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宋江山第一部 > 第十八回

大宋江山第一部 第十八回

作者:火色山川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1-19 03:07:38

第十八回

刘子坡天子殒性命 风雪夜北军劫开封

次日慕容彦超统领禁军及本镇军马,与郭威在刘子坡相遇。这里距离开封不过二三十里了,只要战败禁军,就能和刘知远当年一样,兵进开封了。然则郭威没有公然称叛,而是打着‘清君侧’的旗号回朝请罪,不便先行出兵动手,于是传令:“我这次还朝,为的是清除朝廷里的奸佞小人,而不是和朝廷作对,更不敢与天子作对,全军按兵不动。没有我的命令,谁也不许妄动,否则军法从事。”李荣、韩通等人当下传递军令。

慕容彦超眼见对面的叛军声势浩大,旌旗蔽空,刀枪耀眼,杀气腾腾,不禁心中发虚。但是已经吹过了牛皮,奉诏平叛,也只能硬着头皮领兵出战了。两军遥遥相对,相距不过一里。慕容彦超眼见叛军不动,心想:“郭威在耍甚么花样,不得不防。”唯恐叛军突然袭击,当下传令严阵以待。郭威是不方便先动手,慕容彦超则是不敢先发难,双方就这么遥遥相望,僵持不下。

禁军以摆仪仗为主,衣甲鲜明,居多纨绔子弟,心中老大瞧不起对面的叛军。天雄军将士多数是久经沙场的老兵,打心底也看不起对面的绣花枕头,都想:“已经快到了开封,三下两下打败禁军,冲进开封,抢个痛快,岂不过瘾之极?”又觉得郭威优柔寡断,犹犹豫豫,太不干脆利落。可是军令如山,谁也不敢擅动刀剑。

王峻道:“对面是慕容彦超,这个家伙好大喜功,只会吹牛,将士们都心急火燎,不要再等了。”郭威摇头道:“我不能先动手,否则必遭天下人口诛笔伐,传令下去,严阵以待,如果慕容彦超动手,方能反击。”王峻原本还要再劝,但见郭威神情凝肃,知道再劝也无济于事,只得跺了跺脚,传递军令。

慕容彦超眼见郭威一直按兵不动,心中犯起了嘀咕:“郭威这是甚么兵法?想跟我干耗下去吗?既是如此,咱们就这么耗下去罢,看谁耗得过谁?”两军遥遥相对,既不说话,也不动手。天色阴沉,墨云叆叇,朔风呼啸,看来一场风雪即将来临。

禁军这边起初还能站着,站累了之后,索性坐着。后来则是三五成群,挤在一起,抱团取暖。郭威见将士们也站累了,于是下令坐下。将士们各就各位,坐在原地,仍然手握刀枪弓箭,还是原来的队形。双方的斗志气势,高下立判,不可相提并论。

刘承祐把希望全都寄托在慕容彦超身上,君臣连日来议来议去,都是阻挡叛军之事。该说的话,翻来覆去,说过无数遍了,早就了无新意,口焦舌烂了。到了最后,君臣枯坐,长吁短叹,相对无言。

朝廷出兵的消息传到李太后耳中,她心中极为震惊,急忙来到别殿。众大臣起身行礼,李太后端庄娴静,虽然事态紧急,可是却没有忘记礼数,道:“诸位大臣都请坐罢。”她没有落座,众大臣自也不敢坐下。刘承祐眼见李太后不请自来,不禁皱了皱眉头。

李太后问道:“陛下,听说郭威起兵了?而且已经到了刘子坡,距离开封只有二三十里了?”刘承祐顿时艴然色变,看了侍立在侧的孙延希一眼,怒道:“是哪个多嘴多舌的东西乱嚼舌根,把话穿到太后耳朵里去了。”孙延希连忙跪下,道:“小人不知道。”刘承祐沉声道:“自己掌自己的嘴。”孙延希心中虽然大叫冤枉,可是不敢违抗君命,当下左右开弓,自己打自己的耳光。毕竟是自己打自己,下手不能太重。刘承祐见他敷衍了事,怒道:“重重的打。”孙延希答应一声,重重扇自己的耳光。几巴掌下来,脸庞已经红了。

李太后道:“这件事与他没有干系,不要难为他了。”又对孙延希道:“起来罢。”孙延希如蒙大赦,连声道:“谢太后恩典,谢太后恩典。”搬来一张铺着锦缎的椅子,摆在案边,道:“太后请坐。”叛军步步紧逼,大汉朝岌岌可危,李太后哪有心情坐着,但想自己不坐,众大臣也要陪着站着,于是坐下,对众大臣道:“诸位大臣请坐下说话。”众大臣待她坐下之后,这才坐回原位。

刘承祐越看孙延希越是来气,吼道:“滚下去。”孙延希巴不得离他远远,躬身退下。李太后道:“宫里的太监宫女也都是爹生娘养的,就算陛下有气,也不该拿他们出气。”顿了一顿,又道:“郭威起兵,天下人都知道了,只我最后一个知道,陛下打算如何应付?”刘承祐道:“朕已经诏令慕容彦超统领禁军平叛了,不出所料,郭威应该兵败了。”李太后摇了摇头,道:“陛下终究年轻,把天下的事想的太简单了。郭威身经百战,精通兵法,不是那么好对付的。再说慕容彦超这个人我素知他的脾性,轻佻浮躁、眼高手低不说,夸夸其谈正是他的最大的弊病。此人的话不可深信,更不能托付大事。”

李业道:“太后,你这般说法,岂不是助郭威志气,灭朝廷威风?”李太后肃容道:“你还有脸说,这件事皆因你而起,若非你上蹿下跳,煽风点火,何至于逼的郭威起兵?事情过去之后,我再与你算账。”李业缩着脑袋,不敢再说,心中却想:“明明是陛下自己拿主意要除掉郭威,怎么我就成了替罪羊?”

只听得李太后又道:“归根结底,还是刘家先对不起郭威。他是刘家使过的老人,一直忠心耿耿,要不是陛下下诏处决,怎么会铤而走险?他没有明目张胆的称叛,大约心中就是这层顾虑。事到如今,朝廷应严守城池,不要贸然出战。免得激怒了他,火上浇油。一面派遣使者出城宣慰,劝说郭威撤军。一面急诏刘崇、刘赟、刘信提领兵马勤王,只要他们三镇兵马到了,郭威也就知难而退了。眼下最要紧的是稳住郭威,以后的事,再徐图良策。”这个缓兵之计乃是最好的办法,众大臣无不打心底佩服李太后高屋建瓴,见识过人,纷纷称赞巾帼不让须眉。冯道道:“太后所言极是,攻心为上,杀伐为下,这一战能不打,最好不打。毕竟就算大获全胜,国家也会元气大伤。先拖住叛军,等到各镇兵马到齐,叛军也就不战自退了。”

刘承祐年轻气盛,复又志大才疏、刚愎自用,把宝全压在了慕容彦超身上,当李太后的话是耳边风,真真忠言逆耳,一个字也听不进去,道:“郭威一介跳梁小丑,只要朕一声令下,就能杀的他溃不成军。”李太后见他固执己见,自是心急如焚,苦口婆心道:“陛下,郭威也是一世英雄,不可小瞧了他。”刘承祐重重‘哼’了一声,道:“派遣使者宣慰?宣慰甚么?向郭威低头认错吗?自来只有错的臣子,没有不是的君王。”又大声吩咐守在殿外的宫女,扶太后回宫。李太后见他下了逐客令,只得离去。

黄昏时分,慕容彦超入宫觐见。刘承祐迫不及待问道:“杀死郭威没有?”慕容彦超道:“回陛下,今天两军僵持不下,没有开战。”刘承祐大为失望,大声道:“为甚么没有开战?你怯战了,不敢出兵?”慕容彦超道:“陛下息怒,臣今天虽然没有开战,可是在阵前大骂郭威不忠不孝,把他骂得体无完肤,羞愧难当。”刘承祐皱眉道:“你骂他有甚么用?这个时候,要杀了他,方解朕心头之恨。”

慕容彦超道:“陛下有所不知,臣使的是攻心为上的法子,先瓦解叛军的军心士气,明天出战,叛军势必一触即溃,纷纷投降。”刘承祐哪里知道他竟是花言巧语,一派胡言,竟然鬼使神差的深信不疑了,道:“好罢,你明天出战,务必一举生擒郭威。朕要亲手割下他的人头,悬挂在城门上。”慕容彦超闻言一怔,暗暗责怪自己话说的太满了。

刘承祐问道:“明天不能出战吗?”慕容彦超忙道:“可以,可以,明日一战,臣必定戬灭叛军,活捉郭威,陛下等着臣的好消息罢。”言辞及此,想到了一个馊主意,又道:“如果明日宫中无事,陛下可以出城观战,看臣如何大破贼逆。郭威带的那些乱兵,多是鸡鸣狗盗之徒。以臣之威名,不必交战。只要阵前一声大喝,就能吓得他们屁滚尿流,四散逃窜。”刘承祐心中大喜,欣然应允。

次日,天子的车驾出宫。刘承祐带领苏逢吉、李业、郭允明等大臣,兴冲冲来到刘子坡,观看慕容彦超大破叛军。慕容彦超能邀请到天子亲临战场,格外趾高气扬,神气活现。刘承祐登上高台,高声宣慰。他自己慷慨陈词,激昂排奡,意气风发。但是禁军们领的赏钱太少,早就怨气冲天,牢骚满腹。眼见天子上嘴唇碰下嘴唇,尽说些干巴巴的废话,一个铜钱也不打赏,俱都无精打采。不但没有提振士气,反而嘘声四起。刘承祐自讨没趣,只得悻悻下了高台。

慕容彦超道:“请陛下退后,且看臣如何大败叛军。”刘承祐当下带领众大臣退后二里,遥望战场。慕容彦超骑上战马,带领禁军缓缓前行。天雄军早已严阵以待,两军又和昨天一样,相隔里许,俱都按兵不动。

刘承祐眼见两军僵持不下,谁也不肯先动手,心想这般耗下去,要耗到甚么时候?于是命李业上前催战。李业来到阵前,道:“你怎么还不下令开战?陛下等不及了。”慕容彦超道:“你懂甚么?我在寻找战机,然后伺机出战。你回去转告陛下,要他放一百二十个心,今天郭威必死无疑。”李业道:“我等你的好消息。”慕容彦超答应一声,胸有成竹之情,形于颜色。

过了一会,狂风呼啸,天上飘起了雪花。一朵朵晶莹雪白的雪花给凛冽朔风吹的翻翻滚滚,落在地面和两军之中,两军一阵轻微骚动。慕容彦超终于沉不住气了,大喝一声:“杀呀!”带领骑兵冲了出去。可是不知道甚么原因,战马没跑多远,竟然前蹄踏空,栽倒在地,把慕容彦超掀到了地上。

郭威看的真切,下令出战。郭崇威当下一马当先,挥舞长枪,吼叫着冲了出去。后面的天雄军将士也挥动兵刃,潮水般冲向禁军,顿时杀声震天动地,仿佛地动山摇一般。禁军原本就士气不振,慕容彦超又摔落在地,更加无心恋战。顿时溃不成军,有的仓皇逃窜,有的则更加省事,干脆弃械投降。禁军被天雄军裹挟着逃窜,叫杀声哀嚎声响成一片,战场上乱成一锅热粥。慕容彦超不愧是久经沙场的老将,眼见大势已去,抛下数万禁军,带领部将亲兵逃回兖州。

刘承祐听到号炮声响,接着杀声惊天动地,知道两军已然短兵相接,大战起来了。他引颈眺望,满怀期待,等到却是禁军大败亏输,潮水一般败退,心中第一个念头便是,禁军败了。大失所望之下,目瞪口呆,脑中一片混乱。还是李业见机的快,大声道:“禁军败了,陛下,咱们得赶快回城。”牵了一匹马,将刘承祐扶上马背。众大臣各自骑上骏马,簇拥着刘承祐逃离战场。

众人快马加鞭,奔回玄化门下,但见城门紧闭。李业对着城上守军叫道:“陛下回来了,快开城门。”开封府尹刘铢登上城楼,问道:“怎么只你们回来了,人马呢?”李业道:“慕容彦超临阵脱逃,禁军败了。”刘承祐没有拿到证据就肆意诛杀大臣,早已失去了民心。刘铢得知禁军兵败如山倒,于是落井下石,下令放箭射杀。城上守军得令,当即弯弓射箭。刘承祐无法进城,只得往西北方向逃窜。

郭威带领部众紧追不舍,刘承祐无路可逃,只得下马,躲进密林。李业是屠杀郭威家眷的凶手,自知郭威决计不会放过自己,不敢停留,逃往陕州,投靠另一个兄长李洪信去了。

郭允明心中眼见刘承祐大势已去,心中念头转动,决计审时度势,大喝一声,拔出长剑,道:“陛下,你无路可逃了,认命罢。”刘承祐心中大惊,道:“你要做甚么?”郭允明目露凶光,脸上肌肉扯动,显得狰狞阴森。苏逢吉怒道:“郭允明,你想弑君作乱吗?”郭允明一手指着刘承祐,道:“刘承祐,你这昏君,受死罢。”话犹未了,提剑刺死了刘承祐。

这时郭威已然赶到,郭允明当下道:“侍中,下官杀了昏君。”顿了一顿,又道:“下官也姓郭,论说辈分,还是侍中辈。”郭威道:“你是酒茶使郭允明?”郭允明点头哈腰,满脸谄媚之色,道:“正是下官。”苏逢吉大声道:“郭威,你逼死了陛下,你是乱臣贼子。你之罪恶罄南山之竹难书其穷尽,濯东海之波难涤其清白。”这句话说的咬牙切齿,愤慨之情,形于辞色。

李重进提剑而上,便要刺杀。苏逢吉不愧是当朝首相,昂然道:“不用你动手。”对着血泊中的刘承祐拜了三拜,怅然道:“陛下,臣没能保护好你,臣之罪也。”站起身来,昂首大笑。众人见他神情如疯似颠,正自惊愕之际,苏逢吉忽然横剑自刎,倒毙在地。他智薄才寡,德不配位,自任首相以来,并无建树。尤其霸占前朝宰相李崧的府邸,更是心狠手辣。刘承祐屠杀史弘肇、杨邠这件事情,他更是推波助澜,及尽挑拨离间、火上浇油之能事。然则适才大义凛然,又显大丈夫之铿锵本色。众人不禁耸然动容,肃然起敬。

郭允明道:“侍中,天子昏聩无能,任用奸佞小人。苏逢吉也不是甚么好货色,知道必死无疑,因此嘴硬罢了。刘承祐死了,汉朝完了,可是国不可一日无君,请侍中为天下计,即皇帝位。”这句话当真说到郭威心坎里去了,他起兵无非是报弑妻杀子之仇,夺取汉朝江山。刘承祐已死,改朝换代,顺理成章,点了点头,道:“你做的很好。”郭允明受了嘉许,大为受宠若惊,轻飘飘熏熏然,骨头都酥了。

王溥在郭威身畔小声道:“侍中打着‘清君侧’的旗号起兵,君侧没有清,君却先清了,这说不过去。再说他为了保命,而殛杀君王,这种反复无常的小人,不能留着。”郭威幡然大悟,怒喝道:“你这乱臣贼子,弑杀天子,人人得而诛之,我要为天子报仇。”话声未落,拔出宝剑,把郭允明刺了个对穿。王峻道:“刘承祐已死,咱们进城罢。”郭威沉吟片刻,道:“把他入殓,送回皇宫。”

王峻道:“国不可一日无君,回城之后,只等着文武百官劝进便是。”郭威心中也是这般想法,点了点头。看了看天色,暮色苍茫,道:“命将士们休整一晚,明晨回往开封。”王峻当下传递军令,将士们逐渐聚拢,安营扎寨。

禁军兵败,刘承祐殒命的消息传回皇宫。李太后痛失儿子,自是伤恸欲绝,泪水漱漱而落,心想:“陛下啊陛下,你为甚么要一意孤行。倘若能听进我的话,何至于殒命?”正在悲伤之际,宫女小声道:“太后,宰相冯道求见。”这时已是亥牌时辰,李太后知道若无紧急大事,冯道不会夤夜入宫求见,当下道:“请他进来。”宫女应诺,引了冯道入宫。

冯道趋上前来,道:“臣见过太后。”李太后点了点头,道:“相公请坐。”冯道坐定之后,但见李太后神情戚哀,脸颊上犹有泪痕,一双眼睛又红又肿。一袭素衣白鞋,金钗玉镯等首饰皆已除去。李太后痛失儿子,他也不知道该如何安慰,只得道:“请太后节哀。”听到这句话,李太后泪水又夺眶而出。宫女递出罗帕,李太后擦了擦泪水,心想刘承祐虽然晏驾,可是汉朝还在,于是定了定神,自责道:“我失礼了,相公勿要见怪。”

冯道微微叹息一声,道:“陛下虽然以身殉国,但是汉朝还在,朝廷还要太后主持大局,请太后保重。”李太后道:“我旧居深宫,不知道外面的情形,相公且详细道来。”冯道道:“郭威派人传话,酒茶使郭允明忘恩负义,犯上弑君,他当场将这个乱臣贼子明正典刑了。”李太后心中不无疑惑,问道:“相公觉得此话可信吗?”冯道回道:“郭允明已经身首异处,死无对证,事到如今,太后权且信之罢。”言下之意,不信又能怎样?唾骂斥责,兴师问罪,惹恼了郭威,挥师杀进皇宫,汉朝就真的灭亡了。

李太后是聪明人,知道轻重缓急,现在不是追究谁是弑君凶手的时候,重中之重,就是稳住摇摇欲坠的局势,择立新君。她问道:“随行的大臣们呢?”冯道回道:“慕容彦超逃往了兖州,苏相公、阎晋卿自尽,窦贞固、苏禹珪等人逃散。”李太后问道:“李业呢?”冯道道:“听说他逃往陕州,多半投奔保义军节度使李洪信去了。”追本溯源,一切事情皆因李业而起,罪责难逃。但是终究血浓于水,李太后叹息一声,缓缓道:“由他去罢。”

冯道道:“郭威说明天清晨,亲自护送陛下棺椁回城。让不让他进城,请太后示下。”李太后道:“让他进城,若是城门紧闭,不让他进城,不啻示弱,倒像是告诉他,怕了他似的。再说陛下在他的手里,不但让他进城,相公还要带领文武百官在城外迎接他。”她之所言,正与冯道不谋而合,冯道应声说是。

李太后又道:“相公先把别的事放一放,立刻派遣六百里加急,催促刘崇、刘信、刘赟三人,带领本镇兵马回京。”冯道应声说是,回到中书省,以李太后的名义起草文书,连夜派遣快骑奔赴太原、徐州、陈州三地。李太后压抑心中悲痛,吩咐太监宫女们张挂白幔白幡。一夜之间,皇宫里挂满了白幔白幡。

风势虽然稍减,可是雪却越下越大,纷纷扬扬,铺天盖地。翌日清晨,地上的积雪就已经没过了足踝。

刘承祐不问青红皂白,屠杀了郭威家眷亲朋,此仇不共戴天。郭威以‘请罪’和‘清君侧’的名义起兵,刘承祐最终死于混乱之中。不必自己出手,有人代劳。这个结果,正中他的下怀。按照惯例,接下来大戏登场,就该是百官纷纷劝进,三番两次推辞之后,改朝换代。郭威满怀信心,率领天雄军将士,披麻戴孝,护送着刘承祐的棺椁回往开封。

行至宣德门外三四里的时候,郭威远远看见冯道带领文武百官及太监在大路旁等候,诸人也都披麻戴孝,与白皑皑的大地连成一色。回首当年,往事历历,如在目前。刘知远兵进开封的时候,冯道也是在宣德门外恭候,一拜在地,确立了君臣的名分。郭威按辔徐行,等待冯道上前行礼。可是冯道目不斜视,等待郭威行近。

郭威端坐于马上,目视前方,只是用余光注视着文武百官的一举一动,一步步走近宣德门。可是以冯道为首的大臣们还是如同泥塑一般,纹丝不动。行到一箭开外,冯道还是一动不动。郭威勒住战马,心中波澜起伏。文武百官虽然在城外迎接自己,可是却非臣服。总不能按着他们的脑袋,逼迫着行跪拜之礼。起程之时,豪气冲天,踌躇满志。可是此情此景,顿时冷静下来。群臣不服,时机尚不成熟。他应变极快,只在马背上呆了一会,随即下马,趋上前去,行礼道:“下官见过相公。”

冯道握住郭威双手,微微一笑,意味深长的说了一句:“侍中这次回来,很不容易啊!”郭威岂能听不出话中深意,道:“下官没有保护好天子,罪孽深重。”冯道道:“这不是侍中的错,侍中不必自责。”转头吩咐太监们扶着棺椁进城,又道:“侍中请。”两人并肩而行,冯道问道:“侍中有何打算?”郭威道:“下官先回府邸,然后再入宫觐见太后。”冯道颔首道:“这样也好,本相先入宫向太后复命。”言罢带领众文武百官径直走进宣德门。

郭威神情凝重,遥望城楼,心中却翻江倒海。王峻问道:“冯道这些人不识时务,一不做二不休,杀了他们。”郭威摇头不语,王峻急的蹀足,道:“再走几步就进城了,快下令罢。”郭威道:“刘承祐虽然死了,可是太后还在,眼下是她主持大局,且看看再说。”王峻道:“当断不断,反受其乱,这个当口,怎能犹豫不决?”郭威起初想象文武百官夹道欢迎,争先恐后拥立自己为帝,然则事与愿违,竟然只是迎接自己而已。由此可见,刘氏一族根深蒂固。要想夺取天下,还要另谋良策。

王峻事先许诺,进城之后劫掠一旬。天雄军将士早就摩拳擦掌,等不及了。刚刚进城,这些大兵们就迫不及待的分散开来,光天化日,朗朗乾坤之下抢劫财物强暴妇人,如果有人反抗,拿起兵刃就杀。

赵匡胤担心父母妻儿和弟弟妹妹,大着胆子跪在马前,央求道:“侍中,我的家在城中,求侍中开恩,准我回去一趟。”郭威并非铁石心肠之人,摆了摆手。赵匡胤见他准允,一边磕头一边道:“谢侍中开恩。”转身拔腿疾奔,抄近路回到大院。一口气跑回家中,杜氏惊问道:“你怎么回来了?”赵匡胤道:“阿娘,大事不好了,天雄军在城中杀人放火,你们快躲藏起来。”外面叫杀声哀嚎声此起彼伏,贺贞怀胎数月,挺着大肚子,原本身体羸弱,此时吓得面色苍白,不知所措,道:“这可如何是好?”赵匡胤喘着粗气道:“阿妹,你快扶着阿娘躲起来,我守在外面,决计不会放乱军冲进来的。”杜氏道:“二嫂怀着身孕,你扶着她。”小妹当下扶住贺贞。

赵匡胤眼弟弟妹妹皆在,唯独不见父亲,问道:“阿娘,阿爹呢?”杜氏道:“你阿爹好些天没有回家了。”赵匡胤对赵匡义道:“我在外面守着,你栓上门闩,再用重物堵住。除了我和阿爹,无论是谁叫门,都不要开门。”赵匡义十二岁年纪,身形单薄,还不到兄长的肩膀。费了好大的劲,才把柜子桌上搬到门后。

安顿好家人之后,赵匡胤手握钢刀走出小院。大院里的人们都知道了天雄军杀人劫掠的消息,每家每户,门窗紧闭,平日里东奔西窜的猫狗也吓得躲了起来。整座大院静悄悄的,显得格外阴森。

正在这时,一群乱军冲进大院,赵匡胤数了一下,共有十八人之多。一名小军官大声道:“挨家挨户的搜,看见值钱的东西就抢。”赵匡胤横刀道:“我是郭威侍中麾下亲兵军校,我的家在这里,你们不能胡来。”那小军官不是瞎子,看出赵匡胤穿的正是是天雄军的军服,嘻嘻一笑,道:“这么说来,咱们是自己人了。”赵匡胤语气亲切,道:“请各位兄弟高抬贵手,日后我请诸位吃酒。”那知那小军官忽然变脸,恶狠狠道:“自己人也要抢,兄弟们上。”众兵吼叫着冲上前来。

赵匡胤当机立断,大吼一声,提步而上,持刀劈翻当先的一名兵士,道:“大家都是自己人,你们不要逼我杀人。”这是他第一次杀人,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就是竭尽全力,尽自己所能保护家人,毫不惧怕胆怯。那小军官看了倒在地上的兵士一眼,脸上肌肉扯动,大声道:“先杀了这厮。”众兵乱吼乱叫,把赵匡胤围在中间。

赵匡胤临危不乱,举刀劈向那小军官,这正是击其要害的兵法精髓所在。杀了小军官,众兵也就散了,大院之危也就化解了。那小军官虽然封住了赵匡胤的钢刀,却被踢翻在地。赵匡胤正要提刀斩出的时候,背后一名兵士提枪刺来。赵匡胤当下转身抓住枪杆,把他劈倒。天雄军将士久经沙场,一个比一个彪悍凶狠。但是这时的对手是赵匡胤,终究众不敌寡,顷刻之间,死伤五人。那小军官杀红了眼,催促众兵攻的更急。

正在这时,一人冲进战团,砍倒一名兵士。赵匡胤转头一看,正是韩令坤,喜道:“韩兄,是你。”韩令坤笑道:“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你上阵杀敌,怎么少得了我?”赵匡胤点了点头,道:“你来的正是时候。”韩令坤朗声大笑,道:“叫他们见识见识咱们兄弟的手段。”话声未了,持刀刺出,又一名兵士死在他的刀下。二人并肩而战,气势如虹,势不可挡,将乱军赶出了大院。

两人大半年没有见面,相视一阵大笑。韩令坤道:“听说郭侍中放任兵马劫掠,不知道又有多少人要遭殃了。”赵匡胤心中一阵黯然,道:“监军事先许诺,劫掠一旬,这些大兵们早就望眼欲穿了。”说话之间,人喊马嘶,一队军马奔进大院。赵匡胤眼见马上那人正是父亲,心中顿安,道:“阿爹,你总算回来了。”赵弘殷跃下马背,道:“天雄军在城里杀人放火,无恶不作,我放心不下,带领兵马守卫大院。”赵匡胤道:“既是如此,孩儿便回郭侍中身边去了。”赵弘殷道:“城里到处都是乱兵,你自己当心。”赵匡胤道:“父亲也要保重。”

出了大院,沿途但见疯狂的乱军丧失人性,到处乱窜,杀人放火,抢劫财物。此情此景,恍若人间地狱。此时此刻,赵匡胤心情格外沉重,心想:“城中的人们都是无辜的,为甚么要遭受如此磨难?”走不多远,只见两名兵士抱着一名十五六岁的女孩,要把她拖进小巷中施暴。那女孩啼哭央求,不但无济于事,反而更加激发两兵士的兽性,狂笑着撕扯那她的衣裳。

赵匡胤心中不忍,冲上前去,大声道:“放了她。”那两名兵士几近疯狂,眼里只有柔弱的女孩,于赵匡胤置若罔闻。赵匡胤一手一个,抓住他们,重重掼在地上。一兵士怒道:“你敢坏老子的好事?”赵匡胤扬了扬手中钢刀,正色道:“再不走,我宰了你们。”另一兵士道:“你想独自享用美人吗?咱们都是天雄军,有话好商量。”赵匡胤见他嘴里不干不净,怒道:“再不走,休怪我动手了。”两兵士可不想枉自送了性命,当即恨恨而去。赵匡胤望了缩成一团的女孩一眼,道:“赶快回家。”女孩吓得不轻,急忙离去。

郭威在亲兵护卫之下,回到府邸。沿途虽见乱军们杀人放火,可是有言在先,只得装聋作哑,视而不见,充耳不闻。走进府邸,但见箱倒箧翻,到处都是血迹。他在一个角落里看到了一只虎头鞋,知道这是意哥的鞋子,当下拾起。想象当日的情形,武士冲进府邸,不分男女老幼,见人就杀,哀嚎一片,血流成河。想到此处,一阵剜心刺痛,心中默默道:“刘承祐已死,杨氏,我为你报了大仇。青哥、意哥,父亲为你们报了大仇。”悲从中来,心中再也难以自持,眼角泪水滚落。

王峻吩咐亲兵打扫清理府邸,等待百官劝进。可是等来等去,竟然没有一个人登门劝进。郭威把自己关在书房里,表面上虽然不动声色,但是心中却翻江倒海,波澜起伏。

兽性大发的天雄军彻夜劫掠开封,乐此不彼,到处杀人放火,把能抢的都抢到了手,也把开封几乎烧成了白地。

次日王殷、郭崇威、韩通、李荣等人急匆匆奔进府邸,走进书房。王殷道:“禀告侍中,大兵见东西就抢,就人反抗,就动刀动枪杀人,都快把开封洗劫一空了,应该下令,要他们住手了。”郭威见郭崇威欲言又止,问道:“郭崇威,你想说甚么?”郭崇威道:“末将也觉得该下令住手了,再这样下去,只怕发了疯的大兵们就要冲进皇宫劫掠了。”韩通道:“如今京师怨声载道,都说咱们是强盗。”王峻道:“这些无法无天的大兵们杀了不少人,也抢饱了,该住手了。”郭威沉声道:“命令人马即刻出城,驻守刘子坡。”王峻道:“我亲自出去。”郭威点了点头。

王峻带领众人出了府邸,下令整军出城,但是乱军们已经丧心病狂,杀红了眼,于军令充耳不闻,犹是呐喊尖叫,大肆劫掠。正行之间,一群乱兵迎面而来,一个个面红耳赤,精神亢奋。韩通大声道:“侍中有令,天雄军将士即刻整军出城,驻守刘子坡,原地待命。”天雄军如今眼里只有金银铜钱,哪里还有甚么军令?竟然没有一个人从命唱喏。

一名军校道:“监军事先许诺,劫掠一旬,只抢了两天,还有八天,咱们还没有抢够,不能收兵。”众兵当下应声附和,叫嚷着还没有抢够。王峻勃然大怒,沉声道:“本监军现在就要你们收兵。”那军校不服,梗着脖子道:“监军既然答应咱们劫掠十天,就要说话算话。没有到十天,咱们不能收兵。”众兵又大声起哄,要王峻说话算话。更有甚者,指责王峻言而无信。

王峻恶性勃发,走上前去,嘿嘿冷笑,道:“你没有长耳朵,听不清本监军的话吗?”那军校虽然不说话,可是一脸的倔强不服。冷笑声中,王峻拨出宝剑,刺中那军校心窝。那军校神情痛苦,道:“监军,你...为甚么下此毒手?”王峻大吼一声,将他踹翻在地。接着连刺数剑,只至一动不动,方才罢手。抢了金银铜钱,散落一地。

鲜血溅得王峻脸上身上斑斑点点,他脸上肌肉扯动,额头青筋暴起,眼神寒冷彻骨,如刀似剑。众兵见他杀人不眨眼,俱都心中发憷,吓得大气也不敢出。过了良久,王峻冷冷道:“你们都看到了,这就是不遵号令的下场。”狠狠瞪了一眼,又道:“滚出城去。”在身家性命面前,毕竟金银财宝不值一提,众兵再也不敢抗命,灰溜溜的出城了。

为了令行禁止,王峻狠下心来,连杀数人。天雄军眼见军令如山,心中虽然不服,也只得陆续出城,驻守刘子坡。

回到府邸的时候,已经是黄昏时分。王峻道:“天雄军全都出城了,为了令行禁止,杀了好几个人。”郭威点了点头,道:“为了当初的诺言,我算是背负骂名了。”眼见王峻神情不悦,于是笑道:“我不是再埋怨你出的主意,你别往心里去。我到邺都赴任时间不长,没有掌控天雄军,除了这个办法,天雄军怎么会给咱们卖命。不说这些了,外面怎么样?”

王峻道:“这些大兵们下手真够狠的,杀人放火,没有他们不敢做的,烧毁了许多民房,外面路断人稀,一个人也看不到。”顿了一顿,又道:“有没有官员来劝进?”郭威摇头不语。王峻恨声道:“我就不信,人都死绝了。”郭威道:“当天开战的时候,随同刘承祐观战的大臣逃散了,要找到他们,让他们官复原职。郭崇威,你带领人马出城寻找那些大臣们,一定要以礼相待。”原本打算派遣韩通,但是担心他性情暴躁,与大臣一言不合,拔刀动剑,大打出手,反而误了大事,于是改口。他吁了口气,又道:“在书房里闷了一夜一天,该出去走走了。”

郭威在擐甲执兵的亲兵护卫之下走出府邸,北风呼啸,雪花飘落,路上的积雪已经有一尺深了。沿途但见残垣断壁,有的地方还冒着黑烟,满目疮痍,宛如人间地狱。天雄军虽然悉数退出开封,但是恐惧的人们还是躲藏着不敢露面。整座开封城,除了他们一行,再也没有一个人。夜色深沉,狂风怒号,安静的叫人毛骨悚然,偌大的京师死气沉沉,仿佛一座死城。

韩通在队伍前面开路,看到路边蜷缩一人,当下喝道:“甚么人?”话声未落,已然拔出了长剑。郭威道:“不要鲁莽。”亲自走上前去,火光之下,只见那人蜷缩成一团,身上一层厚厚的积雪,当下问道:“你是何人?为甚么不回家?”那人直起了身体,只见他四十左右年纪,面色白净,脸庞圆润,容貌儒雅。虽然脸上一道伤痕,一身衣裳又破又脏,却掩不住书卷气息。郭威认出他是翰林学士、知制诰范质,大吃一惊,道:“文素,怎么是你?”‘文素’是范质的字。

范质见到郭威的第一眼时,先是一阵惊慌恐惧,但是随即镇定下来。他拍去身上的雪花,理了理头发,道:“不错,正是范某人。”郭威道:“我找你很久了。”范质正色道:“你起兵做乱,朝廷讨伐你的檄文和诏令皆出自范某人之手,既然捉住了我,那么动手罢。”昂首挺胸,一付视死如归的模样。

郭威不怒反喜,大笑一声,解开身上的狐毛大氅,披在范质身上。范质不解,直直瞪着郭威。他越是威武不能屈,郭威越是惜才,笑道:“你的檄文和诏令写的文辞排奡,慷慨激昂,不愧是学贯古今的翰林学士。我每读一遍,都忍不住拍案叫绝。”范质不知道他说的是冷嘲热讽的假话还是推心置腹的真话,不置可否。

郭威又道:“你为何落的这般模样?”范质道:“还不是给乱军逼的,乱军抢了我身上的钱财,还揍了一顿。”郭威怒道:“谁敢殴打当朝翰林学士,我军法从事,绝不姑息。”范质道:“总算乱军手下留情,没有杀了我,只打我一顿,抢去了钱财而已,否则我便见不到侍中了。”郭威见他讥讽自己心狠手辣,心中非但不以为忤,反而觉得敢说敢当,乃是性情中人,当下转头道:“查出谁人殴打了翰林学士,立刻就地正法。”韩通领命说是。

只听得范质又道:“我的遭遇还是好的,只是苦了城中百姓。”直视着郭威,续道:“侍中打着请罪的旗号,纵容天雄军烧杀抢掠,真叫人大失所望。当年契丹霸**原的时候,虽然也打草谷,一样的烧杀抢掠,一样的无恶不作,可是耶律德光还算清醒,还知道严令契丹兵不许在洛阳和开封胡作非为。比起他这个蛮夷,侍中恐有不及。”韩通见他言辞之中不无责备之意,怒道:“你胡说八道甚么?留神我割下你的舌头。”

郭威叱道:“退下,不得对翰林学士无礼。”韩通虽然退下,但仍然瞪大眼睛,眈眈而视。范质草拟了所有的诏令和檄文,料想郭威恨之入骨,既然落在了他的手里,必死无疑。左右都是一死,心中反而坦然,又道:“我的话说完了,动手罢。”

郭威道:“天雄军军纪败坏,是该好好整饬整饬了。我已经下令,天雄军悉数出城,驻守刘子坡,为了令行禁止,还处决了好几个不要命的家伙。万幸翰林学士只是受了轻伤,否则就是我的罪过。”转头道:“你带领几个亲兵护送翰林学士回家。”赵匡胤应声说是,道:“翰林学士,请。”范质脱下狐毛大氅还给郭威,郭威微微一笑,重新给他披上,道:“风大雪急,天寒地冻,披上狐毛大氅,多少能挡点风雪。”

范质心想,郭威起兵作乱,纵容天雄军烧杀抢掠,算得上心狠手辣。可是却对自己另眼相看,嘘寒问暖,无微不至。究竟是甚么样的人,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清,更不是好人或者坏人就能盖棺定论。他叹息一声,在赵匡胤护送之下移步而去。王峻问道:“这个书生傲慢之极,你怎么还对垂青有加?”郭威道:“他学识渊博,满腹经纶,雄辩滔滔,笔锋犀利,乃是宰相之才,怎能不以礼相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