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新视角读后汉书 > 精选6、造纸术是太监发明的

新视角读后汉书 精选6、造纸术是太监发明的

作者:songyvsh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1-19 03:42:35

精选6、造纸术是太监发明的

造纸术是太监发明的

东汉前期,不仅经济文化快速发展,科学技术也日益繁荣,其中一个重要标志,是造纸术的诞生。造纸术的发明和推广,不仅对中国,乃至对全世界都产生了重大影响,被誉为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发明造纸术的,是一个宦宫,也就是太监,名字叫蔡伦。人们普遍对太监的印象不太好,可是,太监当中也有人才,甚至有不少名垂青史的人物,明朝时期有个七下西洋的郑和,也是一位太监。

《后汉书》记载,蔡伦是桂阳人,出生年月不详。在汉明帝时期,蔡伦入宫做了太监,当时年龄应该不是很大。

蔡伦小时候受过启蒙教育,读过《周礼》、《论语》,有一定文化,并且聪明好学,机灵敏捷。入宫以后,他先在掖庭当差,后提升为小黄门,服侍窦皇后。窦皇后很欣赏他,把他做为心腹。窦皇后诬陷宋贵人,命蔡伦参与审理案件并进行监管,致使宋贵人在狱中自杀。

汉和帝即位时年龄幼小,窦皇后成了窦太后,临朝摄政。她提拔蔡伦当了中常侍,成了传达诏令、管理文书、参与朝政的高等宦官。蔡伦是属于窦太后一派的人。

不过,蔡伦胸怀正义,心性秉直。《后汉书》说,蔡伦敦厚谨慎,有才学,尽心公事,而且敢于直言,曾数次触犯圣意,匡正过失。蔡伦不搞结党营私那一套,每当休假的时候,他都闭门不接待宾客,不与朝中大臣私下来往。有时候,蔡伦还微服出访,了解社情民意。

窦太后摄政期间,她的几个兄弟把持朝廷,权倾朝野,极为显贵。蔡伦看不惯他们的飞扬跋扈,不与他们同流合污,而是忠心服侍汉和帝,并与太监郑众关系密切。汉和帝与郑众商议,一举铲除了窦氏势力,蔡伦积极参与,立有功劳。汉和帝亲政之后,提拔蔡伦当了尚方令。

尚方,是一个主管皇宫制造业的机构,人们熟悉的“尚方宝剑”,就是这个机构制造出来的。当时的尚方,集中了全国的能工巧匠,代表了那个时代制造业的最高水平,这为蔡伦发挥聪明才智提供了一个极好的平台。

蔡伦掌管尚方机构以后,大幅度改进制作工艺,制造的刀剑等器物,达到了当时技术的顶峰,名扬天下。在制作各种器物的同时,蔡伦开始琢磨改进造纸术。

人们创造了文字,有利于文化交流,但如何把文字记载下来,却是长期面临的一道难题。在古代,人们把文字烧制在陶器、青铜器上,或者刻在岩壁、龟甲、兽骨上,费时费力,很不方便。

春秋战国以后,人们把文字写在竹简木简上,或者写在丝帛上。这虽然有了很大改进,但竹简狭小,容纳不了太多的文字;丝帛昂贵,一般人用不起。到了西汉时期,出现了用麻做的纸,但质量不高,难以大规模推广。蔡伦总结以往人们的造纸经验,改进造纸工艺,终于造出了人们需要的纸张。

《后汉书》记载了蔡伦的造纸方法,说蔡伦用树皮、麻头、破布、渔网等物为原料,制造出纸张,被天下人称为蔡侯纸。《后汉书》记载很确切,认定蔡伦就是纸的发明人。后来,有人提出过异议,认为在蔡伦之前,就已经出现了纸。依笔者看来,那可以称之为纸的萌芽状态或者初始阶段,真正意义上的纸,就是蔡伦发明的。

蔡伦发明造纸术,充满了艰辛,经历了无数次试验,制作方法也很复杂,大体需要六个步骤。第一步,精选废麻布、树皮、破鱼网等造纸原料;第二步,将原料冲洗、浸泡和粉碎;第三步,将粉碎后的原料加上草木灰水,入锅蒸煮,除去杂质;第四步,把蒸煮后的原料漂洗干净,捣成纸浆;第五步,用细密的竹帘或纱网把纸浆捞出;第六步,把纸浆弄平、晒干,形成纸张。蔡伦制作出来的纸,厚薄均匀,富有韧性,而且成本低廉,便于推广。

公元105年,蔡伦正式向汉和帝献纸,并将造纸方法写成奏章,一同呈献。汉和帝大喜,诏令朝廷内外使用并推广。蔡伦因为做出了重大贡献,被封为“龙亭侯”。

人们见到这种轻薄柔韧、价格低廉、便于书写和携带的纸张,无不啧啧称奇,便把这种纸称为“蔡侯纸”。

蔡伦发明了造纸术,极大地促进了文化交流,后来,造纸术沿着丝绸之路,经过中亚、西欧,逐渐向全球传播,为世界文明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蔡伦为人类文明建立了不朽功勋,但他的结局却是不幸的。公元121年,汉安帝亲政。汉安帝是宋贵人之子刘庆的儿子,宋贵人是被窦太后诬陷致死的,蔡伦也参与其中。汉安帝要为祖母报仇,命令蔡伦,自己去向廷尉认罪。蔡伦不愿意受辱,洗浴干净,穿戴整齐,服毒自杀,他受封的侯国也被取消了。

蔡伦虽然结局不幸,但他为人类做出了杰出贡献,千百年来备受人们尊崇,他被尊奉为“纸神”、造纸鼻祖。蔡伦的造纸术,改变了世界面貌,在世界公认的“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百位名人”中,蔡伦位居前十名。

后人为蔡伦建造了“蔡侯祠”、“蔡伦纪念园”等,以示怀念和景仰。蔡伦勇于探索、敢于创造的精神,永远激励着人们不懈奋斗、创新发展。

蔡伦死后不久,东汉又出了一位杰出的发明家,名字叫张衡。张衡发明制作了地动仪,同样闻名于世界。

张衡制作地动仪

张衡,是东汉前期著名的发明家、天家、地理学家、家、数学家。张衡知识渊博,富有创造,在许多领域都有建树,他最有名的,是发明了世界上首台地动仪,比欧洲早一千五百多年呢。

《后汉书》记载,张衡是河南南阳人,他的祖父是东汉名臣张堪。张堪当过蜀郡太守和渔阳太守,廉政爱民。民谣赞他:“张君为政,乐不可支。”

张衡受其祖父影响,从小刻苦向学,少年时代就才学出众。张衡十六岁那年,离家外出求学。他先到了长安一带,这一地区,当时处于学术文化中心,壮丽的山河和宏伟的秦汉古都,使他大开眼界。后来,他进入洛阳太学学习。张衡兴趣广泛,求知欲很强,精通五经六艺,爱好,还特别喜欢研究数学、天文地理和机械制造。

在汉和帝时期,张衡被推举为孝廉,可以入仕做官,但张衡志不在此,朝廷几次征召,他都没有去。后来,张衡应南阳太守之请,做了八年主簿。

公元111年,朝廷再次征召张衡入京,做了太史令。这个时期的太史令,已经不再撰史,而是掌管天文历算,负责推算历法,研究天时、星历、瑞应、灾异等,这很适合张衡的口味,他在这个岗位上,先后干了十四年。张衡利用职务之便,兴志勃勃地学习、研究、探索、著书和制作仪器,他的许多重要发明,都是在这个时期完成的。

张衡最大的成就,是研究发明了地动仪,地动仪是测验地震的专门仪器。当时,地震频发,由于信息不便,有时候地震发生了很长时间,消息才能传到朝廷,贻误了救灾时机。有了地动仪,就能随时知道哪个方向发生了地震,便于及时救援。

《后汉书》详细记载了地动仪的形状和作用。记载说,地动仪用精铜铸成,圆径八尺,顶盖突出,形同酒樽。地动仪有八个方位,每个方位上,都有一条口含铜珠的龙,龙下方有蟾蜍与其对应。任何一个方向发生了地震,龙口里的铜珠就会落入蟾蜍口中,由此便可知道地震发生的方位。地动仪造好了,许多人不相信,只有张衡信心满满。

有一天,地动仪上位于西方的那条龙,口含的铜珠突然落了下来。张衡马上向朝廷报告,说西部地区发生了地震。很多人摇头不信,皇帝也半信半疑。过了几天,陇西郡快马来报,说陇西一带发生了地震,众人这才大呼神妙。此后,朝廷正式使用地动仪,来测验地震情况。

张衡发明的地动仪,是世界上第一台测验地震的仪器,被称为世界地震仪之祖。国外用仪器观测地震,是十九世纪以后的事情,张衡超越了世界科技发展一千五百多年,这是相当不简单的。

到了现代,为了纪念张衡的突出贡献,联合国天文组织,将月球背面的一个环形山,命名为“张衡环形山”,将太阳系中的一个小行星,命名为“张衡星”。

张衡除了发明了地动仪,还创制了浑天仪。浑天仪是一种天文仪器,它与天球同步转动,以显示星空的周日视运动。张衡创制的浑天仪,也是遥遥领先于世界水平。

另外,张衡还制造了指南车、计里鼓车、独飞木雕等许多机械器物,都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张衡在地形图、历法、数学等多个领域,也有许多发明创造。张衡是中国古代最杰出的发明家之一。

张衡不仅在科学技术上贡献突出,在方面也享有盛名。他与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并称汉赋四大家,其代表作《二京赋》、《归田赋》,被人们广泛传诵。张衡是中国古代一位博学多才大师。

后人对张衡给予高度评价。郭沫若称赞说:“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见,万祀千龄,令人敬仰”。

蔡伦发明造纸术、张衡制作地动仪,都是领先世界的重大发明,为人类进步做出了卓越贡献。他们之所以能做出如此大的成就,除了个人的勤奋努力之外,与当时的社会环境密不可分。东汉前期,在光武、明帝、章帝、和帝几位贤明皇帝的治理下,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繁荣,才促进了文化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蔡伦和张衡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当时的社会发展水平。

东汉前期是一个兴盛时期,不仅体现在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上,在军事和国防建设上也有重大成就,其中有两件大事名垂青史,一是班超收复西域,二是窦宪灭掉北匈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