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大唐好圣孙! > 第317章 难说

大唐好圣孙! 第317章 难说

作者:林家龙女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1 22:51:00

第317章 难说

对于李恪的态度,李世民还是十分满意的。

别管是不是发自真心,起码他态度做出来了对吧?

这些个孩子当中啊,李世民心里还在想,除了老六以外,也就是这老三最贴心了。

至于那外面踢球的三兄弟,老李想到他们就下意识撇嘴。

自从李愔带两千人突袭倭国以后,他在李世民的心中便从“狗东西”一跃成为为父分忧的好儿子。

从一个天天畋猎屡教不改的惯犯,再到带两千人擒获敌国君臣的名将,李愔改变得还真不是一般的大。

当然李愔这人的内核还是一样的,以前有多浑,现在还是有多浑,不然的话也干不出来先斩后奏跑出去玩远洋航行的事儿来。

所以李世民有这样的转变倒也无可厚非,毕竟当初老六也的确不是个东西。

当然李愔倒也罪不至此,下面还有一个老五李佑托底,怎么着他都当不成最差的那一个,就算他现在和李佑一个轨迹,因为造反被李世民拿下,那他在老李的心中也会比李佑强。

李世民瞅瞅李恪,对李象说道:“象儿,去把朕的地图拿来。”

听到李世民的吩咐,李象甚至都没挪地方,撅起屁股从桌子下找到那张地图后,递给了李世民。

老李摊开地图,没急着和李恪介绍情况,而是问道:“恪儿,若是给你一个机会,你是愿意在大唐之中做一个闲散无事的亲王,还是愿意成为替大唐南征北战的贤王?”

你别说,李恪下意识就是心里一提。

他是谨小慎微惯了,遇到事情总是下意识想一想是不是有坑。

李世民当然也注意到了李恪的脸色,老李面色越来越黑,顺手抄起案几上的小枕头,对着李恪的脑袋上就是一砸。

“入你娘的,你把你耶耶想成什么人了?”

李恪尴尬地笑着,他现在也反映过味儿来了,按照他爹这个性格,要是想收拾他,还真用不着拐弯抹角去试探他。

觉得不顺眼,直接收拾掉就完事了,何必找那么多借口。

麻烦不说,还不符合胃口。

“阿耶息怒,孩儿也是……”

“你也是个屁。”李世民兀自虎着脸。

“阿耶,孩儿知错了。”李恪垂头说道,语气真挚。

“呵。”李世民面色稍稍和缓下来,而后说道:“你但说无妨,朕不会因为你说得不好就治你的罪。”

李恪回头又看看李象,李象注意到李恪的目光,温和地笑道:“三叔勿忧,这只是侄儿前些日子与阿翁商议的国策,当然这份国策还要看三叔您是否愿意才能决定是否施行,全凭自愿,如果您不愿意的话也没什么关系——你看我九叔不也挺好的?”

话音刚落,外面就传来李治那没心没肺的笑声。

贞观十六年的那个有些阴郁的小少年,现在已经成了阳光开朗大男孩儿。

该说不说,这成长环境对于一个人来说,该是有多么重要。

李象瞅瞅门外,心里没来由就想到了后世特别出名的儿童文学作品当中的哈利波特。

若是哈利波特成长在巫师界被邓布利多收养,而不是在姨妈家受苦,怕是从小来自四面八方的吹捧,能把他打造成下一个詹姆……不,或许是下一个詹姆乘以德拉科plus。

而李治也是同样的道理,从贞观十六年开始到贞观十七年吃鸡,见到的是两个嫡亲兄长因为皇位反目,一个瘸腿被废身死,一个被贬到京外,他这一生如履薄冰,有时候和武媚娘深入浅出交流的时候,总是问她自己是否能够走到对岸。

在这样的生长环境之下,李治有些阴郁也是情有可原,当然也逃不了他本身就有点这个性格的基础。

现如今的他生活在一个兄弟和睦的家庭里,自然和前世不一样。

“稚奴……是挺好。”李恪找了半天,没找到合适的形容词,只能用“是挺好”这个词儿糊弄过去。

不然呢,还能怎么说?我看稚奴好像个大傻子?

“那你呢,你想怎么做?”李世民再次发问道。

李恪坐在原地,开始思考人生。

难道就是为了闲着没事儿出去踢一会儿足球?

看出李恪的迟疑,李象再次煽风点火。

“三叔,我认为一个人的一生应该是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没有虚度’,你觉得呢?”

你别说,这话的感召力的确挺强的,至少李恪的眼睛一下就亮了起来。

他看着李世民,深吸一口气,目光逐渐坚定起来。

“阿耶,我决定了,我选择要为国征战!”

“好!不愧是朕的种!”李世民击节赞叹道:“我就知道你会选这个!”

说罢,他冲李象一伸手:“象儿?”

李象哀声叹气地从怀里摸出一吊钱,递给李世民。

“你们这是……”李恪愕然地问道。

李世民抚须而笑道:“方才我与象儿做赌,我说你肯定会选择为国征战,象儿说难说,现在看来,是我赢了。”

李恪深吸一口气,他怎么觉得自从象儿成为皇太孙以来,他的整个家都开始脱线起来。

“还请阿耶教我,孩儿应当如何去做?”李恪抬头问道。

李世民问李恪道:“恪儿,你还记得前年李世绩、苏定方率军出塞,平灭西突厥的事情吗?”“自然是记得。”李恪笑着说道:“孩儿恨不得为一小卒,随二位将军出塞。”

“贞观十八年的时候,波斯前来大唐求援。”李世民指向波斯的地图:“你看,波斯在这个位置。”

李恪走上前,颔首道:“这个孩儿知道。”

“在波斯的西方,有一个名叫大食的国度正在飞速崛起,他们北拒扶霖,东破波斯,在他们的攻势之下,这两个古老的国家节节败退。”李世民开始给李恪科普背景知识,“从贞观十二年开始,波斯便屡次遣使前往大唐,想要让大唐出兵帮助他们抵抗大食的入侵。”

“只是贞观十八年的时候,波斯与大唐之间夹着一个西突厥。”李世民指着原本西突厥所在的位置,也就是现在的瀚海都护府等地:“若是贸然出兵帮助波斯,万一西突厥南下掐断大唐的供应线,那么远征军就有危难了。”

“而今西突厥被纳入到大唐的治下,这一难处也就不复存在。”李世民说到这里,看向李恪说道:“朕打算在安西都护府以西,为你建立一个藩国,国比前汉诸侯国,世袭罔替,朕将全力支持你,你意下如何?”

李恪的呼吸逐渐粗重,西汉的诸侯王代表着什么,他可是再知道不过了。

西汉的诸侯王,可不是后世的亲王,人家可是正儿八经的国王,在英文的语境里是king,而不是prince;譬如李恪这个吴王若是在西汉时,那么他的正妻将不是王妃,而是正儿八经的吴王后;储君不是世子,而是吴王太子!

当然了,在西汉可千万别当吴王太子,就算当了吴王太子,也千万不要和某个大汉太子下棋……

真有人下棋不戴头盔吗?

只要李恪不傻,他就能明白这代表着什么。

代表着以后,他在封地当中,就是真真正正的土皇帝,而不是兼任某名不副实的大都督。

“果真吗,阿耶?”李恪抬起头问道。

“自然是真的。”李世民颔首笑道:“朕不止让你世袭罔替,若是能够开疆拓土,那么所得的土地就都是你的。”

“不用说了,阿耶。”李恪恶狠狠地点头:“这诸侯王,我愿意做!”

“好!不愧是朕的儿子!”李世民欣喜地点头:“那朕过几日便下旨,正式册封你为吴王,你的王妃为吴王后,并给你在大唐征募一万兵马的特权——至于你吴国境内的兵马,朕并不限制,能在当地征募多少,那是你的本事!”

“侄儿也会给三叔一些粮秣作为启动资金。”李象适时地说道:“毕竟三叔也是大唐第一个外封的诸侯王,还是我的叔叔,我这个做侄儿的,怎么着也要表示表示才对。”

“让象儿表示是对的,你就不要拒绝了。”李世民见到李恪想要客气一下,便阻止道:“你还不知道你这个侄儿?他可是咱们大唐的土财主,就连朕这个皇帝,都不如他有钱!”

“阿翁这就说笑了。”李象正色说道:“我哪里有钱?我的钱不过是大唐的钱……”

“说的这么冠冕堂皇,平时你挥霍的时候怎么不说这是大唐的钱?”李世民哼了一声。

“那不是,孙儿只是具有每天十二个时辰的批判性使用权罢了。”李象义正辞严地说道。

李世民:“……”

早知道这个孙子能整出许多歪理,没想到这理竟然这么歪。

批判性使用你还……

“哈哈哈……”李恪没忍住,笑出了声,“那为叔就不和你客气了,吴国还属于草创阶段,正是需要钱粮的时候,可要尽量多多支援我啊。”

“三叔放心,只要侄儿能做的,那就一定尽力帮你。”李象颔首说道,又看向李世民:“不过阿翁,这三叔的封号,若是封在西域的话,是不是国号也要改一改?毕竟历史上的吴国可都是在会稽这一块儿呢。”

“嗯,你说得有道理。”李世民颔首,琢磨良久后,瞥了一眼李象说道:“吴国就吴国吧,反正左右不过是一个封号罢了,从你三叔就藩开始,吴国就不会在会稽,而是在西域。”

“我看阿翁您就是想不出合适的名字了。”李象低声吐槽道。

李世民当然听到了李象的吐槽,不过他倒也没和李象一般见识。

没办法,这孙子日常就这样,和他一般见识?那得气死……

他对李恪说道:“最迟明年,恪儿你就可以就任了。”

“怎么这么晚?”李恪不解地问道,他是真的着急。

作为一个颇有雄心壮志的皇子,他这生的梦想就是建功立业,成为像他爹李世民一样的天策上将级别的人物。

只可惜他并非嫡长子,只能空有一身抱负,在大唐之中蹉跎人生。

现在李世民和李象给他计划出了一条梦中才敢梦到的路,他当然迫不及待,想要过去大展拳脚了。

“你以为就你一个人去就藩吗?”李世民笑着摇头:“正所谓三军未动,粮草先行,从国中官员,再到钱粮,哪一个不是需要准备的?再说你就这样拍拍屁股去西域就藩?难不成要学李愔那个王八蛋,和你阿娘一个招呼不打就走吗?”

“阿耶教训的是。”李恪低下头,认真接受批评。

“这段日子,就留在翠微宫吧。”李世民叹了口气:“你如今封地上的事务,就交给当地长史去处理,过几日把家眷接到终南山,明年就要去就藩了,也多和朕亲近亲近,日后再想见面,可就难喽……”

“好的阿耶。”李恪连忙说道。

“这段日子,多陪陪你娘。”李世民目光闪动地看着李恪:“你阿娘就你和老六两个儿子,老六那个小混球又出了海,你也要出去就藩……”

说到这里,李世民就没继续往下说。

这一次前来终南山,李世民当然也是要带家眷的。

毕竟他才五十岁,还是一个有生理需求的男人。

所以他不止带上了年轻貌美的徐惠妃,还带上了杨妃。

李恪听到这话,也不由得心中感慨,扑簌簌地落下泪来。

但还能怎么办?为了出去拼搏,也只能如此了。

李象现在多少倒是了解苏轼的苦心了,正所谓惟愿我儿余且鲁,若是李恪和李愔这两兄弟哪一个笨一点,没心没肺一点,都能留在长安伴在杨妃的左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