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大唐好圣孙! > 第172章 象儿,我恭喜你发财了(求月票)

第172章 象儿,我恭喜你发财了(求月票)

第172章 象儿,我恭喜你发财了(求月票)

既然高阳公主都这样说了,那还能说什么呢?

“我等一切以公主马首是瞻!”商人们纷纷表态,既然想吃这碗饭,那就得先当孙子。

更何况是和高阳公主低头,说出去也不丢人。

看到商人们如此上道,李漱也颔首表示满意。

“既如此,那总要有个章程。”李漱沉吟片刻:“本宫已经与登州都督府商议完毕,可以给你们发放经营登州海产品的营业执照。”

听到这话,商人们心中一喜。

虽然不懂什么叫做‘营业执照’,但大体上还是能明白李漱的意思的。

“但是呢。”李漱话锋一转:“目前海产品由都督府统一收购,你们也只能按照执照上来获取都督府的配额。”

“敢问公主,‘营业执照’在哪里可以办理呢?”为首之人问道。

李漱说道:“登州如今百废待兴,恒山郡王打算在登州搞建设,需要木材、铁料、石材、布匹、粮食等等,总之一切都需要。”

“这就需要看各位的诚意了,都督府允许各位用运送过来的货物,来换取登州的海产品。若是运送过来的货物达到一定数额,都督府自然会给你们发放营业执照。”

李象和她说得也很明白,朝廷的目的不是赚钱,而是为了发展登州,赚钱只是顺带的。

既然商人们有意,那朝廷自然也顺水推舟。

而李象也和李漱提过,登州的百姓当然不能总吃鱼肉,粮食还是要吃的。

但是登州是盐碱地,自己产出的粮食,并不足以供给整个登州。

用鱼换呗——

李漱提出的这个条件并不算苛刻,商人们在心下仔细盘算过后,发现还是有很多的赚头。

但前提在于,都督府的价格给得合理。

看到他们的迟疑,李漱便说道:“你们放心便是,登州都督府会给你们一个合理的价格的。”

这话一出,众商人仿佛吃下了一颗定心丸。

只要有得赚,那就可以干。

并且高阳公主代表的不仅是登州都督府,而且还代表着皇家。

皇家背书,那肯定不会坑他们就是了。

当然李漱也没打算坑他们,信用这個东西一旦崩塌,再想重新建立起来,可是难如登天。

“既是公主如此说,那我等便跟着都督府干了!”为首的商人说道。

“对!跟着都督府干了!”众位商人纷纷附和。

在利益的驱动之下,商人们很快便将登州所急需的材料,从全国各地运送了过来。

登州都督府也给了他们一个合适的价格,双方都很满意,登州都督府有不少赚头,商人们也有不少利润。

双赢才能持久,单方面的压榨是行不通的。

如此皆大欢喜的结果,商人们的积极性更高了。

第一次只是尝试,后面则是重头戏。

李象将都督府和商人之间的生意,全权委托给了李漱,他自己则对登州重新进行规划。

登州现如今的当务之急,是赶紧兴建一个大型的新码头。

原有的码头已经不足以现在使用,船队几乎将蓬莱县的码头围得水泄不通。

商队也是如此,商人们从四面八方调集物资,运送到登州,往来络绎不绝的行商队伍,把四方的城门堵得难以寸进。

不止是码头要重新修建,就连县城也要重新扩建。

登州目前的地位,就相当于大唐的经济特区,处于一种高速腾飞的状态。

若是按照现在这个速度膨胀下去,仅仅一个上等州,大概是满足不了它的地位的。

登州城里在忙碌,洛阳城中也没有闲下来。

李世民早在几天前就带着朝臣离开了洛阳,一起前往登州考察学习登州模式的先进经验。

现如今的洛阳城之中,只剩下了李承乾一人,还有房玄龄等半数重臣。

李承乾看着面前的奏疏,一个头比两个大。

“我也好想去登州啊!”他伏在案几上,发出一声不甘的吼叫。

然而没有办法,李世民离开了洛阳,朝廷总要有人坐镇。

身为当朝皇太子,李承乾是必须留在洛阳监国的。

一方面是要处理朝政,另一方面是国不可一日无君。

房玄龄坐在一旁,也是感觉有些沮丧。

他何尝也不想去看看?

奈何处理政务这一块儿,还得依仗他,光靠李承乾也不是太行。

若是有下次的话,一定让长孙无忌留在朝中!房玄龄恶狠狠地想道。

且不提留守老人……不是,留守儿童……也不对,总之就是,李世民一行也浩浩荡荡地来到了登州境内。

所到之处,真是一片勃勃生机,万物竞发的景象。

一路上路过的人家,不是在晒咸鱼,就是在掏鱼肠子喂鸡鸭。

或者还有家里稍微阔绰一点的,甚至还在盖房子。

百姓们的脸上是发自内心的笑容,眼中满是对红火日子的畅想。

“好啊,好啊。”李世民骑在马上,不住地感慨着:“象儿当真是有为啊,这登州治下,不说是物阜民丰,至少也可以说是人人安居乐业了。”

“恒山郡王当真是陛下之圣孙啊!”长孙无忌打蛇随棍上地捧了一句。

不冲别的,也得冲长乐公主那几万贯的分红啊!

——虽说捐给了水师,但长孙无忌更高兴了。

长孙无忌家里是有钱,但是再有钱的人家,也不会嫌钱多啊!

更何况这不是几百贯几千贯,而是几万贯!

甚至可以预见,只要这登州继续红火,这分红也会持续下去。

这可真是摇钱树啊!长孙无忌在心里琢磨着。

心中更是对李象的钦佩,在他看来,李象不仅可以带着手下的人发家致富,甚至还可以带着百姓们一同奔向好日子,这样的人简直是天生的君主材料。

皇帝出行,总要提前通知的。

李世民一行人来到登州三十里外的时候,早有人来到登州都督府中,通报老李的行程。

李象不敢怠慢,立刻叫人将正门清场,等候迎接李世民的到来。

而他则带着蓬莱县内的登州全部官吏,前往正门外十里处迎接。

这是迎接皇帝的基本礼节,就算是身为老李的大孙子,李象也是不能怠慢的。

远远便看见了仪仗,所有人当即便下马,准备迎接天子圣驾。

等到李世民接近时,李象站在最前方,大礼参拜。

“臣李象,拜见圣人!”

“臣等拜见圣人!”众官员随后也对着老李大礼参拜。

“平身吧。”李世民说道。

谢恩过后,李世民招呼着李象上马车。

“象儿真是长大了。”李世民大手不是很老实,在李象的脸上捏捏,又在脑袋上揉揉,“高了,也黑了,还壮了。”

说话的时候,李世民的眼圈儿还有点红。

“总在外面跑,怎么可能不黑。”李象笑着说道。

李世民嗯了一声,又掀开帘子看一眼车窗外,笑着说道:“象儿,我恭喜你发财了?”

李象打了一个哆嗦,升起一股不祥的预感。

“嗨呀,哪里发什么财呀。”他连忙否认道:“穷得都快要饭了……”

“这事儿能瞒得过我的眼睛?”李世民哼了一声,“我早就知道了,你和你几个姑母还有叔父,在登州赚得是盆满钵满!老实交代,伱说你捞了多少好处?”

“赚的钱,我可都一分没花,不都是贴补在了登州了嘛。”李象叫起撞天屈来:“你看现在登州百姓的日子过得多红火?”

“真没花?”李世民好整以暇地看着他。

“我一分都没敢花。”李象忽然戏精上身,学着赵德汉的样子,摇着手哭咧咧地诉苦道:“我们家祖祖辈辈都是农民,穷怕了……”

话音还没落,就被李世民一巴掌糊在脑后。

“还祖祖辈辈都是农民,咱家从上数十代,最小的也是你高祖父!”李世民哆哆嗦嗦地指着他说道。

高祖父,指的是唐世祖李昞,如果真算下去的话,十代之内还真是他的地位最低。

嗯,李昞是前隋的柱国大将军、少保、都督八州诸军事。

“嘿嘿。”李象挠头一笑:“其实孙儿真没留钱,钱这个东西我不感兴趣,对我来说只是数字而已。这段时间挣的钱,全填补到了登州上,另外长乐姑母和高阳姑母也是如此。”

他还没忘了给李丽质和李漱卖个好。

“你在登州干得不错。”李世民满意地说道:“丽质和漱儿也不错,真不愧是观音婢教导出来的女儿。”

瞧瞧,重点在于我奶奶教导出来的对吧?

李象不动声色地撇撇嘴,对于老李的偏心有了另一层面的认知。

其实女儿们,在李世民这里也是分等级的。

就比如长乐公主、城阳公主、晋阳公主和衡山公主四个长孙皇后所出的公主,是一个等级;像是豫章公主与高阳公主这两个长孙皇后亲自抚养的,是另一个等级;剩下的……普遍适用一个等级。

当然这也不能怪李世民,毕竟人都有好恶,再说这么多孩子照顾不过来也实属正常。

就算是老朱,也不可能把所有的儿子都照顾到……当然在当爹的方面,老朱还真比李世民好点,但不多——毕竟他儿子教的也不咋地,比如樉子。

在众人的簇拥之下,李世民一行回到了登州都督府。

老李简要地和他们训了几句话之后,便放登州属官们离开了都督府,各自回到自己的位置上做事。

毕竟登州还在建设阶段,各个岗位还离不开他们。

登州建设的盛况,老李刚刚在路上当然看到了。

“阿耶。”李泰和李治一人拎着一个小桶,就往里面走。

其实他俩把李世民今天要过来的事儿给忘在脑后,李治早上起来的时候非得说要赶海,李泰也没禁住这个诱惑,就跟着他去了。

这不,俩人收获不少。

“哼,这不是魏王和晋王吗?”李世民坐在上首,一副‘耶耶不开心’的样子。

“阿耶!”二人放下手中小桶,李治有点打哆嗦,但李泰毕竟是身经百战见得多了,当即眼珠一转,就找到了合理的借口。

“听说耶耶今天会来登州,一大早稚奴就喊着孩儿一起去赶海,说是要给耶耶尝尝登州本地的海物。”

李治打蛇随棍上:“对,二哥说的没错……”

“是吗?”李世民瞥了一眼那小桶。

“对的。”李治从里面抓出一只螃蟹:“耶耶你看这螃……嗷!”

抓的方式不是很对,螃蟹给李治的手夹了。

李治吃痛,下意识一甩,把螃蟹甩飞到了长孙无忌的头顶,而那只钳子还留在他的手上死死地夹着。

螃蟹在长孙无忌的头顶坐得很稳,还吐着泡泡。

长孙无忌知道螃蟹夹人,他面上一紧,身子没敢动。

边上的人手忙脚乱地帮李治摘下那只螃蟹钳子,顺便帮长孙无忌把那只螃蟹给取了下来。

李治眼泪汪汪地吹着手,委屈极了。

“哈哈,稚奴真笨。”李漱在边上调侃道。

李治委屈巴巴地看了李漱一眼,张张嘴没答话。

老李坐在上首,看着这滑稽的一幕,笑得是老怀大慰。

“我在洛阳之时,便觉登州海鱼美味。”李世民笑也笑够了,开口说道:“如今来到登州,必须要品尝一番。”

“原产地的新鲜海鱼,可比您在洛阳吃的干货要好吃很多。”李象顺嘴说道。

“是吗?”老李来了兴趣。

“当然。”李象笑着说道:“若是阿翁不信,可以前来品尝一番。”

李世民颔首道:“先不急,象儿你要先和我说一说,登州是怎么发展的,发展到了什么程度。”

“光说是没用的,孙儿建议还是下去看一看,亲自去调查一番,才更有说服力。”李象如是建议道,“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儿,必须亲口尝一尝。”

“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儿,必须亲口尝一尝……”李世民重复了一遍,感慨地说道:“好句,是你那位老师说的?”

“另一位。”李象说道。

“就依你所言,等到明日,我与你一同,亲自看一看你在登州的改革成果。”李世民颔首说道。

(一会还有,求月票)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