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风起云扬剑啸啸 > 第六十五章 公主亲事

风起云扬剑啸啸 第六十五章 公主亲事

作者:老面汤圆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1-19 03:24:16

第六十五章 公主亲事

御大夫子鹃几乎每天都要来探视,以确保她的身体恢复。见公主除失忆外其他身体机能都已经恢复,子鹃又到姬少公主的母亲那里,用暗示的语气建议尽快为公主择婿,子鹃担心再过一段时间公主怀孕之事就会尽人皆知,这对未婚的公主可不是什么好事,对好面子的郑穆公又会是一个打击。

郑穆公听子鹃说公主大病已基本痊愈,她母亲又催促为她尽快择婿完婚,开始认真考虑这个问题。虽然这是家事,但君王嫁娶历来都与政治不可分割。以联姻方式与外国结盟,或通过婚姻来拉拢利益集团头目或者政治寡头。

姬少公主年少时即有不少人前来郑国宫中求亲,但穆王从未应允过。一则是因为公主年少,穆王想以充裕的时问来观察和寻找更适当的人;二则自己实在也舍不得这丫头太早离开。

而最近来求亲的,有楚国亲王、越国王子、陈国王候,这三个人中,前二个都是青年才俊,而后者则年龄偏大。郑穆公一时难以定夺,但他个人更倾向于与楚国和亲,这样可以减轻楚国这个大国的安全威胁。

姬少公主的母亲出于对子鹃大夫的信任,特地为此事召见他,想听听他的意见。

“夫人,我以为这三个人中,陈国王侯夏御叔才是最佳人选。”子鹃说道。

“此话怎讲?”

“公主嫁给楚国亲王短期看政治上有好处,长期则有隐患。因为楚国亲王为楚庄王之弟,政治地位并不稳固,很有可能成为宫廷争斗的输家,这样对公主和对郑国都不利。”子鹃说道。

“越国王子与公主年龄及条件相配,按理说是最佳人选。但越国与郑国相隔两个国家,距离遥远且不通水路,单程距离马车也要行走一个月左右,以现在姬少公主的身体条件根本不可行。”子鹃的意思很明显,姬少公主若嫁给越国王子,来来回回要五、六个月时间,那时候身怀六甲地出嫁显然不合时宜。

“确实如此,但是那夏御叔是不是太老了?”

“夏御叔在陈国虽无实权,只是继承祖上传下的禄位,但陈国是与郑国相邻的小国,公主嫁给他是莫大的恩惠,陈国和他本人都会感恩。再说他虽然年龄偏大,但膝下无子,我在陈国任宫中御大夫时曾为他医治过,他身患不治之隐疾,无法行丈夫之实,其实对有身孕的公主是理想选择,对他自己也有莫大的好处,可以顺利地延续禄位。”

“子鹃大夫,听您这么说我真有拨开云雾见日月的感觉,我这就去向君上将您说的理由呈上”。姬少公主母亲说道。

“您千万不可将公主怀孕之事说与君上,只能将楚国亲王政治地位不确定、越国太过遥远没有政治好处及不利于公主将来省亲的弊端呈上。”

“好的,如何说我自会考量清楚。”

子鹃从姬少公主母亲处退出后,姬少公主母亲随即前往君上行宫,力陈公主嫁给夏御叔的好处。

郑穆公听闻夏御叔有隐疾,不能行大丈夫之实,心想以此来惩戒姬少公主未尝不可,看她还如何任性风流,再说他最担心的是若公主嫁到楚国后风流之事传到那里,会对郑国不利,于是同意了这门亲事。

既然亲事可以定下来,接下来就是遣信使到株野通知夏御叔,让他尽快准备婚礼。子鹃主动向穆王请缨担当信使,因为他深知这桩婚事的紧迫性和敏感性,事先将公主这边情况说明也是对他个人的尊重。

而姬少公主这边,她母亲也亲自到姬少公主行宫,为她说了夏御叔的情况,通知她做好出嫁的准备。

吴梦瑶听闻姬少母亲的安排后心里暗喜不已,因为不管是出嫁这件事和要嫁的这个人,都十分合她的心意。

出嫁可以让她离开新郑这个是非之地,完全洗白她的身份。

她最担心的,莫过于自己是顶替了真正的姬少公主,虽然以失忆可以暂时蒙混,但时间一长未必不会露出马脚,这可是要命的事情。

而嫁到陈国,是以完完整整的公主身份,以后也很少回郑国,这样秋月姑娘的幽灵就会彻底消失。

而夏御叔这个人更是理想人选。年岁大又无丈夫之能,可以不费口舌地既无需尽妻子之责,又可说服夏御叔接受她怀孕的事实,理所当然地将屈昊的孩子养大。

出嫁的准备对于君王之家不是什么难事,备齐嫁妆也无需公主亲自操办。吴梦瑶首先是委托姬少公主母亲派人将姬少公主的几座行宫除保留一处外全部处理,换来大量黄金和珠玉硬通货,多余的人员也进行遣散,节约大量的开支。

除了处理财产,吴梦瑶还到处搜罗书籍,只要是找的到的书,她都尽量买下,即使是花大价钱,她也在所不惜,而绝大部分书她都看不懂,也不是她感兴趣的书。因为那时的书都是简牍,一捆一捆的,体积非常大,她买的又多,装满了一大马车。

买下这些书后,吴梦瑶带着这些书去拜见郑穆公。

“君父,君父对女儿恩重如山,女儿即将嫁到陈国,父母之恩难以报答。”

“女儿既然有此番意思,为父也深感欣慰,自己照顾好自己就是对父母的报答。”郑穆公说道。

“女儿有一事想托付给父亲,不知父亲能否应允?”

“只要不让为父为难,一定为你做到。”

“女儿有一些书籍,这些书籍来自民间,很难收集,女儿想借父亲之名捐给周定王。”

“哦,这有点出乎我的意料之外。不知女儿是何用意。”

“女儿只是想让大周更有文化底蕴而已。”

“此事不难做到,为父答应你就是了。”

“好,那些书已经放在堂外,谢谢君父。”

郑穆公对女儿捐书给周朝很不理解,吴梦瑶身边的人更是不明白公主是何用意,何况是花了大价钱。只有吴梦瑶自己心里有数,因为再过几十年,周朝的藏室,也就是图书馆会迎来一位新馆长,他就是为中国道德文明和文化奠基的重要人物李耳,它在任周朝藏室史期间博览群书,为写下了影响后世几千年的《道德经》打下了坚实的根基。吴梦瑶遗憾自己仅仅相差几十年而见不到这位圣贤,只能用给周朝藏室送书的这种方式去帮助这位伟大的文化巨擘,因为当时没有印刷书,每一本书都有可能是唯一绝版。(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