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秦:公子丹,镇守边关八年 > 第六百一十一章 控制权

第六百一十一章 控制权

比如百姓有了权力和自由,就意味着贵族的百姓的控制权就少了。

再比如二十军功制的晋升和赏赐,就意味着百姓可能以军功达到与贵族平起平座的地信,赏赐得到的土地也是来自贵族的封地。

但楼兰贵族包括楼兰王在内都无可奈何,因为若是不答应的话,只怕当场就要被军民全盘推翻。

其中楼兰王的利益可以说损失最少……这是他听从赢丹建议先一步争得百姓支持的结果,于是封地只象征性的让出一小部份,而贵族却是大出血。

不过楼兰王不知道的是,获利最多的其实是赢丹首先,所有人都知道是赢丹来主持大局后才能达成和解。

于是大秦军民就明白了若楼兰王都要看赢丹的脸色,那他们还能不听赢丹的命令?

其次,在二十军功爵位制的刺激下,楼兰骑兵的战斗力很快就会成级数的上升,这对秦军显然有利。

再次,更重要的还是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贵族的利益同时又造成其内部矛盾。

若是在之前,楼兰王与贵族的利益是捆绑在一起的,楼兰王是贵族的一员,也可以说是最大的贵族。

这种利益关系很稳固轻易无法打破。

但是,在赢丹以楼兰王为头主动提出改革之后情况就不一样了。

因为这会形成一种抢先优势的现像:

在贵族这个利益集团里,谁最先站出来支持百姓推动改革谁受的损失就最小获得的利益就最大。

不只楼兰如此,西域其它三十五国都适用于是各国贵族便人心惶惶,都在担心有什么人抢先站出来支持改革,甚至自己也蠢蠢欲动但又患得患失。

其结果是什么就不用说了,这会激化贵族内部的矛盾使它们互相猜疑,甚至有可能刺激各国主动实施改革实行秦军的二十军功爵位制。

因为各国的贵族都不是傻瓜,他们都知道秦军这二十军功爵位制是大势所趋……有了楼兰一个活生生的成功例子,其它国家的百姓受刺激之后自然不再愿意一生为奴为仆,很快便会纷纷效仿。

到时贵族就只有两条路可以走要么武力镇压要么按百姓诉求实施改革。

武力镇压几乎不可能,因为这不只关系到基层百姓更关系到基层军队的利益……军队不可能自己反自己站在贵族一边。

于是贵族其实只有一条路可以走,就是改革而一旦改革成功实施二十军功制爵位制军队就会迫切希望战争。

战争最好的对像,很明显就是他们共同的敌人……安息。赢丹在楼兰停留了三天。

这三天主要是依照秦律为楼兰制定一套法律并构建起法家系统。

第三天赢丹就急着赶回姑师了,因为王贲从姑师传来消息,说是姑师百姓也有了改革的苗头……

其实不只是姑师,听闻几个距离楼兰较近的国家听到风声也蠢蠢欲动。

这很正常奴隶制国家的百姓长期处于贵族的压迫之下早就苦不堪言了,其想要推翻贵族统治的想法就像火山似的表面看起来没什么动静,但内部熔岩却暗潮涌动。

楼兰的先例就像在火山上开了一个口,引发整个西域制度的改革浪潮。

骑在马上正往姑师赶的赢丹听到这消息颇有些得意,因为这么一来就距西域联军征讨安息不远了。

随后赢丹便启程前往了西域来到了埃及,埃及法老得知赢丹来的目的之后

埃及法老请赢丹在案前坐下后,便缓缓摊开案上的地图,说道:我等先不谈结盟一事若西域成功结盟,本王却想知道大秦太子如何征讨安息?”

埃及法老这话倒是一下就切到了重点有些人做事喜欢走一步是一步,但有些人却喜欢全盘规划如果只是一名兵士,或许更应该选择前者。

但若是一名指挥官则应该是后者比如此时,秦军没有击败安息的计划或者说就算秦军和西域能组建联军也不可能击败安息那么结盟组建联军就变成是毫无意义的无用功,那还不如不结盟而保持现状。

不过对此赢丹自然早就成竹在胸,他指着地图说道:“我军应分为两步展开攻势第一步是以攻为主,以骑兵飞速穿插至安息国后方并占领。”

埃及法老被赢丹这话吓了一跳,“这是使者的意思,还是大秦太子的意思?”

赢丹回答:“自然是大秦太子的意思。”

如果说是“使者”的意思,只怕埃及法老第一时间就否决了。

但既然是“大秦太子”的意思……要知道赢丹已带领秦军完成了几乎无法完成的胜利,于是埃及法老就觉得有必要接着讨论。

法老皱眉说道:“大秦太子可知,在陆地上安息骑兵无人能敌?”

赢丹点了点头,“自然知道,这也是秦军不敢贸然进攻安息的原因之一。”

“因此才要组成西域联军。”

埃及法老摇了摇头,“西域骑军虽然也是骑射了得,然大多不成气候。”

赢丹颇有同感的点了点头。

如果从单兵素质来说,西域骑兵的确不比安息骑兵差,尤其西域骑兵是在沙漠绿洲这恶劣地形上成长起来的,骑兵和马匹更耐旱更能吃苦,到了不用担心水草的陆地上就会压力骤减,马匹的精力就会有所提升。

这就有些像在高原生活久了,到了平原跑起步来就更轻松,因此高原马匹才是质量上佳的马匹。

西域骑兵的问题在于没见过大场面格局太小。

这是由绿洲文化决定的:一片绿洲一座城,一座城就是一国。

埃及作为西域第一大国还好些,其余三十六国拥有几千骑兵算是多的,还有几百几十的……

诚然,把这些兵聚在一起也不少。

尤其加上月氏骑兵和秦军一直努力扩充的大秦军和印度军,到时全军应该有七、八万骑军左右。

从数量上一点都不比安息骑兵少。

但指挥作战以及内部矛盾尤其是“明哲保身”这些问题如何解决?

三十六国就意味着至少有三十六支部队,那就意味着一个决策可能要考虑到三十六个利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