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风起云扬剑啸啸 > 第十二章 遇险逃离

风起云扬剑啸啸 第十二章 遇险逃离

作者:老面汤圆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1-19 03:24:16

第十二章 遇险逃离

屈昊和梦瑶一听,立马明白自己已经是受通缉的要犯,这里已经不安全了。

两人谢过读缉拿令的人后,假装若无其事地退了出来,用眼睛的余光也可以看出有几双眼睛再看他们,好在他们俩都有发髻,而且不是穿着奇装异服,也没有骑怪马,可以暂时不会有人怀疑他们,但是若有官府或者士兵盘查,就有可能露陷。

必须马上离开邗越,马上离开吴国。

屈昊一边走,一边快速地思考如何尽快离开。看来骑摩托车是不行了,虽然摩托车速度快,但是目标太过明显;走路更不现实,一路上不知道会遇到什么样的风险;骑马,也似乎不太可能,一则梦瑶不会骑,两个人骑一匹马速度一定会慢过单人骑马的追兵,再说对地形一点都不熟悉。

这样只剩一条路可以走,那就是水路。而走水路,只有一个方向:楚国。

他们俩向码头走去,看到中午送他们过江的渡船也停靠在岸边,就上了这条船。

屈昊和梦瑶决定不再去吴融家位置,而是去埋行李的地方,于是吩咐船工开向他们指定的对岸位置。

同样是在这条船上,两个人去时与来时的心情已经截然不同。来时充满好奇与欣喜,去时满怀担忧和愁绪。夕阳照在江面上,染红了整个江面,两人却毫无欣赏的兴致。

船只接近岸边,速度慢了下来,屈昊站在船头,静待靠岸。

忽然,他耳边传了呼的一声,屈昊用余光看见在坐在中间船工不知何时已经站了起来,手持的船浆向他横扫过来。

屈昊下意识地用双手猛地接过船浆,减缓了冲击力度,顶住了攻击,船只瞬间开始摇晃起来,吴梦瑶吓得双手抓住两边船舷,惊叫连连。

不待船工收回船浆,站在小船另一头的船工手持长竹蒿越过吴梦瑶的头顶向着屈昊猛刺,屈昊反应迅速,一侧身让过竹蒿,腾出握住双桨划板的左手,顺着竹蒿运动方向一拉,只见这船工一个踉跄就掉到了水里。

持浆船工见偷袭失败,另一船工也跌落水中,连忙跳入水中,游到船头位置,双手分别抓住船舷两边位置,开始左右摇晃,试图将船掀翻,利用水性好的优势击败对方。

屈昊不敢怠慢,迅速取出铜箫剑,反手握剑对船工两只手中间船底位置砰的一声插了下去。

剑锋穿过船底插进这船工的头颅,水面上立刻漂出大片血水,一阵令人呕吐的血腥味立刻弥漫小船四周。

这个倒霉的船工原从为这一男一女两个人手无兵刃,又是在船上狭小空间,因而不难对付,如果在水里更有把握,只是还没弄清怎么回事就前往阎王爷那里报到去了。

屈昊见船底已穿,担心江水涌入,暂时没有抽回利剑,而是将铜箫持在手中等待回击另一船工的攻击。

另一船工见同伴已死,吓得魂飞魄散,弃下死去的同伴和小船向岸上游去。

屈昊立马拿起船浆,划着小船追赶,船工和小船几乎是同时靠岸。

船工爬上岸后就拼命向上跑去,屈昊跳下船几步就追上,挥动铜箫扫向船工的小腿将他击倒在地。

屈昊走上前去,用铜箫顶住这船工的咽喉,大声问道:“你是什么人?我没少你一文船钱,你们为何要害我们。”

船工吓得瑟瑟发抖,忙说:“好汉饶命,小的叫王阿七,我们看了城墙头的缉拿令,听你们在船上说的话,知道你们是外地人,怀疑你们是奸细,只是想敲诈你们一点钱财,没有害你们性命的打算。”

屈昊松开铜箫,啐了王阿七一口唾沫,对他骂道:“鸟人,你才是奸细呢。”

转身走上小船,将吴梦瑶扶下船。

这时水面出现一阵喧闹,屈昊和梦瑶朝水面望去,只见一大群鱼被鲜血吸引,追逐跳跃,兴奋异常,令人惊悚。

屈昊取回铜箫剑,用缆绳将王阿七双手向后绑在小船头,以防他再行袭击。

做完这些事,屈昊与吴梦瑶找到埋行李的位置,将行李取出后离开,找寻送他们去楚国的船只。

屈昊和梦瑶沿着河岸找了十几分钟,终于找到一只较大一点的乌篷船,一老一少两个船工正坐在岸边吃晚餐,老的看起来40多岁,少的20多岁,像是一对父子。

乌篷船是一种独特水上交通工具,船中间用竹篾做成一个黑色圆弧顶的船篷,船板上辅以草席,可坐可卧,但因船篷低矮和船身狭小,故乘客不方便直立。

屈昊走上前去与他们打招呼,然后问道:“船家,可不可以租你们的船去楚国。”

年长的船工说:“可以啊,你们明天一早过来吧,刚好我们要返回楚国舒城,你们要去哪个地方?。”

“刚好我们也是去舒城,今晚就走好吗?我们有急事,我可以付双倍船租。”屈昊其实也不知道舒城有多远,只是现在当务之急是离开吴国,至于去哪个城市无关紧要。

那人答道:“不行,晚上行船太辛苦。”

屈昊无奈,掏出一块爰金说:“我们真的有急事,船家能否行个方便。”

那人一见是一块黄金,眼睛瞳孔立马放出光亮来,接过来后忙说:“可以可以,现在就可以走。”

说着开始收拾碗筷,等他们俩上船后就松开了锚绳。

上了船后,一边行船,屈昊与年长的船家一边聊了起来:“船家,你们是楚国人?”

船工答道:“是啊,我们是舒城人,放木排到这里。”

“哦,行船远吗?”屈昊问道。

“不远,走快一点一天就可以打一个来回。”船工说。

“那你们怎么不将船停靠在城边?那边热闹好说啊。”屈昊问道,其实是想探听他们俩有没有去看河对岸城墙头的缉拿令。

“做工的人不爱热闹,这边安静宽敞,做个饭不会打扰别人。”船工说道。

“哦。那你们楚国现在是哪位君主?”屈昊问。

“咱楚国现在是楚穆王。”船工话语中似乎露出一丝的骄傲。

“船家,你是楚国人,那你知道屈原吗?你们过端午节吗?”屈昊问道,在古人中,他对楚国的屈原印象最好,首先因为也姓屈,说不定屈原就是他祖宗;再一个就是屈原给了后代一个端午节,放假不说,还有美味的粽子吃。

听屈昊问这个问题,吴梦瑶掩着嘴笑了起来,现在是春秋时期,而屈原是战国时期的人,屈原的爷爷估计都还没有出生呢。

船工发了一下呆,说:“不认识,没有听说过这个人。没有听懂你在说什么。”

船工问屈昊:“客家,你们是哪国人?”

“我们是吴国人。”屈昊答道。

行船这么久,那个年轻的船工一句话也没有说,仿佛置身事外。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屈昊和梦瑶坐在乌蓬船中间,将两边的蓬布放下,然后依偎着坐在一起,为了安全起见轮流睡着。

而那一老一少两个船工坐在船的两头,轮流划着船桨、轮流坐着打瞌睡休息,船在江上逆着水流慢悠悠地前行着。

天色放亮,屈昊从乌蓬内钻了出来。

太阳从江面上冉冉升起,江水如蓝宝石一般晶莹透亮,江面上雾气氤氲,犹如仙境,江岸上长长的连片芦苇已经枯黄,随风摇曳。那个年轻的船工拿着一张渔网开始撒网捕鱼,江水安静祥和的画面令人陶醉。

年长船工见他们已经醒来,开心地唱起了歌谣。而这歌谣居然是屈昊和吴梦瑶都非常熟悉的《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梦瑶在此刻此地听到诗经里的歌谣,如同听原声创作歌曲一般,深受感染,也从乌蓬船钻了出来,一边听船工唱着这《诗经》里的名作,一边欣赏这秋天的美景。

年长船工见两人都已出乌蓬,就建议靠岸边休息一会儿,他们要做点东西吃。

屈昊和梦瑶正想放松一下,就同意了。

船靠岸边,那两父子在泥地里用木棍支起一个三角架,吊上一个装了一半水的陶罐,下面放着枯草和芦苇杆准备取火烧煮,这时屈昊走了过来,用打火机将干草点燃。

这两个船工被屈昊点火的动作惊得目瞪口呆,心里想着居然会有这么神奇的东西。

屈昊看着这俩父子忙着,心想古代人上慈下孝比现代人强多了,而当听到年长的船工叫他儿子为鸡婆又觉得好笑。一问,人家是姓姬,名颇。他父亲的名字更搞笑,叫姬蛟,读出来的音是“鸡叫”,好好的名字因为读音产生了歧义。

两父子又从船头用绳子吊在水中的竹篓中拿出几条鱼,用刀把鱼内脏清理干净了,问屈昊要不要,屈昊说分两条我们自己做,然后船工分了两条大的给屈昊和吴梦瑶,另几条扔在陶罐里煮了起来。

屈昊接过两条鱼,洗干净后放在芦苇杆上,找船工要了点盐抹上腌制,然后用二根洗干净的木棍串好,生起火后做了个木架放在火上烤了起来。

不一会儿,船工父子的煮鱼熟了,他们一人盛了一碗吃了起来,屈昊和梦瑶也吃上了野味烤鱼。

吃完后屈昊和梦瑶就回到了船上。他们不能确定是否已经安全,只希望尽快到达楚国的城镇。

船工父子见他们上了船,也加快速度吃鱼并收拾好东西,回到船上,又启程了。

年轻的船工划浆,他父亲不停地撒网捕鱼,一路上还真捕了不少。

船又行进了二小时左右,船工对屈昊说:“快到了。”

屈昊轻轻地松了一口气,到了楚国,起码意味着不会有人把他们当奸细通缉了。

船慢慢向岸边靠近,屈昊背上那个重的双肩包先从乌蓬里站了出来,眼前的岸边却空无一人。

他看着岸边,伸了个懒腰,只待船只靠岸就跳上岸去。

忽然,站在他身旁的姬颇将一个黑色的物体往前扔去,屈昊下意识地看了一眼这个东西,不料这一分神就中了招。(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