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新视角读后汉书 > 68、黄巾起义动摇天下

新视角读后汉书 68、黄巾起义动摇天下

作者:songyvsh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1-19 03:42:35

68、黄巾起义动摇天下

黄巾起义动摇天下

东汉中期以来,经过安帝、顺帝、冲帝、质帝、桓帝、灵帝等六个幼小或者无能的皇帝,外戚和宦官轮番把持朝政,导致朝廷**,社会混乱,经济衰退,民不聊生。人们对东汉政权失去信心,终于爆发了全国规模的农民大起义,矛头直指东汉王朝。领导农民起义的,是张角、张宝、张梁兄弟。

张角,是河北邢台巨鹿一带人,他和弟弟张宝、张梁,都信奉道教。汉灵帝初年,兄弟三人首先在灾情严重的河北开始传教,通过培养弟子、广收徒众,创立了太平道。

太平道,是我国道教的早期派别之一,它以《太平经》为主要经典,信奉黄帝和老子,提出了“致太平”的理想,致力于建设一个太平社会。在这个太平社会里,没有剥削压迫,没有饥寒病灾,没有诈骗偷盗,人人自由幸福。这是太平道的基本教义和宗教信仰。

张角以给人治病做掩护,广泛宣传《太平经》中关于反对剥削压迫、平等互爱的思想。张角派出众多弟子,到四面八方去宣传教义,发展教徒。当时,外戚专权,宦官当道,天下黑暗,人民苦不堪言,因而“致太平”的理想,深受百姓拥护,十年时间,教徒达数十万人,势力遍布青、徐、幽、冀等八州。入教者成分复杂,大多数是贫苦农民,也有城镇工商业者,甚至还有一些官吏和宦官。

张角见势力已大,决心推翻腐朽没落的东汉王朝,建立一个太平社会。张角把各地教徒组织起来,分为三十六方,大方万余人,小方几千人,每方都指派了首领,随时准备起义。

张角提出了响亮的起义口号,即“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意思是说,汉朝气数已尽,太平道应当取而代之,实现天下太平。张角计划在公元184年3月5日发动起义。

张角还准备了一颗“重磅炸弹”,他命令大方首领马元义,聚集荆州、扬州信徒数万人,与洛阳城内的教徒取得联系,还联络了皇宫内的宦官教徒,准备里应外合,一举拿下洛阳,攻占皇宫。此计如果能成功,大事就成了。

可惜,在这关键时刻,张角的弟子、济南人唐周叛变告密。汉灵帝这才知道要出大事,大惊失色,立即派兵逮捕了马元义,押到洛阳车裂。汉灵帝随即在洛阳城内进行大搜捕,杀了一千多人。同时,下令抓捕张角等人。

张角见计划泄露,急忙不分昼夜地向各方下达紧急命令,要求立即举行起义。公元184年2月,张角兄弟率先在冀州举事,张角称为“天公将军”,张宝称为“地公将军”,张梁称为“人公将军”。十天之内,全国二十八郡同时暴动,起义者都头裹黄巾,故称黄巾起义。黄巾军人多势众,官府难以抵抗,州郡失守,官吏逃亡,天下震动,朝廷惊慌。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农民大起义,一贯养尊处优的汉灵帝慌了手脚。这个时候,朝廷多是一些溜须拍马之人,平庸无能之辈,那些贤臣良吏,早就被两次“党锢之祸”给清除干净了。于是,有很多人给汉灵帝谏言说,如果党人也与反贼结合起来,那就不得了了,应该立即放开党禁。

汉灵帝一听,心中害怕,赶紧下诏,废除了长达近二十年的党锢。这的确是一个正确的决策,起义军都是一些朴实的农民,很少有政治头脑和政治才干,如果党人与他们结合在一起,或许大事能够成功。

汉灵帝放开党禁之后,效果立竿见影,众人纷纷举荐贤能之士,去镇压黄巾起义。这些党人,受传统道德的影响,还是效忠朝廷的,接到任命,就义无反顾地去讨伐黄巾军了。

皇甫嵩,是镇压黄巾起义的主要人物。他出身将门世家,时任北地太守,上书请求解除党禁,经人推举,被任命为中郎将,率兵去镇压颍川一带的黄巾军。皇甫嵩具有很强的军事才能,他用火攻的办法,灭掉了颍川的黄巾军。随后,乘胜进攻汝南、陈国,平定了三郡,又攻占广宗,杀了张宝和张梁。皇甫嵩镇压黄巾起义功高名显,事后却因为得罪了宦官,反而被免官了。

卢植,品德高尚,文武双全,黄巾起义爆发的时候,他在做文字匠,经人推荐,当上了中郎将,负责平定冀州的黄巾军。刘备带一支人马,投奔于他。刘备从此发迹,后来创建了蜀国。卢植军队连战连胜,把张角逼进了广宗县城,眼看就要破城,却得罪了前来督察的宦官,被免职入狱。

曹操,在“党锢之祸”中受到牵连,此时也得到重用,被任命为骑都尉,率兵镇压黄巾起义。曹操有勇有谋,大破黄巾军,斩首数万级,因功升迁为济南相,后来奠基创建了魏国。

孙坚,智勇双全,少年英雄。黄巾起义爆发的时候,他只是一名小小的县丞。朝廷放开党禁,广招贤才,他被推荐为军中司马,讨伐黄巾军,屡立战功,后来奠基创建了吴国。

由于朝廷放开党禁,致使许多人才被推荐出来,与黄巾军为敌,如袁绍、袁术、丁原、王允、董卓等人。而黄巾军缺乏政治人才和军事人才,起义之后,各地起义军又没有迅速集结起来,而是分散作战。他们没有战略目标,只知道攻城或者守城, 特别是起义不久,张角就病死了,随后张宝、张梁又战死,群龙无首,没有统一的协调和指挥,因而被朝廷军队各个击破。

张角发动的黄巾起义,经过九个月时间,主力就被消灭了,但起义并没有结束。此后,张角起义军的余部仍在坚持战斗,他们分散活动在许多地区,势力大的有二三万人,势力小的也有几千人。朝廷军队无力把他们全部剿灭,令汉灵帝十分头疼。

四年之后,黄巾军经过一系列准备,举行了第二次大起义,同样声势浩大。郭泰在西河起兵,攻占了太原郡、河东郡等地;汝南黄巾军再度兴起,攻城略地;青州、徐州等地也爆发大规模起义,占领郡县,杀掉官吏。面对再次兴起的起义烽火,汉灵帝更加恐慌紧张起来。

朝廷军队在剿灭第一次黄巾起义的时候,自身也遭受了很大损失,现在又要进行第二次征讨,明显感到兵力不足。于是,朝廷大臣刘焉提了个建议,将刺史改为州牧,加强地方实权,同时允许地方政府自建军队,以便于有力量剿灭黄巾军。

汉灵帝没有别的办法,只好采纳了。其实,这个决策是把双刃剑,虽然有利于剿灭黄巾军,但却削弱了中央集权,使得地方政府拥兵自重,造成了军阀割据,实际上是弊大于利。

黄巾起义经历了二十多年时间,才最终失败。在剿灭黄巾军的过程中,各地政府以及一些豪强,纷纷自建军队,形成了军阀割据,再也不听从中央的号令了。这个时候的朝廷,被宦官把持者,已经**透顶,没有一点向心力和号召力,各地不听它的,也是理所当然的。黄巾起义虽然最终失败了,但它动摇了东汉江山,使东汉政权名存实亡了。

黄巾起义,是我国历史上第三次全国规模的农民战争,它与前两次有着明显的区别。陈胜起义,是为了保命,临时起意;绿林赤眉起义,是为了生存,先当盗贼,后来形成了规模。而黄巾起义,却是一次有长期准备、有周密计划、有明确目标的政治活动,而且是利用宗教的形式进行的。因此,黄巾起义,在中国历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黄巾起义失败的主要原因,是起义之后,没有形成统一的指挥和领导,缺少一位有战略眼光、有能力的领袖人物。由此可见,领袖人物的作用,是极端重要的。

黄巾起义被镇压下去了,宦官们继续把持朝廷,为所欲为,东汉王朝更加混乱不堪。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