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极品赘婿 > 第二百章:老谋深算!

大明极品赘婿 第二百章:老谋深算!

作者:翱翔九天的小鸟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1-19 03:05:10

第二百章:老谋深算!

开玩笑,朱元璋那糟老头子,跟他待在一起,还不得把自己吃的骨头都不剩?

赵晨倒不是认为自己有能力威胁到他的统治,在这个年代,在华夏这片土地上,洪武二十二年末的大明朝,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威胁到他的统治。

但朱元璋看人心思,拿捏人性,以及他的老谋深算,那深厚到让赵晨不敢去想的城府,跟他在一起才是最危险的事情。

甚至,虽然说朱元璋表面是在里边睡觉,可像他这样的老油条,上过战场,当过大头兵,脑神经哪怕是在深度睡眠的情况下,也会时刻绷紧。

赵晨下床的动静那么大,没惊醒他?

他要是真的睡得那么沉,怕是早就死了不知道多少遍了。

谁爱信谁信,反正赵晨不信他会没醒。

但既然他不出声留人,走也自然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也不知是朱元璋提前安排的,还是赵晨已经混的脸熟,洪武门守将武定侯郭英,没错,就那个郭宁妃的亲弟弟,并没有阻拦赵晨深夜出宫。

甚至连盘问都没有。

……

乾清宫。

朱元璋面色沉重,看了眼朱标道:“这个人,心思也不浅啊。”

“父皇,您是说,他看出您在装睡了?”

朱标顿了顿,一脸凝重。

“带他去西安,要让允熥好生学一学他察言观色,看人心思的能力,父皇看他,也只能看个七七八八,张天师说的没错。”

“此人若是早生四十年,会是父皇的劲敌。”

朱元璋捏着拳头,他一直没有放弃试探赵晨的心性,在西安府的时候,是朱标在筹划,实施,观察。

在金陵,是他们父子一起动手,乃至于在商丘,遇到周王,周王夺嫡的那件事,怕是只要赵晨敢跟朱橚点头,头还没抬起来,就要死在商丘。

似乎每一步,赵晨走的都很对,但又似乎,都不对。

听君一席话,如听一席话!

朱标道;“若是父皇教导允熥,不是要比他好的多……额,儿臣失言了。”

话刚说了一半,连忙自我打断,朱元璋当然是坚定的嫡长子继位,自古天家最无情,为了皇位,手足相残的事情,在历史上太多太多,比比皆是。

为了杜绝,朱元璋从称吴王那天,就确立了嫡长子继承制度,倾尽所有的给朱标搭桥铺路,朱标当然是争气的,这父子俩一个红脸一个白脸,把外边的朝臣们,哄得团团转。

权力尽数捏在手里。

而有些事情,一旦出现了一次,后边就会有无数次。

朱元璋立皇太孙继承大位,而不立自己的儿子继位,这里边或许有对朱标的喜欢,但作为一个皇帝,朱元璋考虑的,远远不会只有这么一点。

朱标死了,就要从其他藩王里选太子,那以后呢?以后的太子是不是也会因为某些原因,没登上皇位,就要被人害死?

被大臣害死,被兄弟害死?

因为只有太子死了,其他的人才有机会。

这个先河一开,不亚于玄武门之变对于大唐皇室的影响。

李世民敢逼宫,李承乾就敢子承父业,后世唐朝皇帝逼宫的,可不在少数。

“你自己的儿子,自己照顾好了,如果不行的话,我劝你还是再娶个正妃,我看那吕氏,不妥。”

朱元璋摇了摇头,按照眼下的局势,没有人会想到,朱标无法继承皇位,吕氏认为,朱标登基只是时间问题,而她做的那些事情,只是朱元璋和朱标懒得说她罢了。

毕竟太子的侧妃,不同于藩王,朱元璋多少还是要给朱标这个储君在外臣面前留些面子,公然处理太子的妃子,会让人瞎想,是不是皇帝看太子不爽。

是不是要换太子?

党争也会随之而来。

“嗯,儿臣省的,只是娶妃这种事情,儿臣一时……倒也不是没有时间,只是这两边,儿臣一直不好左右,太子妃未来要顺凤位,若是娶了不合拍的,儿臣又不能废后……”

朱标之所以没再娶妻,或许是因为很忙,或许是因为常氏的死,但更多的,还要考虑政治因素。

谁说当皇帝就一定开心了,谁又说当皇帝就可以一言九鼎,大权独揽了?

朱元璋能做到,只是因为天下兵马都要听他调度,而后世土木过后的明朝皇帝,调兵?想得美,兵权都在文官手里了!

镇国公朱寿大将军,都要偷跑出宫,京城的兵马,他调不动。

唯一一次调兵,还是宁王叛乱,给了他足够的理由和借口。

“那不如,父皇给你选?如果你要娶妃的话,各国公便算了,尤其是徐家,徐家的女子,不能为后。文人士族也不见得都是好东西。”

“去民间看看吧,上元节灯会,你出宫看看,哪家姑娘入得你眼。父皇与你一同去。”

朱元璋思前想后,国公的女儿做皇后,如果在之前的十几年,或许朱元璋不会这么想,但越往后,他这个念头越深。

外戚,一旦皇后家族势力过大,必然滋生外戚干政的事情。

尤其是徐家,那魏国公在外可以领兵,徐赝绪在京为官,徐增寿还是世袭锦衣卫千户衔。这再出一个皇后,那还了得?

“西北那边的情况怎么样了?”

朱元璋似乎对自己的决定非常欢喜,但转瞬间便将这个想法抛诸脑后,正事要紧,在他看来,男女难点事,算不得正事,毕竟,明清皇帝和妃子要如何同房,规矩都是他定的。

譬如,妃子送到皇帝那里,要裹着被子,在这个期间,妃子不能有一点声音,皇帝的时间也有限,半柱香。外边太监看着,时间没到就开始催你,你还不能骂他。

久而久之,这就变成了一句话叫,皇帝不急太监急。

“西北的问题不大,那边本就有四万五千军队驻守,乌斯藏和朵甘接到旨意,朵甘都司出三万土司兵,奔赴西北援助,徐辉祖这个时候,应该快到嘉峪关了。”

“有他在,应该不成问题。”

朱标面色平静,察哈台动手,对眼下的大明而言,威胁并不算大,大明的都城远在江南,从西域打到江南,不说这一路上的各地卫所兵马切断后路,便是这一条路,也要走上半年时间。

“嗯,正好趁着这个机会,解决了西域,如此迁都去西安,父皇才算安心,那西域地势在高,服侍西安,与之云南,服侍应天,一般无二。”

“都城迁去西安后,西域要时刻控制在手里,那里是西安的门户,也是西安的唯一防线。”

朱元璋之所以一直考虑迁都,一直没有迁都,和这个也不无关系,云南地势高,他为了南京的安全,打下了云南,迁徙南京民众数十万填充云南,西安和西域,同样的道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