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新视角读后汉书 > 30、清高人不攀附权贵

新视角读后汉书 30、清高人不攀附权贵

作者:songyvsh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1-19 03:42:35

30、清高人不攀附权贵

清高人不攀附权贵

东汉初期,有个著名隐士,名叫严光,也叫严子陵。东汉建国,百废待兴,急需人才。严光满腹学问,又与刘秀是同学和朋友,本应该发挥才能,为社会做些贡献,可他却自视清高,不肯出来做事,而是隐居山林,钓鱼为乐,最后老死家中。这样一个毫无建树、无所事事的迂腐之人,在历史上名气却很大,受到许多人的称赞,真是不可思议!

《后汉书》记载,严光是浙江余姚人。他聪慧好学,年少时就有名气,曾在长安太学学习,与刘秀是同学,关系密切。刘秀很敬重他。

在王莽末年、天下大乱的时候,严光依旧闭门在家,不闻世事,仿佛那四方烽火、百姓蒙难,全都与他没有关系。等到刘秀登基称帝、平定天下之后,严光预感到刘秀会来找他,于是改名换姓,隐居起来。

果然,刘秀统一天下以后,采取了“退功臣,用文吏”的政策,打算文治天下,急需大批文人,他自然想到了老同学严光。因为不知道严光身在何处,刘秀就命人绘了严光画像,在全国各地寻找。刘秀花费了大功夫,诚心希望老同学前来相助,以便治理好国家。

功夫不负有心人。不久,齐国有人报告说:“有一个男子,身披羊裘,在泽中钓鱼,很像图画中的那个人。”刘秀赶紧派人打探,果然是严光。刘秀很高兴,专门准备了舒适的车马,派大臣去请他,可严光不肯来。刘秀不灰心,派人再去请,一连请了三次,严光实在不好推托了,勉强坐车来到了洛阳。

刘秀让严光在宾馆住下,安排好舒适的床铺和被褥,准备好衣服和日常用具,一日三餐,十分丰盛,并专门派人服侍他。

刘秀的司徒侯霸,与严光也是老朋友,听说严光到了洛阳,马上派人送来一封信,说本该立即前来拜见,因有公务,等晚上再会见。

严光回了封信,说:“足下位列三公,很好。希望你能怀着善心,辅以道义,让天下人高兴。如果你阿谀奉承,就会遭杀身之祸”。

侯霸看了信,笑着交给了刘秀。刘秀看了信,也笑了,说:“还是狂徒的老样子。”看来,他们对严光狂傲的性格,是十分清楚的。

严光到洛阳的当天晚上,刘秀处理完公务,就急忙坐车到宾馆去看他。当时天很晚了,严光已经睡下,见刘秀来了,并不起床,稳躺着不动。刘秀也不怪他,走到床前,摸着他的肚子说:“子陵啊,我现在急需贤人,治理国家,你能帮助我吗?”

严光闭着眼睛不说话,过了好长时间,才睁开眼睛,不急不慢地说道:“古代时候,唐尧想把帝位让给巢父,巢父一听,嫌脏了自己的耳朵,马上跑到河边去洗耳。读书人各有志向,何必强迫人家呢?”刘秀听了,感到失望,话不投机,只好叹息着走了。

刘秀仍不死心,当时他确实很需要治国人才,想努力说服严光留下。于是,刘秀让严光搬到皇宫里,与自己住在一起。刘秀与严光日夜交谈,聊起过去的事情,都很开心,但一提到让他出来做事,严光就皱起眉头不吱声。刘秀与严光同睡在一张床上,就像当年同学时那样亲密。有一次,严光睡熟了,一个翻身,把脚压在刘秀的肚子上。刘秀怕惊醒了他,始终没有动一下。

刘秀为了能把严光留下,费尽了心机,用尽了最大的诚意,可是,无论刘秀是讲述为天下苍生谋利的大道理,还是用感情感化他,严光都始终油盐不进,绝不松口。严光的信念是,再大的官,他也不当;对社会再有利的事情,他也不做。

刘秀没有办法了,只好让严光走了。严光后来隐居于富春山,垂钓自娱,百事不问,也不著书立说,好像世外之人一样,活到八十岁去世。刘秀听说以后,十分伤感,诏令郡县安葬了他。

严光受到不少人称赞,甚至有人赞誉他高风亮节。诚然,严光这种不攀附权贵、不图富贵的品格,是可以肯定的。但是,出来做事,不等于就是图富贵。马援、董宣做了高官,照样不图富贵,为国为民,千古留名。严光空有满腹学问,却不愿意贡献于社会,哪又有什么用处呢?他这样的“高风亮节”,对社会发展和天下百姓,有益处吗?

严光不攀附权贵,表面上是清高,实际上是极端自私,完全是为了自己。像这样无所事事、不为社会做任何贡献的人,与行尸走肉有什么区别,又有什么可称赞的呢?

在刘秀时期,还有一位大臣,宁可拒绝权贵,也不抛弃结发妻子,这才是真正的高风亮节。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