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大唐好圣孙! > 第114章 投唐一念起,刹那天地宽

第114章 投唐一念起,刹那天地宽

第114章 投唐一念起,刹那天地宽

李世民听到李象请求的话语,抬眼问道:“这可不是出去秋猎,你能忍受得了辛苦?”

“阿翁栉风沐雨,亲冒矢石平定天下,尚且不觉得辛苦,身为阿翁的孙子,我当然也不怕辛苦。”

李象的一句马屁,让李世民受用无比。

又听李象说道:“身为大唐的郡王,自然也要见识一番军旅辛苦,这样才更能够体会出平定天下的不易。”

“你能有这样的想法,阿翁很高兴。”李世民伸手揉揉李象的脑袋:“好了,这件事我允了。”

“谢谢阿翁!”李象欣喜地说道。

使节在路上需要时间,大唐调动军队以及调拨粮草,同样需要时间。

这一去,就过了十余日。

十一月初七,李世民正式下令,由皇太子李承乾监国,他自己则带着恒山郡王李象,带着一万府兵,前往朔州。

大唐皇帝御驾亲征的消息,同样传到了周边各国的耳中。

其中反应最为剧烈的,莫过于吐蕃。

这个年代的吐蕃,对于大唐仍然是十分畏惧。

不同于某些人嘴中所说“文成公主入藏是城下之盟”,实际上贞观十二年的时候,吐蕃入寇松州,还没等中军的侯君集出手,先锋牛进达便以轻骑突袭吐蕃大营,仍然斩获首级一千余。

要知道,轻兵袭击吐蕃军营来不及带走大部分被杀敌人的首级,这种情况下的杀敌数是远多于斩首数的。

被唐军展现出的强大战斗力所吓到,松赞干布大惧,率部退出党项、白兰羌、吐谷浑等地,遣使谢罪,并且派遣禄东赞前往大唐求娶公主。

与汉朝的和亲不同,唐朝,至少是贞观朝的和亲,一直都是李世民主动去推动的,其目的并不是去“休战”,而是去推动周边国家进行汉化。

你以为大唐在学美帝?错,是美帝在学大唐……

和平演变这一块儿,大唐是最先玩儿的。

后世的网络上有一种论调,说是“吐蕃是文成公主和亲带过去的工匠养肥的”。实际上这种论调完全是胡扯,唐太宗给吐蕃陪嫁科技,不见于任何信史记载,能找出的史料,成书年代大约是清朝和民国,以及宗教宣传手册,还有为了团结的教科书……

最可信的《旧唐书》当中记载,“公主恶其人赭面,弄赞令国中权且罢之。自亦释氈裘,袭纨琦,渐慕华风。仍遣酋豪子弟,请入国学以习《诗》、《书》,又请中国识文之人典其表疏”。从这里可以明确,贞观年间赐给吐蕃的,是中原的诗书礼乐,而不是科技。

史书上记载的是“高宗嘉之,进封为宾王。因请蚕种及造酒、碾、硙、纸、墨之匠,并许焉”。

从这里就能得出一个结论,赐给吐蕃科技的是唐高宗李治,而且还是主动向李治讨要的,更能得出李世民并没有给吐蕃科技的结论。

而吐蕃崛起实际上也和科技关系不大,影响吐蕃崛起更大的一方面因素是因为气候变化。隋唐的温暖期持续了四百多年,气温提升,农业产量上升,为吐蕃帝国繁盛提供了坚实基础。

另一方面的佐证则是在唐末气候转冷的时候,吐蕃忽然就散了一地,从此以后再也没有对中原王朝产生过威胁。

“赞普,何不学那突厥等部,出兵前往大唐?”布达拉宫当中,禄东赞对松赞干布说道。

松赞干布一听,用不可置信的眼神看向这位素来倚重的大相。

四年前的松州大溃败仍旧是松赞干布心中挥之不去的阴云,再加上现如今他与大唐已经成了翁婿之国,所以当然不敢有来骗来投吸大唐后方的想法。

禄东赞一看松赞干布的眼神,就知道赞普理解错了。

“臣的意思是,让赞普学习突厥等部,协同大唐作战。”禄东赞连忙补救道:“大唐者,翁也;吐蕃者,婿也,今大唐兴兵问罪于薛延陀,身为唐婿,赞普自然有理由出兵协同。”

松赞干布一听,就来了精神。

是啊,我也可以去派兵帮帮场子啊……

禄东赞又低声说道:“曩者番邦协同大唐作战,所得甚厚,大唐从不亏待帮助过他的朋友,今赞普亦随同出兵,且有唐婿之名义,大唐定然不会亏待于赞普。”

“嗯?”松赞干布一下就狠狠地心动了。

又有名头,还有赚头,这……

“好!就如大相所言,派遣三千精骑,协同大唐作战!”松赞干布一锤定音道。

尔后,他有些叹服地看向禄东赞道:“大相求亲后,回来也曾与我说过唐皇风采,当时我就为之心折不已。而今大唐圣人竟然为了大将,一怒兴兵问罪薛延陀,此等义气,真不愧为天可汗也!”

这话禄东赞没敢接,只是装作感慨地啊了一声。

当着老板的面夸别的老板,这事儿肯定不能干;但是要说赞普您真的不比李世民差,那禄东赞觉得这话说的也亏得慌,索性还是装傻比较好。

不止是吐蕃,吐谷浑同样也得到了消息。

自从执失思力击破吐谷浑车重,吐谷浑王慕容伏允自缢而死,慕容伏允的儿子慕容伏顺便率吐谷浑归附于唐朝。

唐朝将弘化公主嫁给了慕容伏顺,慕容伏顺被唐朝册封为可汗、西平郡王。

从此之后,吐谷浑便成了大唐的藩属国。

现在大唐正在准备和薛延陀开战,吐谷浑自然也要受到征召。

慕容伏顺当然不会拒绝,他立刻派出二千精骑,前往朔州,准备参与一下大唐与薛延陀的作战。

正如前文所说,唐协军对于战争的热衷,已经达到了狂热的地步。

因为大唐总是在打胜仗,打胜仗就有缴获,而且唐军从来不吝啬,缴获的东西从来没说昧下不分给他们,这就导致团结在天可汗旗帜下的唐协军总是嗷嗷叫地冲在最前方。

这样一来的后果就是……胡人在前面先冲锋一波,等到打差不多了,唐军再上前收谷子。

接到大唐的召唤军报之后,几乎没有任何迟疑,各部都派出了最精锐的部队赶往大唐。

不管大唐想要打谁,他们都要去帮帮场子!

一时之间,回纥、契丹、靺鞨、乌罗护、阿跌、敕勒九姓等部纷纷接待了大唐的来使。

对于天朝上国的征召,没有人会拒绝,都想着趁这个机会发一笔财。

诶,老乡,借伱牛羊一用。

来的时候,唐使只是几人。

回去的时候,有的带了一千余人,有的则带了近万人。

这样加起来,也是不小的数目。

十一月十三日,李世民正式到达朔州。

李象也是第一次出长安,对此感到新鲜的很。

薛仁贵护卫在李象左右,李景仁给小薛同学安排了一套亮闪闪的银盔银甲,看起来特别的烧包。

甚至烧包到李世民都注意到了这个白袍小将的存在,几次掀开车帘子,忍不住去瞅上两眼。

倒不是说看他长得帅,只是因为薛仁贵的武器比较特殊,他用的是这年头一般不会有人用的画戟。

画戟这个东西,一般都是用来做仪仗用的,而各种演义当中也为了凸显武将实力,让他们纷纷弃槊用戟。

但薛仁贵不是,他用戟是记载在《旧唐书》当中的,“著白衣,握戟,腰鞬张弓,大呼先入,所向无前,贼尽披靡却走”。

当然也不仅是因为武器,李世民同时也总觉得这位白袍小将特别有当年罗士信的风采。

第一眼,嘶……烧包。第二眼,嗯?怎么用戟?第三眼,豁,竟能如此相像?大概就是这么个心路历程。

要不是念在这是李象的护卫,他早就开口试探一下这小将的实力了。

李象倒也没打算现在就把薛仁贵推荐给老李,怎么着也得等到打高句丽的时候,再让老李见识见识小薛的神勇。

进入朔州的当天下午,便迎回了从薛延陀归来的崔敦礼。

本来崔敦礼是要回长安的,毕竟这年头一没手机二没电报,无法实时通讯。但路上的时候看到了拦截使者的唐军,和他说圣驾已经离开长安,现在正率军在朔州驻扎。

崔敦礼当然不敢怠慢,立刻来到了朔州。

来到圣驾所在后,崔敦礼不敢怠慢,立刻请见。

等他进入屋内后,还未等他见礼,便被李世民止住。

老李开口道:“安上一路远行,不必多礼。”

“谢圣人。”崔敦礼叉手道。

“说说吧,夷男是什么意思?”老李表现得很随意,毕竟崔敦礼虽说是出身于博陵崔氏,可也算是跟着他的老人了。

“回圣人,夷男拒不交出契苾何力,并且声称大唐这是无礼的要求,他并不惧怕和大唐战上一场。”崔敦礼小心地回答道。

“真是好胆啊。”李世民倒也没生气,反而还笑了:“去年刚被懋功打得狼奔豕突,今年又觉得自己行了?”

见崔敦礼神色迟疑,李世民便道:“安上,有话直说便是。”

“是。”崔敦礼这才说道:“依臣观之,这夷男拒不交出契苾何力,并非出自他的本意。”

“哦?”李世民挑挑眉,还有这种情况?

崔敦礼组织一番语言后说道:“臣在薛延陀部观察过,夷男在薛延陀部中,颇类前隋炀帝,性情刚直暴戾,他的部下往往因为一点小过错便被责罚,甚至于丢掉性命。而且他的两个儿子拔灼和突利失已经到了水火不不相容的地步,都在跃跃欲试,想要争夺汗位。”

“所以他为了稳固自己的地位,硬着头皮也要和大唐作对,对吧?”李世民似有所悟地说道:“即便这是在饮鸩止渴,他也不想失去威信,被人指责对大唐过分软弱?”

“圣人英明,臣正是这个意思。”崔敦礼立刻说道。

李象意外地看了一眼崔敦礼,这老小子还他娘的真是个人才。

自己是凭借先知先觉才知道的这些,而崔敦礼去了一趟薛延陀,就观察出了这么多,其能力不可谓不优秀。

怪不得在史书当中着重地提了他一笔,说他有外交的才能。

李象也明白了为何将几乎所有的博陵崔氏的官僚都驱逐出了长安,却唯独留下了与崔民干同为二房的崔敦礼。

专业人才啊!

“嗯,朕知道了。”李世民笑着颔首道:“安上一路辛苦,先去休息吧。”

“是,臣告退。”崔敦礼立刻退出到房间之外。

薛延陀的情况,也的确到了不容乐观的地步。

自从崔敦礼来到薛延陀,夷男便陷入到了进退两难的地步。

他现在甚至在暗骂那些契苾部的人,你说你们他妈没事给老子找什么事儿?老子差这么一个大将吗?

但身为可汗,有的时候也不能软下去。

部下们怀有二心,两个儿子水火不容,其他附庸诸部也虎视眈眈,想要取薛延陀部而代之……

也挺难的。

但夷男也有别的想法,他在想借着这个机会,借刀杀人,先把对他有二心的人派到前面,借助大唐的力量来消磨他们的力量。

虽然他想到了所有人并不都是和他一条心,但也还是没想到,竟然有附庸部族敢于背叛他。

崔敦礼走后没多久,他便听到一个晴天霹雳的消息。

拔野古、仆骨、同罗三部,拒绝了他对抗大唐的征召,表示自己势力衰微,不敢与大唐争锋。

随后,他派出去的探子也传递回了消息。

至高无上的天可汗陛下已经于昨日正式抵达朔州,且突厥、吐谷浑、回纥、吐蕃等部的兵马,也已经在去往朔州的路上。

更不幸的消息也传来了,拔野古、仆骨、同罗三部正式宣布投靠大唐,接受天可汗的调遣。

投唐一念起,刹那天地宽了属于是。

夷男深吸一口气,忽然觉得有点儿胸闷。

他站在牙帐之外,看向远处草原的地平线。

如果夷男的面前有系统,那么一定会弹出以下界面。

大唐召唤突厥、吐谷浑、回纥、吐蕃、契丹、靺鞨、乌罗护、阿跌、拔野古、仆骨、同罗、敕勒九姓加入了大唐—薛延陀战争,他们现在是我们的敌人!

(三更送到,头晕不已。)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