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最后的党项 > 《》上部十九

最后的党项 《》上部十九

作者:李玉岿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1-19 03:52:15

《》上部十九

李玉岿《最后的党项》上部十九,南海子和山前调查的工作结束

李保山捡拾周围的一些干枯的灌木准备着烧火的事情,郭虎从他们带着的一些大褡裢里,往外面拿着锅啊,热水壶啊,还有调料这些必不可少的东西。韩云龙拿一个羊皮皮囊去湖边打水去了。

因为他们5个人也只是随便在这里歇歇,尝尝南海子里的鱼,并没有准备在这边住宿,所以毛毡帐篷也就没有支架起来。

几分钟以后,一堆木材火焰就在李保山的侍弄下,熊熊的燃烧起来。

高喜财和刘黑子踩踏着那些斑驳陆离的结冰,走向一处冒出热气的湖面。老远的时候,他们就看见那处冒着热气的湖水上,还有十几只野鸭子。那些野鸭子看着他们两个人过来,先后扑棱棱的飞离开了这里。包括其他十几只水鸟,看到他们两个人的到来,也被惊吓得四散飞离开了这里。

高喜财小声的和刘黑子说:“这一块地方真好啊,看样子咱们野驼山里各种野物,这里都有;还有咱们山里没有的鱼类,这边的湖里也应该很多。”

刘黑子说:“湖里要是没有那么多鱼类,没有那么多可吃的东西,就不会有这么多水鸟了。你看吧,不光是这片湖面,整个这么大的一片湖面,冒气没有冻住的地方很多,哪一处河面上都有很多很多的水鸟。”

高喜财说:“如果这个湖里确实要有很多很多鱼的话,我们以后是不是要建议大人们搬到这一片湖岸边居住。至少要在这里固定搭建几个固定的帐篷,我们隔三差五的来湖里打一些鱼,换换口味儿。”

刘黑子说:“问题是我们,包括我们村里的其他人,还是喜欢吃我们的羊肉,山里各种野兔野鸡也行,其实相比之下,大家对湖里的鱼就那么回事儿,吃与不吃也没有多大的兴趣。”

高喜财说:“这是一个习惯问题,因为我们老家的李家渠周围根本就没有鱼,人们从小到大很少吃到鱼,所以对鱼也不怎么感兴趣。也就是这几年来到这里定居以后,人们才偶尔在南海子和北海子打了一些鱼,才开始吃鱼。但是慢慢的随着人们吃鱼的数量多了,也会喜欢上吃鱼的。这完全是一种习惯问题。”

两个人说话间,就在互相提醒注意安全的话语中,接近了一处冒着热气的.距离湖岸十几丈远的湖面。

越是接近这一片湖面,他们两个人越是互相提醒着对方注意安全。毕竟不管怎么说,现在还是刚上冻不久,距离当地最寒冷的季节还有一段时间,所以湖面上的冰盖应该冻的比较薄,并不结实。如果是在夏天,即使掉在湖里也无所谓,可是冬天他们都穿着这么厚实的皮衣皮裤,如果掉在冰窟窿里那就是另外一回事儿了。

高喜财和刘黑子分别把他们手里的鱼钩甩进了湖里,差不多眨眼功夫,他们两个人先后就感觉到已经有鱼儿咬钩了。

两个人在吃惊中,先后提起鱼竿,每个鱼钩上都已经钓到了一条二斤多重的鱼儿。这两条鱼都是一个品种,它们究竟属于什么种类的鱼?高喜财和刘黑子不认识,因为毕竟野驼山里的人们接触的鱼太少了,在他们眼中,天下所有的鱼都是一样的。

这边惊喜的呼喊声,想必李保山他们那边已经听到了,为此韩云龙飞也似的向这边奔跑过来。

等到韩云龙跑到这里以后,高喜财和刘黑子也正好手忙脚乱地各自从鱼钩上分别将两条鱼取了下来。三个人高兴不已的说着钓鱼方面的事情。

高喜财和刘黑子激动不已地给韩云龙说,刚才他们往湖里甩鱼钩,还有起钩的时候,看到湖面下面,还游动着好多鱼儿。可以判断,这个湖里的鱼儿是很多很多的。

不过韩云龙给高喜财和刘黑子说,大哥李保山刚才说了,钓起来的鱼够他们或炖,或烤着吃就可以了,不需要过多的钓鱼,没必要浪费。另外他们吃完一会儿就要离开这里了,也不需要考虑下一顿的事情。

高喜财略有一些遗憾的说:“看样子我们没有钓鱼之前,这个钓鱼也就要结束了。你们看吧,这还用费劲儿吗?看样子随便把鱼钩甩进湖里,甚至钩上都不用钓饵就能钓上鱼来,这钓鱼也有些太容易了!”

刘黑子也是这样惊喜不已的神情和口气。

韩云龙说:“我们来这里的目的是为了随便填饱肚子,接下来还有好多事情要干呢,又不是来这里为了钓鱼玩来了。等我们彻底把这些事情忙完以后,哪怕瞅一个没事的时间,单独来这边或者北海子钓鱼玩耍呢。”

说话间,韩云龙就用两根红柳条穿着两只还在不断地甩着尾巴的鱼儿,向着南面李保山和郭虎那边走去。而这边的高喜财和刘黑子,分别又一次给各自的鱼钩上挂上了诱饵,两只鱼钩再一次甩进了湖水里。

就这样,接下来短短七八分钟的时间,他们两个人又钓上了6条鱼,每一条都是二斤多的重量。

按照高喜财和刘黑子他们两个人钓鱼的劲头,这会儿哪能停下来继续钓鱼的动作啊。可是一者刚才韩云龙说了那一番话,另外他们两个人也明白,这些鱼已经管够他们或烧烤或者炖煮吃了,再钓的多就是一种浪费。从小到大,他们的老人们都给他们有意无意的提醒,不要浪费吃的,即使有再多的吃的,再多的粮食,也不能浪费一点点。你可以尽情的吃,但是不能浪费。

这几年他们搬到野驼山里之后,尽管村集体种植的土地越来越多,打的粮食越来越多,山里到处都是各种各样的野物,只要下套或者弯弓搭箭,就可以猎获到各种各样的野物,可是从大人到孩子都有这么一种理念:吃多少取多少,绝不浪费一点点。也绝不无辜的残害山里的那些野物。

在这一点上,山里的任何一个孩子,稍懂事一点点,在大人们的灌输下,都已经懂得了这方面的道理。

没办法,从高喜财和刘黑子的兴致上来说,钓鱼才刚刚开始,可是就这么噌噌噌三两下,前后已经钓上来了8条这么大的鱼,烤也好煮也好,这8条鱼无论如何已经足够他们5个人吃了啊。为此两人只好在恋恋不舍中收起了鱼竿。

等到高喜财和刘黑子各自用临时的那个红柳钓竿,每人穿着三条鱼来到李保山他们身边的时候,那两条鱼已经挖了肠肚,包括鱼鳞差不多也已经刮掉了,看样子就等着他们两个人提着鱼过来呢。

高喜财说:“湖里的鱼实在是太多了,黑压压的一片,从水面上差不多就能够看到里面的情况。”

刘黑子用那种一惊一乍的口气说:“哎呀,我的天啊,真的鱼太多了,实在是有些吓人!我好像看到湖水里黑乎乎的,还有比人大的一种水怪呢。搞不好就是已经成了精的一种大鱼!我们两个人钓鱼的时候还担心被这种水怪把我们两个人拖下水呢!真的我一点都不瞎说,确实就有这样的感觉!”

郭虎和韩云龙吃惊地望着刘黑子。甚至包括高喜财也都在吃惊的望着刘黑子。

李保山说:“不要随便吹这种死牛了。这么大的一片湖泊,打渔和钓鱼的人又很少,慢慢的过个10年8年以后,湖里有大鱼这也是肯定的。但是我估计,一般来说这种自然形成的湖泊里,既不是黄河,又不是大海,鱼再大也不会超过人大。就是这么一个情况,哪存在什么水怪不水怪的!”

李保山这一番话似乎戳穿了刘黑子的谎言,他略有一些不好意思的嗨嗨笑着,想继续辩解,用一些谎话证明自己刚才说的话没有一点错,可是看看包括高喜财都瞪着一双不相信的眼神在望着他,李保山他们三个人更是不相信的神情,刘黑子只好讪笑了几声,默认了李保山说的那番话。

5个人合力,眨眼工夫就将他们两个人提回来的6条鱼,开膛破肚,刮了鱼鳞;又用了几分钟的时间,4条鱼就炖在了一个不大不小的铁锅里。另外4条就穿在了几根红柳杆上,又在肉厚的地方划开了一道道的口子,撒了一些盐末,就架在了木材火焰上。

一个二尺多长,但是口径只有碗口粗的.长长的桶状热水壶,也由韩云龙塞在木材火堆中。

他们用的这个主要是用来野营烧水用的水壶,还有炖鱼用的铁锅,都是过去李保山他们配合着大人们,自己冶炼铁水,最后用那些铁水经过多次精炼的精铁,一点一点冷轧,也辅以多次烧红打造,最后才完工的杰作。现在他们炖鱼用的铁锅和热水用的铁壶,是属于后来那种熟铁,不属于生铁范围。所以一般意义上的摔打,根本就磕不坏这两样东西。这样大大小小的铁锅和铁水壶,村里每家每户还有村集体都有不少。

村里的人们只要离开野驼山村里在外面野营,这几年就是不带铁锅,也要把这种就像后来某种炮弹的弹壳的热水壶带上,这是一种让大家非常喜欢的热水壶。因为在某种程度上甚至不用铁锅,直接把这种热水壶戳在一堆木材火焰中,用来煮各种各样的食物都可以。这种热水壶不仅热水开得快,煮实物用的时间又短,在携带的时候又特别方便。每次热完水或者煮完食物,在有水的河槽畔用那些细油沙,沾着一些荒草嚓嚓嚓几下就把外面一些黑乎乎的东西擦洗掉了。如果煮完食物里面有食物残渣的话,随便把一些粗细不等的沙粒扔进俩把,倒点水,把盖一扣,抱着哗啦哗啦使劲摇一会儿,连续几次以后,即使里面糊上去东西,也会被清洗得干干净净的。

不到40分钟的时间,这一锅香喷喷的鱼就可以美餐了。火上四条烤的黄澄澄.不断从里往外冒油的鱼也烤好了。

这8条鱼究竟属于什么品种,由于他们从小见到的鱼类很少,就是这4年来到野驼山,他们吃鱼的数量也是比较少的,所以他们压根也不知道现在这8条鱼属于什么品种,总之烤熟的鱼和炖的鱼冒出来的味道,都是非常诱人的。当然在随后他们5个人狼吞虎咽的享受这些美味的时候,也感觉到这些鱼都是非常美味可口的。

……

李保山他们5个人,在湖区扇面百里这一带,前后呆了一周的时间。他们最远去了南面的黄河那一带。

根据他们每一天有意的询问了解,山前这一带基本是这样的情况:总的来说,山南从山脚下到黄河这一带一百几十里的地方,越是靠近黄河,村庄和集镇越稠密,人口也越多。当然那些地方的土地,听人们的说法也越肥沃,人们的生活也更富裕。

在这几天,李保山他们把周围这一带一些大一点的村庄集镇,都起早贪黑的走了一遍。不管是走到哪里,李保山都要和当地的那些人们聊一些生活和风土人情方面的事情。吃吃喝喝,生活用度方面,还有他们种地啊,当地的一些官员啊,以及他们所知道整个国家的一些情况啊,事无巨细地都是他们聊天的话题。总之李保山尽一切可能,和所接触的这些人们了解着这些方面的事情。

关于土地耕种方面的经验,李保山有意的和农民们了解着。过去在老家的时候,李保山和结义弟兄几乎没怎么帮大人做过地里和家里的一些事情,来到野驼山以后,耕种土地方面做什么怎么做,也都是在大人们的指挥下,李保山他们被动得给帮着做一些事情。关于种地方面到今天为止,可以说李保山和弟兄们还是一窍不通。根据李保山和这些农民们聊天了解到的一些非常宝贵的耕种经验,他甚至怀疑就包括父亲和其他的一些叔叔们,也不一定就把这些宝贵的耕种地经验了解得这么清楚。因为这些农民们说的那些种地方面非常丰富的经验,他从来也没有从父亲和那些叔叔大爷们口里听到过,为此他推断这些宝贵的经验,父亲和那些叔叔大爷们甚至也没有掌握。

关于一些农具等等方面的事情,李保山还让身边的4个结义弟兄,分头到他们所去那些集镇,与当地的一些铁匠铺和杂货店进行了深入的了解。

虽然这几年整个的大中华自从大清朝倒台以后,似乎越来越混乱,人们再一次陷入了大动荡中,可是偏偏整个河套地区,却在五爷和王统雄的领导下异常的安宁,人们的生活过得既稳定而又富足。

整个野驼山前有哪些重要的村镇,人口数量,耕种土地和放牧的情况,人们现在每天想着什么,议论着什么,生活是一个什么样的状况等等,经过一周的时间,李保山和4个结义弟兄已经做到了基本的掌握。他们还在好几个集镇,分别认识了好几个有为的年轻人。

刚开始李保山做这些事情的时候,郭虎.韩云龙.高喜财和刘黑子他们4个人理解不了,总认李保山在山前这些地方磨磨蹭蹭婆婆妈妈,做了一些无用功。总的来说郭虎和韩云龙还是那种沉着淡定的人,也不便于和李保山深究什么,可是高喜财和刘黑子好多的时候就沉不住气了,俩个人不断的叽叽喳喳在李保山耳边聒噪,说李保山婆婆妈妈,磨磨蹭蹭,做这些无用功有什么用?

直到李保山多次耐心的给这两个人解释,接下来他的一些宏观思路和最终要达到的一些目的,才总算让这两个人明白了他的深意,从而到最后也开始积极主动的配合着他来做这些事情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