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大唐好圣孙! > 第177章 出征!(求月票)

大唐好圣孙! 第177章 出征!(求月票)

作者:林家龙女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1 22:51:00

第177章 出征!(求月票)

第177章 出征!(求月票)

李象其实也挺好奇,李景仁这么个性子,到底是出了啥事儿,才能让他这样情绪低落。

李景仁明显是不太好意思去讲,所以也就只能让程处弼代劳了。

没想到,本来以为是什么别的问题,万万没想到,身为长安的高富帅,李景仁竟然搞不定一个女人……

程处弼也给他讲了个大概,反正总之就是李景仁喜欢上了阿史那思摩家的女儿,奈何郎有情妾无意……倒也不是郎有情妾无意,那个阿史那云说她喜欢驰骋疆场的大英雄,不喜欢躲在父祖庇荫之下的二世祖。

“这说的是甚么话!景仁哥哥带着商队前往草原,可谓是出生入死,怎就算不上大英雄?”程处弼恶狠狠地骂了一句:“这個阿史那云,当真是有眼无……”

李景仁叹了口气道:“处弼,我知道你为我不平,但也没必要贬低她。”

卧槽……

李象一下就感觉血压上来了。

你这小子……

杂的,那阿史那云是虚空假面啊?

开时间结界给你控住了?

李景仁再次说道:“你们有所不知,在草原上的时候,当时我独自前往怀化郡王所部,结果路上遭遇了狼群,还是云姑娘救了我……”

哦,原来是这样。

这样一说,李象就有点理解李景仁了,毕竟英雄救美很常见,美救英雄可不多见啊。

李景仁感慨地说道:“从那时候起,我就发现自己不可自拔地喜欢上了她,她说自己喜欢驰骋沙场的大英雄,可我呢?我从小就一直在父兄的庇荫之下,别说是兵法,就是国子监的文课也不曾学得好,当时只道是快活,可惜我直到今日,才知道当初是如何荒废光阴……”

“兄长,我也想上沙场建功立业,可是小弟从未学过兵法,战场上又不是闹着玩的,我……我不能拿将士们的生命开玩笑啊,我该怎么办,我该怎么办……”

听到这里,李象的火气蹭地一下就冒起了三丈高,他刷地一下从案几上跳起来,冲到李景仁面前揪着他的衣领:“你他妈应该像个男人……你他妈应该像个男人!瞧瞧你现在这副样子!”

李象说到这里,学着李景仁刚才那副颓废的语气,哭咧咧地模仿:“‘我该怎么办,我该怎么办……’,荒唐!”

这语气和神态,李象可谓是模仿了个十成十,不仅边上的少年们,就连李景仁自己也笑了。

“那么我问你,景仁。”李象目光灼灼地看着他:“伱想做将军吗?”

“当然想!”李景仁当即便回答道。

“是为了阿史那云?”李象问道。

“不,不是为了她。”李景仁深吸一口气:“为了我自己,为了虚度的那些光阴!小弟要做出一番事业!”

“这就对了。”李象拍拍他的肩膀说道:“感情来了就好好珍惜,感情走了你就好好搞事业,只要事业有成,阿史那云是不会介意你带兵灭了高句丽还是百济,抑或是西突厥。”

“当然我这句话的重点在于,要建功立业,博出一个名头来,最起码也要让高句丽的小儿听到你的名号就不敢哭泣才对。”

“兄长,我懂了!”李景仁重重地点头,又狐疑地看着李象:“兄长还是单身吧,为何对感情一道,如此有研究?”

“呵。”李象笑了:“不然为什么能做你们的兄长?”

“那兄长有什么金玉良言送给小弟吗?”程处弼在一旁捧哏道。

“不要急着和一个女人发生一段感情。”李象按着他的肩膀说道:“不妨先和她从朋友做起,再看看她的朋友是不是比她好看。”

“牛的,兄长。”李景仁竖起一根大拇指。

“那是。”李象笑着说道,眼看着福宝端着东西过来准备烧烤,李象招呼众人入座道:“都坐坐坐,吃饭了吃饭了。”

由于是自家兄弟的宴席,所以李明达和李漱也参与了这场家宴,边上还坐着裴雪青和冯盈盈。

众纨绔也知道裴雪青是李象内定的干粮,要不是没实锤的话,早就叫嫂子了。

冯盈盈的身边,坐着一位清冷的少女。

那种气质李象不是很喜欢……当然喜欢也没用,那是李景仁的妹妹李雪仪,属于堂亲。

“兄长,你说你咋就这么招人喜欢呢?”韦待价吃了一口扇贝,觉得这味道很好吃,于是又多吃了几块。

“嗨。”李象挠挠下巴,“这可是我的秘密——不对,你小子问这个干什么?”

韦待价鬼鬼祟祟地看了一眼李景仁,见对方在和程处弼海吹,便低声和李象说道:“兄长,我也想建功立业,这次去高句丽就带上我呗……”

“听话,你年纪太小了。”李象劝他说道:“等你成年之后,再想着建功立业也不迟。”

“可我等不了。”韦待价抓抓头,有些苦恼地说道:“我怕她不等人就嫁了……”

“哟,你这是有意中人了?”李象一下就来了八卦的兴趣:“快说与我听听,兄长给你做主!”

韦待价鬼鬼祟祟地说道:“兄长猜的不错,我是喜欢上了一个姑娘。”

李景仁本来还在和程处弼吹牛呢,听到韦待价的话,便转过身搂着他,调笑着问道:“你这小子,到底是喜欢上了一个姑娘,还是喜欢‘上’了一个姑娘?”

谁知道听到这话,韦待价哽了一下。

“咋的了这是?”李景仁伸手钻钻韦待价的痒痒肉:“还不好意思了?”

“我……呃……”韦待价扭扭捏捏,半天不说出一句话。

“赶紧说啊,兄弟们都等着呢。”李象夹起一颗海螺蛳,在嘴里咂摸着。

“对,你赶紧说!”李景仁伸手掐掐韦待价的小脸。

见李象都发话了,韦待价一咬牙一跺脚:“我,我喜欢你妹!”

众人愣了片刻,哄堂大笑起来。

李景仁面色涨红,扭着韦待价的脸气急败坏地说道:“你这小子,我好心好意帮你,你却骂我?”

“我真喜欢你妹!我喜欢李雪仪姑娘!”韦待价嗷地一声,让场内再次寂静。

这次不止是少年这一伙,连李漱那边都陷入了寂静。

李明达瞧瞧面上红红的李雪仪,低声和李漱嘀咕了几句。

“唔……”李漱伸出胳膊肘拐拐李明达,低声说道:“这还要看雪仪的意思……”

李明达只是坏笑,又低声和李漱嘀咕几句。

“你说你,象儿的媳妇儿还没过门呢,你就想着雪青和盈盈二人谁当皇后了?”李漱用十分轻微的声音说道:“再说阿耶可还在位呐!你想的也太远了!”

李明达不说话,只是用贝齿咬着一段儿竹笋,咯吱作响。

那边,石化了半天的李景仁,好半天才反应过来,他气急败坏地揪着韦待价的衣领,怒道:“你说!你喜欢谁?!”

“我,我喜欢李雪仪姑娘!”韦待价也破罐子破摔了,喜欢一个人又没什么不好承认的。

“哇呀呀呀呀……”李景仁怒了,我把你当兄弟,你竟然想当我妹夫?

“景仁。”李象按住暴怒的李景仁,笑着说道:“正所谓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待价方才也与我说,想要做出一番事业,再堂堂正正取妹妹过门,这有何不可?”

一听这话,李景仁也没啥好说的了。

毕竟刚刚他也是这样想的,抛除韦待价喜欢的是自己妹妹不谈,二人还是有很多共同语言的。

“不过听我说一句,待价的年纪太小,并不适合上战场,建功立业也不急于一时。”李象笑着揉揉韦待价的狗头,“这样吧。暂时待价就在大都督府内,跟着冯长史学一学内政。”

“兄长,我想学兵法!”韦待价梗着脖子。

“想学兵法,何必急于一时?”李景仁放下手中的果汁杯子,沉声说道:“我大唐乃是出将入相,你不可能永远在外征战,若是身体不济,回京为相之时,却对政务一窍不通,届时御史弹劾于你,你却如何面对兄长?”

“我……”韦待价张张嘴,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按照历史,韦待价也的确吃了这个亏。

垂拱元年的时候,韦待价从军中归来拜相,加授同凤阁鸾台三品。

然而他出身武职,不通政务的同时又不懂鉴别人才,以致典选工作杂乱无章,受到舆论的鄙薄。

这事儿在座之人当然不知道,李象其实也不了解,但李景仁却多少也蒙了出来。

李象也说道:“当初吕蒙掌管权事,孙权谓其不可不学,然吕蒙辞以军中多务。孙权以自身作比,言说但当涉猎,见往事耳,读书者大有所益。难道待价以为,自己还比不得吕蒙邪?”

“小弟受教!”韦待价起身,恭恭敬敬地冲着李象一礼,又冲着李景仁一礼。

“跟着冯长史好好学,为兄很看好你。”李象冲着韦待价肯定地点头。

“兄长……”韦待价哽咽了。

正所谓士为知己者死,韦待价现在多少就有这种感觉。

看着他这模样,李象忽然调笑道:“倒是景仁,这八字还没一撇呢,就开始向着你说话了。”

“我,我那是不想让自家兄弟走歪了。”李景仁连忙辩驳道。

众人都笑,总之这件事就算是定下了。

纨绔们都留在了登州,李象按照他们的能力和偏好,一一安排了位置去学习。

比如李景仁和程处弼,李象便给他俩安排到了苏定方的门下,并且还组织了一个军事学习班,其中有裴行俭,还有李景仁和程处弼几人,去大都督府上课。

至于谁给上课……那自然是李世民喽。

老李刚开始是不情愿的,但是为了给孙子面子,还是哼哼唧唧地给裴行俭几人讲述自己的带兵心得。

李象还在想,等这次打完高句丽回去之后,一定要建一个军事学院,就让老李当院长,培养军事干部。

至于韦待价,还有萧守道,长孙诠等人,李象便给他们安排到了冯清的手下,去学习如何理政。

在他前往高句丽的日子里,就让他们跟着冯清还有李泰李治,一起把环渤海的经济新区给开发好。

这可是大后方,马虎不得,大意不得。

在登州待了一个多月以后,李世民便带着李明达还有李漱回到了洛阳。

十二月,李漱派遣商队运送了一大批羊毛制品,送往登州的水师当中。

现如今的水师,被老李挂名在了登州大都督府之下。

四舍五入,也算是李象的私人部队了。

李世民也不介意,毕竟早晚都是大孙子的,早一点晚一点也没什么关系。

与此同时,李世民再次向高句丽下达最后通牒,命令高句丽和百济停止进攻新罗。

然而,为了和平的最后努力也已经失败。

那就只有战争了!

李世民下令,辽东道行军大总管李世绩领步骑六万,及兰、河二州胡族兵马直趋辽东,准备与张亮合势,水陆并进。

他又诏诸军及新罗、奚、回纥、仆骨、薛延陀、靺鞨、乌罗护、阿跌、拔野古、契丹的仆从军,分道进击高句丽。

李象早在九月的时候,考虑再三过后,让李漱给吐蕃修书,点名让论钦陵来到登州。

论钦陵这个人,李象是想争取的。

之前在朔州的时候,李象对他的印象还算不错。

吐蕃并没有拒绝,反而还挺高兴的,只是说还需准备一些时日。

这个年,李象是在登州过的。

登州越来越忙碌,为了备战,备物资,李象忙得是脚不沾地。

为了保障将士们的后勤,李象可谓是绞尽脑汁,自从十二月开始,登州的咸鱼便没有出过州界,都被囤积在了水师当中,准备充作军粮。

一月份的时候,诸军云集幽州。

二月,李世民给张亮下达进军诏书,并且命令李象来到幽州和他会合,自己则带着军马,从洛阳出发东征。

李象接到李世民的诏书时,论钦陵也带着三千吐蕃骑兵,从逻些出发,历时两个多月,终于到达了登州。

大唐与高句丽之间的战争,正式开始!

(二更送到……查资料推敲剧情太久了,抱歉)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