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新视角读后汉书 > 精选2、东汉也有“将相和”

新视角读后汉书 精选2、东汉也有“将相和”

作者:songyvsh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1-19 03:42:35

精选2、东汉也有“将相和”

东汉也有“将相和”

将相和的故事,人们都很熟悉,说的是战国时期,赵国的国相蔺相如和大将廉颇,起初产生了矛盾,后来以国家大局为重,握手言和,被人们所称道。到了东汉时期,也有将相和的故事,故事的主角,一个是功比萧何的寇恂,另一个,则是战功赫赫的左将军贾复。

《后汉书》记载,贾复是河南邓县人,东汉开国名将,“云台二十八将”之一,唐朝和宋代追封的古代名将,他都名列其中。

贾复年轻的时候,勤奋好学,熟读四书五经,是一位儒生。没有想到的是,这位温文尔雅的书生,日后却成了叱咤风云的武将,为东汉开国立下赫赫战功。

王莽末年,天下大乱,贾复聚众数百人起义,不久归附了刘玄政权。

贾复胸怀大志,见刘玄平庸无能,成不了大事,毅然北渡黄河,去追随刘秀。贾复与刘秀并不认识,就先去见邓禹。邓禹见贾复有将帅的风度,很高兴,立即把他引见给了刘秀。

刘秀一见,十分喜欢,见贾复骑的马瘦弱,当即把自己的马赐给了他,同僚们都很妒忌。有人建议说,贾复可以去当个县尉。刘秀断然否定,说:“贾复有击退敌军于千里之外的威风,岂能去当一个县尉?” 于是,任命贾复为破虏将军。

贾复虽说是儒生出身,但在战场上却是勇猛过人。有一次,贾复率军与青犊起义军作战,从早晨打到中午,战况十分激烈。刘秀派人告诉贾复,说士兵们都饿了,可以吃完饭再打。贾复不肯,说先破敌,后吃饭。于是,贾复身先士卒,带头拼杀,无人能挡,敌人纷纷败走。一战下来,贾复名声大振,诸将都佩服他的神勇。

贾复平时文质彬彬,一旦上了战场,就像猛虎一般,好像换了一个人。贾复打仗不要命,多次负伤,身上伤疤有十二处。有一次,他与一支起义军在真定鏖战,大破敌军,但贾复也身受重伤,奄奄一息。将士们以为贾复不行了,报告了刘秀。

刘秀一听,眼泪就流下来了,叹息着说:“可惜呀,我失去了一位勇将。听说他夫人怀孕了,如果生个女孩,我就让儿子娶她;如果生个男孩,我就把女儿嫁给他。”

这是史书中有关指腹为婚的最早记载。当时,刘秀的指腹为婚,是对功臣的一种安慰,可到了后来,却逐渐演变成一种陋习了。后来,贾复奇迹般地康复了。至于他是否真的与刘秀结为儿女亲家,《后汉书》没有记载。

刘秀知道贾复上了战场,就是玩命,怕他有失,就让他跟随自己身边,很少派他远征,也不让他独自领兵,所以,贾复缺少独挡一面的功劳。每当诸将们谈论功劳的时候,贾复总是默默不语,心情不爽。刘秀见了,安慰他说:“贾君的功劳,都在朕心里装着呢。”听了刘秀的话,贾复才高兴起来。后来,刘秀封贾复为左将军。

贾复体恤部下,爱护士兵。有一次,他的一个部将违反了军纪,被时任颍川太守的寇恂杀了。贾复知道以后,暴跳如雷,认为寇恂故意与他为难,发誓要与寇恂势不两立。

寇恂是位有远见的政治家,他以国家利益为重,不想与贾复发生冲突,便处处躲避他,不与他见面,同时,对贾复的部下格外优待,尽量缓和予盾。刘秀听说以后,觉得两个人都是他的股肱之臣,如果争斗,必然误了大事,决定亲自出面调解。

刘秀摆下酒宴,请贾复、寇恂二人吃饭。在皇帝面前,贾复自然不能发作。刘秀说:“目前天下未定,两虎岂能私斗?”接着,刘秀对贾复晓之大义,劝他以大局为重,不要计较个人私怨。寇恂也表现出政治家的大度,既解释了依法处死其部下之必要性,又对未能事先向贾复说明情况表示歉意,说得合情合理,态度诚恳。

贾复并不是不明事理之人,见此情景,深受感动,于是,两人尽释前嫌,握手言和,一齐向刘秀表示,一定要同心协力,共扶汉室。刘秀十分高兴,夸赞二人忠诚。刘秀这顿酒饭,实在是太有价值了。

贾复与寇恂达成了“将相和”,两人团结一致,共同为刘秀平定天下、建立东汉做出重要贡献,被人们传为佳话。

不过,凡是有人群的地方,都会有矛盾,而且素质参差不齐。刘秀的文臣武将们,总体上能够同舟共济,但也不乏勾心斗角、忌贤妒能之事。大名鼎鼎的马援,就因为遭人嫉妒,结局凄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