豹不轨,不得不领兵杀之。只恨我威望不足,平素也不得丹阳兵军心。

曹豹死后,许耽等丹阳兵部将唯恐我清算,拒白门楼死守。我一时不够果断,没能不惜代价攻灭之,拖延了半夜时间。

直到昨日清晨,吕布兵马从小沛赶到下邳,被叛变的丹阳兵接应入城。我还试图与之厮杀,可寡不敌众,午前被迫远遁。

又经过一日一夜加一个下午的奔逃,跑完这二百四十里,刚刚才赶到淮阴。”

张飞一五一十把他丢下邳的经过,说得非常详细,关键时间节点也不敢隐瞒。

从张飞的叙述里,也可以听出一点值得翻案的地方:历史上的张飞丢下邳,倒是跟“酒后误事、鞭挞吕布岳父”毫无关系。

曹豹根本不是吕布的岳父,他就是对刘备的统治不满,才自发想要趁机叛变。

而张飞的过错,主要是发现叛变后没能及时处置、即使杀了曹豹也未能安抚住其他丹阳兵,但跟喝酒打人没什么关系。

诸葛瑾倒是不太在乎这些细节,他从张飞的陈述里,得到了他想要的几个关键时间点信息后,便立刻转向刘备解说道:

“张都尉昨日上午丢的下邳,如今就已经到了这里,可见两地相距实在太近,马快之人与马慢之人,也不足以拉开太大时间差。

而袁术军与将军交战月余,岂会不部署细作主动探听?因此我估计,快的话纪灵后半夜就能得到消息,再慢也不会慢过明天。

如此其士气必然高涨,您明日再想进攻,纪灵必能死战不退。

而且他反而会因此坚定信心,断定下邳被偷袭是真的,绝非您故意散播的假情报,所以您才会那么急切求速战。

相比之下,您若是能暂时持重、按兵不动。说不定纪灵反而会狐疑求证,担心所谓的‘下邳有失’是诱敌示弱之策,是捕风捉影的假消息。

最初几日他或许会疑神疑鬼,但等到数日后刘勋与他会师,他们的戒心也就会放松到极点。

毕竟以兵法常理度之,在他们尚未会师之前,将军都不敢主动与之野战,或是劫营。那又怎么可能在他们会师成功后、才劫营偷袭呢?

到时候,他们多半会觉得,下邳被偷袭的消息肯定是真的了,以为将军是灰心丧气、彻底破胆,这才消极避战。

到时候将军再去劫营,继之以主力夜袭,或许有一线生机。此所谓兵法虚则实之、实则虚之。”

刘备静静听完了每一个字,没有插话打断,只是揪着自己嘴唇上的小胡子,用力之大,都快揪下来了。

一旁的孙干听完后,反复琢磨,总觉得这个计策太过行险,却看不出什么收益,不由忧心忡忡地说:

“先生顾虑纪灵可能会有所提防,怕刚好遇到纪灵士气高涨的时机撞上去,这些倒也说得通。

可是仅仅为了这么一点微小的心理士气差距,就多拖好几天,未必变数太大,是不是太不值了?

我军粮草本就不足一月之需,再多等三五天,到时候剩下的口粮,可能连二十日都不到了。

我们就算击退了袁术,也不是马上能得到粮草的。

总要转军后方的海西县,或是再强行攻下某处袁术军的屯粮据点。最终得到军粮补给,才能算是渡过生死难关。

主公必须为这些后招留足粮草,否则大军就算在正面战场上一时打赢了,也会在胜利之后转进的半路上,粮尽溃散。

而且,要对我军将士封锁下邳被偷袭的噩耗,那也是非常不易的,

封一两天还做得到,想封四五日甚至更久,说不定就会冒出纰漏。

一旦噩耗泄露,军心崩溃,到时候再想殊死一搏都没机会了。”

孙干阐述自己的担忧时,诸葛瑾同样没有打断,反而非常有风度地拿了一支笔,在废纸上简单作些笔记,归纳对方的论点。

孙干说完后,诸葛瑾又写写画画了几十秒,这才有条有理地开始分析:

“公佑先生,你的意思,我大致归纳为这么三点,你看对不对:

首先,你就是觉得多拖几天、所能得到的额外好处太少了。

其次,你是担心粮草撑不住。

最后,你是担心消息封锁不力——我就针对这三条,一条条来分析。”

孙干连忙点头,表示诸葛瑾没有归纳错。

诸葛瑾也就不客气了,先伸出第一根手指头:“那我就先从军粮问题说起,你也说了,要确保大军不会粮尽而散,仅仅打赢眼前这一战还不够。

打完后还得转军海西就食,或是强攻下一个袁术军的屯粮据点——那么请问,海西县的屯粮还有多少?大军如果过去,够吃多长时间?”

孙干本身就是户曹从事,对这个问题倒是应声而答:

“海西县地处淮河入海口,平时驻军不过千余,并不在兵家必争的要道上,所以也没有专门屯粮……

那里的粮食,够当地驻军吃上三五个月应该没问题。

若是主力转军就食,人数一下子多了十倍,估计也就够吃半个月吧。”

“这点粮食根本就是杯水车薪,大军往返路上就能耗掉一半多,”

诸葛瑾非常果断地指出,“所以,其实我们就只有一个选项,那就是野战获胜后,必须再攻下一座袁军屯粮据点作为根基,别无他法。”

孙干这次没有犹豫,立刻无奈地点了点头。

诸葛瑾继续步步紧逼:“那么你以为,这个‘非攻不可’的敌军屯粮地,究竟选哪里呢?”

孙干一愣,没法马上回答。

他认真思索了一会儿,还反复看了地图,然后才郑重说道:

“我军只有西、南两面是袁术地盘,若能野战破敌,后续无非是顺着敌军的来路掩杀。

所以要么反夺纪灵的出兵地盱眙,要么反夺刘勋的出兵地广陵县,别无第三个选择。

而盱眙是我军几天前才有序放弃的,城内没有留粮食资敌。如今纪灵的军粮,应该都是从淮河更上游的淮陵等地运来。

所以就算我军夺回盱眙,也拿不到足够粮草。

倒是刘勋的出兵地广陵县,是去年就被孙策从刘繇手中攻取、而后转交给袁术的。刘勋在那儿应该有些积蓄。

所以反攻广陵县、夺取当地余粮养兵,应该是我军后续唯一的生路了。”

孙干等人原本也没想到这么远,他们只想把眼前这场火烧眉毛的野战先打赢,走一步看一步。

此刻被诸葛瑾步步引导着思考,他们才算是把眼光稍稍放长远了一点,能站在全局高度上看问题。

而刘备也是直到听到这儿,才终于确定:

光打赢眼前这场即将到来的野战,是不够的。

后续的一场野战,和反夺一个屯粮点的攻坚战,这两场战役将是一体的。

必须两场全赢下来才有意义,输掉任何一场,都足以让他彻底丢光军队和地盘。

所以他做决策的时候,也必须通盘考虑,

绝对不能使用那种“能让第一场子战役赢得相对更轻松、但会导致第二场子战役变得更艰难”的短视昏招。

诸葛瑾等他们的大脑消化吸收了这些弯弯绕后,这才继续有条不紊地分析:

“由此可见,若按公佑的策略,明日就先进攻纪灵,就算争取到了各个击破的战果,那又如何?

一旦纪灵兵败,距离淮阴还有至少两日路程的刘勋,还敢继续北上么?

到时候刘勋肯定会成为惊弓之鸟,立刻缩回广陵县,闭门死守!

然后我们怎么办?再眼巴巴追到广陵城下强攻?

我们只有二十日军粮,到了那儿还得现打造攻城器械,多久才能拿下城池?

围城时一旦粮尽,大军立刻便会溃散!

而我劝将军不要急躁,务必等刘勋和纪灵顺利会师后、戒心降到最低点时再动手。

如此才有机会、在野战中一次性同时削弱纪灵、刘勋。

然后再咬死刘勋残部不放、追着他们顺势夺取广陵,或者另外设谋出奇兵趁乱骗城。

这不都比直接强攻兵力充足的坚城、要有把握得多?”

诸葛瑾说到这个份上,刘备、孙干终于彻底豁然开朗。

他们不得不承认,如果单看“野战”和“夺粮”这两个目标中的第一个,诸葛瑾的方略相比孙干,确实有冒险之处。

但如果把这两个目标视为一个整体来评估,必须全部实现, 那诸葛瑾的谋划已经比孙干不知道高明了多少了。

既然刘勋是他们非重创甚至消灭不可的目标,那么在淮阴县城外的主场野战中消灭,显然比赶到广陵县的客场攻城战中再消灭,难度要低得多。

刘备的眼神连续数变,随后定格于坚毅果决。

他深呼吸了几口,猛然拔出双剑,唰唰两剑分别砍掉书案的两个角。

“我意已决!就依子瑜之谋!这几日暂且紧闭城门、禁绝一切内外往来,封锁所有消息。敢妄传下邳有失者立斩!

静等刘勋北上和纪灵顺利会师!到时再孤注一掷,与之决一死战!”

诸葛瑾见状,也总算能松一口气:看来自己终于要开始改变历史了。

按《三国志》记载,刘袁战争最后是以“南下强攻广陵时,军队崩溃”而收场的。

由此逆推,历史上的刘备,应该也打赢了眼前与纪灵的这场淮阴之战。

因为否则的话,他根本连后续摸广陵县城墙的机会都没有,第一战输了那就直接无了。

只是历史上的刘备,因为人穷志短,没条件看得太远,没条件通盘谋划全局,最终在求稳的过程中慢性完蛋了。

诸葛瑾既然知道求稳的结果是十死无生,那当然要怂恿刘备下重注搏一把。

虽然风险依然巨大,但说不定能拼个七死三生,甚至五五开。

这总比“即使打赢第一战,第二战也只能坐以待毙”好。

——

Ps:五千字大章,求求票求追更求吐槽。明天起恢复拆开两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