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宋江山第一部 > 第二十一回

大宋江山第一部 第二十一回

作者:火色山川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1-19 03:07:38

第二十一回

叩宫门公主探风声 思养子天子赐婚姻

王朴告退没有多久,孙延希入内禀告,道:“启禀陛下,福庆长公主求见。”福庆长公主是郭威的四姐,即是李重进的母亲,郭威登基之后,便即册封为福庆长公主。王峻闻得此言,站起身来,道:“枢密院那边还有要紧的事等着我处置,我先告退了。”郭威点了点头,道:“秀峰兄先去罢,有事我们再商议。”

王峻尚未走出殿门,福庆长公主就已经进殿了。她比郭威年长几岁,身穿一袭大红锦衣,外面套着一件狐皮短袄。王峻略一行礼,道:“见过福庆长公主。”福庆长公主笑道:“王相公在和陛下商议国家大事,没有打扰你们罢?”王峻微微一笑,道:“已经商议完了,皇上等着长公主呢。”福庆长公主道:“王相公慢走。”王峻点了点头,步出别殿。

福庆长公主抖了抖身上的雪花,孙延希奉承道:“长公主慢点,可别闪了腰,小人给你除雪。”说着拿来鸡毛掸子,小心翼翼为福庆长公主打扫身上雪花。福庆长公主道:“还是你细心。”孙延希道:“陛下在等长公主。”福庆长公主走进别殿,郭威问道:“四姐有事找我?”福庆长公主笑道:“没事就不能进宫看看你吗?阿姐几天没有看到你了,着实想念,因此进宫瞧瞧。”郭威笑道:“当然可以。”

别殿里空空荡荡,和外面差不多冷,福庆长公主不禁打了个寒颤。郭威道:“四姐冷吗?”福庆长公主道:“外面下起了鹅毛大雪,天寒地冻,哪有不冷的道理。”郭威吩咐孙延希,道:“拿个火炉过来,给长公主暖暖身子。”孙延希当下吩咐两个小太监搬来火炉,放在福庆长公主跟前,又亲自端来一碗热茶,道:“长公主请喝热茶。”福庆长公主喝了几口热茶,跟前又有火炉,稍微暖和了一些,道:“这场大雪从凌晨就开始下起,这会地上的积雪都快到膝盖了,人们都说这是瑞雪兆丰年,今年一定有好年成。”

郭威问道:“人们是这样说的吗?”福庆长公主正色道:“怎么不是?人们还说前朝横征暴敛,做皇帝只顾自己享福,没有施恩于天下,是不折不扣的昏君。又说陛下广施仁政,是难道的好皇帝。”郭威道:“就没有人说北军烧杀抢掠的事?”福庆长公主嗫嗫嚅嚅道:“有是有的,不过...不过不多。”顿了一顿,又道:“就算阿弟听到这些流言蜚语,也不要往心里去。”郭威道:“当初纵兵劫掠,是无可奈何的事,我也知道不对。有人在背后议论,也是人之常情。”福庆长公主道:“照我看来,该当抓住这些个乱嚼舌根之人,重重治罪,看看还有没有人胆敢诬蔑阿弟。”

郭威摇头道:“我胸怀辽阔,不是防民之口甚于防川之君。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师箴,瞍赋,朦诵,百工谏,庶人传语,近臣尽规,亲戚补察,瞽史教诲,耆艾修之,而后王斟酌焉。广施仁政,民间称颂。暴虐无道,民间唾骂,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我从善如流,绝不会堵塞言路,不许人们说话。”他前半段说的是《召公谏厉王弭谤》中的话,福庆长公主不明其意,只听得一楞一楞。等到说完,福庆长公主终于明白,笑道:“阿弟要做好皇帝,实是天下苍生之福。”郭威微微一笑,道:“好皇帝就是要让人说话,说实话说真话。我坦坦荡荡,不怕人在背后非议。”顿了一顿,又道:“阿姐今天进宫,想必不只是为了和我叙家常罢?”

福庆长公主给他说中心思,也不隐瞒,道:“你我是亲姐弟,世上再也没有比这更亲的了,阿姐想问问李重进的事。”郭威不明就里,问道:“李重进怎么了?”福庆长公主道:“张永德又是驸马都尉,又是左卫将军,好不神气好不威风。再看看咱家李重进,只是内殿直都知这样的芝麻小官,两人站在一起,真是相形见绌。他可是你的亲外甥,你可不能胳膊肘往外拐啊。”郭威总算是听明白了,福庆长公主这是替儿子索要官职来了,当下正色道:“李重进是我的外甥,张永德是我的女婿,两碗水端平,我没有胳膊肘往外拐。”福庆长公主道:“可是张永德的官毕竟大些。”

郭威问道:“这些话是李重进要阿姐来问的?”福庆长公主道:“没有,没有,是我自己的主意。”郭威出了一会神,问道:“近来李重进都在做些甚么?”福庆长公主道:“你是知道的,他就喜欢舞刀舞剑。”郭威摇了摇头,道:“武艺再好,肚子里没有一滴墨水,也只是一介赳赳武夫而已。阿姐回去告诉他,要他多读点书。不要昨天这样,今天还是这样,没有一丝长进。”福庆长公主连声说是。郭威又道:“阿姐进殿之前,我和秀峰兄正在商议组建殿前军事宜,到时候会委以重任的。”他虽然自知不该事先泄露风声,可是姐弟情深,为了安抚四姐之心,因此提前说了出来。

福庆长公主大喜过望,问道:“阿弟准拟让李重进做甚么官?”郭威道:“我自有主张,阿姐就不要再打听了。”顿了一顿,又道:“这些军国大事,原本不该事先说出来,阿姐一定要守口如瓶,就是李重进也不要告诉。”福庆长公主信誓旦旦道:“阿弟不说我也知道,不说一个字,不说一个字。”

王峻来到枢密院,吩咐小吏去请王殷。过了一阵,王殷走进后堂。后堂里炉火烧的正旺,王殷推门而进,只觉一阵热气扑面而来,道:“外面雪片大的鹅毛似的,北风过处,好似钢刀刮过,冷到骨子里去了。”王峻可没有空闲和他扯闲片,开门见山道:“当天你答应过我的事,怎么还没有办到?”脸上没有一丝笑容,显得异常冷峻。王殷怔了一会,道:“事后我想了好一阵,还是不想去邺都。”王峻问道:“这么说来,你反悔了?”王殷支支吾吾道:“不能说是反悔,就是不想去邺都了。”

王峻冷笑一声,道:“不去邺都赴任,你以为你这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使的位子就坐的安稳坐的长久吗?”王殷见他话里有话,急忙问道:“这话怎么说,难道陛下要向我下手了?”王峻摇头道:“眼下还不至于,不过以后就难说了。陛下已经放出话来,你不去邺都赴任,就任命柴荣为天雄军节度使。”王殷沉吟片刻,道:“柴荣是他的养子,这么个好地方,自是想着他了。”王峻见他满腹牢骚,不禁有气,站起身来,道:“这是甚么话?当初要你去,是你推三阻四,不愿意赴任的。”

王殷自知理亏,陪笑道:“我说错了,相公不要生气。”王峻道:“陛下后面还有大举动,要在侍卫司之外,再组建殿前司禁军。”王殷心下好生费解,道:“有侍卫司禁军还不够吗?”王峻道:“刘子坡一战,侍卫司禁军不战而溃,有鉴于此,陛下觉得侍卫司禁军靠不住,因此决意组建殿前司禁军。”王殷终于回过味来,道:“如此一来,殿前司岂不是分了侍卫司的权?”王峻道:“总算你还是明白人,看得透其中奥妙。陛下亲手组建殿前司,势必任命心腹亲信掌权。两司分掌兵权,侍卫司也就无足轻重了,这就是所谓的帝王之术罢。真到了那一天,你也只是个可有可无的人物罢了。”王殷道:“这么说来,我只有赴任这一条道走了?”王峻点了点头,却不说话。

经过王峻条分缕析的说道,王殷自知斗不过高高在上的郭威,只得道:“好罢,我明日就上表,请求赴任。”王峻道:“不必等到明天,马上、立刻上表。”王殷叹息一声,点了点头。王峻笑了一声,道:“又不是要你上刑场,干嘛垂头丧气?还是那句话,朝廷里有我,你牢牢抓住天雄军,天就塌不下来。”

出了枢密院,王殷立刻上表,请求赴任。郭威即刻准允,接连颁布三道诏令,一道授任王殷为天雄军节度使。一道升迁李洪义为侍卫亲军马军都指挥使,这是王殷从前的职位。最后一道诏书授任柴荣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检校太傅、澶州刺史、镇宁军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意思是同中书省和门下省的主官主持处置国事,相当于宰相,听起来非同凡响,实则和检校太傅一样,乃是虚职,并无实权。历来天子为了笼络人心,往往都会在节度使的头上挂上好听的虚衔,以示荣宠,因此十有七八的节度使都领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衔,美其名曰:使相。柴荣一直身居后方,没有资历,因此郭威让他领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衔。

郭威心想柴荣虽然精明强干,但是毕竟年轻,少于阅历,身边只有一个王朴,只怕远远不够,当下传召第三任妻子张氏的外甥曹彬。张氏连同儿女一同死于刘承祐的屠刀之下,郭威每每思之,总是一阵阵心如刀剜。

曹彬走进别殿,眼见郭威坐在案后,当即上前跪拜,恭恭敬敬道:“臣见过陛下。”郭威放下书卷,微笑道:“免礼。”曹彬告谢站起。他刚刚二十岁年纪,生得身形修长,唇红齿白,面如冠玉。郭威见他低垂着头,目不斜视,显得十分拘谨,道:“这里只咱们二人,不必拘谨。”曹彬应声说是,道:“请问陛下传召臣,有何吩咐?”郭威道:“事情是这样的,朕已经授任柴荣为镇宁军节度使了,他精明能干,可是毕竟年轻,身边没有人辅佐,我终是放心不下。你做过成德军牙将,地方上的事,也算略知一二,朕想授任你为镇宁军监军,辅佐柴荣。遇上大事小情,也好给他出谋划策。”

曹彬自知郭威此举乃是顾念姨母张氏的情分,着意栽培,给自己施展才能的地方,当下道:“臣年齿幼稚,兼且才识简陋,恐怕难以担此重任。”郭威道:“你做牙将时,节度使武行德对你赞赏有加,常说你端凝大度,谨慎厚重,日后必成大器。朕的眼光也不会有错,你只管放开手脚去干。柴荣大不了你许多,你们年轻人好相处。”曹彬见他把话说到了这个份上,不再推辞。郭威道:“你回家收拾收拾,自己择日起程罢。”顿了一顿,又道:“朕再嘱咐你一句,到了澶州,一定要和柴荣同心同德。”曹彬道:“臣谨遵圣命。”

曹彬告退之后,孙延希上前禀道:“陛下,东西都摆在殿外了。”郭威点了点头,道:“大臣们都到了没有?”孙延希道:“三省六部和枢密院、侍卫司的官员们都到齐了。”郭威道:“走罢。”走到殿外,只见阶下摆满了奇珍异宝,大到梨木屏风、檀木桌子,小到玉瓶金盏,珍珠玛瑙,琳琅满目。不知情的官员们围在珍宝周围,有的啧啧称奇,有的交头接耳。只冯道、范质少数几个人目不斜视,也不与人窃窃私语。

郭威笑道:“大家都到了。”王峻以为他要当众赏赐众臣,问道:“陛下,你这是做甚么?”郭威道:“这些都是皇宫里的奇珍异宝。”弯腰拿起一只玉碗,大声道:“大家瞧见没有,这是用来吃饭的玉碗,大约价值不菲。”王峻看了几眼,道:“这一只玉碗质地上乘,做工精细,少说也值上百贯铜钱。”郭威道:“上百贯铜钱,这可是寻常百姓家半年,乃至一年的花销。朕若用玉碗吃饭,那可就是昏君了。”一言既毕,将玉碗重重掷在地上。玉碗顿时四分五裂,摔成了无数个碎片。

郭威肃容道:“朕不是荒淫无度的陈后主,撒尿都要用七宝溺器,把这些东西全都砸烂了。”十几个太监呆在原地不知所措,孙延希作色道:“你们没有听到陛下的话吗?还不赶紧动手?”那十几个太监如梦方醒,有的抡起斧头砸碎屏风桌椅,有的拿起玉器摔向地面。在场大多数人眼睁睁的看这些价值连城的珍宝转瞬之间被砸的稀烂,成了一堆废物,心疼不已。只冯道少数几个人面不改色,恍若无睹。

王峻于郭威的所作所为不但大惑不解,而且匪夷所思,问道:“好端端的,为甚么要咱砸烂这些宝贝?”郭威道:“朕出身寒微,倍尝艰辛苦难,用不上这些眼花缭乱、惑人耳目的宝物。朕要做励精图治的天子,而不是贪图享乐、骄奢淫逸的天子。上有所好下必趋之,朕若喜欢奇珍异宝,地方官势必大势收罗,投其所好,如此一来,必定闹得民间甚嚣尘上,不得安宁。当着诸位大臣的面,砸烂这些宝物,是为了告诉天下,朕要力行节俭,各地方官也不得进献奇珍异宝、美食佳酿。”冯道道:“陛下力行俭朴,真乃圣明天子。”众大臣当下纷纷交口称赞,说道郭威乃是古往今来第一圣德明君。

郭威没有把众大臣歌功颂德的话放在心上,道:“朕并非古往今来第一圣德明君,不过节俭惯了,国家贫苦,我这个做天子的首当其冲,要给天下做个表率。”顿了一顿,又道:“这里的事完了,诸位大臣忙自己的事去罢。”众大臣当下纷纷告退。孙延希道:“把这里收拾干净了。”那十几名太监当下拿起扫帚打扫起来,边扫边想:“不要这些宝物,可以赏赐给咱们啊,何苦砸的稀烂,真是暴殄天物。”又是惋惜又是心痛。

孙延希道:“快到晚饭时候了,陛下到哪里进膳?”郭威道:“这些时日,朕一直忙着处置国事,好些天没去福宁宫了,今天就在福宁宫进晚膳罢。”皇宫原是朱温在宣武军节度使官署原址上扩建而成,其后历代虽也有扩建,终究原来的格局和规模就小,各宫殿之间相距不远,福宁宫抬腿便到。郭威远远看到董氏站在宫门檐下,阶下乌泱泱跪满了太监宫女,不知所为何事,于是问道:“这些宫女太监要做甚么?”孙延希回道:“回陛下,你要德妃裁减宫中老弱宫女太监,看样子他们不想出宫,跪在福宁宫外求德妃收回成命,不要撵他们出宫。”郭威边走边说道:“让他们出宫与家人团圆,是件好事,怎么能说是撵出去呢?”孙延希自知说错了话,忙道:“小人口不择言,说错了话,陛下恕罪。”郭威并没有怪罪的意思,摆了摆手。

董氏遵照郭威的意思掌管后宫,清理年老体弱的太监宫女,逐一查实之后,裁汰出宫。她原本并非武则天那样强干的女子,眼见众太监宫女跪了一地,又是声泪俱下的抽泣,又是可怜兮兮的求情,顿时没有了主意。正自进退两难之际,看到郭威走来,当下迎上前去,道:“陛下,你看这如何是好?”郭威见她着急模样,道:“不要着急,有话慢慢说,他们要干甚么?”董氏道:“要他们出宫,他们都不愿意走,今天竟然都来跪下,这该如何是好?”

郭威点了点头,做了个手势,以示安慰,接着一言不发的扫视太监宫女们。他上过战场,亲手杀过人。这时神态虽然平静,但是目光如炬,凛凛然气势威严,宛如一座无法逾越的高山。这种气势,凡人是装不出来的,也绝非刘承祐那样的庸君所能比拟。众太监宫女们吓得噤若寒蝉,悉数低下头去。干嚎的也不嚎了,假哭的也不哭了,一时之间,寂静无声。

郭威道:“裁减太监宫女是朕的主意,势在必行,你们跑到福宁宫来哭哭啼啼,想逼宫乱政吗?宫里不养闲人,一应老弱病残,都要遣散出宫。”顿了一顿,又道:“朕也不是白撵你们出宫,每人都会给一笔钱。”众太监宫女不敢辩驳,一个个垂头丧气。郭威道:“刚才你们一个个还哭天抹泪的,现在怎么不说话了,既然不说话,朕就算你们答应了。”

一名头发花白、老态龙钟的太监颤颤巍巍直起腰来,嘶哑的说道:“小人今天豁出性命,斗胆顶撞陛下...”孙延希怒道:“胡驴子,你找死吗?胆敢和陛下这样说话。”郭威摆了摆手,道:“让他说。”又对胡驴子道:“今天无论你说甚么,朕都恕你无罪。”胡驴子不知道是害怕还是激动,四肢抖的更加厉害了。郭威并不催促,只是静静等待。

过了半晌,胡驴子道:“小人今年六十五了,记不起是九岁还是十岁的时候进宫做了太监,反正大半辈子在皇宫里度过。现在老了,没有用了,陛下要遣散我们,那是把咱们往绝路上逼。”说完啼哭起来,顿时老泪纵横,涕泗交流。郭威道:“这可奇了怪了,朕让你们出宫与家人团聚,怎么竟成了把你们往绝路上逼?”一名老太监道:“陛下大约不知道咱们这些人的遭遇,咱们都是自小进宫,再也没有回过家,没有父母更没有儿女,在宫里还可以互相照料。出了宫各奔东西,说句不好听的话,就是丧家之犬,除了等死,没有活路。”

听到这里,郭威一阵默然。这些年老的太监宫女虽然都是前朝前代留下来的,可是终究是活生生的人命。可以在战场上杀人不眨眼,然则战场外绝不能草菅人命。这些太监宫女们一辈子在皇宫里摸爬滚打,个个人精也似,最擅察言观色,眼见郭威犹豫不决,当下拿出了看家本领,哀嚎哭啼起来。只盼郭威动了恻隐之心,收回圣命。其实归根结底,还是皇宫里好,饿不着冻不到,因此都不愿出宫。

郭威问道:“从前这种事情如何处置?”孙延希道:“回陛下,从前不愿出宫的太监宫女们都是老死在皇宫,临了一张破席一裹了事。”郭威沉吟片刻,道:“你们都别哭了。”孙延希大声道:“大家噤声,陛下有话要说。”郭威扫视这些太监宫女,在人群里发现一个瘦弱矮小的身影,道:“你抬起来头来。”那小太监没有经历过这样大的场面,更是第一次看到传说中凌驾于芸芸众生之上的天子,胆战心惊抬起头来。不但身形瘦小,而且面色蜡黄,穿着一件灰白的旧单衣,在雪地里瑟瑟发抖。

郭威转头问道:“这孩子是怎么回事?”董氏道:“我查了一下,他不到十岁,因此要他和这些人一并遣散出宫。”那小太监忙道:“求求你们不要把我遣散出宫。”孙延希斥道:“这是陛下和德妃娘娘,没有一点规矩,是那个太监带的?”那小太监被他一阵疾言厉色的斥责,吓得傻了,只是一个劲的泪珠潸然。泪水凝结成冰渣子,挂满了面黄肌瘦的小脸,看上去可怜兮兮。

董氏乃是妇道人家,终究菩萨心肠,道:“算了,他还是个孩子,莫吓到了他。”孙延希躬身说是。董氏问道:“你叫甚么?为甚么这么小就进宫来了,家里的大人不管你吗?”那小太监道:“我姓王,爹娘叫我小狗子,家里穷,爹娘养不活我们,因此把我卖入了宫里,净身做了太监。我若出宫,爹娘一定会打死我的,求求你们留下我。”董氏听到这里,恻隐之心,油然而生。只听得小狗子续道:“别看我年纪小,我很能干的,放牛种地,洗衣服做饭,我都会做。”董氏给他逗得露齿一笑,道:“皇宫里没有田地,不要人放牛种地。”转头道:“陛下,我给他们吵得头都痛了,终是没有主见,还是你拿主意罢。”

郭威心中已有主意,道:“宫里不养闲人,一应老弱病残都要遣散出宫,不过朕不会把你们往绝路上逼。朕出钱给你们盖一个大院,再按人头给你们土地,除了自耕自种,自给自足,还能互相照应。比起在皇宫里,少了许多约束,多了几分惬意,你们看这样可好?”这些年迈体衰的太监宫女们就怕一出皇宫就孤苦伶仃,因此请求收留。郭威如此安排,不仅恢复自由之身,而且没有了后顾之忧,自是人人心向往之。一名老太监道:“陛下仁德。”众人当下顿首,高呼皇恩浩荡。

这件事皆大欢喜,郭威也露出了笑容,道:“你们安安稳稳把心放在肚子里,朕不会弃你们不顾,你们放放心心出宫,开开心心过完余生就是了。”小狗子道:“陛下,我也要出宫吗?爹娘把我卖进了皇宫,不要我了,我不能出去。”董氏见他可怜,道:“听你说的可怜,那就留在福宁宫罢。”小狗子道:“多谢德妃娘娘,你可真转世的大慈大悲观音菩萨。”德妃见他口齿伶俐,心中喜欢,道:“瞧不出你的小嘴还挺甜的,小狗子这名称难登大雅之堂,我给你起个名字,就叫‘记恩’,是铭记皇恩的意思。”郭威道:“甚么记不记恩的,好像我看中虚名一般,不如叫做‘继恩’。”王继恩欣喜之情,莫可名状,接连磕了三个响头,道:“谢陛下赐名,谢娘娘赐名。”

走进福宁宫,董氏笑道:“我本是没有个主见的妇人,要不是陛下来解围,都不知道如何处置这件事。”郭威不以为然,道:“我何尝不是和你一样?刚做皇帝不久,遇上不明白的事,也是焦头烂额。”董氏道:“谁也不是天生就是天子,摸着石头过河,总归不会出大错的。”郭威正色道:“朕不会因循守旧、墨守成规,要好好打理大周天下。中原乃是四方征伐之地,强则四方依服,弱则八面欺凌。朕要让大周恢复盛唐气象,四面夷服,八方朝拜。”言辞及此,显得意气风发,踌躇满志。

董氏道:“陛下春秋鼎盛,必然能够做到,可是...可是我的肚子始终没有动静...”说到最后,话声已然哽咽。郭威握住董氏一手,安慰道:“这件事不急,慢慢来。”董氏道:“万一我诞不出龙子怎么办?”顿了一顿,又道:“陛下春秋鼎盛,应该再纳几个妃嫔,不论何人诞下龙子,终是大周后继有人。”

郭威摇头道:“前面虽然有三个妻子,柴氏和杨氏病亡,张氏死于非命,最后才娶了你。我不是好色之徒,你是知道的。”董氏道:“我当然知道陛下为人,可是为了大周后继有人,陛下也应该再纳几个妃嫔。”郭威想了一会,道:“这件事以后再说罢。”

入寝之后,郭威久久无法入眠。刚刚登基,社稷苍生,内外军情,民生国计,大事小情,一件接着一件,仿佛有忙不完的事,当真是日理万机,哪有余暇考虑子嗣的事?经董氏日间一说,终于想到,确定皇位继承人选,方是稳固国本的头等大事。自己虽说春秋鼎盛,可是已经四十**,到了‘知天命’的年纪,其实已经不再年轻。如果三五年内诞下子嗣,理所当然,传大位于他。万一再无子嗣,谁人能够继承大统?

身边最亲近之人,无非外甥李重进、女婿张永德和养子柴荣。论说亲密无间,李重进乃是血亲,不做第二人想。然则继承大统,人品才能才是首要,余者次之。李重进身强力壮,武功超群,是其长处。然则失之勇武有余智谋不足,火爆脾气,遇火就着。明明毛病一大箩筐,数不胜数,可是偏偏狂傲不羁,目空一切,谁也不放在眼里。张永德虽然没有李重进那么多坏脾气臭毛病,然则不知变通,乃是外姓人,更是美中不足之处。他们二人皆有不瑕疵,难以担当治理天下的大任。

排除了李重进和张永德,就剩下柴荣了。原配发妻柴氏生不下子女,只得把柴荣过继到膝下,那时他才六七岁年纪。在柴荣十三四岁的时候,柴氏不幸亡故。那时正值穷困潦倒,一贫如洗,但是柴荣并没有嫌贫爱富,小小年纪就做起了买卖,往返于洛阳和江陵之间贩卖茶叶,贴补家用。正因为他吃苦耐劳,精明能干,郭家才渐渐有了起色。二十多年来,父子二人相濡以沫,从来没有彼此猜疑,虽然不是亲生父子,却胜似亲生。再说柴荣胸襟辽阔,能屈能伸,精明强干,比起李重进和张永德所,不啻天壤之别。郭威目光如炬,自忖不会看错,想到这些,心中打定主意,万一没有子嗣,就把皇位传给养子柴荣。又想柴荣的妻儿和自己的妻儿一起死在刘承祐屠刀之下,该给他物色一个合适的人选了。这个人选必须温良贤淑,做好他的闲内助。想到这里,坐了起来。

董氏连忙给他披上外衣,道:“陛下睡不着,可有甚么心事?”郭威颔首道:“我想起了荣儿,他的妻儿都死于了非命,该给他物色个合适的妻子了。”董氏道:“是啊,他一个人在外地,没有个贴心的人照料饮食起居,终究不妥。”郭威道:“谁说不是?你有没有合适的人选?不拘出身贫寒还是富贵,只要人品好性情好。”董氏想了一阵,摇了摇头,道:“我一时也想不起来。”郭威道:“慢慢想,也不急在这一时。”董氏微微一笑,道:“陛下自己也知道不急在这一时,物色人选的事,不能操之过急,现在该歇息了。”

郭威点了点头,刚刚躺下,脑中灵光一现,想起了一段往事。当年河中之战,带兵冲进李守贞府邸的时候,李守贞父子蹈火**。符彦卿的长女却躲了起来,最后给兵士搜了出来。符氏临危不乱,自报身份的时候还不忘礼数。这份从容不迫,这份雍容典雅,寻常百姓家的女儿难以比肩,和柴荣算得上门当户对。只是事情过去了好几年,一年见不了几面,不知道符氏改嫁没有?

次晨醒来,郭威第一件事就是命人传召符彦卿进宫。符彦卿一大清早接到郭威的口谕,以为出了大事,顾不上吃早饭,急匆匆入宫觐见,道:“陛下传召,是否出了大事?”郭威这时方才觉得自己太着急了,笑道:“冠侯兄这么快就来了,看来是我太着急了。”符彦卿道:“我一接到陛下口信,生怕耽误了陛下的大事,于是马不停蹄赶进皇宫。”郭威问道:“冠侯兄还没有吃早饭罢?”符彦卿道:“臣不饿。”郭威道:“吃了早饭再说。”吩咐孙延希端来热粥。一来在郭威面前,不能失了仪态,二来米粥热气腾腾,符彦卿一勺一勺慢慢吃完。

符彦卿吃完米粥,把碗交给孙延希,问道:“陛下,臣吃饱了,有甚么事要臣去做?”郭威笑道:“你我多年故交,不必拘礼,一口一个陛下的叫我。”符彦卿道:“三纲五常,君臣之礼仪,断不可造次。”郭威道:“冠侯兄这么说,显得太生分了。”眼见符彦卿欲言又止,又道:“许久没有见到我那义女了,近来可好?”符彦卿道:“陛下登基,册封德妃的时候,贱内带着儿女们进宫拜贺德妃,陛下忙于国事,臣嘱咐他们不要给陛下添乱。”

郭威点了点头,道:“我那义女嫁人了没有?”符彦卿摇头道:“陛下不知道,她眼界颇高,瞧不上寻常人家,可是风流才俊又怎能看的上一个寡居在娘家的女子?她常常言道,宁可守寡,也不随随便便找个男人嫁了,说甚么也不委屈了自己,因此一直寡居在家。”言罢摇头叹息,显得无可奈何。郭威连声说好,道:“我这义女不但见识不凡,而且极有主见,在河中的时候,我就看出来了。”符彦卿道:“她顽劣不堪,叫陛下操心了。”

郭威笑道:“她没有出嫁,那就再好不过了。我心中有个主意,荣儿如今也是孤家寡人,又在地方上,我终究放心不下。我看他们郎才女貌,算的上门当户对,因此想赐其姻缘,不知冠侯兄赞不赞成?”能和当今天子攀上亲家,符彦卿自是一百个赞成,喜得合不拢嘴,道:“赞成,赞成。”郭威道:“只是不知道我那义女心中怎么想?”符彦卿道:“柴荣人品一流,又是陛下赐婚,她自是一百个愿意。”郭威笑道:“叫她进宫,我要亲口问问她。”当下命人传见符氏。

在等待符氏的时候,郭威和符彦卿叙起了家常。郭威笑道:“冠侯兄现在爵位是魏国公,等到两个孩子成亲之日,来个双喜临门,晋封为淮阳王。”要是换成旁人,势必受宠若惊。然则符彦卿能名满天下,绝非浪得虚名,深知越在高处越要如临深渊,否则站得越高摔得越重。他站起身来,推辞道:“陛下,臣无功不受禄,臣没有功劳,不敢领受如此厚重的封赏。”郭威做了个手势,示意他坐下,语重心长道:“论公,你是国家重臣。论私,你我是多年的故交,再说马上就是儿女亲家了。当初刘承祐下诏命你和高行周勤王,你们按兵不动,我是知道的。”

听到他这段推心置腹的话,符彦卿不禁为之动容,知道该表明心迹了,道:“在臣心中,臣与陛下休戚一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在臣有生之年,必定竭尽所能,为国尽忠。”这段话语调虽然不高,但是一字一顿,道理显而易见,远比那些慷慨激昂的陈腔烂调更深入人心。郭威要的就是这句承诺,道:“我素知冠侯兄的人品,没有甚么不放心的。”顿了一顿,又道:“我原本打算要你移镇邺都,防备辽军。可是目今国家内外交困,每个重镇都要有大将镇守,因此下诏命王殷坐镇邺都。”

符彦卿道:“王殷也是一员能征善战的大将,他镇守邺都,比臣更合适。”顿了一顿,又道:“有句话臣不知道当说不当说。”郭威笑道:“咱们都成了女儿亲家了,还有甚么不能说的?”符彦卿道:“臣本不是搬弄是非之人,可是听到一些风言风语。”郭威问道:“甚么话?”符彦卿道:“听说王殷颇有些牢骚怨言,陛下不可不防。”郭威见他欲言又止,知道还有话说,道:“还有甚么?”符彦卿道:“臣还听说王殷和王相公走的很近。”郭威知道他是在提醒自己提防大将藩镇与朝臣结党,不动声色道:“我知道了。”

正说之间,符氏走进大殿,盈盈跪拜,道:“女儿见过陛下。”郭威笑道:“免礼,免礼。”符氏道:“谢陛下。”起身之后,站到父亲身后。郭威笑道:“听说你从河中回到京师之后,一直寡居在娘家,却是为何?”符氏道:“不敢欺瞒陛下,女儿也想嫁出去。不是女儿高看自己,虽然是寡妇,终究是将门之后。瞧不上凡夫俗子,可是名士才俊又看不上女儿。这么高不成低不就的,一直没有着落。”这段话说的落落大方,没有丝毫羞赧腼腆。

郭威笑道:“我说个人,保准你瞧得上眼。”符氏问道:“请问陛下,是甚么人?”郭威道:“是我的养子柴荣,你在河中见过的。他的妻儿给刘承祐杀害了,如今孑然一身,你也寡居在娘家。我想你们郎才女貌,好似天造地设的一双,因此想给你们赐婚,不知你愿意不愿意?”

河中之战结束之后,郭威冒着包庇叛臣家眷的罪名,私放符氏一条生路,并命柴荣亲自护送她回娘家。那段时间,两人朝夕相处。柴荣龙骧虎步,器宇轩昂,英姿焕发,隐隐然透着王者风范,说是人中龙凤,丝毫不足为过。在他面前,那个只会在父亲面前唯唯诺诺的李崇训,不过一只麻雀而已,简直相形见绌,不值一提。其实这两年来,不断有媒婆上门提亲,可是符氏念念不忘柴荣,他的身形容貌一直萦绕在脑海心间,挥之不散,因此始终一口回绝登门提亲的媒婆,符彦卿和夫人也十分无可奈何。

符氏不假思索道:“女儿愿意。”回答的直截了当,绝无一丝忸怩作态。郭威心下大喜,道:“如此甚好,你以后可要改口了。”符氏冰雪聪颖,当下拜倒在地,道:“媳妇谢父皇赐婚。”郭威连声说好,又传来钦天监,要他抄下柴荣和符氏的生辰八字,推算吉日。符彦卿道:“陛下赐婚,符氏一门荣幸之至,臣要回去好生准备。”郭威颔首道:“好罢,我不留你们了,回去准备罢。”符彦卿当下领了女儿告退出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