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太史信列传 > 一百二十一、太史信让李霜累得一夜没睡

一百二十一、太史信让李霜累得一夜没睡

太史信并不知道,他“飞鸽传书”到帝都后,在女皇心中引起了怎样的涟漪。当女皇深夜思索是否要把太史信召回帝都的时候,这个身份特殊的县令正在做手工活。

夜已深,星未眠。浓重的夜色如同一块黑布盖在大地上方。闪亮的繁星则是点缀在这黑布上的印花。太史信坐在上郡县衙的院子里,手里摆弄着什么。他身旁的小桌上,放着一盏小灯,一个茶壶,几个茶杯。

拓跋青儿脚踝还未痊愈,她轻轻踮着脚,走到太史信身后,准备给他一个惊吓。

“青儿还没睡呢?”太史信并未回头,一开口反而吓了拓跋青儿一跳。

拓跋青儿坐到太史信旁边的小凳子上,饶有兴致地看着太史信手里的东西:“你也没有睡呀,玩儿什么呢?”

太史信并未停下手里的事情,他看向茶壶茶杯:“天热,喝点水吧,自己倒。”

拓跋青儿自己倒了一杯茶,喝了一口,惊奇地问:“你这是什么茶,居然这么清淡,喝不出茶的味道。”

太史信“嗯”了一声:“这本来就是白开水。从小到大,天热的时候,我最喜欢喝凉白开了。”

拓跋青儿奇怪地看着太史信:“太史大将军如此没有情调,这夜色正好,不喝茶也应该喝点酒呀!”

太史信摇摇头:“我心里难过的时候不喝酒。师父告诉我,不能用酒麻痹自己,要完完整整地感受心中的痛,痛苦让人成长。”

拓跋青儿一拍太史信的肩膀:“有什么难过的事儿,跟姐姐我说说,姐姐哄哄你。”

太史信又拿起了一个东西:“青儿知道过几天是什么日子嘛?”

拓跋青儿想了一下,脸上半羞半喜:“七夕呀,你要七夕送我东西也不是不行……”

太史信脸色一黯,慢慢说出三个字:“七月半。”

拓跋青儿大吃一惊,她看向太史信手中的东西,发现是个做工精巧的河灯。太史信做的事情就是在河灯里写上人名。

“七月半”是新汉帝国的民俗节日,发端于远古时期先民祭祀祖先的行为,后来随着道教兴起、佛教传入,与二者交相融汇,在道教语境下被称为“中元节”,在佛教语境下叫做“盂兰盆节”。不同语境下具体风俗虽然有不同之处,但主旨都是祭奠亡者,为生者祈福。按当时新汉帝国的习俗,这一天晚上,官府会在各城组织法会,超度亡魂。路上店铺会早早关门,把街道留给亡灵。有条件的家庭也会在家门口点燃香烛,摆放贡品,指引亡者回家看看,向孤魂野鬼布施。在有河湖的地方,人们点燃河灯后让它泛水漂流,表达对亡者的思念或对生者的祝愿。

“等到‘七月半’的时候,我应该已经和崔羽彤她们在并州城了,我想把这些河灯放到郦河里边。”太史信看着拓跋青儿,一板一眼地说。

拓跋青儿拿起桌上的毛笔,找到一个没写名字的河灯,一笔一划地在上边写字。写好了,她把河灯递给太史信:“把我的河灯也放到郦河里边吧……不许偷看。”

太史信把拓跋青儿写好的河灯装到袋子里:“好,我不看。不过,我和崔羽彤她们去办差,要离开上郡一阵子,青儿你好好养伤。”

拓跋青儿点点头:“好,我等你回来。”她看着太史信,神色变得俏皮:“要是我脚没事儿了,你还恋着外边的莺莺燕燕,姐姐我就去抓你回来。”

太史信认真地看着拓跋青儿:“青儿你多加小心,我总觉得有事要发生。你不妨在县衙多住一段日子,有蒋大哥带着禁卫军守卫,这里还算安生。”

“算你还有点良心,”拓跋青儿满意地看了看太史信,“不过,我要是在这里长住,那是以什么身份呢?”

太史信继续整理着河灯:“你住在这儿,就说你是烧火小工、剃头师傅或者看门大爷,都行。”

拓跋青儿在太史信手上使劲拧了一下。

太史信脸上没有任何感受到疼的表情,只是平静的提醒拓跋青儿:“夜深了,好好睡一觉吧。脸上都有黑眼圈了。”

拓跋青儿低下头,捡起太史信用来固定口袋的绳子,把太史信的一条腿和桌子绑在了一起。

太史信没出声,用看弱智儿童的眼神看着拓跋青儿自娱自乐。

拓跋青儿把太史信绑结实了,转过身,从脖子上摘下一块玉佩,放到太史信手里:“这是我娘留给我的玉佩,这些年我一直带着,它一定可以保你平平安安。咱们不知多久才能再见,就让它代替我,守在你身边吧。”说完,她满面羞红地小步跑了。

太史信想起拓跋青儿生母已逝,这玉佩意义非比寻常。他正要起身,突然意识到自己被绑着了,只好目送拓跋青儿远去,轻轻地把留着姑娘体温的玉佩放在贴身的口袋里。放好了玉佩,太史信拔出匕首,在绳子上一划,被绑住的腿就自由了。他冲着一旁的墙角咳了一声:“出来吧。”

李霜从墙角走出,脚步轻盈地来到太史信身边,微微欠身:“公子。”她穿着青色齐腰襦裙,白色上衣,袖口和领口点缀着墨色,清新的气质中透出灵动。

太史信越发觉得李霜真是厉害。当她红纱赤足,展现绝伦舞姿的时候,是热情似火的;当她穿着布衣,静静守在太史信身旁的时候,是柔情似水的;当她青裙白衣,向太史信走来时,是清新灵动的。再和李霜相处一段时间,太史信可能会看到她的更多面。

“你怎么也还不睡?”太史信拿起茶壶,给李霜倒杯水。

李霜乖巧地一笑,轻声说:“阿霜要侍奉公子,公子没睡,阿霜自然要陪着公子。”

“睡吧,”太史信打了个哈欠,“明天还要赶路呢。”

“青儿姐姐真的很喜欢公子。”李霜若有所思。

太史信静静地看着李霜,没说话。

李霜拿起茶壶,给太史信的茶杯里加水:“好羡慕青儿姐姐,她喜欢的人还是挺在乎她的。”

太史信忽然开口:“李霜姑娘你是哪里人呀?”

李霜知道太史信又在转移话题,幽怨地看着他,声音也满是委屈:“人家痴心一片,公子总是顾左右而言他……”

太史信神色一变,挑衅地回应李霜的目光:“那你帮我个忙,你做到了,我便告诉你。”

李霜明媚地一笑,笑容中仿佛有万种风情:“好呀,公子可不要欺负人家……”

……

第二天一早,崔羽彤一行分乘三辆马车,在十余人的护卫之下,从上郡前往并州城。为了避免引人注目,所用马车都是商旅常见的大车,护卫也是商旅随从的装扮。崔羽彤、秦惠卿、小羽、墨儿和太史信乘同一辆马车,李霜独自乘另一辆马车,侍女们乘一辆马车。

马车之中,秦惠卿看了看太史信身旁空了一个位置,问:“李霜姑娘呢?”

太史信还没回答,崔羽彤就先开口了:“她昨晚一夜没睡,我安排她自己在另一辆马车上歇着了。”

秦惠卿柳眉微蹙:“一夜没睡?”

崔羽彤添油加醋:“那都是这位太史将军,累得李霜一夜没睡。”

“噫……”秦惠卿、小羽和墨儿用鄙夷的目光看着太史信。

太史信心想这崔羽彤还真是个唯恐天下不乱的家伙,自己开口解释:“我昨夜在忙,她不睡觉还来给我捣乱。我就让她给我干活,我睡觉去了。”

“噫……”秦惠卿、小羽和墨儿继续用鄙夷的目光看着太史信。

临近七月半,太史信昨夜准备了一些祭奠阵亡将士用的东西,具体说来就是河灯、冥纸、香烛之类的。光是河灯,太史信就准备了两百多个,寄托他对于那些战友的缅怀。这有名有姓的两百多人,包括早年与安南猴子作战、与猥琐阿三作战、与鲜卑军作战过程中血洒疆场的太史信亲朋好友。绕是太史信干活利索,在这么多河灯上写字也用了好一阵功夫。既然李霜不愿意睡觉还影响他干活,那就索性安排李霜去做这些事情好了。太史信承诺,只要李霜把这些东西整理好,就回答她一个感情方面的问题,以太史家族的荣誉保证,决不说谎。李霜自然不会放过这么好的提问机会,就闷头直忙活到了天亮,太史信也闷头睡到了天亮。一觉醒来,太史信自然是精神抖擞,李霜则累趴了。

崔羽彤依然不依不饶:“今天一早,我看李霜姑娘累了,想着要不咱们晚一天再赶路,让李霜好好睡一觉。这太史将军非急着出发。李霜以后跟在他身边,恐怕是要吃些苦头。”

太史信并不着恼,继续耐心解释:“今天出发,咱们能七夕之前赶到并州城。七夕的时候就可以看热闹了。”

“七夕还能看热闹?”小羽立刻来了兴趣。

在马车的前行中,太史信给车上的几人介绍了一下全戎当上并州之后的一些举措,重点介绍了节庆方面的内容。结合此前主政朔方城的经历,全戎总结出了一条发展地方经济非常重要的经验:人气。道理浅显易懂——做生意赚钱首先要有人,有生产商品的人,有运东西的人,有卖东西的人,有买东西的人,有了人气,才有财气。如何聚拢人气?除却前文提到的,整修扩建并州城,新建商铺,修缮道路,全戎更是把心思放在了过节上。

彼时新汉帝国从春节起,有上元节(元宵节)、上巳节(农历三月三,就是王羲之写《兰亭序》的那个)、寒食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至等。平均下来差不多每月都有一个节日。全戎即是立足于这些节日,不仅发扬传统民风民俗,还创新思路,举行各种新的活动,让节日的并州城不仅热闹,而且新奇好玩。每当节日前一个月,并州城都会贴出告示,阐明大致会有哪些活动。活动信息被往来商旅传到远方,就吸引了大量人员前来在节日期间做生意、凑热闹。

以即将到来的七夕为例,全戎集思广益,筹划了不少活动。

节日集市。在许多节日期间,并州主要街道上,除了现有商铺,还会增设大量临时摊点,这个七夕也不例外。每个摊点节日期间租金一两到十两不等。除却这些摊点会售卖美食杂货、服装特产,还会有各色杂耍艺人在街上表演,热闹非凡。以端午节的集市为例,那次全戎请来了大卫先生在街头表演戏法,让围观群众叹为观止。

华服大赏。全戎鼓励各界人士展现自己的节日盛装,以示并州城的兼容并包。在端午节的活动中,就有扮成屈原、宋玉的样子走过长长的舞台,因为扮相传神获得阵阵喝彩。这次七夕,主题是扮情侣,据说到时候不仅会有不同时期、不同风格打扮的情侣,还会有男人扮成男人、男人扮成女人、女人扮成男人、女人扮成女人的情侣出现。

集体婚礼。这一活动是全戎考虑到军人的特殊情况,按照七夕“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美好愿望,为驻扎在并州城附近的官兵举办集体婚礼。婚礼现场若干新人一同拜堂成亲,名义上主婚人便是州牧全戎。每一对参加集体婚礼的新人都会获得全戎亲自题写的祝词一张,包着大枣、花生、莲子等果品的福袋一个,如意一对,礼金十两。参加集体婚礼的将士无不把全戎当作天神一样,作战时奋勇向前。

鹊桥会演。寄托着对牛郎织女七夕团圆的美好祝愿,全戎安排工匠在并州城南门搭建台子、摆放花灯,在夜晚营造出“银河”、“鹊桥”的光影效果。七夕当晚,会有演员分别扮演牛郎织女,在“银河”两侧互诉衷情,在“鹊桥”上载歌载舞。这是七夕活动中的最后一项。

听着太史信还算生动的介绍,几个女孩眼中的兴趣越发浓厚。太史信看向车窗外,“愿意来并州城凑热闹的,恐怕不止马车里这几个人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