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大唐好圣孙! > 第303章 李象的新政策

大唐好圣孙! 第303章 李象的新政策

作者:林家龙女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1 22:51:00

第303章 李象的新政策

李象怀疑自己的姑姑有仓鼠症,但他没有证据。

不过收藏书信倒也正常,李象也有这个习惯。

李·仓鼠·明达看到李象呆滞的样子,不禁莞尔,伸手揉揉李象的脑袋,对他说道:“那象儿留着大家给你的信了没有?”

“那当然。”李象笃定地回答道。

反正家里也有的是地方,李象便让福宝将这些书信好好收藏起来,留到几十年之后也是个纪念。

若是留到几百年几千年之后,那可是文物。

就像是原本历史上李世民给李治写的“两度帖”一样。

当然也多少可能有点社死,毕竟天可汗的小秘密都被人给看光了,全世界的人都知道李世民“忆奴欲死”了。

其社死程度,多少和手机浏览器记录没删掉沾一些边。

“好好存着吧,这到以后都是纪念。”李明达轻笑着说道,而后站起身,对李象说道:“走吧,莫要让阿耶他们等急了。”

李象听话地跟着李明达走出去,外面老李的妃子们已经到了。

说是妃子们,实际上也就是俩人,一个是贵妃韦氏,另一个则是杨妃。

家宴嘛,现如今长孙皇后不在,韦贵妃是后宫之主,自然要肩负起皇后的职责,家宴也是要出席的。

至于杨妃其实本不应该来,但毕竟李愔现在立下这么大的功劳,李世民多少也是有嘉奖杨妃生儿子生的好的缘故。

对于出身名门望族,或是和皇帝伉俪情深的皇后来说,是子以母贵,譬如李承乾哥三个、马皇后的孩子等等;但对于后宫的嫔妃们来说,那就只能是母以子贵了,毕竟只有在孩子立下泼天功劳的时候才能被皇帝高看一眼,或者在儿子夺嫡成功的时候走向人生巅峰,从无关紧要的太妃晋级为一咳嗽后宫都颤抖的皇太后。

所以说一个人的成功,固然要靠自我的奋斗,同时也要兼顾历史的进程。

看到李象以后,杨妃很高兴,连声地对李象表示感谢。

毕竟这么一个不惹祸都烧高香的儿子,竟然在和李象混了一段时间之后,忽然就开了窍,不仅不惹祸了,甚至还立下了攻破敌国都城,生擒敌国君臣的成就。

这在以前,那可是想都不敢想的。

李象倒也没居功,只是谦虚地说道:“这都是六叔自己本事不差,若他真是那种不学无术之人,我再怎么提建议也是没用的。”

“你就别谦虚了,你六叔什么德行,我是最了解的。”李世民在边上说道:“现如今老六能有这样的成就,也和你的劝导是分不开的。”

说到这里,李世民又感慨地说道:“常言说得好,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古人诚不我欺啊。”

在老李的主持之下,宴会正式开始。

宴会的主题,一方面给李象接风洗尘,另一方面则是对李愔的成就表示高度肯定。

李世民表示,蜀王李愔如今能取得这个成果,是和李象的劝导密不可分的,作为大唐新时代的亲王,李愔做到了表率作用,堪称时代楷模。李象则表示,很惭愧,只做了一点很微小的贡献,六叔的成功,其实是和李世民优秀的遗传基因离不开关系的,正所谓龙生龙凤生凤,还是阿翁遗传的好——另一方面,则是杨妃的教育很成功,没有落下对李愔的教育。

李世民对李象的发言表示高度肯定,并且他指出,大唐的这些亲王,应当效仿李愔,投入到为大唐做贡献,发光发热的奋斗中来。

同时李象也提出,应当开展学习活动,学习李愔同……李愔的先进经验。

一场家宴算是完美落幕,除了李治有点不开心之外,一切都很完美。

宴会结束之后,李世民唤住李象。

“象儿,你等一下。”

李象本来还打算回武德殿快乐呢,听到李世民叫他,多少有点意外。

“怎么了,阿翁?”

“这么久不回长安,朕和你聊聊。”李世民今儿也没喝酒,吃的倒是挺多。

李象搬着锦墩,坐在了李世民的对面。

“这一出去就是好几个月,没有你这个小混蛋在身边,朕还是真有点不习惯。”

听到老李这话,李象翻翻白眼。

嘿,你这老李,我怎么就成小混蛋了?

行吧,你是皇帝,你说了算,小混蛋就小混蛋吧。

“以后非必要就不要出长安了。”李世民再次说道:“终归是一国储君,总在外面也不是一回事儿。”

李象倒也不反对,如果能在京城待着,谁愿意去地方呢?

这一次出去倒也是意外,毕竟他身为事实上的登州兼安东大都护府的最高长官,最适合协调北方的战事。

“都行。”李象摊摊手,又对李世民说道:“阿翁,其实我刚刚有一个不太成熟的想法。”

“你说。”李世民心情不错,颔首示意。

李象斟酌了一下语言,而后说道:“方才孙儿和三叔聊完之后,便在琢磨一个问题,您说汉朝开始将西域纳入版图,到了晋朝时西域又沦陷,再到如今大唐重新掌控西域,万一哈,我是说万一后世子孙不肖,一旦中央王朝失去权威性,西域再度丢失,如之奈何?”

“这个问题,朕也曾经想过,只是一直没有什么良策。”李世民拿起桌子上的橘子,开始剥橘:“看你现在这副样子,难道你有什么好办法不成?”

“办法倒是不多,馊主意倒是有一个。”李象摊摊手。

“馊主意也是主意,你不妨说说看。”老李掰下一半橘子递给李象。李象接过橘子,吃了一瓣,酸得差点没倒牙。

他龇牙咧嘴地把橘子放在一旁,开口说道:“其实刚刚我也在琢磨,西域距离中原腹地已是属于比较近了,然而往返传递消息仍然需要两个多月,更何况是距离西域更远的波斯。”

“既然如此,为何不在当地设立一个能够自行决断军政要务的机构呢。”李象试探性地问道。

李世民只是稍稍一想便给否决掉了:“不可,若是让其自行决断军政要务,万一羽翼丰满心生不轨而自立,届时朝廷又要耗费钱粮去平叛。”

“那若是……效仿西汉,封邦建国,分封叔叔们去边陲之地……”李象的话语循循善诱:“叔叔们是自家人,总不会想不开自立吧?”

你别说,你还真别说。

贞观十一年的时候,李世民曾经不知道哪块弦儿搭错了,钦点……钦定了十四位开国功臣,割地分封他们为世袭刺史。

所谓世袭刺史,其实就相当于西汉开国后分封的各侯,虽名为刺史,实际上就是一个个独立的小王国,封地内的税赋、军政管理等均由功臣子孙世袭继承,可永享其利。

当时的左庶子于志宁认为古今情况不同,恐怕不是长久安宁的方法,上疏争论。侍御史马周也上疏,以尧舜的儿子举例,痛陈利害,总之就是认为这个政策十分不可行。

最后还是被分封的十四个刺史出面,表示自己不愿意就藩,上表坚决推辞,李世民这才作罢。

但李世民可一直没有熄灭这个心思,老李这人足够仗义,对于一起打天下的老兄弟,还有自己的这些孩子,基本上都是平等地爱着。

只是他也只能在心里想想罢了,也无法付诸实践,毕竟他也不想做独夫,绕过那么多朝臣的反对,强行通过这样的政策。

老李这个人,毕竟还是从善如流的。

现如今听到李象这个建议,他的老想法又重新燃了起来。

对啊,与其让这些功臣们留在京畿道内兼并土地,不如给他们丢西域去啊。

正好也可以借着这个机会,将波斯那一块儿丢给儿子们,西域分成细碎的小块封给臣子。

“好,你说的这个办法,朕觉得不错!”老李连声称赞道。

“我觉得,不仅可以这样分封,而且还可以给予叔叔们,还有跟随叔叔们去拓荒之人高度自治权。”李象又说道。

“高度自治权?”李世民挑眉问道,这个“高度自治权”的说法挑起了他的兴趣。

“对,都护府肯定是不合适的,就像是扶霖以西的国度一样,国王把土地作为采邑封给大封建主,大封建主再把它封给自己的臣下为采邑,层层分封,层层结成主从关系,形成像阶梯似的等级制。”李象笑着说道:“他们之间的关系,以土地为纽带,通过这种层层分封而形成,由国王——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亭长构成,每个亭长下面都管辖着一个村庄,可以允诺,每个跟着拓荒的唐人,至少都会得到亭长的封爵,并且可以通过战功,来继续晋级。”

在查理曼时期,西方的侯爵还是边境侯爵,地位和伯爵差不多,还要到几百年后才确立侯爵大于伯爵的规矩。

刚刚李象的话,正是现如今西欧那边的制度,也就是传说中“我封臣的封臣,不是我的封臣”。

十字军之王,启动!随时准备召唤大唐皇恩碎地拳。

听到这个建议,至少老李觉得还是很靠谱的。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嘛,适当情况下采取两种制度也是可以的。

毕竟这年头,人们的想法都是故土难离,不给他们抛出一定的好处,谁愿意跟着你背井离乡,跑到比西域还远的波斯扎根?

“如今西突厥的阿史那贺鲁反叛,发兵平定西突厥的宣称也有了。”李象继续说道:“等到攻灭西突厥之后,波斯的攻势也应该提上日程了。”

李世民稍稍回想一下地图,颔首道:“前番波斯王子阿罗撼来朝求援,因西突厥阻塞交通要道,故而朕没有同意他的请求;若是此番能够平定西突厥,波斯的问题也的确应该摆到台面上了。”

“朕可是听说了那大食,北拒扶霖,东败波斯,若是坐视他吞并波斯的话,定然会成为我大唐前进路上的阻碍。”

说到这儿,李世民又问出了一个问题:“那你觉得,谁去波斯最为合适呢?”

“当然是三叔和八叔。”李象想都没想便回答道:“三叔骁勇善战,八叔沉稳果决,定能担负起如此重任。”

这例子倒也是现成的,李恪可是被李世民称赞为“英果类我”的人,而李贞……李贞虽说是能力稍微差了点,但对大唐的忠心那还是天日可鉴的。

听到这两个人选,老李仔细思索一番,竟然觉得还挺可行的。

“既如此,那朕过几日便问问他们的意思。”李世民颔首道:“总归是问一问他们的意见,这件事全凭自愿。”

“那是自然。”李象挠着头说道:“不过具体的细节,还是要再推敲一番,孙儿也不过是提出一个不成熟的构想……”

“嗯,我知道。”李世民颔首说道:“这件事情,等朕和朝臣商议一番,具体的细节,还要等到攻灭西突厥后,波斯再一次来大唐求援的时候再说。”

李象想了一下,波斯的下一次求援应该就在这两年,不过具体什么时候他也忘了,反正是隔几年就求援一次,大唐每次也是给予除了帮助以外的一切支持。

倒不是说大唐不想帮忙,实际上是真帮不上什么忙,毕竟远水解不了近渴。

但现在的情况不同了,李象提出的这个构想,老李还真觉得挺合适的。

背井离乡跑那么远,总归是要给人甜头,才能让人心甘情愿去奋斗。

“其实孙儿这个建议也不过是拾人牙慧,毕竟当初周天子就是这么干的。”李象笑嘻嘻地说道。

事实上也的确是如此,商末的时候其实商朝控制的地方有限,还是周天子将能臣和宗室分封到地方,靠着他们不断蚕食四夷,才有了后世战国末年那么大的疆域。

所以对待分封制,当然要用辩证的眼光来看待,更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这也是周天子当时的最优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