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大唐好圣孙! > 第277章 我太想进步了!(求月票)

第277章 我太想进步了!(求月票)

“如此盛世,贤才尽在朝中,可谓是野无遗贤啊!”

在老李说出那句话之后,边上当即便有个人站出来捧哏。

李象抬头看过去,这人……有点眼熟。

这话……同样很耳熟。

如果他没记错的话,这句话应该是李林甫所说,忽悠李三郎用的。

想当初,李隆基诏求天下士子,只要精通一艺,便可到长安备选。

李林甫担心会有士子在对策时指斥自己的奸恶行为,便对李老三说道:“这些士子都是些卑贱愚聩之人,恐怕会胡言乱语扰乱圣听。”

他建议让郡县长官先对士子加以甄选,将其中优秀者送到京师,在御史中丞的监督下,由尚书省覆试,将名实相副者推荐给皇帝。

最终,送到京师的士子被考以诗、赋、论,结果没有一人合格。

李林甫便向玄宗道贺,称民间再没有遗留的人才。

其中有一位士子,就因为李林甫的这一番操作,失去了一次入仕的机会。

这个人嘛,在中国诗坛也有那么一点小名气——啊对,就是那个被称为“诗圣”的杜甫。

众人听到这句话后,当即便开始应和:“许侍郎此言甚是。”

毕竟这么个日子,说点吉祥话也是好的。

听到这声‘许侍郎’,李象恍然。

哦,原来是许敬宗当面啊。

说起这个许敬宗,只要是稍微有些了解初唐历史的,就都跳不过这个人。

阿武能够上位,是离不开许敬宗这byd在其中穿针引线的。

当然了,身为天策府十八学士的他,如今只混了一个黄门侍郎,也是因为当年在长孙皇后的葬礼上笑场所致。

其实倒也不是笑长孙皇后,他只是觉得欧阳询哭起来的样子十分滑稽,所以就没绷住。

这么一笑,一下就把自己笑出了长安,贬到外面做司马。

好在他的老板姓李不是姓朱,许敬宗不仅没有生命危险,甚至还有起复的可能,老李也大人不记小人过,又给他薅了回来。

你想想要是有人在马皇后的葬礼上笑场,那老朱……

九族:6

与预想不同的是,李世民并没有因为这句话而开心,反而还眉头微蹙。

许敬宗一看,心里咯噔一下子。

坏了,马屁拍到马腿上了!

本以为陛下是骄傲自满,才会说出如此之言,万万没想到,陛下他竟然清醒得很啊!

今儿气氛很不错,所以李世民尽管心中不悦,但也没有发作,只是神色淡然地说道:“即便如三代之治,亦不敢称野无遗贤;圣明如汉文,亦有屈贾谊于长沙;朕何德何能,敢与三代、汉文相比?”

这话说的没毛病,李世民的偶像,一直是汉文帝来的。

就连汉文帝都做不到野无遗贤,他又怎么会自大到认为自己比得上汉文帝呢?

老李就这点好,谦虚的很。

若是一般人的话,老李倒也不会如此卷他的面子。

但没办法,这个人是许敬宗。

在这个时候,李世民忽然就想起来了,长孙皇后葬礼上老许那嘻嘻的神情。

被李世民这么一卷面子,许敬宗一下就不嘻嘻了。

他神色尴尬地瞅瞅李世民,又偷偷瞧瞧四周,双手局促得不知道该往哪儿放。

李象在旁边笑着说道:“然则阿翁完善科举之法,就算称不上野无遗贤,倒也不比汉文帝要差。”

这么一来,尴尬的气氛顿时缓解了不少。

许敬宗感激地抬头看了一眼李象,那眼神就像看到亲人一样。

以后谁和我老许说太孙殿下不是好圣孙,我特么和谁急!

既然好大孙都这么说了,李世民的神色也缓和了下来。

别人面子不给,但孙子的面子还是必须要给的。

“你啊,就吹捧你阿翁吧。”李世民一副傲娇的神情:“溜须拍马,不像话!”

李象呵呵地笑着,而后说道:“孙儿这也是说实话,像是两汉时的遴选制度,举孝廉父别居,举秀才不知书,何如现如今的科举公平耶?”

“太孙殿下所言甚是。”长孙无忌和房玄龄齐声应道。

李世民清清嗓子,十分傲娇地应下了这种说法。

抬眼看了一眼太阳,他便派人去通传,宴会正式开始。

宴会的菜品丰盛,按照李象的意思,本次宴会做成了自助餐的模式,想吃什么自己端着餐盘去取就是。

朝中众臣们也是不例外,但他们有另外一块取餐的地点。

进士们三五成群,和好友们结伴而行,有说有笑地去取餐。

李世民也觉得新鲜,自己带上李承干,还有李泰和李治,到那边排队去了。

李象本来站起身想去取点饭吃,刚一起身,就听到后面有人在叫他。

“殿下。”

他回过头,原来是许敬宗。

“今日之事,还要感谢殿下为臣解围。”许敬宗一副感激涕零的样子。

“许侍郎不必如此,今日本就是高兴的日子,孤也是不想扫了众人的雅兴。”李象一副公事公办的样子。

对于许敬宗,他说不上讨厌,但也绝对说不上喜欢。

不过这种喜欢逢迎君上,能帮人干点坏事儿的,李象觉得这次去幽州似乎可以带着试试。

“若没有殿下,臣今日……”许敬宗说到这里,故意停下话头,伸手擦擦眼泪。

李象也没说话,只是好整以暇地看着许敬宗在那表演。

我就静静地看着你装逼,从来都不去打断你。

许是许敬宗自己也觉得有点抽象,他放下袖子,开始做最后的总结。

“总之,臣是真心感谢殿下解围之恩。”

李象提炼的能力很强,从许敬宗的话语里,提炼出了一句核心思想。

殿下,臣太想进部了!

想进步当然是好事儿,李象倒也没说什么,只是不置可否地颔首道:“你的心思,孤知道了。”

说罢,他伸手在许敬宗的肩膀上拍拍,而后对李景仁说道:“景仁,同去取些菜肴。”

“好的兄长。”李景仁上前,跟着李象一同往菜品方向走,留下面色复杂的许敬宗在原地呆立,不知道心里在想些什么。

李象在曲江宴上喝了个尽兴,他还没有从裴雪青怀孕的喜悦当中走出来,觥筹交错之间,已是有些熏熏然。

酒酣耳热之际,趁着兴头,老李也开始让在场的进士们,还有士子们作诗助兴。

骆宾王和卢照邻各自作了一首诗,也只能说中规中矩,到不了流芳百世的地步。

老李同样尽兴,没有“百世经纶”的智障大师搞出千八百首流芳百世搅局,老李兴致勃勃之下,还给萧瑀写了一首诗。

对,就是那个“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给老萧感动得眼泪哗哗的。

如今的萧瑀,和前世可不太一样了。

毕竟他有一个好学生是皇太孙,且自己又算是春风得意,倒也没和房玄龄发生什么龃龉。

李象也在尽力规避这件事,没事儿的时候就让高阳公主往萧瑀的家中跑跑,带着大姑母襄城公主做做生意,给家里贴补些家用。

当然了,这个贴补家用,少说也得是百万贯级别的生意。

别看萧瑀出身富贵,但百万贯同样不是小数目。

有李漱这么个房家儿媳帮扶萧家,他现在和房玄龄的关系倒也还不错。

今儿又得了一首李世民的赠诗,给老萧激动得差点左手六右手七,逢人便说陛下给自己写了一首诗。

整的李世民还有点后悔,琢磨给表姑父写这么首诗到底合适不合适。

第一场曲江宴在诗词的评选活动之下完美落幕,获得本次诗词赛第一的,自然是李世民的这首赠萧瑀。

凭心而论,这首诗的确水平很高,比起某个路过一只耗子都恨不得在背上扣一章的某位皇帝,老李的艺术水平已经相当可以的。

但该说不说,还是有点稍逊风骚。

回到皇宫之后,李世民还有些意犹未尽。

他把三个儿子还有三个大孙子叫在一起,在宫中一起聊聊天吃点果子。

李厥今年已经七岁了,个头长得也挺高,平时依旧是喜欢黏着李象,缠着他要讲故事听。

太子妃苏意托李承干给他找了一位先生,李厥不缠着李象的时候,就代表他要接受先生的拷打了。

“尝尝这个,这是岭南新进贡的新鲜物。”李世民将一个小箩筐递给李象:“冯盎用八百里加急送进京中的岭南荔枝,这可是罕见的新鲜东西,你明天就要出发去幽州了,先吃一些尝尝。”

李象上辈子本来就不太喜欢吃荔枝,对这东西并不是很感兴趣,于是便把荔枝推给了李厥。

“厥弟吃吧,阿兄不喜欢吃。”李象笑眯眯地揉揉李厥的脑袋。

李世民伸手点点他:“你啊,总是这么让着厥儿,再把他惯坏了。”

“孙儿就这么一个弟弟,当然要宠着,是吧厥儿?”李象伸手扯起李厥的小脸儿,把他的嘴咧了开。

“唔噜噜噜噜——”李厥也十分配合地做着怪声。

“伱啊。”李世民又笑,目光转向李承干和李泰:“若是你阿耶也能如你一般兄友弟恭,朕百年之后也算是能够瞑目了……”

这话刚说完,李承干就用手扯住了李泰的胖脸。

哈哈!李承干心里还在乐,你别怪我哈,要怪就怪咱阿耶!这可是他要看的。

“青雀,来呜噜噜一个!”李承干呵呵地笑,一股满足感油然而生。

你这胖鸡,也有今天?!

李泰倒没想到大哥竟然能这么张狂,他又不好直接开口骂,只能无声地用嘴皮子说套你猴子。

看着大哥在盘二哥,李治在边上嘻嘻地笑。

很快他就不嘻嘻了,李泰被李承干松开之后,恶向胆边生,伸手就捉住李治的脸蛋子,左右这么一扯——

哈,怪不得象儿这么喜欢扯人脸蛋子,是挺有意思的哈。

“好了好了,”李世民一脸黑线地阻止三个儿子互相伤害,他拿起荔枝剥了一个,特地掰开果肉看看有没有虫子,确认之后才放在嘴里。

李象没伸手拿荔枝,而是拿向了一旁的白开水。

在酒宴上喝了那么多酒,总归是有些不太舒服,多喝点水也是好事。

“对了阿翁,孙儿此次去幽州,还想向您求个人带在身边。”李象忽然说道。

李世民瞟了他一眼,而后问道:“说吧,你要带谁?”

李象嘿嘿一笑:“许敬宗。”

听到这个名字,李世民皱起眉头。

“许敬宗?你带他干什么?”

“当然是有大用。”李象如是说道。

“有大用?此等溜须拍马之人,留着有什么用?”李世民不屑地哼了一声,看起来还没有忘记许敬宗在爱妻葬礼上的一笑之仇。

说他老李小心眼儿吧……这许敬宗还活得好好的,甚至还成了黄门侍郎;说老李心胸宽广吧,他到现在还记着仇,九年都过去了他还是没有放下……

“难不成,就因为许敬宗溜须拍马,阿翁就要将他治罪?”李象说到这儿,看看老李那气呼呼的神色,笑着说道:“不至于吧?”

“倒是有一位圣贤曾经说过,把所有吹牛拍马的人都拉出去枪……砍了,可那毕竟是气话,从古到今,还没有杀掉马屁精这么一说。”

“正所谓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之所以兴隆也。”李世民语重心长地说道:“阿翁也是为了你好,放着这朝堂之上如此之多的贤臣不去亲近,难道你要把这许敬宗带在身边,听他吹吹捧捧吗?”

“还有后面一句话呢,阿翁。”李象用豆豆眼看向李世民:“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汉还行,后汉这话听听就得了。”李世民没绷住,嘿然一笑:“士族门阀,自两汉而始。所谓‘三君’,‘八俊’、‘八顾’、‘八及’、‘八厨’,便是桓帝面临之局面;最开始的时候,地方豪强没有文化,但在基层有一定的控制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税收,譬如汉武打击豪强,他们也没有有效的办法去反抗。”

“但后汉时期就不一样了,而所谓的‘贤臣’,就是儒家化了的豪族,他们在地方上有着强大的影响力,还能够影响朝野的舆论,这个时候,若是朝廷一旦有不符合他们心意的政策,便会引经据典批评朝廷甚至皇帝,更有甚者会引导朝野的舆论,逼迫皇帝在政策上做出让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