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西山凹收服慕容清
西山凹小庙之中,慕容凤了解到是沐晟破了自己的虎狼之师,无比吃惊。
这是第二次见到沐晟,第一次沐晟孤身一人到自己的军营去谈判,慕容凤佩服他的胆量,这次听到是沐晟破了自己的虎狼之师,慕容凤更是佩服。她无论如何没想到,沐晟年纪不大,竟然有勇有谋,实在难得。
沐晟并没有表现出得以之色,只是谦虚的说道:“在下也只是碰巧而已。慕容公主,如今大局已定,咱们之前打赌击掌之事,是不是该兑现了”。
慕容凤叹口气,“天意,一切都是天意,但是沐公子,至于我们向朝廷请罪之事,还要我父亲做主,如今你我恐怕谈此事不妥吧”!
沐晟道:“当然,慕容公主,我看此事宜早不宜迟,这样吧!我现在马上派人去请你父亲,另外把我父王也请到此处,咱们就在这里尽快解决此事,尽早还云南一个太平盛世”。
慕容凤心里当然明白沐晟的用意,沐晟这是把自己当做人质,请父亲来谈判,就是逼着父亲同意。但是现在自己也没有别的办法,自己孤身一人,沐晟带来两百多人,虽然没有把自己抓起来,可自己也逃不掉。算了既来之则安之,这都是天意。只好点点头,“那好吧!沐公子是胜利者,败军之将只能听从你的安排了”。
沐晟马上吩咐两人,一人去通知大土司慕容清,一人回去通知云南王沐英,马上赶来西山凹会谈。另外又找来庙中的主持,吩咐他准备斋饭,一切安排妥当。
打谷场一场恶战,慕容清兵败如山倒,被柳升的神机营攻破营地,退出打谷场。慕容清知道大势已去,自己的宝贝女儿坐骑受惊,也不知道跑去了哪里!
此时的慕容清真是狼狈不堪,带领残兵败将打算先退回苗寨,在派人四处去寻找女儿慕容凤。可刚走了三十里,前面突然出现一队人马拦路。截断他退路的不是别人,正是明将金朝胜。
慕容清强打精神,组织残兵败将冲击突围,可是此时苗兵已经军心涣散,那里是大明军队的敌手。
后无退路,前有阻兵,慕容清长叹一声“唉!天要亡我慕容清,也罢,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也许这里就是我慕容清的死地”。说完,慕容清拔出腰间的佩剑,举剑就要自刎。
正在这时身后一阵大乱,只听见一人大喊道:“大土司不可自寻短见,我们王爷邀请大土司前去西山凹会谈”。
慕容清回头观看,来人正是柳升。原来柳升一路追击慕容清,刚刚西山凹回来的士兵追上他,将沐晟的主意告诉了柳升。
经过这一仗,柳升对这个小王爷沐晟心悦诚服,对他的敬重甚至超过了对当年刘伯温。
所以柳升远远的就看到了慕容清想要自寻短见,才大喊一声。
柳升冲进苗兵的队伍,上前拉住慕容清说道“大土司,您这是为何,兵家胜败乃常事。何况令千金还在西山凹盼着您呢”!
听到女儿慕容清心里一颤,急忙追问柳升:“将军看到了小女?她受伤了吗”?
柳升笑到“慕容公主一切安好,此时正和我家小王爷在西山凹,等着大土司您前去接她呢”?
慕容清听到女儿没事,心里一块石头终于落地了,开口道:“好吧!我这就前去和你们家王爷商谈”。
西山凹小庙,云南王沐英,苗族大土司慕容清终于坐在了一起。
沐英开口道:“大土司,您和犬子沐晟打赌击掌之事,今天终于结束了。这也是我多年的心愿,我沐英奉旨镇守云南,这么多年来你我两家打来打去,互有伤害,其实这中间受苦的还是黎民百姓,何苦呢!大土司,我大明朝不想与您们为敌,只要大土司忠顺我大明,我保证朝廷不会为难与您”。
此时的慕容清真是骑虎难下,要说自己不降大明,可当初和沐晟打赌击掌,众目睽睽之下,自己败了怎能说话不算数。要是降大明,可自己和大明军队有杀父之仇。慕容清沉思良久,心想算了吧!此一时彼一时,现在我们父女都在人家的掌控之中,自己要是顽抗到底,自己死倒是没什么,可自己的宝贝女儿不能让她陪自己去死啊!思索片刻慕容清说道:“王爷说的是,我慕容清一时糊涂,做了错事,既然我当初和小王爷打赌击掌了,那我慕容清就说话算数,我愿意象朝廷请罪,从今天开始,我苗族全体愿意归大明朝管辖,听从朝廷的法令,听从王爷的将令”。
沐英真没想到慕容清这么痛快,于是哈哈大笑“这就对了,大土司从今以后我们就是一家人了,我向你保证,苗族的事情还是你大土司说了算,只要我沐英在云南一天决不插手你们苗族的内部事务,我们两家相安无事,只要你归顺朝廷,一切的事情都好说。这样吧大土司,既然你愿意归顺朝廷,咱们表面文章还是要做一做的。你现在向朝廷写下一份请罪的书信,我也写一份你愿意归顺朝廷的奏折,向朝廷说明情况,用六百里加急送达朝廷,当今洪武万岁乃有道明君,我相信不会降罪与你”。
慕容清明白其中的道理,这份请罪的书信就是一个表面文章,证明自己愿意听从朝廷的法令。当然他也不怕朝廷降罪,如果朝廷真敢杀他,他慕容清会坐以待毙吗?他也相信朱元璋不会那么糊涂。
于是慕容清就照着沐英的意思写了一封书信给朝廷,同时沐英也写一封书信。沐英的这封信写的就不那么简单了,不光写了事情的前因后果,还详细写了这次事情的经过,包括每一个细节。沐英是大明的王爷,向朝廷奏报本来就是他的份内事。一切谈妥,沐英马上命人六百里加急送往金陵。
慕容清领兵退回苗寨,沐英退回王府,现在大致已经谈妥,只等朝廷圣旨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