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乾隆碑记忆 > 前言

乾隆碑记忆 前言

作者:文起2018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1-19 03:34:28

前言

前言:

乾隆活了89 岁,是封建王朝社会里最高寿的皇帝。翻开史料,我们看到的是“十全武功”“十全老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这样的词汇。这些词汇并非说他的年龄,而是说他的丰功伟绩与正大光明。

乾隆执政60 年,太上皇的3年多实际还在掌权。他还是历史上掌权时间最长的皇帝,确实做了许多事情。但“正料”里全是“丰功伟绩,正大光明”这绝对是只报喜不报忧。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何况他是一个封建帝王,经营的是家天下,一切都围绕着一个“我”字!我是皇帝,我的大清,我的江山,一切都是我的,我行我素。也是这个“我”字,让华夏这片土地,从世界发展的领先地位,跌落为列强欺凌,割地赔款的屈辱境地,而他还是转折点。这还不是过吗?不仅是过,还是大过!

不说那些有关王朝成败的大事件,只说他的个人私生活,“野料”里盛说他是个风流皇帝,说风流就是男女之事。如果是在宫里,与他的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亦或是后宫三千在一起,自然也不会用上“风流”这个词汇,“风流”这个词汇是用在宫外的。可是他的风流,在他留下的那些“正料”里找不到。正料里找不到是不是就不存在?非也。因为“野料”里有补充,这些补充,在他留下的诗词里还给做了确认。如正料里,乾隆有六下江南十上泰山,写得都是他祭山祀水,造福子民,普惠众生。而野料里,是他浩浩荡荡地游山玩水,巡幸作乐,劳民伤财。这些事,在他的诗词里,有:桃花峪、碑阳诗、雨花台、珍珠泉、烟雨楼、上方山、青凉山、柳浪闻莺、平湖秋月、钱塘浪花、秦淮人家等等等。这些说明了什么?说明这些地方他都游了都玩了。这些地方都是风景点,泰山风光好,日出忒壮观,江南景色美,小桥流水潺,都是鲜花飘香,百鸟争鸣,笙歌燕舞,美色如云的去处。这就是确认。

为什么要把六下江南十上泰山写入正料呢?因为这不是他一个人游,还领着他的三宫六院嫔贵常应、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亦或一帮文武大臣游,所以记录在案。但只记着“祭山祀水、造福子民”没有记下“劳民伤财、巡幸作乐”因为后者与祖训相悖,与世俗不符,自然也就不能写了。

至于野料里说他的“风流”之事,不只是发生在下江南登泰山的群游中,更多的是发生在他的独游、野游之中。乾隆一生中独游野游,可比他六下江南十上泰山多得多!多多少?5倍?10倍?还远远不止这个倍数。因为他写的4万多首诗词里,有一大半是在独游野游中即兴写下的。

这些独游野游,从他留下的正料里更是找不到的,但在他留下的那些诗词里也找得到,而且多多。如写:黄瓜、菜花、割麦、打鱼、打猎、采莲、采茶、绣花、浣洗、酒楼、茶肆、馆舍、花巷、庵庙、出嫁的、娶亲的,等等等。这些都是他的即兴诗,既是即兴,那就是都见到了。而野料里说他的“风流”多在其中,但这些绝对不许写,因为更与祖训不合辙、与世俗不搭调。他不许写,没人敢写。谁写都得进他的“文字狱”。乾隆好大喜功,尤其是晚年,只听颂歌,不听逆音,所以他的“文字狱”是大清朝之最,也是历朝历代之最,谁都怕坐牢掉脑袋。

乾隆是个皇帝,祖宗有训,皇帝不能有情,所以他对宫里的女人只能无情,无情就无味。可他又是一个人、一个男人,有一颗“追新、慕异”的心结儿。而这个“心结”宫里解不开,只有到宫外“解”了。

书中写了乾隆一次独游野游中“解心结,达人情,品人生”差点丢了性命的的故事。故事里既能看到“家味”中的乾隆,亦能看到“野味”中的乾隆。而现实中的乾隆,就是家味与野味混搭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