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宋江山第一部 > 第一回

大宋江山第一部 第一回

作者:火色山川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1-19 03:07:38

第一回

折刺史拒降守汉地

李处耘杀敌立首功

五月时节,烈火一般通红的太阳挂在天空正当中,无情的炙烤着大地。道路被晒得起了浮尘,一阵热风刮过,顿时尘土飞扬。树叶也被烤得起了卷,软恹恹的,似人一般无精打采。树上的知了一动不动,也不鸣叫一声。

马蹄声响,一骑驰过。马上那少年十六七岁年纪,眼睛不大不小,尖尖的下巴。身形瘦弱,看上去弱不禁风的样子。虽然眉清目秀,但是头发凌乱,脸上手上头上满是油污泥垢。一袭白衣上也满是灰尘,看样子很长时间没有洗澡换衣服了。他见前面不远依山一座城池,于是收了收缰绳,马匹渐渐慢了下来,最后停下脚步,大口喘着粗气。他取下木弓,又看了看挂在马鞍前面的箭袋,数了一下,还剩八支羽箭。抬起头来,面对着来时的方向,目光炯炯有神,显得无比坚毅。舔了舔早已经干的起了皮的嘴唇,嘴角露出一丝狡黠的笑容。但见路边一株两人合抱的大槐树,于是翻身下马,把马牵到树下遮阴。自己则伸伸腰抬抬腿,松散活动一下筋骨。

过不多久,又有八骑飞奔来。所到之处,卷起一阵尘土。为首是一名四旬左右的军官,其余七名兵卒头戴皮笠,身穿军服。他们一个个也是胡子拉碴、灰头土脸,浑身脏兮兮的散发着恶臭。尤其那军官眼珠通红,布满了血丝。嘴唇上的肉从干裂的地方翻了出来,似乎很长时间没有喝过水了。他们远远看到那少年手持木弓,坐在槐树下,急忙勒住缰绳,马匹各自嘶鸣,停下脚步。那军官拔出腰刀,道:“那小子已经被咱们追的穷途末路了,咱们再加一把劲,只要杀了他,就能回去请功领赏了。”众兵卒摇头叹气,脸上露出绝望的表情。一名兵卒道:“咱们一共二十一人,从洛阳追到这里,给他射杀了十三个弟兄,他自己却毫发无伤。他箭法如神,咱们不是对手。我不想干了,要去你自己去罢。”那军官怒道:“杀了那小子,提他的人头回去,是藩帅的命令,你们想抗命吗?”那兵卒讥道:“抗命总比送命好,藩帅要你动手,你却拉上咱们。你不怕死,就自己上啊。”言罢跃到地上,拿起水袋大口喝了起来。

那军官愤怒到脸庞扭曲变形,大声道:“当日兵进洛阳,你们劫掠民间财物,比谁都狠,杀起人来,没有一个心慈手软,现在贪生怕死了吗?当初的凶狠残暴到那里去了?”那兵卒道:“还不是给这小子折磨得没有了,从洛阳追到这里,少说追了两个多月,不但没有伤到他一根汗毛,还损兵折将,整天提心吊胆,我不干了。”众兵纷纷下马,大声嚷道:“不干了,不干了。”有的脱下军服,有的则干脆坐在了地上。那军官眼见无法驱使他们,只得咬牙切齿道:“你们不干,我去。”下得马来,高擎腰刀,喝叫着奔向那少年。

那少年冷笑一声,站起身来,双手一按马背,飞身坐到了马鞍上。驰马而出,弯弓对准了那军官。两人向着对方奔近,那军官看到羽箭对准了自己,霎时之间胆气皆丧,当下停下脚步,扔了腰刀,双膝一曲,跪在了地上。那少年见他终于投降,仰面大笑,得意之情,形于颜色,道:“李兴,你服还是不服?”李兴低垂着脑袋,道:“服了,服了。”那少年厉声道:“你们从洛阳一路追杀我,真的是不死不休,只可惜凭你们的本事杀不了小爷。”李兴道:“是张彦泽藩帅逼迫咱们要取你的人头,我与你近日无冤往日无仇,实是军命难为。”眼见箭尖在阳光照耀之下发出寒光,一箭射来,势必贯穿头颅,一命呜呼。他一阵头皮发麻,央求道:“有话好说,请你放下弓箭。”那少年‘呸’了一声,道:“我若收了箭,不是正中你的下怀了吗?”李兴道:“好在你箭无虚发,毫发无损,咱们打成平手,以后大路朝天,各走一边。”那少年道:“你欲除我而后快,可惜没有那个本事。要不是小爷箭法如神,早就死在你的刀下了。你咄咄相逼,还指望小爷会饶了你吗?”说到最后,已是咬牙切齿。把木弓拉的如同满月,发出格格声响。李兴见他杀机大起,吓得魂飞魄散,大呼饶命。远在后面一箭之外的兵卒们唯恐那少年赶尽杀绝,相顾骇然,纷纷跳上马匹,丝毫不敢停顿,仓皇而逃。

正在这时,马蹄声响,二十余骑直奔而来。为首那军校二十上下年纪,脸颊瘦削,双眉斜飞。虽然酷热难当,但是仍然装扮十分整齐。头戴一顶铁盔,身穿一套牛皮软甲,甲衣下是牛皮护裙,手提一柄五尺长的陌刀。他后面的二十骑军士个个头戴皮笠,身负长弓。那军校大声道:“你们是甚么人?”李兴宛如见到了救星,大声道:“他要杀我,求你救我。”那军校看了那少年一眼,道:“放下弓箭。”那少年生性倔强,不但不收了弓箭,反而拉的更满。李兴连滚带爬躲到那军校身后,道:“求你救我,求你救我。”那军校做了个手势,二十名军士取下弓箭,一起指向那少年。只须一声令下,便即乱箭齐射。李兴大喜过望,叫道:“射死他,射死他。”那少年怒道:“你以为小爷不敢射杀你吗?”李兴探出脑袋,道:“有本事你射一箭试试?”满脸挑衅的神情。

那军校再一次沉声道:“放下弓箭。”那少年虽然倔强任性,但是审时度势,自知不是众军士的对手,只得收了弓箭。那军校问道:“你们为甚么在这里厮斗?”李兴抢先道:“我乃镇**兵马都监,他叫李处耘。他从洛阳追杀咱们至此,已经射杀了十几个兵卒。”他恶人先告状,李处耘犹是怒不可遏,又拉起弓箭,骂道:“你这只乱咬人的恶狗,分明是你们追杀小爷,却反咬一口。小爷不射杀了你,就不叫李处耘。”李兴狡诈无比,不与他争辩,对着那军校道:“他在你面前都这般凶恶,那是没有把你放在眼里,快杀了他。”那军校不听他挑拨的话,道:“跟我进城,谁是谁非,刺史自会审问明白。”又吩咐众军士,道:“把他们押进城去。”说着驰马往城池行去。

那军校是李兴的救星,他大步追上,问道:“请问这里是甚么地界,刺史又是何人?”那军校道:“这里是府州,刺史姓折,名讳从远。”李兴点了点头,道:“原来这里是府州,请问你的高姓大名,身居何职?”那军校道:“我叫折德扆,是府州兵马都校。”李兴随口问道:“你与刺史同姓,难道你们是一家人?”折德扆颔首道:“刺史正是家父。”李兴赞道:“你年纪轻轻就做了兵马都校,真是年轻有为。”折德扆只是微微一笑,并不答话。众人走了二里多路,从南门进入府州。一路上李兴有一句没一句的闲扯,又要防备李处耘在背后暗箭伤人,不时回头,真是提心吊胆。

唐武德年间在此设府谷镇,天祐八年设府州。位于黄河北岸的石山梁上,负山阻河,地势险峻。城墙依山而建,层层叠叠,居高临下,最是易守难攻。石敬塘向契丹借兵,攻破后唐,建国号晋。登基之后,依照事先约定,迫不及待的割让了燕云十六州及河西诸州,府州也在割让之列。府州刺史折从远心系故国,拒不奉诏。心中打定主意,宁可战死沙场,也不交出府州。百姓们听说契丹要将人口悉数迁往辽东,也都不肯走。官民一心,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不分男女老少,夜以继日,加紧修缮加固城池,以防契丹侵袭。一路而行,但见军民们有的搬运石料,有的运送食物和水,虽然忙碌异常,却有条不紊。

来到府州官署正堂外,正堂大门大开。折德扆道:“你们在外面等一下。”说着走进正堂。李兴心想:“到了官府,我还惧怕你吗?”不时斜眼觑睨李处耘,显得神气活现。李处耘终究年轻,沉不住气,恨得咬牙切齿。要不是弓箭在城外给军士收缴了,早就一箭射杀了。过了一会,折德扆走了出来,道:“刺史要你们进去。”带领李兴和李处耘走进正堂。

府州刺史折从远端坐在大堂之上,他四十六七岁年纪,相貌儒雅,面色灰中泛黄,两鬓已有数茎白发,上唇蓄着短须。头戴一顶展脚幞头,身穿一袭浅绯色圆领官服,官服衣领绣着一寸小花。堂下站着一名少年,正是折从远次子折德愿。他比兄长小一二岁,一双眼睛黑白分明,显得十分精神。一样的穿着一袭甲裙,脚上一双黑靴,只是未带头盔。

折从远道:“堂下何人,自己报上姓名。”李兴道:“在下镇**兵马都监李兴。”李处耘也自报了姓名。折从远问道:“你们为何在城外厮斗?”李兴道:“折太守,事情是这样的。当日天子进入洛阳,张彦泽藩帅是为先锋,先行领兵进入。当时洛阳城大乱,人心惶惶,他趁乱射杀军士,张藩帅命我缉捕归案。他不但拒捕,还用弓箭射杀。太守别看他年纪轻轻,竟然怙恶不悛,十分心狠手毒,从洛阳到府州,一共射杀了十三名军士。”他一见面就诬告李处耘,一口咬定李处耘杀人在先,打的是先入为主的主意。李处耘见他颠倒是非,气的七窍生烟,攥拳撸袖,一把抓住他的衣领,道:“分明是你们无恶不作,想闯进里巷劫掠财物,给我射杀了兵卒。张彦泽那老贼怀恨在心,因此命你追杀我。”

李兴毕竟四十来岁,既狡猾又老道,任凭他撕扯,却不还手,道:“折刺史,你亲眼目睹了,在大堂上他都这么嚣张凶恶,大堂之外是不是杀人如麻?”折从远大声道:“大堂之上,不得无礼。”李处耘嘿嘿冷笑,带着稚气的脸庞变得狰狞,道:“小爷打死你这恶人先告状的恶徒。”折德扆道:“松手。”上前抓住李处耘的拳头,扯开二人。折从远问道:“你有没有话说?”李处耘道:“张彦泽进兵洛阳的时候,纵兵劫掠,想冲进里巷抢劫,我在里巷口用箭射杀作乱的乱兵。张彦泽那老贼老羞成怒,于是派遣这些走狗追杀我。”李兴道:“你血口喷人,分明是你嗜血成性,胡乱杀人,以为乐趣。”又对折从远道:“折刺史,张藩帅是当今天子的姻亲,怎么会纵兵劫掠?这小子无恶不作,双手沾满鲜血,请你禀公断案。”他抬出当今天子石敬塘,无非是暗示折从远,得罪张彦泽,乃至当今天子,实在不是明智之举。

折从远为官多年,深知官场里的弯弯绕绕。而李兴和李处耘各执一词,急切之间,无法分辨谁是谁非,当下道:“你们二人各执一词,暂且收监候审。”李兴惊道:“我是官身,太守不能把我收监,再说张藩帅等着我回去复命。”折从远正色道:“就算你是官身,也是嫌犯。案情没有查明之前,不得离开府州。”李兴还要据理力争,折德扆做了个手势,四名军士当下押了他们收监,关进牢房。

折德扆问道:“父亲,他们谁的话是真的?”折从远道:“我有办法让他们说真话,不过要等上几天。”顿了一顿,又道:“云中失守,落入契丹手里了。”折德扆闻言大惊,道:“父亲,云中陷落,咱们折氏一族有家难回了。”说着往柱子上重重打了一拳。原来折氏本是云中望族,云州节度判官吴峦原本也是宁死不降,率领军民抵抗契丹,可是石敬塘的诏书一道接着一道,催逼割让云州。吴峦无可奈何,只得奉诏,向契丹交出云州。云州老家,一夜之间竟然成了敌国的地方。折从远神情悲痛,沙哑着声音道:“云州陷落,咱们回不去了,从此以后就以府州为家。”折德愿道:“父亲,事已至此,不论悲伤还是愤怒都无济于事了。”折德扆道:“是啊,父亲坐镇府州,大大小小的政事都要您处置,不要因为这件事而气坏了身体。”折从远道:“执干戈以卫社稷,但教折氏一族坐镇府州,绝不能将府州拱手让给契丹。”

折德扆道:“陛下已经下了几道诏书,催逼割让府州,父亲每次都是拒不奉诏,万一陛下降罪,该当如何是好?”折从远听到这句话,陷入沉思之中。折德愿道:“陛下割让燕云十六州及河西诸州,当真丧权辱国,既然拒不奉诏,索性拒不奉诏到底。像吴峦那样先不奉诏,最后却又投降,虎头蛇尾,岂不是国之罪人?”折从远心中自有打算,道:“我不但不奉诏,还把接收府州的契丹官员骂了回去,契丹岂会善罢甘休?不知道甚么时候就会大举攻袭。你们加紧练兵,一丝一刻也不能懈怠,我去城楼上看看。”折氏兄弟领命退下。折从远独自登上城墙,督促军民加紧修缮加固城墙。傍晚时分,暮云低徊,残阳似染。他站在城楼上遥望故乡云州,心中怅然若失。

这日折德扆请李兴来大堂问话,李兴给无缘无故关了几天,自是一肚子的火,可是身在府州,不便发作,只得道:“折刺史终于肯放在下走了?”折从远面无表情,道:“我虽然有心放了仁兄,可是有人却不肯放过你。”李兴惊道:“有人不肯放过在下?究竟何人要与我作对?”折从远嘿嘿而笑,道:“告诉你也无妨,张彦泽藩帅来信,说你办事不力,要我替他杀人灭口。”李兴深知张彦泽残暴不仁,竟然信以为真,既震惊又愤怒,牙齿挫得格格作响,眼光变得怨毒,道:“张彦泽老贼,你好生恶毒。”折从远道:“事到如今,你应该实话实说了罢。”李兴以为张彦泽真的过河拆桥,自是不再隐瞒,道:“事到如今,我也没有甚么好隐瞒的了。当日兵进洛阳,张彦泽不但洗劫皇宫,把皇宫里的金银珍宝悉数收入囊中,而且放纵兵卒劫掠。李处耘为了保护族人,在里巷外射杀了十多名乱兵。张彦泽怀恨在心,于是命我追杀于他。他箭无虚发,一路上射杀了十三个兵卒,自己却安然无恙。”他一边说,文吏一边记录。

折从远问道:“说完了没有?”李兴说出了事情真像,心中反而畅快了许多,道:“说完了。”折从远对文吏道:“给他签字画押。”文吏把记录递到李兴面前,李兴毫不迟疑,立刻签字画押。折从远道:“其实张彦泽并没有写信给我。”李兴恍然大悟,方知上当受骗,心中暗骂折从远是个狡猾的老狐狸,怒道:“你...你竟然使诈骗我?”折从远笑了一笑,道:“不这样说,怎么能从你嘴里套出实话?念在你最后自己招供,罪减-等,杖责二十,押解洛阳,交由河南府发落。”几名官差当下把李兴按在地上,噼里啪啦一顿杖击,只打得他皮开肉绽,鬼哭狼嚎。他仗着张彦泽的权势,杀人越货,无恶不作。可是张彦泽的权势再大,手也伸不到府州来,挨打也是白挨打,因此不敢反抗。挨了杖击之后,官差给他上了枷锁,押往洛阳。

李兴走了之后,折德扆又领了李处耘来到正堂。折从远问道:“你多大了?”李处耘道:“我刚满十六岁。”折从远点了点头,道:“看你身形单薄,弱不禁风,又是弱冠之年,本刺史不忍心加罪于你,你走罢。”按说话说到这里了,李处耘纵然不千恩万谢,也该见好就收。殊不知他小小年纪竟然十分倔强,道:“刺史觉得我没有罪而放我走,我就走。若是见我年轻而放过我,我偏偏就不走了。”一言既罢,竟然坐到了堂下。梗着脖子,一付打死也不走的模样。

折从远微微一笑,道:“这有甚么分别吗?”李处耘道:“你怜悯我年轻而放过我,是为徇私枉法。我分明无罪,怎能一生背负这样的罪名?你若是觉得我有罪,尽管量罪处罚,我若是皱一下眉头,就不叫李处耘。”折从远笑道:“想不到你年纪轻轻就能明辨是非,本官若是判你有罪,那可真是颠倒黑白了。”折德扆道:“刺史不过试探你而已,已经查明,罪在李兴,你可以走了。”李处耘道:“你能禀公断案,看来不是个糊涂官。李兴呢?你处斩了他吗?”折从远道:“本官下令打了他二十大板,押往洛阳了。”李处耘霍然而起,道:“他劫掠财物,杀人无数,只打二十个板子就算了吗?”折从远道:“他在洛阳犯案,自有河南府依律治罪,本官无权过问。”李处耘嘿嘿冷笑,道:“我明白了,你是惧怕张彦泽老贼,因此不敢治李兴的罪,看来你也是怕事的官,真是官官相护。”

折德扆见他言辞无礼,断喝道:“刺史说的很明白了,李兴抢劫钱财是在洛阳犯的案,府州无权过问。刺史已经派遣差役将他押往洛阳,交由河南府审理。”李处耘仍然不服,道:“他之罪行罄竹难书,该当就地处斩,千刀万剐,大快人心。”折德扆正色道:“家有家规,国有国法,想怎么样就怎么样,恣意妄为,岂不乱了国法?”李处耘无话可说,垂首不语。只听到折德扆又道:“你说刺史怕事,那可真是冤枉他了。陛下割让了燕云十六州和河西诸州,几次下诏,把府州交给契丹,刺史始终拒不奉诏,这是胆小怕事吗?你何曾见过胆小懦弱之人敢于违抗天子诏令?要不是看在你年轻,少不更事,早就乱棍打出去了。”

李处耘闻得此言,不禁耸然动容,知道自己错了,当下跪在地上,道:“折刺史,我错了。”折从远肚量恢宏,不以为意,道:“不知者不罪,本官不会因为你出言无状就会怪罪你的。”顿了一顿,语重心长道:“你年轻气盛固然勇气可嘉,不过失之于刚直固执,恐怕不能长久,日后须得心平气和一些。”他乃谦谦长者,又有惜才之意,故而这般谆谆告诫规劝。李处耘终究年轻气盛,撇了撇嘴唇,心中不以为然。

正说之间,折德愿快步走进大堂,道:“禀告刺史,契丹兵马来到城外了。”他们虽是父子,可是说到公事,都是公事公办,不以父子相称,而以官职相称。折从远站起身来,冷笑一声,问道:“有多少契丹兵?谁是主帅?”折德扆道:“契丹主帅是个文官,不知其名,一行约有步骑五百人。”折德扆怒道:“五百人就想破城而入,太小看府州了。”折从远一生都十分谨慎,道:“不要小看了敌人,说不定这五百契丹兵马十分骁勇,难缠的很。”折德扆道:“刺史教训的是。”折从远道:“出去瞧瞧。”李处耘道:“我也要去。”折从远道:“你没有罪,可以回去了。”李处耘道:“打契丹怎么能少得了我?”折从远道:“兵险战危,刀枪无眼,你小小年纪,最好避而远之。”李处耘道:“刺史不知道我箭无虚发吗?我愿为先锋,杀退契丹兵马。”顾盼之间,神情极其自负。折从远想了一会,道:“好罢,跟本刺史来。”

一行人登上北面城墙,军民们持刀握枪,早已严阵以待。只见城下数百契丹兵马。二百骑兵是契丹人,都身穿左衽衣裳,髡发露顶,有的还带着耳环。另外三百步军则是汉人,每一个都手持长矛。折从远居高临下,眼见契丹兵马步骑杂乱,不成队列,心中冷笑。城下一名四旬晋朝官员大声道:“折刺史,我乃刑部郎中李涛,奉陛下之命宣读诏书,请你打开城门。”折从远道:“你和这些契丹兵马在一起,究竟是甚么诏书?”李涛当下在马上宣读了割让府州的诏书,又道:“折刺史,你几次拒不奉诏,因此陛下遣我来劝劝你。”顿了一顿,又道:“折刺史拒不交出府州,固然忠心报国,可是陛下早已下诏,割让燕云十六州和河西诸州,大势所趋,请折刺史不要再固执了。陛下还说了,折刺史心系社稷,是有功之臣,交割完毕之后,随我一同入朝。”折从远想都没想,道:“请李朗中回京师转告陛下,就说臣折从远不能奉诏。”言罢跪下,对着诏书拜了三拜。

李涛嗟叹一声,道:“折刺史屡次拒不奉诏,气节刚直不阿,我很佩服,也无话可说。”又对身边的契丹文官道:“刘长史,我已经宣读了晋主的诏书,可是折刺史拒不奉诏,我也没有办法,是动武还是讲和,你自己拿主意罢。”又对城上的折从远拱了拱手,道:“折刺史,我回京师复命了,一定将刺史的话转告陛下,望你善自珍重。”说完领了随行护卫告辞而去。

那契丹文官对着城上拱了拱手,道:“折刺史,我乃灜州长史刘延祚,奉契丹皇帝之命接收府州,请你打开城门。”折从远正色道:“契丹皇帝是你的皇帝,又不是本官的皇帝,他要本官打开城门,本官就要打开城门吗?”刘延祚道:“晋主已经割让了燕云十六州和河西诸州的土地及人口,只有府州还未交割,大势所趋,折刺史还是识时务的好。”顿了一顿,又道:“我从前是灜州长史,也想忠心报国,可是晋主视燕云十六州、河西诸州如同敝履,说割让就割让,毫不含糊。他屡次下诏,要你交出府州,你又何苦为他卖命?”折从远厉声道:“住嘴,你自己做了亡国奴,还要攀扯上陛下,当真鲜廉寡耻。你卑躬屈膝,舔契丹人的脚底板,做契丹人的走狗,以为天下之人都和你一样无耻吗?”

刘延祚给骂的狗血淋头,不禁七窍生烟,口鼻冒火,终于恼羞成怒,道:“折从远,我好心好意劝你归降,你莫要敬酒不吃吃罚酒。兵临城下,纵然回心转意,想投降也晚了。”折从远朗声长笑,道:“我誓与府州共存亡,没有投降的那一天。你要战则战,不战则滚回契丹。”刘延祚据理力争,道:“晋主已经割让了府州,府州现在就是契丹的土地,要走也折刺史走。”折从远指着城楼上的旗帜,问道:“你认识大旗上绣的是甚么字吗?”刘延祚抬头眺望,城楼上大旗迎风招展,正中间绣着一个斗大的‘晋’字,当下道:“是晋字。”折从远冷笑道:“亏你这认贼作父之徒认得出是晋字。”刘延祚理直气壮道:“是晋主割让了土地和人口,又不是我做的主。”

折德扆道:“府州军民齐心戮力捍卫府州,若不服气,就来战罢。”李处耘早就等不及了,道:“折刺史,给我一队兵马,我出城杀败他们。”折从远镇定如恒,缓缓道:“咱们以逸待劳,不要着急。”折从远拒不奉诏,刘延祚进不了城,这么灰溜溜的回去,也不能复命。他本是灜州长史,于行军打仗、冲锋陷阵乃是门外汉,进退两难之际,契丹骑兵鼓噪起来,叫嚣着要与晋军在城外决战。折从远并不理会,对两个儿子道:“府州依山而建,地势险峻,居高临下,最是易守难攻。咱们占据天时地利人和,因此与敌人对战,不要心急,一定要牢记‘以逸待劳’四字。”他有意锤炼二子,都委以兵马都校之职,冀望他们日后能独当一面。折氏兄弟领悟父亲教诲,当下齐声说是。

刘延祚虽是文官,却也看得出府州山形地势崎岖险峻,易于防守。若是强行攻城,势必伤亡惨重。于是转动念头,道:“折从远,你誓与府州共存亡,敢不敢出来决战?”折从远并不上当,学着他的口气道:“你敢不敢攻城?”刘延祚昂首大笑,道:“我还倒你是顶天立地的盖世英雄,原来竟然是个胆小鬼,当真看走眼了。”折从远耐心极好,并不发怒,冷笑不语。折氏兄弟却各自大怒,折德愿道:“父亲,他辱骂于你,我要出城与他决战。”折从远正色道:“他使得是激将法,你们看不出来吗?若是出城,岂不中了他的奸计?”顿了一顿,又道:“你们终究还是太年轻了,一定记住,心浮气躁乃是兵家大忌。”折德愿咬了咬牙,在城上重重击了一拳。

刘延祚又道:“折从远,你这个缩头乌龟怎么不说话?”折从远沉得住气,但是李处耘却忍无可忍,拿起一张木弓,大喝一声‘看箭’,射了一箭。但是距离太远,羽箭没有射到刘延祚跟前,就已经落在地上了。李处耘又射几箭,结果都是一样。契丹兵卒当下吹口哨喝倒彩,及尽鄙夷不屑之能事。刘延祚见折从远坚守不战,犹是气急败坏,想到了一记损招,道:“给我骂,给我大声骂。”契丹兵当下挥舞兵刃,破口大骂起来。汉人骂的话听到懂,可是契丹人骂得话,叽里咕噜,一句也听不懂,总之没有一句好话。

折从远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吩咐城上军民对骂。两军一边在城上,一边在城外,就这么隔空对骂。反反复复,翻来覆去,将对方的十八辈祖宗骂了无数遍。起初契丹一方大呼小叫,骂得眉飞色舞、兴高采烈。可是天气酷热,最后一个个骂得口干舌燥,骂声也渐渐小了。反而晋军一方,一面喝着凉茶一面轮番大骂,声音震天动地,响彻云霄,将城下的骂声压了下去。

折从远似乎观看优伶演戏一般,神情自若,好整以暇,道:“你们看,敌军没有携带辎重粮草,心想着宣读完诏书,就可以大摇大摆进城了,因此着急的是他们。”李处耘道:“可是他们在辱骂咱们。”折从远微微一笑,道:“他们在骂咱们,咱们不也在骂他们吗?笑骂由人,由他们折腾好了。”在李处耘的心中,执戟横槊,仗剑纵横,策马扬鞭。箭射敌军,脚踹敌营,才是打仗。这么两军对骂,你骂过来,我骂过去,简直形同儿戏。想到这里,不知不觉又生轻视之心。

刘延祚起初以为李涛宣读完石敬塘的诏书,折从远奉诏打开城门,双方交接,万事大吉。殊不知折从远竟然拒不奉诏,实是大出意料之外。事先没有准备,携带的干粮清水只够一日之需,一日之后,是撤退还是攻城呢?攻城没有必胜的把握,撤退又无法交代,心中好生委决难下。众兵又累又渴,坐在地上,又的赤着上身,又的把衣裳顶在头上,一个个垂头丧气,士气低迷。

折从远起初坚守不战,正是兵法中的疲兵之计,敌军锐气消磨殆之后,才是出兵的时候。眼见火候到了,当下道:“折德扆,折德愿。”折氏兄弟齐声道:“末将在。”折从远道:“你们各领一百名骑兵出击。”折氏兄弟领命说是。李处耘道:“我也去。”折从远颔首准允。李处耘大喜,道:“给我一匹快马,多备些羽箭。”折从远嘱咐道:“所谓兵无常法、兵不厌诈,你们点齐兵马之后,不要擂鼓,不要呐喊,悄悄打开城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出城去,杀敌军一个措手不及。”折德扆道:“下官明白。”说着带领军士下了城楼。

来到城下,折德扆召集二百名骑兵,把李处耘编进自己的队伍,道:“刺史有令,我和折德愿各领一百名骑兵,悄无声息冲出城去,交战之前,不许鼓噪不许呐喊,听到没有?”众兵齐声答应。折德扆又道:“上马。”众兵当下各自翻身上马,有的拔出腰刀,有的拿起弓箭。折德扆做了个手势,两名军士当下打开大门。折德扆高擎陌刀,一马当先,冲出城门。二百骑兵旋风一般冲出城门,卷起漫天沙尘。他们谨记军令,全都紧闭嘴唇,一声不吭。除了马蹄声响和马匹嘶鸣声,没有一个人呐喊,动静不算太大。队伍距离契丹兵只有百步之遥的时候,刘延祚方才发现,当下大叫:“不好了,晋军杀出城来了。”他反应敏捷,想都没想,跳上战马,扔下兵卒,只身逃往北方。

及至近处,折德扆方才大声道:“杀啊!”挥动陌刀,劈中一名敌兵。陌刀长约五尺,手柄长约两尺,刀锋长约三尺。说起来是刀,实则形如宽剑,两边都是利刃。陌刀乃是唐朝军中利刃,唐亡之后,就很少见了。其实折德扆下令之前,李处耘就已经弯弓射中了一名契丹骑兵。他驰马来回穿插,忽东忽西,宛如闪电一般。连珠箭发,每一箭都射中一名敌兵,当真箭无虚发。折氏兄弟带领骑兵冲进敌军,来回横冲直撞,先将敌军冲得七零八落,首尾不能相顾。

刘延祚临阵脱逃,契丹兵卒士气瞬间瓦解崩溃,无心恋战。汉人兵卒当下扔下刀枪,弃械投降。契丹骑兵纷纷跳上马背,仓皇北逃,来不及上马的契丹骑兵则被府州骑兵斩杀。李处耘眼见六七十骑契丹骑兵逃向北方,当即驰马追杀。折德扆道:“弟弟,你清理战场,把俘虏押进城去,我带领骑兵追杀敌军。”不等折德愿答应,早已驰马奔远了。

李处耘单骑追赶敌军,眼见一名契丹骑兵落在最后,大声道:“你往哪里逃?”那契丹骑兵刚刚转头看了一眼,羽箭射中背心,哼都没有哼出一声,栽倒在地。疾驰四五里路,前方一片柳树林,柳丝如雨,茂密繁盛。契丹骑兵勒马于柳树林外,恭候李处耘的大驾。李处耘虽然落了单,但是毫不畏惧,马匹丝毫没有停顿,径直冲向敌阵。大叫声中,羽箭连射,又有数名契丹骑兵中箭。他虽然胆大,却不莽撞,知道在空旷开阔的地方,决计不是数十名契丹骑兵的对手,于是冲进柳树林,与契丹骑兵周旋。契丹骑兵大声呐喊,杀进树林。

李处耘在前面跑,契丹骑兵在后面追,背后受敌,大为不利。他当下伸手一按马鞍,腾空而起,落在马鞍之后,成了背对着马头,面对着契丹追兵。纵声大笑之间,弯弓射箭,追在最前面的三名契丹骑兵中箭倒地。契丹骑兵想不到他弓马如此娴熟,无不震惊胆寒。有人大叫一声,不再追赶,奔出柳树林。契丹骑兵刚出柳树林,正好遇上折德扆领兵追来。双方或是射箭或是短兵相接,一场恶战下来,只有四五名机灵的契丹骑兵逃走,其余骑兵要么给羽箭射中要么死于刀下。

回到府州,折德扆和李处耘登上城楼。折从远道:“你们安然无恙都回来了,很好。”折德扆道:“此战俘虏了三百名汉人兵卒,斩杀了近二百名契丹骑兵,缴获了近二百匹良驹。李处耘射杀了三四十名契丹骑兵,功劳最大。”折从远看着李处耘,赞许道:“你小小年纪,竟然箭法出神入化,当真难得。”李处耘不骄不矜,道:“我五岁就骑马射箭了,论说箭法,天下没有几个人胜的过我。”折从远点了点头,问道:“你愿意留在府州吗?”他运筹帷幄,精通兵法,李处耘佩服的五体投地,当下道:“我愿意留在府州,助刺史抵御契丹。”折从远拍了拍他的肩膀,连声说好,道:“你箭法好,以后抽出时间教军民射箭。”

李处耘答应一声,又道:“此战敌人太少,杀得不够尽兴。”折从远道:“你不要着急,日后还有许多仗打,何愁没有建功立业的机会?”折德扆见父亲没有丝毫喜悦之情,问道:“咱们大获全胜,刺史为何不高兴?”折从远微微一笑,道:“此战你们独当一面,我很欣慰。不过刘延祚大败,契丹怎会置若罔闻?不出所料的话,契丹兵马不久之后就会大举来袭。”李处耘道:“常言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刺史不必心急如焚,契丹兵马不来则已,若敢来犯,管教他们有来无回,悉数亡命于府州城外。”折从远道:“要是单单只是打仗,那就容易了。不打仗的时候,人们终归要吃要喝。你们加紧备战的同时,带领军民,赶在契丹大举侵袭之前抢收城外的庄稼。坚壁清野,一粒粮食也不能留着敌军。”折氏兄弟领命说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