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新视角读后汉书 > 10、吕母起义史称第一

新视角读后汉书 10、吕母起义史称第一

作者:songyvsh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1-19 03:42:35

10、吕母起义史称第一

吕母起义史称第一

在中国历史上,爆发过无数次农民起义,但女性为首领的,却不是很多,吕母是第一个农民起义的女领袖。然而,从史籍记载来看,发生在王莽中期的吕母起义,并不是为了推翻王莽政权,也不是为生活所迫,而是为了给儿子报仇。

《后汉书》记载,吕母,是琅琊海曲人。海曲县故城,在今山东日照市莒县一带。吕母家产丰厚,“赀产数百万”,是当地有名的富户。吕母叫什么名字,史籍没有记载,不得而知。

吕母有个儿子,在县府当小吏,因犯小罪,被县宰杀害。王莽时期,把县令改为县宰。吕母儿子叫什么名字?当的什么吏?犯了什么罪?《后汉书》均无记载,但明确说,是“犯小罪。”《续汉书》则说,吕母的儿子叫吕育,当游缴。游缴,是秦汉时期的乡官名,负责巡查盗贼,属于低级官吏。但是,《续汉书》依然没有说,吕育犯了什么罪。后来有人说,吕育是因为没有按照县宰的要求,去惩罚那些交纳不起捐税的穷苦百姓,所以才被官府杀害。这样说,显然增强了吕母起义的政治色彩。

儿子被杀,吕母悲痛万分,对县宰恨之入骨,发誓要为儿子报仇。吕母很有智慧,也很有心计,她知道,凭她的力量,是无法与县宰对抗的。于是,吕母利用家中有钱的优势,开酒店,买刀剑和衣服。年轻人来买酒,吕母就赊给他们,不收钱;有衣服破旧的,吕母就送给他们衣服穿。吕母还经常拿出钱财,救济穷人。常言说:“财散人聚”,几年时间,吕母散尽了家中百万资产,却凝聚了足够的人气,受到乡亲百姓的赞扬。

吕母家中钱财逐渐散尽,她的生活遇到困难。那些受过恩惠的乡亲们不忍心,纷纷拿出钱财衣物,想偿还吕母,赊欠酒钱的年轻人,也准备偿还债务。吕母见时机到了,对大家哭诉说:“我多次救助你们,不为别的,只因县宰不公,冤杀我儿,我想报仇雪恨。诸位壮士,你们能助我一臂之力吗?”

这个时候,由于灾荒不断,加上王莽不切实际的改革,社会已经开始动荡。乡亲们同情吕母的遭遇,痛恨官府欺压百姓,群情激奋,异口同声地答应了吕母的请求。

公元14年,吕母聚众一百多人,举行起义。由于人数不是太多,吕母就带领他们,到了海上,继续招兵买马,扩大势力。

吕母义旗一举,各地为生活所迫的穷苦百姓,纷纷赶来参加,一两年时间,吕母的起义队伍就扩大到数千人。海上是官府统治薄弱的地方,吕母在这里整顿兵马,训练队伍,把淳朴的农民变成了战士,吕母则自称将军。

过了三年,吕母觉得一切都准备好了,便开始了为儿子复仇的行动。吕母登上奎山西麓的土台祭天,点兵谴将,宣布出征。吕母亲自率领几千人的队伍,浩浩荡荡,杀向海曲城。海曲县城不大,城防不坚,加上吕母报仇心切,起义军同仇敌忾,经过一场激战,起义军攻入县城,消灭了守军,活捉了县宰。

县宰被五花大绑,押送到吕母面前。仇人相见,分外眼红,吕母下令斩杀县宰。县里的一些官吏跪在地上,向吕母连连叩头,为县宰请求饶命。吕母两眼冒火,义正词严,厉声斥责道:“我的儿子,犯了小罪,本不该处死,但却被这狠毒的县宰所杀。杀人偿命,天经地义,又何必求情呢?”吕母当即下令,将县宰问斩,砍下了他的脑袋。

吕母提着县宰的脑袋,来到儿子墓地,把头颅扔到坟前,高声大喊:“儿啊,娘给你报仇雪恨了!”吕母在儿子墓前,酣畅淋漓地大哭了一场,然后,带着她的队伍,又重新回到海上。此后,史籍中没有吕母再与官军作战的记载。

吕母在儿子死后的这些年里,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就是为儿子报仇,这是她活下去的唯一动力和精神支柱,如今大仇已报,吕母的身体就垮了,不久离开了人世。吕母死后,她的部下,分别加入到赤眉、青犊、铜马起义当中。

吕母起义,虽然动机是为儿子报仇,但点燃了王莽末期大规模农民起义的火炬,她又是有史以来第一位农民起义的女领袖,因而在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吕母持之一恒为儿子报仇的经历,充分展示了伟大的母爱和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得到人们的敬佩和怀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