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大唐好圣孙! > 第291章 哈耶象的大手(求月票)

第291章 哈耶象的大手(求月票)

陈沙门当然不是那种不知好歹的人,怎么说也是见过世面的,自然不会误解李漱的意思。

事实上,他对李漱甚至还很感激。

至于其他人感到喜出望外,就很好理解了。

无非就是又怕哥们过得苦,又怕哥们儿开路虎。

现在李漱颁布命令,所有人一视同仁,只收购三百斤的份额,事实上也安稳了他们的心。

定下这个收购价格,李象实际上也有考虑在其中。

棉花这植物并不挑地,像是登州的盐碱地,无法晒盐的田地,都可以种点棉花。

另外在辽东,也可以种植棉花——尤其是曹县半岛。

像是新罗这种地方,完全可以让他们全面种植棉花,由朝廷进行统购统销;而种出来的棉花,则可以换成钱或者粮食。

若是新罗当中有野心家,想要造反的话,也要掂量掂量自己种的是什么,有没有造反的资本。

开玩笑,棉花这东西能当衣服穿,可特么不能当饭吃啊。

届时一旦半岛有变,李象便可以让人掐断运输粮草的通道。

造反?行啊,你看哈耶象的大手掐不掐你就完了。

哎,掐住他的头,左右摇摆,然后他就受不了了,拔线投降。

在玩战术这一块儿,李象的心一向很脏。

他的宗旨很简单,苦一苦四夷,骂名我来背。

团结当然可以,但要建立在保证最广大汉人的根本利益之上。

将陈沙门等人送走之后,李漱便让人带队去乡下,根据契苾部打散进入的村子去收购棉花。

收购的时候还要将政策详细传达下去,每家每户每年只有三百斤的份额,多种也不收购,不要抱有侥幸的心理。

当然,种棉花肯定是不能精准控分的,哪可能说种三百斤就种三百斤的。

基本上都是会多种一点,剩下的留下给自己做点衣服穿,做点棉被盖也是好的。

实际上后世也是如此,北方的农民有时候就会在自家的田里种些棉花,留作自己用,多余用不了的拿去大集上卖。

这边京兆府在收购棉花,那边李漱也安排人开始料理这些已经收购到手的棉花。

制作棉线的方法,李漱已经摸索了出来。

另外就是弹棉花这种比较基本的技术,弹好的棉花塞进衣服里就是棉袄,塞到被子里就是棉被。

并且这棉袄和棉被也不是一次性的,穿到盖到不保暖的时候,把它拆了重新弹一弹,就又可以恢复保暖了。

可以说是很方便了。

在忙活完棉花的事情后,李漱又给房遗爱安排到了京兆府当中,让他督管下水道的修整。

起初房遗爱有些不太乐意,觉得自己好歹也是个驸马都尉,干这种下三路的活儿……说出去有点没脸见人。

但李漱一句话,就给他所有的不满给堵了回去。

“这是自家的活!”

从此之后,房遗爱就活跃在了重新建设长安下水道的工地之上,手里还拿着图纸,天天虚心请教学习,为了不被人蒙混过关,吃饭的时候都在学习。

甚至有一天晚上和李漱快乐的时候,嘴里都在嘟囔着疏通下水道的事儿。

其结果就是被李漱在肩膀头子狠咬了一口。

该说不说,房遗爱这个性格比较死板,正适合做这种工程。

这种人不懂得变通,而且地位还奇高,最重要的是他他妈还真懂行,谁也不敢,也不能糊弄到他。

至于说贿赂……别开玩笑了,房遗爱家缺啥?

圣眷?人家爹是宰相,并称“房谋杜断”中的房谋,而且人家媳妇儿还是太孙倚重的姑母,掌握着大唐皇室的一部分商会;至于钱财?更别说了,人家媳妇儿一天挣的,比寻常人家几十年挣的都多。

至于美人计就更别提了,比高阳公主更美的美人,基本都名花有主;没有高阳公主漂亮的,人房遗爱也看不上啊。

更何况当初卢家设计房遗爱的事情,长安城自然也是知道的,花魁娘子都不动心的主……

或许可能是随根儿,他爹就惧内,他本人……多少也沾点。

总之李漱这一次也算是挑对了人,得知这件事的李世民甚至还高兴得多吃了两碗米饭,笑着和人夸奖说李漱举贤不避亲。

在这之后,李漱将最近的事情汇总一番,在信中详细做出汇报,派人快马加鞭给李象送去。

不止是长安城在如火如荼地改革,江南和岭南同样也是卓有成效。

萧守道这一次去江南,不仅是为了种植甘蔗,还带着灭杀血吸虫的任务。

现如今的大唐能源匮乏,虽说是不能满足喝热水的习惯,但灭杀钉螺还是可以做到的。

在萧守道不遗余力的宣传之下,江南已经有二十七州明白了“大肚子病”的病根儿在哪里。

于是,在官府的组织之下,浩浩荡荡的灭杀钉螺行动,在江南如火如荼地展开。

应该说的确是有成效,萧守道本人所在的睦州,血吸虫病的感染率已经骤降了百分之六七十。

其实道理很简单,无非就是灭杀钉螺,不接触感染的水源,还有一点比较重要的,就是不要在池塘里大小便……

这一点听起来比较搞笑,但对于阻止血吸虫传播的确有很大的意义。

得知是皇太孙殿下得仙人天授的这个办法,来救助万家百姓后,江南东道的百姓纷纷开始建立生祠,里面供奉着一个粉雕玉砌的娃娃。

太孙嘛,大家的固有印象,就是一个粉嫩可爱的娃娃。

萧守道看了,是哭笑不得。

他倒也没觉得冒犯李象,反而还觉得这是百姓的一片赤诚,于是便也修书一封,给李象送去,详细汇报此方的事情。

不汇报不行啊,他自己不敢擅专。

这事儿说起来可大可小,若是放那种猜忌的帝王,百姓给储君立生祠,你这是干啥?养望?下一步是不是要取朕而代之了?

当然李世民不是这种人,他现在对于李象的态度,就像是朱元璋看朱标一样。

现在朝臣夸他,基本上都已经有点审美疲劳了。

但要是夸朕好大孙?嗯,那你很有眼光哦,多夸夸,朕爱听!

现如今李象的地位,可比朱标稳固得多。

就算是老李现在想废李象,都得琢磨琢磨有没有什么不好的影响。至于朱标嘛……网上传闻他是史上最稳太子,但实际上并不是如此——他的稳,建立在朱元璋不想,而不是不能之上。

真要论最稳,那还是孝惠皇帝刘盈莫属。

稳不在于皇帝想不想废,而在于能不能。

江南东道的政令,同样影响到了岭南道。

现如今岭南道的实际掌权人是冯盎,在岭南相当于一方土皇帝,不过由于冯盎比较知趣懂事,知道岭南这一地不可能永世都归他所有,所以便接受了李象的暗示,请求朝廷派遣官员进入岭南道。

这也是李象临走之前,给李世民提的建议之一。

不止是岭南,就连回纥、契丹等部,朝廷都派遣了官员进驻,协助其部族进行管理。

在派遣官员之前,也是要经过严格培训的,李象尤其着重强调了,不允许派遣的官员在当地作威作福,拿着大唐的鸡毛当令箭,对所在部族予取予求。

并且李象还特地在朝中设立了一处机构,专门用于四方部族进京投诉驻地官员。

前车之鉴可太多了,归顺的部族可不是薛延陀这种反复无常的小人,万一把人家逼反了,到时候又要花费钱粮去平叛,这买卖简直亏死了。

在派遣官员的协助之下,岭南道也开始了灭杀血吸虫的活动。

困扰江南的问题,岭南同样也有。

岭南在这个年月,还不是后世那般繁华,多少沾点瘴疠之地的意思。

就算是在后世,岭南这个地方的蛇虫鼠蚁,都要比北方大不止一圈儿。

更何况是现在这个荒蛮的日子。

不过话说回来,虽说这个年月岭南瘴疠满地,蛇虫鼠蚁多到数不清,可大蟑螂这种东西却是没有的。

所谓的南方大蟑螂,学名叫做美洲大蠊,原产地是南美洲,在十七世纪的时候,随着国际贸易的兴起,被带到世界各地,同时也包括我国。

从那之后,美洲大蠊就在岭南扎根安了家,成为了岭南一霸。

好在现如今大唐人没有被大蟑螂困扰的烦恼,也算是一件好事儿。

在冯盎的带动之下,岭南同样颁布了灭杀钉螺的法案,与此同时,还颁布了禁止在池塘等水源边上大小便的法令。

一是为了卫生,二则是为了预防血吸虫病。

这年月遇到违反法令的人,办法很简单。

学不会重开就是了,重开之后保证学会。

你要是不想学那也行,那就重开到西边呗,反正欧洲不讲究这个。

与此同时,冯盎还从萧守道那边引进了甘蔗,他打算也在岭南开展种植甘蔗的运动。

无他,甘蔗赚钱啊!

糖是什么?糖就是开元通宝!

没人会嫌弃钱多,冯盎也是一样,哪怕他现在已经老得有些走不动路了。

不过岭南的改革,冯盎是向朝廷报告的,而不是对李象报告。

毕竟冯盎和李象也没什么关系,冯盎要负责的是朝廷,是皇帝,而不是隔着锅台上炕,去负责皇太孙。

日子一天天过去,很快就到了七月末。

农历的七月,换算成阳历,已经进了九月。

幽州的天气已经转凉,不再如前几日那般炎热。

李象坐在庭院当中的阴凉之下,神情悠哉悠哉。

最近前线的捷报频传,上一次李世绩传回来战报的时候,唐军已经和回纥等部合兵一处,准备对薛延陀的主力发动进攻。

“我手执钢鞭,将你~打~”李象摇头晃脑地唱着:“打~死你这~活王八——”

“殿下好兴致。”

狄仁杰的声音从门口响起,李象侧过头,映入眼帘的是狄仁杰的那张胖呼呼喜洋洋的脸。

“怀英啊——”李象拖长了声音,把手中扇子摇得吱嘎作响。

看到李象这副慵懒的样子,狄仁杰笑笑,走上前将信件递给他。

“殿下,京中来信,高阳公主的。”

懒散一点儿嘛,也很正常,毕竟都是年轻人,狄仁杰如是在心里说道。

听说是李漱的来信,李象伸出手,接过信件。

“喔,是棉花收获了。”李象一边看,一边笑着说道:“啊,啊哈,我就知道,把事情交给姑母去做,是最正确的选择。”

“棉花?那是何物?”狄仁杰好奇地问道。

李象放下信,刚一张嘴,便想起来自己还没和他说过这件事,便笑着说道:“看我这记性,忘了与你说了。”

“所谓棉花,就是白叠子,其果实可以制成棉花,而棉花可以填充至衣物和被褥之内保暖,其保暖程度不亚于貂裘;同时棉花又能制作成棉线,织作衣物。”

“原来如此。”狄仁杰恍然道:“如此说来,这棉花当真是利国利民的好东西啊。”

“谁说不是?”李象笑着说道:“前番我让人推广种植棉花,结果那些个百姓都不干,你是不知道,京兆府是说破了大天,他们也不同意,就是觉得这东西不能吃,种起来没用。”

“结果只能把这种棉花的活儿推给铁勒人,而今棉花收获,看到京兆府开出二十文一斤的价格收购后,那些百姓又开始反悔了。”

“既如此,那为何不在一开始便申明以二十文钱的价格收购呢?”狄仁杰问道。

谁知,李象却哼了一声。

“既不相信我,又想发这笔财,天底下哪有这等好事?这一次,也是明明白白让人知道,只有相信我的,才配发财。”

狄仁杰恍然地啊了一声,心里却是在暗笑。

好家伙,原来太孙殿下竟然有点小心眼儿。

不过这倒也无伤大雅,事实上他也表示赞同。

这天底下哪有那么多好事,京兆府又不是慈善机构,不会求着人家说快来赚点钱吧。

自助者人恒助之,就是这个道理。

堂堂大唐皇太孙的招牌摆在你面前,这已经是给了你莫大的机会,然而你却把握不住,那能怪得谁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