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新视角读后汉书 > 14、行仁义招降窦融

新视角读后汉书 14、行仁义招降窦融

作者:songyvsh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1-19 03:42:35

14、行仁义招降窦融

行仁义招降窦融

面对西方四大割据势力,按照刘秀的行事风格,肯定是先采用招降的办法。果然,刘秀一炮打响,割据河西走廊的窦融,深明大义,首先依附了刘秀政权。

《后汉书》记载,刘秀在平定中原、灭掉赤眉军之后,立即派人出使河西,联络窦融。几乎与此同时,窦融的东邻、割据天水一带的隗嚣,也派出了辩士,去游说窦融。隗嚣的辩士路近,先到了河西。

辩士对窦融说:“刘玄当了皇帝,但很快就败亡了,这表明刘姓是不能再兴的。现在豪杰竞争,胜负未决,依附他人,必受控制,自己的权力就会丢失,如果依附错了人,那就更危险了。所以,应该各据地盘,谁也不要依附。我们如果称霸一方,上可以像六国那样,成为一国之王;下可以像赵侘那样,做个南海尉。”

窦融具有政治远见,识大体,明大义,并不赞同辩士鼓吹分裂国土的那套说词,他认为国家统一,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割据称霸,是没有出路的。当时,刘秀占据中原和关中,公孙述占据巴蜀,他两人的势力最强,而且都称皇帝,应该依属谁好呢?

窦融召集各郡太守和豪杰商议,多数人都同意依属刘秀。他们认为,刘秀是汉朝宗室,名正言顺,而且已经占据了天下三分之二,别人是不可及的。更重要的是,刘秀推行仁义,号令严明,深得人心。窦融心里早就看好了刘秀,认定刘秀必能成就统一大业。于是,窦融派长史刘钧去洛阳,向刘秀呈上书信,献上马匹。

刘钧在路上,恰巧遇上刘秀派出的使者,使者便带着刘钧,又返回了洛阳。刘秀见窦融主动归附,大为高兴,十分客气地接待了刘钧。刘秀亲笔给窦融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书信,对他高度赞扬,授其为凉州牧,并赐黄金二百斤。窦融也很高兴,又派弟弟窦友,去洛阳面陈心迹。从此以后,窦融忠心耿耿地为汉朝效力。

窦融治理河西,政绩十分明显。他注重发展经济,农业、林业、畜牧业、商业、运输业都达到较高水平;他政治宽和,上下相亲,与五郡太守的关系都很密切;他重视改善民族关系,各族民众纷纷归顺;他加强边防,有效抵御了匈奴、羌胡的侵扰。

窦融佩服刘秀统一全国的宏图大志,决心为之效力。他给东邻隗嚣写了一封信,劝说隗嚣不要割据自立。但隗嚣不明大义,不识时务,只想称霸一方,对刘秀政权的态度反复无常。窦融知道,刘秀与隗嚣之间,早晚必有一战,他打算协助刘秀,便大力扩充骑兵和步兵,不断加强军事力量,形成了“兵马精强”的局面。

公元32年,刘秀亲率大军,西征隗嚣,窦融和五郡太守带领数万兵马相助,两军在高平会师。刘秀大摆宴席,向百官引见窦融等人,待之以特殊礼节,窦融等人深受感动。宴会之后,他们联合进军,打败了隗嚣。刘秀因窦融功高,下诏以安丰、阳泉、蓼、安风四县,封窦融为安丰侯,其弟窦友为显亲侯,几个郡的太守都封侯,其他有功人员,均有赏赐。众人皆大欢喜。

刘秀封赏完毕,率军东归,让窦融他们回去,继续镇守原来的地方。窦融觉得自己久镇河西,根基深厚,怕皇帝疑心,几次要求辞职,换别人去镇守河西。刘秀不准,表现出对窦融极大的信任。

公元36年,刘秀平定巴蜀、完全统一天下之后,窦融受诏,带五郡太守进京奏事,受到刘秀隆重接待,成为京城一大盛事。《后汉书》说:“赏赐恩宠,倾动京师。”

不久,窦融入朝升任大司空,名列三公,位极人臣。窦融素来谨慎,他见自己受宠至极,便多次要求辞让爵位,刘秀始终不许,一直对他信任有加。

刘秀还封赏窦融的兄弟和子孙,窦氏一家,有着一公、二侯、三公主、四两千石的特殊恩宠,在众多功臣中,没有人能与他相比。窦融的后代子孙中,还出了很多名人,如窦固、窦宪、窦武、窦太后等等。

公元62年,窦融寿终正寝,享年七十八岁。

汉明帝即位以后,思念开国功臣,命人绘了二十八位将领的画像,挂于南宫云台,供人瞻仰怀念,被称为“云台二十八将”,后来,又加上窦融等四人,成了三十二人。

窦融因为识大体、明大义,所以功成名就,福延子孙;而隗嚣与他正好相反,因为目光短浅,不识时务,致使身死名裂,祸及家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