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宋江山第一部 > 第三十回

大宋江山第一部 第三十回

作者:火色山川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1-19 03:07:38

第三十回

弄机巧宰相试帝心

识鬼魅天子起杀意

郭威吸取后梁、后唐、后晋、后汉这些短命王朝的教训,励精图治,登基以来,接二连三的推行新政。废止后梁以来的酷刑峻法,遣散诸州强行摊派的差役散从亲事官,整顿吏治纲纪,招抚无业流民,恢复农事、划拨无田饥民土地,治理河患,灌溉良田、减少赋税等。后梁以来的颓废萎靡之势一扫而空,日新月异,国势蒸蒸日上。以上新政推行开来,并无多少阻碍,可是放宽盐铁酒茶牛皮之禁,却是困难重重。每次朝议,皆有官员以不可动摇国家根基为由反对。郭威虽为天子,然则也不能任何事都乾纲独断。没有官员施行,放宽盐铁酒茶牛皮之禁,障碍重重,推行不下去,为此苦恼不已。

这日他单独召见冯道和范质,道:“今天单独召见你们,想说说放宽盐铁酒茶牛皮之禁的事。我心中十分不解,别的新政推行起来百官赞同,十分顺畅,唯独这件事不少官员反对,想听听你们的高见。”冯道微微一笑,道:“盐铁酒茶诸物,利润丰厚,历来都是官营。只要与钱沾边的事,免不了有人上下其手,假公济私,中饱私囊。”郭威听出了一些眉目,道:“接着说下去。”冯道又道:“好比一块肥肉经手一过,多多少少都会沾点油腥。”这个比方虽然俗不可耐,但是却切中要害,十分精辟。

郭威终于恍然大悟,连连点头,道:“是了,我说怎么每次廷议都有官员反对,原来其中大有好处可捞。”范质道:“陛下要让利与民,放宽盐铁之禁,准允民间自由交易买卖,无形之中断了相关衙门相关官员的财路,相关官员自是要异口同声的反对了。”所谓的相官官员,不言而喻,既是反对之人。冯道点了点头,道:“不说别物,就说盐罢。只需少许,就能调和百味,一日三餐少不了的必备之物。一家一天用不了少许,可是国家有许多户人家,一天用量加起来,就十分可观了。《管子·海王篇》里,早就说的明明白白了。管子首开盐铁官营,盐税在历朝历代可谓节节高升。安史之乱,唐朝为了筹措军费,始立‘榷盐法’。将出产的盐悉数低价购买,再高价卖给民间,确定了民产官收、官运官卖的盐政制度。严禁民间私煮私贩,违者一斤一两皆处以极刑。单单盐税一项,就占据全部赋税的四成以上。唐朝虽然灭亡,但是‘榷盐法’延续至今。‘榷盐法’虽然严厉,但是煮盐贩盐获利颇为丰厚,因此无数人铤而走险,贩卖私盐。话说回来,官盐的价钱是私盐的十倍还多,还没有私盐好,民间购买私盐者数不胜数。”

郭威道:“如此说来,我要放宽盐铁酒茶牛皮之禁,是从老虎嘴里夺食,老虎自然不愿意了。”冯道和范质对望一眼,范质道:“陛下体察民间疾苦,视民瘼为己痛,欲放宽盐铁之禁,本是件利国利民的仁政善政,不过这件事牵一发而动全身,须缓缓图之。操之过急,反而会引起朝局动荡。”朝局动荡可大可小,重者动摇国本,轻者进退一批官员。郭威反复权衡利弊,不禁踌躇难决。冯道道:“其实归根结底,还是要澄清吏治,官员们清廉了,少在盐税上做文章,盐价下来了,百姓的日子也就好过了。”范质深为赞同,道:“朝廷可以下一道明诏,降低盐价。如此一来,百姓花同样的钱,可以多买一些盐。”郭威摇头道:“这只是治标不治本的办法,蠹虫们该贪的还是会贪,该拿的还是会拿。”范质道:“既是如此,那就彻查相关官员,拿到他们贪墨不法的真凭实据,该免官的免官,该定罪的定罪。”

正在这时,孙延希禀道:“陛下,王峻相公求见。”冯道和范质当下站起身来,道:“臣告退。”郭威点了点头,道:“这件事以后再议。”冯道和范质出殿之后,王峻大步走了进来。郭威笑道:“秀峰兄找我有事?”王峻神情冷漠,道:“我要辞官。”此言一出,郭威大吃一惊,怔了怔神,问道:“秀峰兄,你说甚么?你要辞官?”王峻正色道:“你没有听错,我要辞官。”郭威道:“秀峰兄不要急,有话坐下来慢慢说。”待到王峻坐定之后,问道:“秀峰兄是不是每天处置国事太累了?”王峻不答。郭威又道:“如果秀峰兄觉得累了,可以在家歇歇。”看着王峻的神情没有改变,又道:“实在不行,秀峰兄也可以在家里处置国事。”顿了一顿,又道:“你是百官之首,我离不开你,朝廷更是离不开你。”

王峻道:“冯道、范质、李谷、向训等人皆是能臣干吏,没有我,他们一样能治理国家。”郭威道:“他们怎么能和秀峰兄相提并论呢?”王峻道:“我心意已决,陛下不要再挽留了。”言罢站起身来,大步而去。他说辞官就辞官,事先毫无征兆,一点商量余地都没有,好生匪夷所思。郭威一个人孤零零在殿中生了一阵闷气,心想:“一直以来,王峻都好好的,怎么突然就要辞官?究竟错在何处?只要是他不喜欢的人,例如冯道、李谷、范质、向训、郑仁诲、李重进、张永德,乃至养子柴荣,都没有得到重用。他的亲信好友陈同、颜衎等人则步步高升。他一人独掌军权政权,一言九鼎,用民间的话说,就是名副其实的二当家。如此地位,如此权势,还想谋求甚么?我顾念旧情及翊戴之功,要钱给钱,要权给权,从不吝啬,算得上仁至义尽了。既然他铁了心的要辞官,就由他去罢。”

从前王峻为了牢牢抓住大权,无论大事小事都亲力亲为,冯道、范质和李谷虽然同为宰相,但是受到压制,既插不上手也插不上嘴,形同虚设一样。自从他撂挑子不干,中书门下和枢密院的公文无人批阅,渐渐堆积如山。三人商议之后,捧着公文面见郭威。冯道道:“陛下,自从王相公辞官之后,中书门下和枢密院的公文就没有人批阅了,臣三人清点了一下,共有三十多份公文,加急的就有八份。”范质道:“这些公文是送到王相公府上,还是陛下亲自批阅,请陛下示下。”郭威听得出来话中句句带刺,道:“你们也都是中书门下平章事,王相公不在,你们批阅也是一样的。”范质道:“王相公没有辞官之前,中书门下和枢密院的公文都是他亲自批阅,臣三人最多看看而已。”郭威听出话外之音,这分明就是在诉苦,在说王峻独揽大权,大事小事不容旁人指染置喙,当下道:“王相公虽然辞官,但是国事该如何处置就如何处置。总不能因为他不在,就废置国事罢。你们先拿下去批阅,先披阅紧要的,拿不定主意再报与朕。”顿了一顿,又道:“王相公走了多久?”范质道:“少说也有五六日了。”郭威点了点头,道:“先这样罢。”

冯道三人于是回到中书门下,一同批阅公文。范质拿起一份公文,道:“冯相,这是天雄军节度使王殷写给陛下,请求挽留王相公留任的奏表。”冯道想了一会,道:“你现在把这份奏表呈给陛下。”范质颔首说是,回到别殿,呈上奏表,道:“这份是天雄军节度使王殷的奏表,请陛下御览。”郭威仔细看了一遍,道:“朕知道了。”

郭威原本想再过几天召见王峻,问清辞官缘由,劝说继续留任,可是毕竟把事情想的太简单了。原来大大小小的节度使们纷纷上书,挽留王峻留任。一时之间,声势滔滔,军心浮动。军心不稳,就是国本动摇。事情远远超出郭威预料,不免心急如焚,不能再等,于是召见陈同,问道:“王相公辞官之后,陈计相登门看望没有?”陈同道:“臣倒是探望过一次。”郭威问道:“王相公近来可好?”陈同道:“王相公从前日理万机,没有一刻闲暇。如今辞官,气色好多了。臣听他说过,现在无事一身轻,从所未有的悠闲。还说要找个山清水秀的地方住下来,不问世事,远离尘嚣,做个闲云野鹤。”

wшw?тTk an?¢o

郭威微微一笑,道:“他要做闲云野鹤,只怕不能如愿啊。”陈同问道:“陛下此言何解?”郭威道:“他这一走,自己倒是落得一身轻松,可是国事无人处置,成了一团糟。朕离不开他,国家离不开他。你去他府邸替朕传一句话,就说再不回朝,朕就亲自上门去请了。”

陈同领了圣意,来到王峻的府邸。王峻正在后花园的湖泊旁钓鱼,陈同来的时候,正好钓起一尾一斤多重的金色鲤鱼。陈同赶紧上前,抄起网兜,兜住鲤鱼,笑道:“相公钓起金色鲤鱼,乃是好兆头。”取下鱼钩,将鲤鱼放进浸在湖水的鱼篓里。王峻笑道:“甚么好兆头?有甚么喜事?”陈同道:“下官刚从皇宫里出来。”王峻问道:“陛下召见你了?”陈同颔首道:“陛下要我带话,说倚重相公,离不开你,要相公回朝继续做官。”王峻嘿嘿一笑,道:“这些时日,我钓鱼逗鸟,饿了吃困了睡,好不悠哉闲哉。做官有甚么好?每天忙忙碌碌,吃口饭的时间都没有。这个吃力不讨好的差事,谁愿意干谁干,反正我是想明白了,也不愿意干了。”

陈同道:“陛下还说,相公再不回朝,就亲自登门来请了。”王峻站起身来,问道:“陛下真是这么说的?”陈同信誓旦旦道:“下官就是有一百个胆子也不敢假传圣意,陛下真是这么说的。”顿了一顿,又道:“相公不在的这些时日,各地大大小小的节度使们纷纷上书,请求相公留任,军心不稳,群情汹涌,看来陛下真的急了。”王峻露出得意的神情,摇头道:“不忙,不忙。”陈同劝道:“陛下已经给足了面子,相公给个台阶他下,回去算了。”

王峻道:“我早就说过,朝廷离不开我,陛下更离不开我,可是就这么回去,终究心中不甘。”陈同道:“从前相公做的事,现在陛下交给冯道他们做了,相公再不回去,只怕要大权旁落了。”闻得此言,王峻顿生警惕,道:“现在是冯道他们处置国事吗?”陈同点头道:“是啊,前几天公文堆积如山,陛下就命他们批复公文了。再这么下去,大事就不妙了。”王峻怒道:“他们几个一向狼狈为奸,趁我不在就伺机夺权,着实用心险恶。”陈同道:“谁说不是,怕就怕相公再不回去,就要坐冷板凳了。”王峻重重‘哼’了一声,眼里吐出怒火,咬牙切齿道:“他们几个想得倒美,也不想想,我王峻岂是好欺负的?我现在就回去。”他原本就无意辞官,不过要敲打敲打郭威而已。听说现在冯道等人主持国事,生怕分了大权,于是立刻改变主意。

王峻进宫面见郭威,郭威连忙叫太监搬来锦墩,笑道:“这些时日不见秀峰兄,着实想念。在家这几天,静养的可好?你再不回来,我就要等门去请你了。”王峻道:“你是天子,岂可随意出宫?我正是顾及此节,才答应回来的。”郭威道:“你是不知道,你不在的这些时日,公文没有人批阅,国事也没有人处置,差点就乱了,真是愁死我了。你能回来,我才算吃了个定心丸。”王峻道:“但教有我在,一定把国事处置的井井有条,你大可高枕无忧。”郭威连连点头,笑道:“正是,正是。”

王峻又道:“没有别的事,我先去中书门下和枢密院看看。”郭威笑道:“不忙,不忙,咱们有些日子没有见面了,就着这个空闲说说心里话。”喟叹一声,又道:“要说光阴似箭,日月如梭,真是不假。从前咱们颠沛流离,寄人篱下,吃的苦头不在少数。后来追随高祖,做了河东属官,才算安定了下来,有了点起色。”王峻道:“是啊,那时咱们都还年轻,哪有甚么抱负,何来胸怀大志?原想做个小官,有口饭吃就够了。殊不知世事难料,斗转星移,你做了大周天子,我做了宰相。放在二十年前,这些事做梦都不敢想。”

郭威道:“这也是时势造英雄嘛,要不是刘承祐昏聩糊涂,昏招迭出,何来大周江山?当初在汉朝的时候,我心无旁骛,一门心思的只想做个忠臣良臣,即便刘承祐百般猜忌,我之心迹仍然不变。虽然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但是犹恪守人臣之道,不敢有一丝一毫僭越。”王峻知道郭威这是在拿刘承祐的事提醒自己,不要有非分之想,不要逾越君臣大义,要做恪守本分的忠臣。在他看来,自己并无过错,既然没有错,就不必请罪,乞求郭威宽宥原谅。如果认错,岂不显得心虚了?他当下插开话题,道:“虎父生了个犬子,倘若刘知远知道刘承祐亡了国,一定死不瞑目。”郭威见旁顾他言,丝毫没有悔过之意,大为失望。

只听得王峻又道:“我虽年长你两岁,但是浑身有使不完的力气,不如再让我兼领平卢节度使罢。”郭威想不到他会伸手讨官,怔了一怔,道:“秀峰兄已经是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了,再兼领平卢节度使,只怕不好罢。”王峻却道:“你从前做天雄军节度使的时候,还不是兼任着枢密副使。”郭威顿时语塞,过了半晌,道:“既是这样,那好罢。”王峻心满意足,出了别殿。看着他的身影消失于眼帘之中,郭威百感丛生,心想自己用从前的事提醒王峻,希望他牢记三纲五常,迷途知返,不要得意忘形,忘乎所以,触犯做为人臣的大忌。可是他怙恶不悛,非但没有一丝悔意,还要兼领平卢节度使,当真索求无度。就算没有谋逆之心,这种人也不能留了。之所以起了杀心,是因为明察暗访,多方打听,许多节度使上书,竟然是王峻背后写信,威逼利诱,迫使他们这么做的。他又拉又打,一面要挟朝廷,一面强迫各地节度使,把所有人当猴子一样,耍的团团转。自己则远离风口浪尖,冷眼旁观。这手欲擒故纵固然高明,可是终究纸包不住火。郭威扪心自问,没有半点亏欠王峻的地方。然则他利令智昏、欲令智昏,离深渊越来越近。再不翦除,必成大患。

陈同陪同王峻来到中书门下,冯道、李谷和范质正在商量科考事宜。王峻笑道:“三位在商议甚么大事啊?”冯道道:“咱们正在商议今年科考事宜,拟定了几个人选主持科考。科考乃国家盛事,主持科考之人选务必一心为公,为国抡才。户部侍郎赵上交清正廉洁,刚正不阿,咱们拟定他为主考官,就等陛下批复了。”王峻十多天不在朝堂,原想推荐别人,可是来不及了,只得道:“三位既然都推荐赵上交,必是深思熟虑过的。”冯道道:“这些时日王相不在,陛下要咱们三人商量着处置国事,不过有许多事情拿不定主意。王相回来主持大局,再好不过了。”

陈同笑道:“王相不但回来了,而且陛下又加官平卢节度使了。”冯道当下道:“恭喜王相加官。”王峻得意之情,形于辞色,道:“同喜,同喜。”顿了一顿,又道:“这些日子本相不在,诸位劳神案牍,批阅公文,实在辛苦了。现在我回来了,诸位再也不必为国事忧劳了。”话说得虽然好听,其实是在暗示冯道等人,不必再指点江山,染指国事,可以靠边站了。陈同不失时机的叫来众文吏,道:“王相公回来了,以后所有的公文都先交给王相公批阅。”众文吏唯唯诺诺,哪里敢说一个不字。

王峻笑道:“我去枢密院看看,你们先忙着。”王峻走后,范质终于忍无可忍,道:“小人得志。”李谷道:“他已经是宰相兼枢密使,军权政权集于一身,陛下何以还要加官平卢节度使,简直...简直重用的无以复加。”冯道已经是七十岁的古稀老人了,历仕四朝八帝,见多了宦海浮沉。早已修炼的心如止水,无论遇上甚么大事都波澜不惊,笑道:“就算他权势再大,官位再高,官职再多,还不是臣子不是?他是大周第一开国功臣,陛下不信任他,还会信任谁?”闻得此言,范质和李谷心中唏嘘不已。只听得冯道又道:“陛下祭祀孔庙,重用读书人,就是在告诉天下人,大周要以儒道治国。咱们协助赵上交,不让科考出一点差错,就对的起陛下,对的起天下读书人了。”范质心中赞同,道:“王相回来,所有公文都交给他批复,咱们倒成了闲散人员。与其无所事事,不如做点实事。科考乃国家盛典,方方面面,赵上交非三头六臂,总有照顾不到的地方。不说佽助他,为国抡才,把好关口,咱们也该出力。”冯道笑道:“这就对了。”

三人当下求见郭威,范质道:“陛下,户部侍郎赵上交清正廉洁,官声颇嘉,咱们三人共同推荐他为主考官,主持今年科考大典。”冯道补充道:“这件事王相公也知道,他也赞成。”郭威道:“我知道此人,听说他为官多年,从不拿公家的一针一线,也不收受礼物。虽然是户部侍郎,但是穷的一间房子都没有,如今住的地方还是租的。”冯道颔首道:“是啊,他人虽穷,但是气节不屈不挠,是个好官。”郭威道:“既是好官,就一定会秉持公心,朕准了。”李谷道:“陛下,贡院年久失修,有的地方破蔽不堪,臣请拨些钱财修葺一新。”郭威道:“贡院是朝廷的门脸,破败不堪,不成体统。你们去找陈同,要他拨钱,就说是朕说的。”三人当下告退。

来到枢密院,陈同招呼众人过来,道:“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陛下又加官王相兼领平卢节度使了。”众人当下异口同声道贺。王峻辞官十多天,再次回来,又加官平卢节度使,得意之情,溢于言表,于是到处走走看看。路过东厢房,只见魏仁浦和几名文吏正往外搬书籍,当下问道:“道济,你们做甚么?”魏仁浦行了一礼,道:“东厢房漏雨,淋湿了些书籍,今天正好是晴天,下官拿出来晾晾。”王峻点了点头,转头道:“枢密院都是些老房子,也该修缮修缮了,三司使拨些钱罢。”陈同正色道:“枢密院乃机枢重地,房舍破旧不堪,有失朝廷颜面,下官即刻拨钱,用以修缮。”

两人边走边说,陈同道:“下官掌管天下税赋,只要王相开口,要多少钱就有多少钱,换成别人,一个铜钱都没有。”两人会心一笑,陈同又道:“枢密院里都是旧房子,下官想再盖一座高楼,相公在里面处置公务,累了还可以休息,两不耽误,相公以为如何?”王峻不假思索道:“还是你想的周到。”陈同道:“下官明天就让工匠选址画图,然后请相公定夺。”王峻没把这点芝麻绿豆的小事放在心上,道:“那却不必了,你瞧着办罢,只有一条,高楼要显出枢密院的气派,不要怕花钱。”闻得此言,陈同心中便有底了。还没有动工,就开始琢磨如何做假账吃回扣,怎么贪污受贿、中饱私囊了。

冯道三人来到户部,找到赵上交。他四十多岁年纪,身形又矮又瘦,一袭绯色官服洗得发白。虽然脸颊瘦削,但是目光炯然。李谷笑道:“告诉你一件好事,陛下授你做今年的科举主考官了。”这等荣耀的好事,多少人求之不得,但是赵上交却摇头道:“下官不能做主考官,只怕要辜负了陛下的圣意。”冯道三人大惑不解,李谷问道:“做主考官何等荣耀,多少人打破脑袋往里面挤,你怎么不假思索就一口推辞?”赵上交先对着皇宫的方向深深一拜,又对着三人深深一揖,道:“多谢陛下信任与厚爱,多谢三位相公抬举。”顿了一顿,又道:“请问三位相公,是荣耀重要还是肚子重要?”

冯道问道:“此话何解?”赵上交道:“下官居为四品户部侍郎,俸禄虽然不算太多,在别处勉强度日其实够了。可是京师里珠米桂柴,甚么都贵。再则老母体弱多病,一半的俸禄要给她看病开药。内人做些针线活贴补家用,下官有空则砍些柴叫卖。即便如此,还是捉襟见肘。”苦笑一声,又道:“不是下官在三位相公面前叫穷,实情如此,下官要养一家人,分身乏术,不能再兼任今年的主考官了。”冯道叹道:“早就知道你洁身自爱,两袖清风,但是没有想到你竟然穷困如斯,还要砍柴去卖,贴补家用。”赵上交非但没有一丝自卑,反而昂然道:“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岂不是吾辈之本色?我赵上交穷则穷耳,但绝不会行贪墨之事。”冯道三人闻得此言,不禁耸然动容。李谷更是击节叫好,道:“赵侍郎皎洁如玉挺拔似松,卓尔不群,傲视群芳,真乃天下官员之典范。”赵上交道:“李相过誉,下官就是这么个臭脾气,不仅脾气臭,说话也不好听,因此一个朋友也没有。三位相公好意,下官心领了,下官这就去向陛下当面说清。”

冯道三人面面相觑,不知道如何接话。范质心念电转,知道这种清高孤傲之人,再怎么劝说也无济于事,于是改用激将法,道:“你既不愿做主考官,咱们也不勉强,再随随便便推荐一个人交差算了。”赵上交神情陡变,凛然道:“科考是为了给朝廷简拔人才,从普天下的士子中选取优者,授以官职,将来为民请命,为国献计,岂能随便岂能马虎?”范质皱眉道:“是啊,要是主考官糊涂透顶,混淆良莠优劣,分辨不清顽石璞玉,稀里糊涂的选几个不学无术之人滥竽充数。或者主考官贪婪钱财,收受贿赂,营私舞弊,选士不公。真是这样,岂不寒了天下士子之心?陛下鉴于唐末以来四方征战,礼崩乐坏,文教衰微,决意拨乱反正,推崇儒术,以儒道治国。要是科考乌烟瘴气,闹出丑闻,岂不与推崇儒道之国策背道而驰?”赵上交果然受激不过,大声道:“范相不要再说了,我做主考官便是。”

范质见激将法奏效,心中大喜,道:“这就对了,小家固然要紧,可是国事更加重要。正因你清如水明如镜,两袖清风,公忠体国,咱们才联名举荐你的。”李谷道:“如今朝廷里都是王相公的人,咱们正是怕他在这里面做文章,因此早早就举荐你。今天他回来了,咱们要是再晚一步,主考官是谁,就很难说了。”赵上交道:“君子不朋不党,我只一心为国取士选才,别的甚么都不会想。”冯道笑道:“从今天开始,户部的事,你先放一放,专心做好科考的事。”赵上交颔首道:“下官明白。”范质道:“咱们先去贡院瞧瞧。”

贡院虽然去年修缮过,但只是里里外外粉刷一遍而已,并未大兴土木,建造新房,看上去像新的罢了。这一年来,风吹雨淋,该漏的地方还漏,该破的地方还破。四人里里外外走了一圈,有的地方有雨水淋过的痕迹,有的房梁已然朽坏。总而言之,要修补的地方比比皆是,数也数不过来。赵上交道:“后梁以来,文教衰微,贡院也少有修缮。我看有的房梁都朽坏了,万一坍塌砸到了人,如何向陛下交代?”冯道道:“大兴土木是来不及了,再说朝廷现在未必有钱,不如该加固的地方先加固,再粉刷一新。等到科考过去,再上报朝廷,是否重建贡院。”他之所言老成持重,也是唯一可行之法。赵上交道:“也只能先这样了,我现在就去找三司使陈同,要他拨些钱。”

赵上交找到陈同,行了一礼,道:“陈计相,科考在即,但是贡院年久失修,许多地方不是瓦破漏雨就是房梁朽坏,请拨些钱,用以修缮。等到今年科考结束,下官就会上奏表,推倒旧贡院,重建一座新贡院。”陈同吃了一惊,道:“你好大的口气,推倒贡院,再建一座新的,那要多少钱?”陈同道:“现在的贡院,有的房子墙壁也歪了,看上去摇摇欲坠。万一砸到考生,如何向天下人交代?”陈同道:“既然房子要倒,就不要让考生们在房子里写文章了。这样一来,就算房子倒了塌了也伤不到人。”

赵上交见他说的不像人话,顿时来气,道:“陈计相,你这是说的甚么话?难道刮风下雨也要考生们雨里淋着吗?”陈同知道自己说错了话,生怕他抓着把柄不放,道:“赵侍郎,你向我要钱,我真的很为难。”赵上交大惑不解,问道:“你掌管天下税赋,修缮贡院,向你要钱,这本是合情合理之事,怎有为难一说?”陈同两只手一摊,一付无可奈何的表情,道:“要是有钱,我何至于这般为难?”赵上交急道:“没有钱了吗?钱去了哪里?”

陈同见他质问的样子,顿时气冲头顶,打着官腔道:“钱是国家的,又不是我私人的,钱都用在了国家上,我可没有私取一分一毫。陛下推行仁政,与民生养休息,让利与民,轻徭薄赋,国家原本就没有多少进项。去岁郑州黄河决堤,赈济灾民。今年接连打了晋州、兖州两仗,甚么军需粮草,犒赏三军,抚恤阵亡将士,哪一样不花钱,哪一处不是大大窟窿?账簿都在这里,要不你仔细核查核查?”赵上交知道他说的是实情,一阵默然。

只听得陈同又道:“我绞尽脑汁,东挪西凑,好不填平了账,总算没有落下亏空。国库早就见底了,官员的俸禄要发放,禁军的钱粮不能短缺,皇宫里的用度也不能少,你说我是拆哪座墙补你的墙?”越说越理直气壮,话声也越来越高。又是满朝官员,又是禁军,更有皇宫禁苑,没有一个不比贡院大。陈同只得道:“科考在即,请计相想想办法。”陈同摇头叹息,道:“不是我不帮你,实在没有钱了。”顿了一顿,又大倒苦水道:“我每天一醒来都是为钱发愁,便是做梦也只有钱。要不是我使出浑身能耐,精打细算,一个铜钱掰成两半花,朝廷早就入不敷出了。人人都知道我总领盐铁、度支、户部三司,掌管天下税赋,像是财神爷,可是谁看的到我的苦楚和无奈?掏句心窝子的话,给钱罢,没有。不给钱罢,得罪了人。这三司使太难做了,我早就不想干了。”

赵上交回到贡院,冯道三人见他神色黯然,猜到出师不利。范质问道:“没有要到钱?”赵上交摇头道:“休要说要钱了,陈计相一个劲的哭穷,就差开口向我要钱了。”冯道道:“你出师不利,气馁灰心了?”赵上交叹息不语。冯道道:“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慢慢再想办法。”

过了数日,冯道三人来到贡院。赵上交正带领差役们打扫庭院,没有钱修缮,只能打扫擦拭,力所能及的做到洁净整齐。范质远远就道:“赵侍郎,枢密院盖起了高楼,你知道吗?”赵上交摇头道:“这几日下官除了贡院,哪里都没有去,不知道枢密院的事。”李谷道:“陈同没有钱给你修缮贡院,却有钱给枢密院盖高楼,这里面有鬼啊!”赵上交恍然大悟,顿时火冒三丈,大声道:“好啊,陈同骗了我,我这就去与他理论。”一阵风似得来到三司,得知陈同去了枢密院,又赶往枢密院。

枢密院里早几天就已经破土动工,高楼的地基都挖下好几尺了。工匠们有的搬砖有的运土,一派繁忙景象。陈同正陪同王峻查看,笑道:“前几天户部侍郎赵上交向我伸手讨钱,叫我三言两语给打发了。他也不想想,就算有钱,也不能给他修缮贡院。”王峻道:“治理国家须用真才实干之才,读书人只会高谈阔论,毫无建树,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指的就是他们,要我看来废除科举才是正道。”陈同是个应声虫,当下连声说是。

赵上交远远看到陈同和王峻有说有笑,他早就一肚子怒火怨气,本来就打算兴师问罪,当下三步并作两步走上前去,疾言厉色道:“陈计相,你口口声声说没有钱,枢密院盖高楼是怎么回事?今天你必须给我一个交代。”一通劈头盖脸的质问,陈同顿时手足无措,不知道如何回答。王峻脸色铁青,喝斥道:“赵上交,枢密院是你撒野的地方吗?”赵上交只得道:“下官不敢冒犯相公,更不敢在枢密院撒野,下官只想陈计相给个说法。”

陈同已然醒过神来,反问道:“你要甚么说法?”赵上交道:“有钱给枢密院盖高楼,却没有钱给贡院修缮,陈计相难道不想解释清楚吗?”陈同道:“枢密院盖楼是半年前就定下的事,就因为没有钱,才拖到现在动工。至于修缮贡院,真的没有钱了,明年再说。”这神情这口吻,竟然和哄骗小孩别无二致。

赵上交锲而不舍,要不到钱誓不罢休。陈同不是不给钱吗?那就每时每刻跟着,回家跟着,办差也跟着,如同影子一般走到哪里跟到哪里。就差同被而眠,共床而寝了。当真如影随形,如身附体,挥之不去,驱之不走。遇上了赵上交这么个狠人,陈同整天头都大了,叫苦不迭。这天他趁着赵上交上茅房的空隙,一遛烟的奔到枢密院,道:“王相,这些日子赵上交不分昼夜的跟着我,吃饭睡觉都要跟着,就想影子一般,赶也赶不走。再这样下去,他不疯,我就要给他逼疯了。下官想随便给点钱他,就当是打发瘟神算了。”王峻沉吟片刻,道:“给三五千贯钱,就当堵住他的嘴算了。去叫他来见我,我还有事交代。”

话犹未了,赵上交走进厢房,向王峻行了一礼,道:“下官见过相公。”陈同道:“赵侍郎,我刚到枢密院,你就追来了,鼻子可真灵啊!”赵上交道:“计相趁着我上茅房的空隙一阵风似的到了枢密院,腿脚也不是一般的利落。”两人结怨已深,言辞之间都有几分火药味。王峻正色道:“赵侍郎,这就是你的不对了。要钱就要钱,何必每天如影随形的跟着,弄的跟讨债的一样。传了出去,就不怕天下人笑话吗?”赵上交道:“下官也是给逼的没有办法才出此下策,当着相公的面,下官说句心里话,要不到钱,下官还会一直跟着陈计相,只到给钱为止。”陈同怒道:“你别给脸不要脸,须知我也不是好欺负的。”赵上交义正严辞道:“掌心掌背都是肉,计相何故厚枢密院而薄贡院?”

王峻怒道:“你们都少说两句。”顿了一顿,又道:“你修缮贡院原本没有错,陈计相拿不出钱也有苦衷。你没来之前,我跟陈计相商量了一下,用钱的地方太多,到处都有窟窿要补要填。贡院破旧,传出去也不好听。先把别处的钱挪四千贯给你,重新把贡院粉刷一遍。”赵上交皱眉道:“贡院要修缮的地方太多,四千贯远远不够。”王峻道:“只有这么多了,这还是从别处挪过来的钱,陈计相还要想办法补这笔账。”有钱总比没有钱要好,王峻已经说到这里了,赵上交只得道:“四千贯就四千贯罢,下官告辞。”王峻道:“你等一下。”赵上交问道:“王相还有甚么吩咐?”王峻拿出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几个人的姓名,道:“这上面的几个都是我的熟人,无论人品还是文章都没有瑕疵,无可挑剔,他们都参加今年的科举,你关照一下。”赵上交顿时明白,这是在要自己舞弊,帮这几个人蒙混过关。他人品正直,知道了王峻的用意,心中犹豫不决,并不接过纸条。陈同看得不耐烦了,催道:“王相的意思你该明白,拿去罢。”赵上交无可奈何,只得接过纸条。

回去贡院的路上,赵上交心想:“要是真如王相公所言,这几人的才思敏捷,人品和文章都无可挑剔,何须我来关照?”不关照罢,势必得罪了王峻,再难在朝廷里立足。关照罢,对不起天地良心,更对不起莘莘学子。他进退两难,脑中浑浑噩噩,乱成一团。

冯道三人见他失魂落魄的样儿,都惊疑不定。李谷问道:“你遇上了甚么难事?”赵上交把纸条交给他,道:“这上面的几个人要参加今年的科考,王相公要我关照他们。”范质问道:“怎么关照?要你营私舞弊吗?”赵上交点了点头,道:“下官猜测,正是这个意思。”冯道问道:“你是何打算?”赵上交忽然想到一件事,道:“我要把这张纸条呈给陛下,参劾王相。”冯道摇头道:“你以为仅凭一张纸条就能参倒王相吗?”赵上交顿时气馁,叹道:“是啊,他独揽大权,在朝廷里说一不二,便是陛下也要礼让三分,怎能被这点小事参倒?”范质问道:“然则你打算顺从他的意思,关照那几个人?”赵上交道:“参加科考的士子们,哪一个不是数载乃是十数载寒窗苦读?科考为的就是为国取士选才,务必公平公正,下官决计不会取媚于上,营私舞弊。”这句话说的大义凛然,掷地有声,显然下定了决心,不与王峻同流合污。话声刚落,拿回纸条,便要撕的粉碎。冯道伸手阻止,道:“且慢,这纸条留着或许还有用处。”赵上交心想有理,于是收好纸条。

冯道、范质、李谷三人鼎力相助之下,今年的科考顺顺当当,圆圆满满。可是在唱胪赐宴的当天却出了岔子,原来王峻的熟人悉数落榜。那几人不学无术,写的文章牛头不对马嘴,谬误百出,自是榜上无名了。但是王峻却一口咬定是赵上交从中作梗,犹是怀恨在心,愤怒难平。他睚眦必报,就在赵上交带领新科进士们进殿的时候,大声道:“今年的科考有人舞弊,取士不公,必须复试。”冯道劝道:“王相息怒,今年的新科进士们都是陛下钦点的,没有舞弊情由。”

王峻大声斥道:“赵上交,你身为主考官,心存私欲,取士不公,喜欢的人就上榜,不喜欢的人就落榜,这中间一定有贪墨受贿、营私舞弊等不法情事。”赵上交知道他这是故意栽赃,不亢不卑道:“下官清白廉洁,从未收受贿赂。王相如果心存疑虑,可以彻查。至于这些新科进士们的文章都锁在了贡院,王相也可以逐一查验。”王峻见他犹是倔强嘴硬,自是怒不可遏,咬牙切齿道:“本相当然会一桩桩一件件彻查清楚,你别以为自视清高就无懈可击,但教有把柄落在本相手里,本相绝饶不了你。”

郭威正坐在别殿等待众新科进士,隐隐约约听到叫嚷之声,问道:“外面似乎有人大声喧哗,出了甚么事?新进士们怎么还没有进殿?”孙延希道:“小人出去瞧瞧。”走到殿外,只见王峻拦在大殿门口,大声喝斥赵上交。他当下小心翼翼道:“王相公,陛下等着新科进士们进殿。”冯道道:“王相,我可以担保,今年的科考公平公正,绝无营私舞弊之情。”李谷和范质异口同声道:“咱们二人也可以担保。”王峻重重‘哼’了一声,道:“你们一个鼻子孔出气,一丘之貉,全都不是好人。”言罢拂袖而去。他这么无理大闹,在场众大臣无不侧目而视。

赵上交带领新科进士进殿,行过君臣大礼之后。郭威环视殿下才俊,连声说好,和颜悦色道:“各位才俊的文章,朕都看过了,真是妙笔生花,花团锦簇啊!中书门下和吏部会酌情除授官职,你们先做知州、刺史、节度使的幕僚。让你们先做幕僚,不是不放心你们。你们都饱读诗书,学识是没有说得,欠缺的是火候。其实做官殊非不易。到了地方上,你们要心系朝廷心系国家,不但要尽心尽力辅佐上宪,更要学习为官之道。要做人们交口称赞的好官清官,不要做人人厌恶的贪官脏官。”勉励一番之后,大宴群臣及新科进士。

丝竹钟鼓声中,群臣及众新科进士谈笑风生,觥筹交错,其乐融融。郭威东张西望,似乎在寻找甚么。冯道问道:“陛下在找甚么?”郭威道:“王相公呢?怎么没有看到他?”冯道如实回道:“王相公觉得今年科考取士不公,适才在殿外大闹一番之后走了。”郭威摇头苦笑,道:“这个王相公,生气也不挑个日子。”冯道原本以为郭威就算不龙颜大怒,也要责备王峻几句,殊不知竟然轻描淡写,一笔带过,心中自是大失所望。

郭威端起酒杯,道:“赵侍郎,今年科考取士公允,你忙里忙外,着实辛苦了,朕敬你一杯。”赵上交站起身来,道:“臣职责所在,算不上辛苦。”郭威一饮而尽之后,道:“赵侍郎,替朕倒酒。”赵上交放下酒杯,走到近处,拿起酒壶倒酒。只听得郭威小声道:“王峻相公为何要当众斥责你?你们有何过节?”赵上交道:“科考之前,王相公授意,要臣舞弊,把几个不通文墨之人擢为进士。臣没有听从他的摆布,那几人榜上无名,因此王相怀恨在心。”郭威道:“你这么说,可有甚么证据?”赵上交拿出纸条交给郭威,道:“这就是王相给臣的纸条。”郭威看了一眼,道:“朕知道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