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新视角读后汉书 > 38、富有心计的汉和帝

新视角读后汉书 38、富有心计的汉和帝

作者:songyvsh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1-19 03:42:35

38、富有心计的汉和帝

富有心计的汉和帝

公元88年,汉章帝病逝,儿子刘肇继位,就是汉和帝。汉和帝登基的时候,只有九岁,窦太后临朝称制。窦太后和她的哥哥弟弟们掌管朝政,开启了东汉历史上第一次外戚专权。

汉和帝也是个厉害人物,在他十四岁的时候,一举铲除了窦氏势力,把大权夺了回来。汉和帝亲政以后,大权独揽,日夜操劳,把东汉王朝推向极盛,史称“永元之隆”。

《后汉书》记载,刘肇是汉章帝的第四个儿子,母亲是梁贵人。梁贵人十六岁入宫,不久生下儿子刘肇。当时,汉章帝的皇后是窦氏。窦氏没有儿子,于是,她也学着马皇后的做法,把刘肇收为养子。

窦皇后与马皇后不一样,她心胸狭窄,心计很深。当时,宋贵人的儿子刘庆,已经被立为了皇太子,窦皇后却设法害死了宋贵人,废了刘庆,立了刘肇做皇太子。窦皇后不能容忍刘肇的生母存在,又把梁贵人诬陷致死。所以,刘肇在很长时间里,都认为自己是窦皇后亲生的。

刘肇当了皇帝,窦皇后成了窦太后,因为汉和帝年幼,不能理政,由窦太后临朝摄政。窦太后一朝权在手,便将令来行。她把哥哥窦宪提升为侍中,掌管朝廷机密,负责发布诰命;任命弟弟窦笃为中郎将,统领皇宫侍卫;另一个弟弟窦景,担任中常侍,负责传达诏令和统理文书。这样,窦氏兄弟掌握了朝廷中枢,可以以皇帝和太后的名义,任意发号施令,号令天下。

与此同时,窦太后和窦氏兄弟,还把大批窦氏子弟和亲戚朋友,都纳入朝中做官,或者任命为地方官员。一些附炎趋势之人,也纷纷献媚投靠,成为窦氏的党羽亲信。一时之间,窦氏家族形成了庞大势力,笼罩了整个朝野。

窦氏势力把持了朝廷,便专权放纵,骄横霸道,为所欲为。窦宪养了许多刺客,对那些不肯依附,或有宿怨私仇的,任意刺杀。窦宪的父亲窦勋曾经犯罪,由大臣韩纡审理此案,判了窦勋死罪,如今窦宪手握大权,此仇焉能不报?可韩纡已死,窦宪就派出刺客,杀了他的儿子,并拿首级祭奠窦勋。

后来,窦宪当了大将军,领兵灭掉北匈奴,建立大功,更加威震朝野,不可一世,竟然起了谋反之心。有一次,汉和帝召见窦宪,群臣甚至议论,要称窦宪为“万岁”。

汉和帝慢慢长大,他虽然尚未成年,但聪明过人,富有心机。汉和帝目睹窦氏的种种劣行,心里明白,一旦时机成熟,窦氏家族必将犯上作乱,应该尽早铲除。不过,汉和帝只是在心里盘算着,表面上并不动声色,丝毫没有流露,所以,没有引起窦氏的警觉,窦氏家族对汉和帝没有任何防备。

汉和帝仔细观察朝中大臣,发现多数都依附了窦氏,只有司徒丁鸿和司空任隗,忠诚正直,不肯与他们同流合污。可是,汉和帝身边,都是窦氏的耳目,如果召他们入宫商议大事,很可能会走露风声,泄露了机密。汉和帝无奈,只得求助于服侍自己多年的太监郑众。

郑众,为人机敏而有心计,他最早服侍汉章帝,后来又服侍汉和帝。郑众处事谨慎,忠于皇室,深受汉和帝信任。汉和帝把心中想法告诉了郑众,郑众十分赞同,并表示誓死效忠。于是,郑众私下里与丁鸿、任隗取得联系,向他俩传达了皇帝旨意,并与他们密谋了除掉窦氏的计划,暗地里做好了各种准备。

公元92年,只有十四岁的汉和帝开始发难了。他发出诏书,召在外领兵的窦宪,回京任辅政大臣。汉和帝是想擒赋先擒王,把窦宪骗来扣押。同时,汉和帝命丁鸿和任隗,率领手下将士,把守城门和交通要道。汉和帝自己则亲临北宫,命执金吾和北军将领备战,以防不测。汉和帝虽然年少,却部署得十分周密,他织好了大网,准备将窦氏势力一网打尽。

窦氏家族对汉和帝的计谋毫无察觉。窦宪接到诏书,没有丝毫怀疑,他平日骄横惯了,认为由他辅政,是理所当然的。于是,窦宪高高兴兴地启程回京。可没有想到,他刚一进城,就被收缴了大将军的印信绶带,扣押起来。

见窦宪被擒,汉和帝一声令下,丁鸿、任隗、郑众等人,按计划分头行动。一夜之间,窦宪兄弟和亲信党羽全部落网,窦宪的一些心腹爪牙随即被处死。汉和帝看在窦太后的面子上,没有处死他那几个“舅舅”,只是令窦宪、窦笃、窦景等人,都回到封国去,并严密监视。后来,窦氏兄弟都在封国自杀了。窦太后也被软禁起来,不能参与政事。

汉和帝成功夺回了大权,开始亲自处理政务。五年之后,窦太后死了,宫中多年的秘密被揭开。汉和帝这才知道,自己的生母是梁贵人,是被窦太后害死的。汉和帝悲痛不已,大臣们纷纷上书谴责窦太后,要求取消其尊号,不与汉章帝合葬。汉和帝念及窦太后对自己有养育之恩,没有忍心处置。

汉和帝亲政以后,深知大权来之不易,不肯托付别人,而是亲力亲为,大小事务都由自己亲自处理。汉和帝白天临朝听政,夜里批阅奏章,直到深夜才睡,天天如此,从不懈怠。所以,汉和帝是历史上最勤政的皇帝之一,有“劳谦有终”之称。

汉和帝既有心机,又有爱心,他多次下诏,赈济灾民,减免税赋,安置流民,救助鳏寡孤独。汉和帝在法制上主张宽刑,那个向汉章帝建议为政宽和的陈宠,被汉和帝提拔为廷尉,掌管天下司法,使得司法公正,刑罚宽缓,很少有冤狱。

汉和帝注重选用良吏,他曾经四次下诏纳贤,选拔了大批优秀人才。汉和帝改变了汉章帝放弃西域的政策,重新设置西域都护,加强对西域各国的统治。

汉和帝也有缺陷,他重用宦官,埋下了日后宦官专权的种子。在铲除窦氏势力的时候,宦官郑众立有首功,汉和帝提拔他为大长秋,后封为鄛乡侯,并常常与他商议国家大事。所以,《后汉书》说:“宦官用权,自此始矣。”

汉和帝时期,是东汉国力最强盛的时期,垦田面积达七百多万顷,人口达五千多万,被称为“永元之隆”。

可惜,天不佑年,汉和帝在位十七年,二十六岁就英年早逝了。

从公元25年刘秀建立东汉,到公元105年汉和帝病逝,这八十年时间,是东汉王朝的前期,也是兴盛时期。开国皇帝刘秀和汉明帝、汉章帝、汉和帝这四位皇帝,虽然性格不同,治国方式有别,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奉行以儒家思想治国,推行仁政,勤政为民,并且年富力强,贤明睿智,这是东汉前期兴盛的根本原因。

在这兴盛的八十年间,东汉的经济、社会、文化和科学技术等,都得到快速发展,出现了许多历史上著名的大事件,其中之一,是佛教传入了中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