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帝王收集公司 > 第二百五十一章 咏絮才女谢道韫

第二百五十一章 咏絮才女谢道韫

第二百五十一章 咏絮才女谢道韫

那喆说道:“这段历史我知道,唐朝的诗人刘禹锡的《西塞山怀古》写道: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说的就是西晋的大将王濬的战船从益州出发,东吴的王气便黯然消逝。千丈长的铁链沉入江底,一片降旗挂在石头城头。人生中多少次伤怀往事,山形依然不变靠着寒流。从今以后天下归为一同,芦荻在旧垒上萧萧飘摇。

这首诗就是写的东吴投降的事情,孙权的子孙实在是不争气,把祖先的基业全败坏了。”

曹德舜感叹道:“是啊,金陵城从此就被西晋统治了。自从晋武帝死后,皇上和诸王争夺权力,互相残杀,酿成八王之乱。晋怀帝司马炽任命琅邪王司马睿为安东将军,管理扬州、江南等地。十年过去了,当时的皇帝司马邺被俘,西晋灭亡。次年,司马睿被推戴为皇帝,定都建康,就是现在的金陵。

司马睿之所以能立足于建业,顺立重组政权,使晋王朝得以再延,系得力于王导的谋划和周旋,以王导为代表的王氏家族和以谢安为代表的谢氏家族都居住在孙吴乌衣营旧址,此时的乌衣营已改称为‘乌衣巷’。

王谢两族出了许多杰出的人才。王导,辅佐创立了有百年历史的东晋王朝;谢安指挥淝水之战,以少胜多,打败符坚前秦百万大军。作为一代名相,王、谢足以令后人追怀。

而更令人惊奇的是,王、谢家族人才辈出。王羲之与另外两位大书法家王献之、王洵,书法成就登峰造极。谢灵运是山水诗派的鼻祖,他与谢氏后裔的大诗人谢惠连、谢朓,在史上并称”三谢”。

还有才女谢道韫,是安西将军谢奕之女。”

那喆好奇的问道:“谢道韫,她是谁啊?我怎么以前没有听说过这个人?”

崔道述在旁边听了多时,他插话道:“谢道韫的事情我知道,她是谢安的侄女。谢安在谢氏诸子弟中,似乎特别欣赏侄女谢道韫的聪颖与才情。有一天谢安问她:“毛诗何句最佳?” 谢道韫答道:‘吉甫作诵,穆如清风。’吉甫就是周朝的贤臣尹吉甫。‘吉甫作诵’是指的尹吉甫写的‘丞民之诗’,这诗赞美周宣王的卿士仲山甫,帮助周宣王成就中兴之治。诗,辞清句丽,传诵不衰。谢安也不无同感,称赞谢道韫颇有雅人深致。

还有一次,在北风怒吼,雪花纷飞的寒冷冬天,一家人围炉闲谈,谢安问大家:‘大雪纷纷而下,像是什么样子?’谢朗应声道:‘撒盐空中差可拟。’谢道韫接着说:‘未若柳絮因风起。’谢安为之击掌赞叹,因此在心中暗下决心,一定要为她找到一个才堪匹配的好丈夫。

为侄女择婿,最理想的对象当然是王家的儿子。最初本来颇为属意王羲之的第五子王徽之的卓尔不群。但王徽之的一件事使谢安打消了这个念头。在一个雪夜,王徽之独自饮酒,突然渴望会一会老朋友戴逮,于是立即泛舟刻溪,到半途意兴阑珊,又立即驾舟回府。有人问起,他答道:“乘兴而来,兴尽而去,何必见怪!”谢安认为他恐怕不是那种贯彻始终的人,因而选择了他的哥哥——王羲之的次子王凝之。

王凝之禀性忠厚,造诣极深,草书隶书也写得很好,笃信道教,行止端方。当时王羲之正担任会稽内史的职务,全家大小都住在这个远离战火,风光秀美的地方。正所谓‘山**上,应接不暇。’春暖花开的时候,名流雅集。在一次兰亭集会中,大家即景赋诗为文,王羲之留下著名的《兰亭集序》,大大地感叹人生,发出‘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的哀叹,这篇序文关健还在字美。据传唐太宗将它随葬,后来唐太宗墓被盗,就此失传。”

那喆惊叹道:“《兰亭集序》啊!那可是千古第一行书啊!现在谁都看不到真迹了。”

崔道述继续说道:“谢道韫嫁到王家以后,克尽妇道,温、良、恭、俭、让,样样做到,王羲之全家都认为她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好媳妇。

魏晋时代,清谈之风大炽,一炷香,一盏清茶,一杯醇酒,便可以海阔天空地谈论不休,大家闺秀有时也参加讨论,由于汉代以来儒家地位独尊,当时男女授受不亲的礼防也渐受重视,所以大家闺秀参与清谈,常张设青绫幕幢以自蔽,使对谈的男性客人,只闻其声而不见其娇面。

谢道韫有一次发现丈夫的小弟弟王献之与友人谈论诗文,正处在下风,被经过的谢道韫听到了。她躲在屏风后听了一会,然后叫婢女告诉王献之,她愿出来为小叔子解围,王献之与客人异口同声表示愿意聆听的她的高论。

谢道韫端坐在青绫幕樟之后,将王献之的前议加以肯定,然而引经据典围绕主题进一步发挥,立意高远,头头是道,客人词穷而甘拜下风。

临危不乱,从容不迫,理直气壮,淡然处之,常能使艰难困苦的局面化险为夷,这种‘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刚毅气质,谢道韫是受 到她叔父谢安极大的影响,谢安的临危不惧是很有名的。

淝水之战时,他端坐家中与人下棋,前方捷报已到,也一直端坐把棋下完。晋穆帝永和三年,桓温镇守长江上游,曾在蓝田大败秦兵,后又收复京师洛阳,可惜都因后继不足而功败垂成,留下:‘昔年种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沧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的浩叹。

桓温兵多将广,这年他率兵入朝,当时都城沸沸扬扬,相率猜疑,都说桓温无故入朝,不是来废幼主,就是来诛王和谢巨族。

当时谢安、王坦之都在朝为官,奉朝命赴新亭迎接桓温,百官随行出都,个个惶惊不已。桓 温在新亭大陈兵卫,延见朝士,百官惟恐得罪,都只敢向桓温遥拜。谢安这时是吏部尚书,从容走到桓温面前,谢安见到帐后罗列甲士,坐定后即对桓温说:‘诸侯有道,守在四邻,明公何须帐后置甲士乎?’桓温只好答道:‘恐有猝变,不得不然。’于是挥退甲士,掬诚欢谈多时,方才动身,同入建康。

谢道韫深受叔父谢安的薰陶,在不久之后的会稽城破时,就表现出临危不乱的豪雄气势,赢得一致称赞。

王凝之在谢安的保荐下,曾出任过江州刺史、左将军,一直作到主管一郡军政大权的会稽内史。

有一年,海盗起家的匪首孙恩率众攻打会稽,书呆子气十足而又相信道教的王凝之居然不加设防,相信道祖必能庇佑一郡生灵,每天闭门默祷,第二天对诸将佐说:‘我已请得道祖允诺,派遣天兵天将相助,城池可保无虞,贼兵一定会自取灭亡。’

这样,由于毫无防备,贼兵 长驱直入,王凝之及诸子都被贼兵杀害,谢道韫举措镇定,命令婢仆执刀仗剑,组成一支小小的突击队伍,乘乱突围出城,她横刀在手,乘肩舆而出,来到大街,贼兵如潮水般涌来,终于成为贼兵的俘虏。

谢道韫抱着小外孙被送到孙恩的面前,孙恩看到这个刚刚三岁的小孩儿,以为是王氏子孙,即命令左右将他杀死。

谢道韫厉声说:‘事在王门,何关他族?此小儿是外孙刘涛,如必欲加诛,宁先杀我!’

孙恩早听说谢道韫的才名,及见她义正辞严,毫不为眼前的态势而有畏惧之意,不免大为心折,于是改容相待,不但不杀她的小外孙,而且命属下为善加保护,送她安返故居。从此谢道韫寡居会稽。

会稽文风鼎盛,莘莘学子时常前来向谢道韫请教。此时她已逾知命之年,曾在堂上设一素色帘帏,端坐其中,款款而谈,虽然未曾设帐授徒,但实质上从事着传道、授业、解惑的工作,受益的学子不计其数,都以师道尊称她。

孙恩之乱既平,新到太守刘柳素拜访谢道韫。事后刘柳素常对人说:‘内史夫人风致高远,词理无滞,诚挚感人,一席谈论,受惠无穷。’”

那喆感叹道:“这女子太厉害了!王谢两族果然是人才辈出啊。”

这时,翟小山和庞旭带着护卫们围拢过来过来,他们手里大包小包的拎了不少东西。

齐九娘对崔道述说道:“公子,大家都买完东西了,我们现在去哪里?”

曹德舜笑着说道:“我们过朱雀桥,去乌衣巷附近看看。”

崔道述见齐九娘手里没有东西,就问道:“九娘,你什么都没买吗?”

齐九娘摇摇头:“公子,我买了不少东西,护卫大哥们帮我提着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