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最后的党项 > 《》上部六十七

最后的党项 《》上部六十七

作者:李玉岿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1-19 03:52:15

《》上部六十七

李玉岿《最后的党项》上部六十七,摧枯拉朽的炸药开矿

这几天,娃娃们在烧焦和炼铁试验的同时,李昆玉和身边那几个老哥们,还有村里一些年轻力壮,之前就是炼铁和打铁的高手们,也在做着他们打铁和出产品这方面的试验工作。这几天他们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他们熬得眼睛都通红通红的。他们除了打铁,都在做着各种精细化的模具。铁锅啊,铁壶啊,不用说过去他们本身也是铸造成型的。不过过去那些用具都显得又粗糙,又很笨重。当然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因为生铁的强度上不去,铁锅啊,铁壶啊没有一定的厚度,稍稍磕碰一下就碎了,只能用加大厚度来弥补这个缺陷。

但是按照李保山的说法,现在不同了。现在由于用上好的焦炭炼铁,所有炉料都经过精选,矿石里又提前加了适当的马牙石,炉温又高,第一道工序炼出来的铁水的强度就非常高,一般的磕碰根本就不会把这些生铁碰碎。为此,那天在成功地流出来第一炉铁水之后,李昆玉他们就马不停蹄的重新做了只有之前一半厚度的一些模具。

当时他们刚做出来模具,李保山就说不行,太厚了,最多不能超过之前1/3的厚度就可以了。如果要是可能的话,做出来相当于三四张草纸厚度的模具,那就更好了。

李昆玉和老弟兄们在吃惊过后,只好按照李保山的说法,又在胆战心惊中,做出了只有过去1/3厚度的一些类似铁锅啊,铁壶的模具。不过在李昆玉他们认为,这个厚度远远的不够,因为在他们认为这个厚度只比几张草纸厚一点,做饭啊,装水的过程中,这些用具总是免不了被磕碰啊。

李保山说:“放心,铁锅和铁壶不会磕碰坏的。用不了多长时间,你们都会认为就连现在的厚度都有些太厚了。也许到一定的时候你们自己还会主动提出来,在现有厚度的基础上减少一半的厚度呢。后来确实正像李保山说的,就是这种情况。

重新抓紧做好一些模具的哄干工作,李昆玉和老弟兄们,就迫不及待的开始试验结果了。

当时,在红炉不远处,加了马牙石的铁水流了出来,直接倒进了多个模子里……不久冷却后,就出来了一个个又轻巧,又光滑好看的铁锅或者铁壶。

首先这两种用具从表面看上去,就比之前好看的多啊。由于厚度大大的减轻了,直观上就要给人一种非常轻巧而喜人的感觉,那么接下来就是测试他们质量的时候了。

大家各自随手捡起一些铁器,慢慢的敲打铁锅和铁壶。

当时敲打这俩种用具的时候传出来的声音,和过去他们铸造出来的这两样用具的声音,是完全不同的。过去的声音沉闷,现在的声音清脆而悦耳。这种清脆的声音就像银铃一般,在整个山谷里传得很响很远,似乎这些用具也在用这种声音告诉整个大山里的天地神灵:野驼山的大山里,从来没有出现过的铁器,这一刻已经横空出世了!

大家又小心翼翼加重了敲打的力度。一下,俩下……

多人敲击下的这俩样用具,绝对没有一个被敲破的迹象,只是这种声音更大,传得更响更远而已。

这时的李昆玉和身边的几个老弟兄们,已经变得越来越吃惊,也越来越惊喜了。他们都难以想象,铁锅和铁壶为什么这么耐呢?以他们过去的经验,这会儿的铁锅和铁壶,早已经变成了一堆废铁。

李保山的心里当然也是非常惊喜的。不过这两样用具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强度,他的心中大概也是有数的。

李昆玉挥手让大家都停手,只让两个年轻人用他们手里各自的铁条,再加点劲儿敲打一下铁锅和铁壶,试验一下这两样用具究竟耐用到什么程度。

两个年轻人本来认为之前他们的击打就够重了,至少在他们的心理上认为已经到了这两样东西最大的承受能力。可是李昆玉还要命令他们使劲儿击打。两个人对视了一眼,只好加大了击打的力度。

让大家万分惊喜的是,这两样用具还是像之前一样绝对没有破损的迹象,只是声音传得更大更响,让周围的人已经不由自主的 捂住耳朵。

包括两个击打这种铁器的年轻人,自己也把自己的耳朵震得受不了,赶紧把手里的铁条扔下跑了开来。另外他们也不敢再继续加大力度击打下去了,在他们认为,只要再稍稍的加大一点力度,这两样东西肯定会破损的。因为他们认为就不能,也不忍心这么粗暴的对待这两样用具!

这个时候,周围干活的好多人,都临时停住了他们手中的活计,好奇不已的凑在外围看热闹。这个情况的出现,让大家都是非常激动也是非常惊讶的。有些人的眼里含满了泪水,甚至个别的老年人都激动得哭出了声。他们从来没有见过这么轻薄又耐磕碰的铁锅和铁壶。他们也都知道这么好的铁锅和铁壶具有多么大的价值。

事实上这会儿包括李昆玉和身边的几个老弟兄们,也都激动得流出了一行行热泪。因为眼前的这个情况是在此之前他们不敢想象的。就是他们之前那么厚的铁锅或者铁壶,不要说用这么大的力道击打了,只要这么1/3击打的力度已经破碎了。可是这么薄的铁锅和铁壶,如此重击下,居然纹丝未动。那么在正常情况下谁家的铁锅或者铁壶会故意这么铛铛铛不断的击打呢?

这种万分惊喜的高兴劲头,让李昆玉变得有些不理智了。他倒要看看这种铁锅和铁壶究竟是不是铁做的。为什么这么经打呢?为此李昆玉操起一把手锤,上去照着铁锅嗵嗵嗵就是一通击打。然后他返回身来,又照着那个铁壶一桶击打。

好多人已经捂住眼睛,不敢看他的这个动作了。当然这个时候,其实他们的耳朵也被这两种铁器发出的声音,快要震聋了。而李昆玉身边的几个老弟兄们好像以为他疯了,怎么这么粗暴地对待这俩样用具呢?为此几个老弟兄们赶紧捂着耳朵上去把他拉开。片刻后,他们猫倒要检查被李昆玉击打的铁锅和铁壶……

我的老天爷呀!就是在李昆玉刚才如此疯狂的击打下,铁锅和铁壶照样没有打碎,就连豁口和打开的裂纹都没有!

所有周围围观的人们,都是一阵欢呼雀跃。

实际上这个情况不要说李昆玉和身边的老弟兄和以及围观的那些人们,就包括随后从炼铁炉那边过来的郭虎和刘黑子看了这俩样用具,也吃惊不小。虽然他们对自己亲手炼出来的铁的质量,是一个什么样的档次心中有数,可是毕竟这是初炼出来的生铁啊,又不是加了硅铁炼出来的钢材,如此这般击打下来还能保持不破,让这俩小子,包括李保山的心里也是震惊不已。

随后,在李保山的建议下,李昆玉和身边的一些老弟兄们,又开始了其他方面的试验。他们除了用加硅铁的所谓钢材打造各种用具之外,他们还赶制了一些镐头啊,斧头啊和其他一些生活用具的模具。然后他们用加了硅铁炼出来的铁水,直接倒在了模具里,让铁水成为那种一次成型的用具。用李保山他们从黑头山带回来的行话,这叫主做铸钢件。李昆玉他们再稍加处理一些刃口和关键部位,安装老榆木把子,就是一件件非常称手的用具了。

之前李昆玉和老弟兄们不是不懂的直接这样铸造的道理,但是他们的铁水强度远远上不去,这样铸造出来的镐头和斧头等差不多都是废品,太脆根本就不能用。而这次他们铸造出来的这些用具,一个个要韧度有韧度,要硬度有硬度,还非常轻巧,都是特别冲手的家具。在干这些活计的时候,李昆玉的心里说,下一步只要把这些用具包括一个个铁锅铁壶拿到那些农区,随便一件就可以换一两石粮食。因为这么好的生活用具,是那些农区绝大部分人最抢手的东西。有这么好的钢材,下一步他有信心打造出任何一样生活中的称手用具。

这几天,李昆玉和老弟兄们,就在精细化地做着这些模具啊,打造着各种用具,也在不断试验各种用具质量的好坏。

李昆玉打造这些用具,和儿子亲手指挥亲手昼夜不停的在烧焦和炼铁方面的工作,差不多都是平行推进的。父子俩人似乎都有一种谁也不愿意被谁落下的模样。好多次,李昆玉还要用他的方式,上去劝说儿子,赶紧回去休息或者吃饭。儿子反过来也要劝说他一番。

过去这父子俩一度有些水火不容。这以后却逐渐理解了对方,关心开了对方。尤其是李昆玉,他在心里对儿子越来越佩服了。

这几天,李昆玉操作红炉,打造或者铸造这些用具的过程中,村里不知道有多少人盛赞他的手艺好,但是李昆玉并不是一个好大喜功,顺杆子爬的人,每一次他都要说,根本的原因不是他手艺好与不好的问题,是人家娃娃们学回来了高明的炼铁技术。有这么好的铁水,才能让他把这些东西做得这么薄妙,又轻巧又耐用。不然的话他狗屁不是。

所有以上这些情况,韩云龙和高喜财回到野驼山差不多都看到了,也都听李保山给他们说过了。

当天晚上,韩云龙和高喜财胡乱扒拉了一口饭,就全身心的投入到了炼铁中。

那两个跟着韩云龙和高喜财去送孩子们的家长代表,当天晚上吃饭的时候,也在饲养院大餐厅一个角落的餐桌上,把他们两个人在柳家庄园的所见所闻,一点不剩的给李保山叙述了一遍。两个人在给李保山叙说的过程中,好多次都感动得流下了眼泪。他们说,柳庄主实在是太好了,无论是他还是柳家庄园所有人,把他们招呼得都非常周到。孩子们一个个高兴不已。

这两个人给李保山说的这番话,印证了韩云龙和高喜财说的那番话是真实可靠的,这样让李保山就更加放心了。孩子们到了柳家庄园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人家如何对待孩子们,给这些孩子教授知识,不用他特意给这两个家长说什么,这两个家长肯定已经一五一十的给村里人们说过了。下一步再送孩子们去读书的事情,就是一些简单而自然的事情了,根本就不用他再动员了。以后只要够年龄的孩子,李保山相信那些家长们都会主动找他,要求把孩子们送去读书的。

两个人还给李保山说,柳庄主还单独给他们两个人送了几样礼物。两个人说他们没有理由拿这些礼物,还要把这些礼物给李保山拿来。

李保山说:“不用,既然人家是给你们的,你们就心安理得拿起来就可以了。你们作为孩子的家长代表,亲眼看到了孩子们的学习环境,你们放心,我也放心了。你们也可以把这个情况给其他的那些孩子们的家长说一下,也让他们放心,在这方面大家就不要有什么担心的了。”

两个家长点头应允着,当然还一声接一声不住的对李保山说着感谢的话语。

有韩云龙和高喜财这两个主力军回来顶替着,李保山也能松懈一会儿。随后,韩云龙和高喜财一边帮着李保山干这干那,李保山一边给他们两个人说着这几天他们如何试验,如何一点点提高质量的所有这些流程。

虽然韩云龙和高喜财走了仅仅是十天的时间,可是这里的烧焦和炼铁包括打铁,已经一日千里,让人刮目相看了,似乎他们这两个曾经学成归来的炼铁专家,现在已经变成了一个外行。

是啊,因为这边成功的速度太快了,而且每一炉的炉料和成品铁的情况,都有非常详细的记录说明,这让他们两个人是非常惊喜也是非常吃惊的。

当然,在李保山.郭虎和刘黑子手把手的示范一下,这两个自认为在黑头山已经将炼铁方面所有的技术学到手的小子,很快也就上手了。

当天晚上,李保山确认把烧焦和炼铁方面所有的事情,都给韩云龙和高喜财交代清楚了,并且和大家忙活到12点以后,李保山和郭虎飞马离开饲养院,去往了石羊滩蒙古包。有刘黑子在,李保山知道烧焦和炼铁方面不会有什么问题。刘黑子虽然平时嘻嘻哈哈,给人一种不着调的感觉,可是在具体做起一些事情方面,比如这次回来烧焦炭和炼铁方面,可是不马虎,绝对是一个认真负责,亲力亲为的好手。

自从上次从黑头山回来以后,李保山只是抽空三四次走马观花的去野马滩那边看了一下野马,和野马远远的打了一个照面,让野马知道他们回来了,他们在关心着它们呢。他们还没有在石羊滩蒙古包住宿过一晚上,陪伴过一次野马。

其实在这方面,他们的心里好像对野马是非常愧疚的。李保山多么想在蒙古包里睡觉,守候着这些野马,可是最近这段时间在试验炼铁方面,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虽然他心里的有些话不能像高喜财和刘黑子曾经那样高喊二叫的向大家明说,但是事实上他们两个人说的那番话,基本也能代表他的内心世界。他们这么辛苦学来的技术,李保山不想让老家来的那些人轻易的掌握了,然后夺了他们的饭碗。他想赶在老家那些大部队迁移到这里之前,将试验的这一道工序彻底的结束了,接下来就是轻车熟路的指挥着村里那些可靠的人,如何精细化操作的事情。而把开采原料,驮料和上料,出铁那些又苦又累的活计,交给老家来的那些人。绝不轻易的在他们面前再试验啊记录啊,让那些人把这些看得清清楚楚,所以他的心里这段时间也是在和时间赛跑。

李保山他们两个人飞马来到石羊滩蒙古包,刚从马背上跳下来,就听到南面的野马林里,那些野马发出一阵阵的嘶鸣声和刨蹄的声音。

李保山相信,这些野马是听到了他们来到了这里的声音,特意和他们打招呼问好呢。

俩个人赶紧嚓嚓嚓几下用马缰绳把马的前腿绊住,又把马背上的马鞍卸下来,包括他们的一些临时用具卸下来,然后让这两匹马在蒙古包周围吃草去了。

李保山和郭虎都没有顾得上进蒙古包,每人提了一盏马灯,背了一个大褡裢,就走向了野马林。

十几分钟以后,就着朦胧的月光,他们就看到,西面一排十二匹野马,好像是在用一种非常期待的神情动态在等候着他们似的。看到他们的出现,十二匹野马对着他们甩着尾巴和脖子,不住的扬着头,还发出一阵阵的嘶鸣声。

李保山和郭虎这会儿完全可以确信,这十二匹野马是排列在那里恭迎着他们,用它们最诚挚的马语,在问口着他们,甚至在对他们说着真诚的感谢话语呢。

李保山轻轻地,轻轻地对着十二匹野马打了一个悠扬而动听的口哨。

仿佛是在立刻回应着李保山的这声口哨似的,在他这一声口哨刚打过之后,紧接着十二匹野马同时就对着他发出了嚯儿嚯儿的一阵嘶鸣声!

尽管李保山和郭虎他们绝对不懂半句马语,但是这会儿他们两个人也完全相信这十二匹野马的一阵阵嘶鸣,确确实实是对他们发出的一声声亲切的马语问候。而且看样子这十二匹野马还要凑到他们跟前,和他们继续表示一些亲近的动作呢。

李保山低声对郭虎说:“不要打搅这些野马了。它们有它们的生活方式,我们有我们的生活方式。还是让它们独立的成为野马更好一些。”

虽然郭虎还不舍得离开这里,甚至想上去和野马有更进一步的友好动作,但是在李保山督促下,郭虎还是遗憾地收手了。两个人赶紧把大褡裢里装着的那些玉米棒,对着那些野马扬洒了过去,随即两个人一边回头,一边出了这片野马林。

路上,李保山说:“这次我们从黑头山回来的时候,明显的感觉到十一匹野骒马的肚子都比以前大了很多。估计再过两三个月就要下小马驹了。”

郭虎说:“所有这些都是你的功劳,没有你当初的那一套设想,哪能把这些野马留住呢?即使留,我们也是用另外一种暴力的手段。那样,唉……最后是什么样的结果,现在简直不敢想。从现在来看,这方面我们彻彻底底的成功了。现在就是想把这些野马赶走,看样子也是不可能的事情。所有的人都在这件事情上要谢你啊。”

李保山说:“100%成功了。既然把它们留在这里已经过了冬,又是给它们搭建马棚,又是给他们喂玉米棒啊,还有专人给它们看护野狼,哈,我相信这个世界上再没有比这个地方更适宜于它们呆的地方了。这么舒服又安全的地方,它们能离开吗?谢嘛,有必要谢吗?这不是为我们自己做事情吗?”

李保山他们离开野驼山这段时间,包括最近他们回来这几天,白天不用说都会有高憨憨和郭喜喜两个羊倌在这周围放牧期间,抽空专门来这一带转悠,在蒙古包里小憩,就是晚上至少也要有一两个人来蒙古包里睡觉看护着十二匹野马。所以蒙古包里那个大铁炉子里,一直柴火不断。再加上最近这段时间毕竟天气开始转暖了,所以李保山和郭虎回到蒙古包的时候,也并没有感觉到这里有多么寒冷。另外又是狼皮褥子羊皮被子,还有他们两个人每个人身上还都穿着较薄一点的皮衣皮裤,和衣躺下的时候,他们倒也不感觉到很冷,刚躺下就呼呼进入了梦里。

后半夜,也不知道是几点,好像蒙古包外面还没有亮的意思,李保山和郭虎在迷迷糊糊中,被大哥和二哥摇醒了。当时李保山和郭虎困得实在是受不了,就连眼皮也睁不开。但是意志又硬生生地把他们两个人从睡梦中拽了起来。

不怨大哥二哥叫醒他们,是昨天晚上他们从炼铁炉离开的时候,李保山特意给大哥和二哥嘱咐,让他们两个人后半夜喊上村里几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牵着骆驼,4点之前就来蒙古包叫他们两个人,然后他们要一起去野驼山几处大山里亲自开采和驮运铁矿石,石灰石和马牙石。

由于去年冬天他们刚离开野驼山以后,在野驼山各个地方刻意的转悠考察,当时对野驼山里哪些地方铁矿石的储藏情况,基本做到了心中有数量大。凭着后来在黑头山学会用肉眼观察哪些铁矿石有害杂质少的本领,现在黑头山哪里的矿石品位好,更易炼出好铁的情况,李保山心中基本是有数的。包括石灰石的品味,有害杂质低,李保山现在也基本心中有数。虽然当时他们几个人并没有刻意考察过马牙石,但是实际上整个野驼山马牙石的埋藏点,包括白嫩白嫩甚至透明的马牙石埋藏在哪里,李保山都心中有数。

这一天上午,8点刚出头一点,李保山他们七八个人,二十峰骆驼就到了野驼山里老鹰沟其中的一处铁矿石点。

这里其中的一处地方,铁矿石的储量含量和有害杂质,根据李保山后来对铁矿石好坏的认识,现在他知道差不多是整个野驼山综合各方面的情况,最好的铁矿石储存矿点。由于有去年他们对整个野驼山的考察和认识,李保山根本就不需要东瞧瞧西看看,直接就带领着大家来到了老鹰沟这里。

按照大哥和二哥还有另外三个小子给李保山的说法,这段时间他们没有来这里开采和驮运过铁矿石。去年腊月他们回到野驼山,由于提前已经考虑好了正月要去二郎山拜访于海明营长,随后要去黑头山学习炼铁方面的技术,有一天他们天不亮就来到了野驼山转悠了多处地方,采挖了多个地方的铁矿石,煤炭和石灰石的样品。其中有几个样品就是采挖老鹰沟这里的。也就是上次他们带到黑头山化验的那些样品,其中的几个样品。所以这里的矿石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李保山的心中基本是有数的。

李保山就像一个指挥若定的大将军似的,招呼着大家从骆驼背上把一些东西麻利的拿下来。不用犹豫,大家迅速的各就各位,互相配合着,用好几根铁钎子配合着好几把大锤,在几处裸露的铁矿石上,开始嗵嗵嗵的打眼儿。

上次黑头山给送来铁屑的时候,其中一个麻包里就驮来了满满的一麻包炸药。这次他们从黑头山回来的时候,又带回来了一捆捆***和一根根雷管。凌晨大哥二哥他们从饲养院来蒙古包前,按照昨天晚上李保山的安排,骆驼背上除了驮着雷管炸药,***,还驮了铁钎子和大锤。当然这些大锤和铁钎子,都是上次人家黑头山用骆驼一起给他们驮过来的。

一个半小时以后,几个六尺多深的炮眼儿就打好了。李保山心里想,有这几个窟窿眼,他们今天来这里的行动差不多已经事半功倍了。不急,马上就会有惊喜!

认真的装药,安放雷管和***,捣瓷实……

如此这般又忙乎了半个多小时以后,随着这座大山里有史以来第一次一声声轰隆隆的巨响过后,整个这一片被炸出来的.优质的铁矿石,看样子就是他们几个人用二十峰骆驼驮一个月,也没有驮完的时候。

李保顺和李保民,还有三个村里的年轻人,都被惊得说不出来话。他们没想到当今世界还有这么威力可怕的东西。他们心里想,再装点炸药,这不一次性就能把半座山炸下来吗?这也太可怕了吧?

凭着他们的初步预估,被炸下来的这些铁矿石,如果要是用人工开采的话,恐怕100个人开采一个月,都不一定能开采下这么多的数量,而且尤其是里面炸出来的那些铁矿石,黑亮黑亮的,差不多给人一种生铁一般的模样。

当时他们几个人躲避在一块大石头后面,一声声巨响过后,看着从崖壁上大堆大堆被炸下来的铁矿石,都扑上来抓住李保山的臂膀,不知道该说什么样的话语呢。李保顺他们通过这段时间开矿和驮矿石,他们已经感觉出来了,所有前期的这些活计,包括后期的炼铁,最辛苦最劳累的就是开矿而不是其他的。开矿的劳累和辛苦,差不多占到了整个炼铁所有程序一半的工作量和多一半的辛苦。这会儿他们几个人对李保山已经崇拜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看着被炸下来那么大一堆黑油亮的铁矿石上面,还冒着未散尽的烟尘,李保山也若有所思的说:“这就是现代文明的东西啊,太厉害太可怕了……以后我一定要最大限度地把现代文明的这些东西都用到这里!”

李保山并没有让大哥二哥他们用这里的铁矿石装满骆驼后背的货架。而是让他们装了1/3货架。随即他又带着他们转战到了其他两处地方,分别用这种办法没怎么费劲,就炸下了同样那么多的铁矿石,他们挑选了部分铁矿石,装在部分驼背上。其中一直没有驮货的四峰骆驼,俩峰装了开采的一些差不多要透明的马牙石。在准备返程的时候,又精选了一些随处可见的石灰石,装在俩峰骆驼背上。

凭着之前李保山到黑头山学到的技术,他相信今天开采回来的这些矿石,绝对是野驼山里质量最好的矿石。

寻找最好的矿源和开矿,都是一件又费时费力又辛苦的事情,可是由于之前他们做了非常细致的考察工作,再加上今天有铁钎子和大锤,尤其是有炸药,让他们做起这些事情来好像有一种摧枯拉朽,排山倒海的感觉。

李保顺和李保民,还有村里的另外三个年轻人,今天算是被彻彻底底的被震撼了。

这天,他们在下午2点之前,就把以上这些工作全部做完了。中途他们只是在歇息的时候,随便啃了两口干粮。他们互相已经合计好了,抓紧在天气暖和也在他们精力比较充沛的时候,把所有这些干完,一会儿返程的时候,他们骑在马上再不慌不忙慢慢的啃干粮,填饱肚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