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女生小说 > 簪花扶鬓长安步 > 第232章 崔知县的民生计

簪花扶鬓长安步 第232章 崔知县的民生计

作者:桃花小茶 分类:女生小说 更新时间:2024-11-19 03:37:37

第232章 崔知县的民生计

“肯定是姓武的干的!”崔蒲听闻后气得哇哇大叫,“他也就这点本事了。抓住别人的小错夸张放大,然后落井下石。为治下的百姓谋福祉没本事,栽赃陷害他倒是做起来顺溜得很!”

“你先镇定一下。现在不是生气大骂的时候,当务之急是想想事情该怎么解决。”大哥崔葏忍不住小声劝他。

“该怎么解决就怎么解决。他能闹到圣人眼前去,难道我就不会吗?我回来这里可是有正儿八经的理由的!”崔蒲收起怒意,“我这就写一封奏表,明日夹在阿爹的奏折里一起呈上去给圣人看。”

崔葏闻言一愣。“阿弟,这样做好吗?”

“阿兄你放心,等我把奏表给阿爹看过,他一定会同意的。”崔蒲信誓旦旦的道。

果然,等他将长长一封奏表写好,交到崔阁老处。崔阁老看过后,便将他叫去父子俩关起门来长谈了一番。然后第二日,崔阁老果然就将他的奏表夹在自己奏折里头呈交了上去。

到得下午申时左右,便有天使来了崔府:“传圣人口谕,宣左仆射崔瀚及扬州府治下天长县县令崔蒲入宫觐见!”

崔蒲和崔阁老连忙换上官服,随其入宫。

第二次进宫,这次终于是光明正大的应召走了进去,而不是搭别人的顺风车,崔蒲顿觉扬眉吐气,精神抖擞。

进了太极殿,崔蒲连忙跟在崔阁老后头三跪九叩,对上头的当今天子行一番大礼。

大礼完毕,只听上头传来一个低沉的声音:“崔阁老及小崔爱卿免礼,平身吧!”

崔蒲才和崔阁老站起来。

这个时候,崔蒲才发现太极殿内还站着好几名朝中重臣,其中便有武立新他亲爹武煊。

察觉到崔蒲扫过来的目光,武煊眼神一冷,从鼻孔里发出一声极其细微的低哼。

崔蒲立马收回目光,垂首作肃立状。

圣人坐在上头,拿起手边一封奏折:“小崔爱卿,这封奏表是你写的?”

“启禀陛下,是。”崔蒲斩钉截铁的回答。

“哦?看你的意思,你是发现了一样可以替代粮食的东西,所以才会千里迢迢赶回长安城来,甚至连上峰的批准都来不及申请?”

“是!事关民生,微臣不敢大意。又想到从长安来回一趟,三四个月的时间就没了。要是等到上头层层关卡全数通过,只怕要等到年底去。到时候微臣再回来,然后再带了东西去扬州,那就要错过春耕了。所以微臣才斗胆先一步回来了,只是在离开之前,微臣早已经将回京的奏请呈报给了上官,并非无故私自回长安!”崔蒲一字一顿的道。

“那么不知崔知县你这次得到的是个什么东西,又是从哪里得来的,你怎么就确定它能代替粮食?”武煊终于按捺不住,站出来发问。

崔蒲昂首道:“那是下官岳父从天竺带回来的,在别个地方,那里的人就是将其当做主食在培育。”

而后,他便将慕宥经历的那个故事讲了一遍。

武煊闻言冷笑一声:“不过一个莫须有的故事,崔知县竟就当真了么?”

“在民生民计上,下官一向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即便只有万分之一的希望,下官也会将其紧紧抓住。毕竟只要成功,那么老百姓的好日子就来了。下官不像武侍郎您这般博学多才,现在下官所求不过能让治下百姓吃饱饭而已!”

武煊一噎,立马又道:“可若是失败了呢?从开国到现在,多少人致力于引进他国物种以扩充我新唐王朝粮食储备,然而大都以失败告终。”

“难道就因为之前的几次失败,以后就都不去尝试了吗?难道因为他人的错误,我们就再对这类举动望而却步了吗?武侍郎身为朝廷命官,难道就是这样为天下百姓考虑的吗?”崔蒲听了,冷冷笑问。

“你!”武煊气得直瞪眼。他深吸口气,赶紧转向圣人,“陛下,微臣不过是将以往的经验说出来同崔县令探讨罢了。只是崔县令太过咄咄逼人,竟是分毫听不进去微臣的建议。既然如此,微臣还是不说好了!”

圣人也眉头微皱。“小崔爱卿,你太过激进了。”

“如果真能为百姓做一桩好事,激进些又何妨?”崔蒲依然头颅高昂,“陛下,这件事微臣是下定决心要去做了。我相信我岳父多年走南闯北的经验,我更信我娘子的建议。如果陛下担心因为这次再失败,并因此劳民伤财的话,那么微臣就在这里先放出话去——这次的事情,微臣不求国库一分一毫,只求陛下您放开手让微臣去做。若是成了,这成果便是我全新唐王朝的。若是败了,全部后果我崔蒲一人承担,绝不拖累任何人!”

听他如此慷慨激昂,圣人反倒有些不好意思了。“这倒是不至于。小崔爱卿你有心为民生计,朕又岂能不支持?这样吧,朕从国库给你拨款两千贯,你先试着去做。若是真可行,朕必然重重有赏!”

“微臣多谢圣上支持。只是既然这话已经说出口了,那微臣就不会收回去。这一次,微臣一定要凭借自己的力量将这件事给办成了!若是办不成,微臣也不会浪费半点民脂民膏,反正这点钱微臣也还出得起!”崔蒲高声道,分明就是还在和武煊方才的话置气。

这小子居然和他杠上了?他胆子还真是越来越肥了!

武煊心中也不禁冷笑数声,便开口道:“陛下,既然崔县令一意孤行,您何不成全了他?等事成了,您再重重赏他就是了。”

“武侍郎这话说得没错!微臣不要现在的支持,只希望事成之后,陛下您能论功行赏就行!”崔蒲连忙便接话道。

这小子!

听到这话,武煊心里一阵猛跳。为什么他有一种感觉——自己被他给当枪使了?

圣人看看一脸倔强的崔蒲,再看看旁边分明等着看消息的武煊,再看看从头至尾一声不吭的崔阁老,无奈小声道:“崔仆射,对于此事,你就不想说点什么吗?”

“启禀陛下,小儿狂妄,这都是微臣没有教好。只是既然他都已经放出此等豪言壮语,儿臣也只能认了。而且微臣以为,朝中已经有许多如臣一般老成持重的老臣了,再多出一些激进的年轻人也没什么。走错了路,一头撞上南墙撞破了头,他们自然就知道拐弯了。毕竟小孩子嘛,健康活泼就好。”崔阁老这才拱拱手,慢条斯理的道。

这话分明就是在为崔蒲站台阶。

圣人听了,便颔首:“既然如此,那事情就照着小崔爱卿的主意办吧!只要这件事能成,朕自当对你论功行赏!”

“那微臣就先在此谢过陛下了!”崔蒲赶紧跪地大叫。

经过这一番风波,崔蒲私自回长安这件事算是不了了之了。

从太极殿出来,武煊又忍不住瞧了眼一脸志得意满的崔蒲:“崔知县自从去了扬州话,是越发的意气风发了呢!这大半年的时间里,听说你为百姓做了不少好事。眼下,你马上又要为他们做一件更大的好事了。”

“多谢武侍郎夸奖。不过下官哪里比得上武知县?我们天长县太穷,百姓们都吃不饱饭,下官现在也只能先为让百姓们吃饱饭苦苦挣扎。不像海陵县那边,百姓们的日子过得好得很,他不用做什么,只要维持现状,让大家的日子平稳无波的那么过下去,就能得到百姓们的一致赞颂。”崔蒲笑嘻嘻的道。

武煊差点咬断了一颗牙。

这小子是在讽刺之前武立新差点把海陵县给搅得天翻地覆那件事。后来还是他派了几个得力助手过去,竭力帮武立新稳住局面,直到现在海陵县才勉强恢复到之前的状况。只是,得到百姓们的一致赞颂?武立新他是别妄想了。

现在,他也只盼着这个儿子安稳守成,好好在县令的位置上待满三年就行了。

可是,眼前这个和自家儿子一道前往扬州的小子一直在不停的上蹿下跳,折腾出来不知道多少幺蛾子。而且偏偏他折腾得大半都是对的!要是这次再让他给弄出一份新粮食来,那自己儿子就真要被比到尘埃里去了!

这事他必须好好计议一番才是。

心里如是想着,他也没了和崔蒲磨牙的功夫,连忙就坐上车走了。

直到父子俩上了马车,崔阁老也才长叹一声:“该帮的我都已经帮到了。接下来的事情就看你自己了。”

“儿多谢阿爹的信任。您请放心,最迟明年底,儿一定给您一个满意的交代!”崔蒲毕恭毕敬的道。

“但愿如此吧!”崔阁老眯起眼,“年轻人有冲劲是好事。你还年轻,便是做错了也没什么。大不了站起来,重新开始。”

其实打从心底里,他老人家也是不太看好这件事的吧?只是他坚持要做了,做父亲的就坚定的站在了儿子这边,帮助他到底。

崔蒲心中十分感动:“阿爹的教诲儿牢记在心。而一定不会让您失望!”

马车回到崔府,崔蒲送崔阁老回了书房,才回去慕皎皎那里。

此时慕皎皎正在看新长出来的甘薯苗。见崔蒲回来了,她赶紧把他拉过去:“你看,这些东西果然发芽了!再过几天,这苗应该就能长高了。等咱们回到扬州,正好就把苗给种下去,两三个月之后就能看到结果。好的话,正好年后就能推广开去。”

“嗯。”崔蒲也仔细看了看这些从甘薯身上长出来的绿油油的小苗苗,脑袋一歪,靠在她身上,“多亏有你,不然我这次真的惨了。姓武的一家子好没品,我今天就被他们狠狠咬了一口!”

“你也不想想你都咬了他们多少口了,人家抓紧机会回咬你一口不也是应该的吗?”慕皎皎,摸摸他的头,“人在官场,处处都是尔虞我诈,这个阿舅不是早就教过你了么?现在你还只是一县知县呢,等以后你官做得越大,遇到的诸如此类的事情会越多。咱们所能做的也只能是修身律己,严加防范。”

“我知道你说得有道理。这些事情我也早有预料,只是现在亲身经历了这许多,突然觉得好疲惫。”崔蒲小声叹着气,脑袋不停在她身上磨蹭着。

慕皎皎扑哧一笑:“觉得累了?那咱们别干了?”

“不行!”崔蒲立马就抬起头来,“我都已经做到这个地步了,这个时候放弃岂不是太亏了?既然都选择了走这条路,我就一定要走到底!”

“那好啊,我一定陪你一起走到底。”慕皎皎再给他顺毛。

崔蒲立马抬头冲她得意一笑:“这条贼船还是你推我上来的,你觉得你还逃得掉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