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最后的党项 > 《》上部七十一

最后的党项 《》上部七十一

作者:李玉岿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1-19 03:52:15

《》上部七十一

李玉岿《最后的党项》上部七十一,野驼山要变天了

随即,俩个移民代表樊银锁和鄂三就被请到了这里。

李昆玉和李保山赶紧站起来招呼着两个人落座。大厨郝和小立刻给他们4个人端进来了热气腾腾的茶水,同时端进来的还有木盘里的一些炒米酪单子。

李昆玉和李保山能够察觉出来,樊银锁和鄂三看到端上来的食物,眼睛里明显的有一种亮晶晶,非常渴望的神色。为此他们父子俩不约而同的说,让他们一边喝茶吃这些东西,一边和他们说话。

李昆玉父子俩刚把这番话说完,这两个人也就不客气了,上手就抓着炒米酪单子往嘴里塞,同时猛灌茶水。

李昆玉说:“你们放心吧,从此以后来到这里安家落户以后,就不用担心吃的问题了,刚才来了你们也看到了吧,咱们周围好多库房里堆满了粮食不说,周围露天码放着的那些玉米棒差不多像小山一样,河槽西面那些库房和周围,也是码放着满满当当的玉米棒和各种杂粮。”

樊银锁和鄂三一边狼吞虎咽地吃着嘴里的那些东西,一边也感慨不已的说,放心了,他们不担心了。野驼山这个地方实在是太好了之类的话语。

樊银锁是老家李家渠一个村的人,追溯到祖上两三代,和李昆玉都是表亲,从亲情的角度上论起来,还是李昆玉的一个远房表弟呢。邻村的鄂三,在老家的时候当然和李昆玉也都是熟人,他们虽然没有太深的交往,但是彼此印象还是非常不错的,过去鄂三和李昆玉也是那种哥们儿弟兄的关系。

看到这两个人狼吞虎咽的这个样子,李昆玉还是本着一个老大哥的身份,笑着提醒他们还是少吃一点,不能吃得太多了,饿肚子突然吃进去过多的东西,怕肚子消化不了,况且晚上还要在大食堂招待他们。

李保山说:“两位叔叔,你们千万不要有什么想法,我大这两天估计你们要到了,虽然每天白天黑夜都在忙,但是就在他仅有睡觉的四五个小时内,还激动得睡不着。他说,是因为时刻盼望着你们到来,盼望着和你们见面,把他高兴得受不了。他实在是太想念你们这些老弟兄了!”

李保山说的这一番话,让樊银锁和鄂三慢慢的停住了咀嚼,都睁大了一双眼睛望着他。过了片刻以后,两个人差不多前后都扑簌簌地流出了几行热泪。

儿子的这一番话勾起了李昆玉的许多往事,再加上看到老家这两个小兄弟如此这般的样子,这会儿李昆玉也不由自主的流出了两行热泪。

李保山说:“我大以前好多次说起老家,说起你们这些老弟兄,他都要激动得流泪,所以这会儿他和你们说这些话,是没把你们当外人,你们千万不要往心里去!”

这会儿的樊银锁和鄂三,由于嘴里有食物不方便说出什么话语来,更主要的是由于他们深深的被感动了,他们在哽咽着,也无法说话,所以两个人只好重重地点着头,以此来表达着他们两个人的内心世界。同时他们各自也在抹着眼泪。

随后,李昆玉他们父子俩人,把刚才他们在这里探讨的那一番话语绝大部分内容,互相补充着给这两个人说了一遍,征求着他们的意见。

樊银锁和鄂三看样子绝对是两个聪明人,他们心里清清楚楚,既然来到了人家门上讨饭吃,既然人家父子俩人是过去野驼山村的最高统帅,又是下一步野驼山大队的最高官,人家之前在野驼山就是说一是一说二是二的人,绝对没有人敢放一个屁,何况他们这些来人家门上讨饭的人,还能有什么建议不建议的?人家怎么安排,他们怎么听就是了,人家和他们所谓的商讨,他们两个人心中明白那仅仅是人家给他们宣布一下而已。

何况他们两个人从内心里来说,人家父子俩人所谓的这个商讨内容,本身就没有一点问题,绝对是当下最合理的一种安排。

这个时候,樊银锁和鄂三暂时的进食也完毕了,茶水喝好了,两个人不约而同地跳起来拍着胸脯说,他们赶紧把老家人们叫到院子里,再把史六小和三扁片叫过来,让大队长给他们宣布这个决定。

不到10分钟的时间,院子里黑压压就站下了一大片人。虽然老家来的人们,有一部分已经被野驼山的至亲们请到了各自的亲戚家里安顿去了,但是离开这里的人毕竟是一个小数目,绝大多数人这会儿还都在这里呢。人们都在非常期待地等待着,看着李昆玉他们对这两个不请自来的讨吃子史六小和三扁片怎么一个发落情况。

这会儿史六小和三扁片被人们喊到了饲养院的院子里。他们哭哭啼啼浑身颤抖,似乎随时随地要倒下的样子。这两个人中等个子,佝偻着身子,蓬头垢面的模样。表面上看这两个人形容枯槁,弱不禁风,像个五六十岁的模样,实际上按照老家人的说法,他们分别都是30岁左右的年轻人。只不过是他们长年吃不好住不好,生活没有规律,把他们折磨得过早的显露出了老态。

李昆玉站在饲养院的台阶上,他的身边围拢着他那几个老弟兄们,李保山和四个结义弟兄也站在不远处。

李昆玉以野驼山大队长的身份,威严而声音洪亮得给大家宣布,野驼山只招收600个移民,多一个也不行,过去是这样决定的,现在还按照这样的决定执行。而且下一步这里说接收一个移民就是一个,说两个就是两个,多一个也不行!以后老家想移民到这里的人,只要这边没有明确的名额,老家那边的人不管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来到野驼山,来了也是白来,野驼山不会因为他们来到这里,这里好坏也要接收他们。这是一条铁的规定,谁也不能突破!如果谁想来这里移民就移民,那么野驼山早就不是现在的野驼山了,早就乱套了。为此刚才他们通过决定,给史六小和三扁片两条路,第一,给他们带点吃的喝的,让他们现在立刻就回老家。至少离开野驼山。至于说他们上哪儿去做什么,这个不是野驼山的事儿。第二,如果他们实在想留在野驼山,只能把他们两个人打发到距离这里几十里的铁矿石点上,让他们开矿,收拾下一步准备建炼铁炉的那些场地,搬石头,做那些活计。吃住都在那边的帐篷里,而且野驼山没有他们的户籍。将来野驼山大队的土地和分红等等,都没有他们两个人的。就是说他们虽然人在这里,可是实际上这里的一切都与他们两个人没有关系。

李保山注意观察到,父亲在说这番话的时候,这些人群中各种表情的人都有。说明他们赞成的和反对的都有,总之这些人的心情都比较复杂。这差不多也是在他的预料之中的。虽然这两个人是不速之客,死皮赖脸的跟着大家从老家不远千里来到这里,留着他们两个人就要让他们多占有这里一份土地和各种资源,但是继续把他们打发回去,人们又有一些不忍。

都是一些受过苦,被生活多次折磨过的人,这时人群中的好多老头老太,已经不由自主地抹开了眼泪。

始终没有说话的史六小和三扁片,刚才一直在哭哭啼啼中。这会儿他们七嘴八舌的说,他们死活是不愿意回老家了,就是死也要死在这里!何况现在兵荒马乱的,他们这次要不是跟着这一大群人一起从老家来到这里,恐怕一路上已经被打劫了,或者被抓了壮丁。再说了,他们过了黄河,从河套平原来到野驼山南山畔上,又穿过野驼山,不知道见到多少狼,恐怕他们没有出了这座大山也被狼吃了。所以他们不走了,死也要死在野驼山。即使被狼吃也要被野驼山的狼把他们吃了,不愿意被别处的狼把他们吃了!所以只要能够把他们打发在野驼山给他们一点吃的,他们愿意白天晚上除了四五个小时的睡觉,就要帮着村里干活儿。搬石头开矿干什么都行。至于说户籍不户籍,他们也无所谓,反正活了一天是一天,明天能不能活下来还不好说。

这两个人七嘴八舌的像自己给自己下决心的似的,哭哭啼啼用浑身的力气喊出了以上这一番话。

史六小和三扁片说完这番话,让更多的人不由自主地都流下了一行行热泪。毕竟都是人啊,看到同类说出这么一番悲惨的话语,好多人的心里都难受得受不了。

其实这会儿李昆玉的心里也非常不好受,但是为了不要破坏规矩,不要给下一步移民方面因为做好事儿招惹来大麻烦,他只好硬着心肠说:“你们可是要想好了,你们也好别人也好,只要不是两头合计正儿八经移民过来的人,绝对是不存在户籍和将来的土地啊,分红这些事情的。最多也就是给一点吃的,而且以后随时随地说把你们打发走就打发走了。如果你们在这种情况下还愿意留下来的话,明天早晨就给你们带一顶帐篷,带一些吃的喝的,你们就去山里搬矿石吧。”

闻听此言,史六小和三扁片喜不自禁,他们毫不犹豫的说,就是现在给他们带点吃的,发个帐篷,把他们打发到那里,他们也没有一点怨言!

好多刚才流泪的老年人们,这会儿都喜极而泣,他们一个个都说,不管怎么说不要叫娃娃们饿死冻死,更不能叫狼吃了,怎么也给他们一口饭吃啊,这样就好了。

好了,把这件事情说妥,眼前就没有什么问题了。

绝大多数的人们,一下子四散开来,都赶紧回他们临时的那个帐篷房子里收拾安顿去了。

按照李昆玉和李保山父子,还有村里绝大多数人的想法,当晚肯定是要给远道而来这些老家亲人们大排筵宴,杀羊宰牛,让他们放开肚子吃喝。不过大厨郝和小与郭拴子一再给李昆玉和李保山提醒,也给移民来的那些亲戚们抱歉的说,野驼山村集体的冰窖里现在的各种肉食堆得很多。粮仓里的粮就更多了。可是要任由这些老家的亲人们放开肚子吃一顿大鱼大肉的话,他们两个人敢肯定,多数人都会闹肚子,甚至大病一场。

最后在大厨郝和小与郭拴子的主张下,给这些亲人们炖了几只狼,也熬了十几副狼肠肚汤。当天晚上招待老家这些亲人们的宴席,就是以这种狼肉和狼肠肚为主肉。羊肉和牛肉的数量很少不说,还都是熬在小米粥里,熬成糊状让人们喝的。再就是以豆腐豆芽,凉拌土豆丝等为主要菜蔬。总的来说,今天晚上这顿所谓的酒宴,就是以素淡和糊状食物为主。酒嘛,就更是限量的,整个几百人的流水席,只上了20多斤酒,无非也就是让人们尝一尝。

要是拿野驼山人们的标准来衡量,这哪叫招待人的酒宴!这种酒宴哪能拿出手啊!寒酸不说,甚至还有些欺负人的感觉。

不过由于大厨郝和小与郭拴子给这些老家的亲戚们,把话解释得清清楚楚,不是村集体没有好吃好喝的,是怕吃坏了他们的肚子。先用这种办法把他们的肠胃缓一缓,也强健一下他们的肠胃。尤其是狼肠肚,强健人的肠胃是一绝。缓三五天,让他们彻底缓过胃以后,再给他们大鱼大肉的吃。

当然事实上即使不用他们两个人这么解释,对于老家来的这些移民们来说,这可是他们最近这几年都没有吃到的一顿又香又饱的饭食了。他们已经喜不自禁,还哪有什么这样那样的想法?况且这些热情招待他们的亲人们,之所以要这样做根本目的是为什么,远道而来的这些移民亲人们都明白,那么还有什么好说的呢?

大厨郝和小与郭拴子除了给大家准备了这些饭食,还给他们熬了两大锅打蛔虫的汤汁。其中一种是用匾蓄熬的汤汁,另外一种是用初秋阴干的蒺藜子熬的汤汁。

在那个年代,老家的这些精明强干的男人女人,绝大多数又都是生活中的多面手,他们既会干生活中这样那样的活计,也知道如何看病救人。不管是老家也好这里也好,都没有专业的郎中,一般的头疼脑热这些病痛该怎么救治,村里的人们都会就地取材,用一些中草药来救治。打蛔虫这些办法也是如此。好在野驼山里这两样植物不知道有多少。而且大家都知道,其实用匾蓄熬汤汁打蛔虫,最好是头天晚上不要吃饭,第2天早晨空心喝一大碗匾蓄浓汤效果才好呢。不过那是以后的事儿了,老家人现在肚子饿得咕咕乱叫,哪能今天晚上不给他们吃饭,专等着明天早晨给他们喝这种驱除蛔虫的汤汁呢。所以效果好坏暂时他们就不考虑了。

当天晚上由于招待亲人的饭食比较简单,再者毕竟他们远道而来,都有些困乏了,所以实际上这顿所谓的宴席,在9:00就早早的结束了。

村里的人们,把白天安顿到他们家里的亲人,再一次领回到了他们各自的家里。

李昆宝一家子,再一次要被戴二云像白天那样领回家里。

李保顺和李保民,和他们各自的媳妇刚才吃饭的时候,和李昆宝一家子不冷不热的随便问候了一句,他们和媳妇儿就管自吃饭去了。这会儿出于一种无奈的礼貌,他们还是像先前那样上来随便和这一家子问候了一下,又一次各自忙各自的事情去了。

几年前从老家搬迁来这里的时候,李保顺和李保民都已经成家立业,这一家子在围绕着移民这件事情上是如何表现的,最终离开村里的那一天晚上父亲去他们家,这家人家又是如何对待父亲的,父亲当然一点不剩都给他们两个人说了。当时二狼山的当家人高虎彪和高虎亮,并没有给父亲他们头一年上来打前站的几个人,明确的规定可以从老家移民这边多少人不多少人。当时父亲他们就想到,如果他们要是搬迁到野驼山耕种那些土地迅速成功了,迅速的在野驼山扎下根,其他人要是感觉到这个地方适合于生存的话,可能很快就会涌来大量的移民。到时候人家二狼山的这些弟兄们可能就要限制他们移民了。为此父亲他们当时想赶紧把老家的那些人一次性多串联一些,移民到野驼山这一带牢牢的扎下根来。人多力量大,人多才具有更大的抵抗风险能力。

他们头一年来野驼山打前站的时候,就感觉到这个地方确实是一处适合于耕种土地,适合于生存的地方。出于以上原因,他们想邀请老家更多的人和他们一起迁移到野驼山,可是,唉,不说别人吧,就是自己家亲亲的亲二爹二妈,从始至终阻挠这件事情不说,最后还要这样对待父亲!包括他们三个儿子!

别看李保顺和李保民是两个老实巴交的厚道人,但是在这件事情上他们始终没有原谅这一家人。也正是由于他们是那种厚道人,不善于表面伪装,自己才无论如何不愿意装出一副高兴快乐的样子。他们各自在心里早就想好了,反正你们来这里是求我们来了,也是你们自觉找上门来的事情,当初你们是如何对待我们家的,我们现在不用那种态度对待你们就算可以了,指望我们两个人给你们一家子好脸色看,哼,门也没有!也没有那个必要!

关于移民方面,尤其是让二爹这一家人移民到这里,大哥和二哥是一个什么样的态度,李保山当然始终一清二楚。今天下午这些移民刚来到饲养院,李保山随便瞟了一眼,就更加明白了大哥二哥对于二爹二妈这一家是什么态度了。

李保山上来和二爹二妈一家子打了一声招呼,说让他妈把亲人们先领回家,待会儿他把这边的事情安顿一下,再回去和他们坐一坐,说一些体己话。

李昆宝一家子正要感激涕零的和李保山说什么,李昆玉特意上来和他们说了三儿子刚才说的那么一番话。他还给戴二云嘱咐说,让老伴先回去准备几样菜,再热一壶酒,待会儿他要回去和老二还有三个侄子喝一会儿酒呢。

看着李昆宝这一家子跟着戴二云离开饲养院,向北面李昆玉家走去,韩骡驹在心里说,李昆宝这一家子,脸真够大的,换给别人,在没有来这里以前大概早就羞死了。

正在韩骡驹想这个问题的时候,李昆玉碰了碰他的胳膊说:“走吧。”

这会儿刚才在大食堂闹哄哄吃饭的那些人,该被村里的那些亲人们领走的,差不多都被领走了,剩下的人们绝大多数也已经出了饲养院外面,进入了他们各自的简易毛毡蒙古包。

刚才李昆玉他们几个老弟兄,还有李保山和身边的四个结义弟兄,都已经合计好了,吃完饭要转悠在周围这些简易的毛毡蒙古包看一下,看看这些远道而来的亲人们住在这里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能不能住得下,习惯不习惯。当然其实这还不是主要的,更主要的是下午那会儿他们刚搭建简易毛毡蒙古包的时候,都用各种各样的容器,比如烂铁锅啊,河槽里和周围捡拾回来的大块石板,然后给上面移来木材火,放在了一个个简易的毛毡蒙古包里给憋寒气,他们担心一方面操作不当失火,不要烧坏人,另一方面不要把这些亲人们让烟熏坏。那样的话可就不是一般的事情了。

他们分别都提着好几盏马灯,走向那些简易的毛毡蒙古包。

野驼山以前共有80多人,前不久一下子离开十几个孩子们,现在仅仅有60多个人。今天猛然涌来这么多人,相当于是他们之前10倍的人口,让他们一下子显得有些手忙脚乱,各个方面都有一些应付不过来的感觉。好在在此之前,他们各方面都做了精细化的考虑和安排,所以忙乱归忙乱,总算还没有乱套,各方面总还是能够按部就班的进行。

何况,回老家给这些亲人们通风报信,让他们移民的那两个亲戚,在离开野驼山之前李昆玉就给他们叮嘱了详细的移民流程:让他们刚一回去就通知当地的村长或者有威望的族人,立刻从准备移民来的这些人中选两个负责人,相当于是队长的角色,从一开始就把移民相关的所有事情考虑得周到又周到,在那边走之前,路上和来到这里,吃喝啊住宿啊,安全啊,方方面面的事情,都要由这两个人来具体负责和考虑。也正因为这方面的事情李昆玉提前就做了详细的考虑和安排,实际上移民们自发选出来的负责人樊银锁和鄂三,配合着他们管理移民来的这些老家人,乱归乱,但总的来说还是有条不紊的。当然几天以后李昆玉和李保山他们两个人,包括各自身边的其他人才发现,原来他们感觉到的混乱,仅仅是因为一下子见到了这么多人,打乱了他们之前那种宁静的生活,忽然之间有一些不适应。几天以后他们适应了这种情况,他们才发现,根本的原因就是因为眼前一下子看到的人太多了,让他们心理上也有一种乱的感觉。以后随着老家人移民来的数量越来越大,比现在大了好几倍,他们父子俩人管理起来,也没感觉到有什么困难,无非就是提前多考虑一些这方面的具体事情,尤其是把吃啊住啊,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些事情给他们考虑周到了,最终落实到位了就可以了。当然这是后话。

他们10多个人,一起把饲养院前面一大片简易的毛毡蒙古包转悠下来,让他们感觉到欣慰的是,所有蒙古包里待着的那些人们,不管大人孩子,一个个都是眉开眼笑喜气洋洋的模样。

等他们把绝大多数简易的毛毡蒙古包视察下来,在一处空地上,视察和没视察过的那些蒙古包里的这些老家的亲人们,都把李昆玉他们围拢在中间。大家叽叽喳喳地和他们说着一些亲热无比的话语。

李昆玉他们说起条件如何不好啊,各方面安排不周到啊这些话语的时候,老家的这些人们随即就都给他们否定了。他们说,老家那些人最近这两三年过得是什么样的苦日子,他们这边人是难以想象的。不知道怎么了,好像就从他们那年移民以后的第2年开始,老家就连年大旱,日子一年不如一年。原本老家的生活就过得不好啊,人们基本没有什么余粮,这一大旱就彻底的把人们害苦了。去年就更差更差了,家家户户基本是饿肚子的情况。可是,野驼山这里的生活,这几年却这么好,让他们有一种上了天堂一般的感觉。他们没想到野驼山有这么好的条件。实际上只要能够给他们吃饱,就是让他们在玉米秸秆堆里呆着,他们都没有丝毫的怨言,何况还能让他们家家户户住在这么好的蒙古包里!

李昆玉给大家说,没办法,由于这个季节不是盖房的时候,再加上老家突然之间来了这么多人,他们又没办法做那种真正的.就是数九寒天在野地里住也没问题的蒙古包。也由于下一步他们耕种地的地方不在这里,暂时只能让他们在这里凑合了。等下一步腾开手来,野驼山大队一定会帮助大家把吃住方面的事情安排得妥妥当当的,让老家所有来到的人都心满意足。

大家都给李昆玉说,不要说以后再有什么条件不条件了,只要能像 他们今天来到这里,亲人们给他们又吃肉又能吃饱肚子,又能让他们住这么好的蒙古包,他们都高兴得受不了了,其他的,他们就不敢向往了。

看到这一张张熟悉而亲切的笑脸,又听到他们说出这么一番感人肺腑的话,李昆玉大受感动。如果要不是他极力控制自己的话,可能这会儿他就要流出两行泪来了。这里有好多人,和他祖上追溯到两三代以上,都是那种亲套亲的关系,不是他的叔叔大爷舅舅和希望舅母,就是他的哥哥弟弟和侄儿侄女之类的角色。

李昆玉动情地表态说:“你们放心好了,下一步只要有我李昆玉一口饭吃,就不会让你们饿着肚子。只要有我住的一孔窑洞住,就不会让你们住在这么简易的毛毡蒙古包里冷寒受冻。不急,用不了多长时间,我们的生活条件就会彻底的改善。”

还没等李昆玉把以上这番话说完,这些老家的亲人们却又对他说,真的不要在这方面考虑那么多了,本身他们过去在老家过的生活就苦,这两年就更苦了。这一路上上来的时候,他们除了住了几次鸡毛店,好多的时候是在路上一些破窑洞,砖瓦窑,烂古庙冷寒受冻的地方过夜的。每个晚上就是这么挺过来的,现在的这个条件,比起他们一路上冷寒受冻,已经太好了,就是这一辈子住在这里,他们也已经心满意足了。

如此这般啰里啰嗦嘈杂不已的声音响成一片。一个字,乱;两个字,太乱。但是没办法,乡里乡亲的人们,见面就是这样的情景。

好吧,这会儿通过老家的这些亲人们这一番说法,至少让他们几个人明白,老家这些亲人们对于今天来到这里吃啊,住啊的条件,还是非常满意的。

李昆玉他们几个人就想,既然这样的条件他们还这么满意,那么接下来一切都好办了。要知道无论吃啊住啊,对于野驼山这边来说,这是最低最低的生活标准。

关于一个个简易的毛毡蒙古包烤火安全方面的事情,樊银锁和鄂三,还有老家的好多亲人们都笑着给李昆玉他们说,这方面他们不用考虑,他们刚才也看到了,虽然那些烂锅和石板,这会儿还有一部分在蒙古包里,可是一会儿等到他们准备睡觉以前,就会把那些都拿出外面集中在一个地方的,他们还会把那些火焰全部用水扑灭的。

樊银锁和鄂三还拍着胸脯给李昆玉他们说,让他们不用操这方面的心,一会儿准备睡觉之前,他们两个人会亲自检查这些事情的。半夜他们两个人也要挨家挨户巡逻检查的。

李保山也给父亲和几个叔叔大爷们说,反正他们睡觉也不会早,一会儿他们还要在炼铁炉上忙乎呢。他们会注意这些事情的。他也会安顿炼铁炉上的人晚上转悠,注意这些事情的。

很好。以上这个情况让李昆玉他们彻底的放心了。随即李昆玉他们又把剩余的一些没有检查的人家,抽查了几个简易的毛毡蒙古包,就和大家,尤其是和樊银锁和鄂三他们两人,叮嘱了一番注意安全,早早睡觉之类的话语,就要离开这里了。

这会儿,西南那一片一座烧焦炉和两座炼铁炉,将整个村子甚至周围这一带半边天都映红了。如此这般的色彩,和叮叮咣咣响成一片的声音,给人一种热火朝天,昼夜不停地在大踏步地向前迈进的感觉。

周围的深山里好多动物,比如狼和狐狸,还有甚至包括李昆玉都搞不清的一些野物的鸣叫声,远远的传来,或高亢或短促。有那种悦耳的声音,也有那种让人生厌的声音。天空中偶尔还会飞过一只只类似猫头鹰之类的大鸟。它们无声无息的,在人还没注意到它们的时候,一晃就飞过了人的头顶。

这会儿李昆玉怀着一种既兴奋又壮怀激烈的心情在心里说,野驼山要变天了。可能用不了一两年,整个野驼山就要有很大的变化。但愿三子设想的是正确的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