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新视角读后汉书 > 41、王充创立无神论

新视角读后汉书 41、王充创立无神论

作者:songyvsh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1-19 03:42:35

41、王充创立无神论

王充创立无神论

无论是佛教,还是道教,都是宣扬神仙鬼怪的,属于唯心主义范畴。在那个时代,人们对自然界认知水平有限,迷信鬼神也是很自然的事情。然而,在两千年前的东汉前期,竟然出了一位无神论者,公开宣称上天和鬼神都是不存在的,他的名字叫王充。王充写了一部伟大的唯物主义哲学著作,叫《论衡》。

《后汉书》记载,王充,是会稽上虞(今绍兴上虞)人,出生于公元27年。王充少时死了父亲,他对母亲很孝顺,人们都称赞他。

王充长大以后,到洛阳太学学习,拜著名学者班彪为师。王充家境不是很好,舍不得花钱买书,常常到书店翻阅书籍,他记忆力超强,看过一遍,就能记诵下来。所以,他通晓了诸子百家的学说,学识渊博。

王充喜欢博览群书,但并不拘泥于书中章句,而是喜欢独立思考和用心琢磨。他认为,有些儒生,只死记书本上的东西,却失掉了书中的精髓和真谛,这样读书,只会见识浅薄,是没有多大意义的。王充根据自己的读书体会,形成独自的见解,常常发表一些与众不同的议论,乍一听,他的见解十分怪异,但仔细想想,又觉得很有道理。

王充学业有成以后,先在家乡教书,后来会稽郡征聘他为功曹。功曹是辅佐郡太守的官吏,主管人事。王充志不在官场,又不会趋炎附势,常常与太守意见不合,多次发生争论。有一次,王充与太守大吵一顿后,生气辞职了。后来,剌史征聘他为从事,王充干了不久,又辞职不干了。此后,王充在家里专心读书写作,再也没有入仕做官。在他晚年的时候,汉章帝闻其名声,特下诏征聘他。当时,王充已近七十,而且有病,没有应诏。汉和帝时期,王充在家中病逝。

王充在家里,一边读书,一边思索,一边写作。他有时也外出,有目的地去考察一些自然现象。王充谢绝一切庆贺、吊丧等礼节,几乎不与外界来往;他房屋里的窗户、墙壁上,到处放着刀和笔,便于他顺手拿来写作。王充一生辛勤耕耘,写了许多著作,其中,最能体现王充思想,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哲学论著《论衡》。

《论衡》,意思是指评价社会现象的天平,它解释世俗之疑,辩明是非之理,目的是“冀悟迷惑之心,使知虚实之分”。王充在书中,否定了图谶神学、鬼神迷信,也批判了儒学中的“无人感应”,系统阐述了他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论衡》是中国古代一部伟大的唯物主义哲学文献,也是一部不朽的无神论著作。

王充为了写作《论衡》,呕心沥血,花费了三十多年时间。《论衡》现存八十五篇,有二十多万字,其大体内容,可以分为五个方面。一是论述人的生命问题,二是论述天人关系,三是论述人鬼关系,四是批判“无人感应”,五是自传和其他。

王充的自传,就很特别,与其他人不同。其他人写自传,记述祖上事情时,总是扬善遮丑,而王充却是自揭其短。王充在《论衡·自纪篇》中说,他的祖籍,在魏郡元城(今河北大名),与王莽是同一家族。元城王氏,在西汉时期极为风光,王莽建立新朝后达到顶峰,成为天下第一家族。但是,随着王莽的垮台,王氏家族地位一落千丈。王充的祖上受此影响,被迫迁到江南,成了以农为业的普通人家,家族走向衰落。

王充的祖上,虽然家族败落,却依旧保持着强横彪悍的门风,飞扬跋扈,肆无忌惮,仗势凌人,横行乡里,遇到灾荒年,还干些杀人越货的勾当,名声越来越坏,仇人越来越多。到王充爷爷王汛的时候,为了躲避仇家,不得不迁居到会稽郡钱塘县。迁居之后,王家兄弟依然不知收敛,斗气逞勇,欺负别人,后与当地一个姓丁的豪强结怨,几番争斗下来,吃亏不小,只好再次搬家,迁到上虞。

王充据实记述了祖上的这些不光彩行径,本意是为了标榜自己不说假话而讲真话的人生信条,结果遭到人们诟病,指责他不孝。许多人认为,祖上的劣迹,别人可以说,王充却不能讲,否则就是“大不孝”。在那个以孝为先的时代,王充敢于自揭家丑,是需要有很大勇气的,这也显示了他与众不同、特立独行的性格。

王充在《论衡》中的许多论述,确实有着独特和异常的见解。当时佛教、道教兴起,人们普遍信奉鬼神。王充却认为,人生下来就有死,死后形体腐朽,朽而成灰土,何以为鬼?人死犹如火灭,火灭岂能有光?在两千年前,王充的“无神论”思想,无疑是相当超前的,很难被当时的人们所接受。

东汉时期,朝廷已经开始以新儒学作为统治思想。这个新儒学,是董仲舒提出的唯心主义哲学思想,其核心是“无人感应”,说上天创造了人和万物,并且产生帝王,来统治万民;同时,帝王也要顺从天意,否则,上天会降下灾祸,以示警告。“天人感应”的说法,有利于帝王的统治,得到统治者的赞许和支持,也被人们所接受。王充却冒天下之大不韪,竟敢向这一传统思想展开攻击。

王充在《论衡》中论述道:天和地,都是自然的物质实体,上天是没有生命的,不会有目的地安排什么,更不会有意识地降下灾祸。王充利用他掌握的自然知识,解释了刮风下雨、电闪雷鸣、潮汐涨落、月亮盈亏、旱涝灾害以及人的生老病死等诸多现象,涉及到天文、地理、物理、生物、医学等多个领域。这反映了王充科学知识的渊博,也体现了东汉时期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

王充从自然主义的唯物论出发,论述社会发展和社会现象,他公开宣称世界是物质的,上天和鬼神是不存在的,世上万物都是自然形成的,从而建立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古代唯物主义体系,这在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由于时代局限性,王充的唯物主义体系也存在缺陷,但仍然对后来唯物主义和无神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论衡》反叛于儒家正统思想,许多观点都是鞭辟入里、石破天惊,而且有诋毁圣贤、诽谤朝廷之嫌,所以,遭到当时和后来历代统治者的冷遇、攻击和禁锢,说它“背经离道,非圣无法”,视其为“异书”。社会上一些学者,对《论衡》的评价,也是见仁见智,褒贬不一,毁誉参半,称其为“奇书”。

直到近代,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后,人们才对王充和他的《论衡》,有了客观的认识和系统研究,才认识到《论衡》宝贵的历史价值。《论衡》就像被久埋土中的“黄金”,终于放射出灿烂的光芒;王充作为敢为人先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受到人们尊重,永垂青史。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