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唐之开局摊上个皇帝群 > 第十六章 博弈天下,工资制度!

第十六章 博弈天下,工资制度!

身为帝者。

四海之内皆升平,不道民之苦,不经民之哀,如何得知民之生计所需坚苦卓绝之处?

此乃大德!

“那你认为,该如何解决?”

李世民本打算听听李恪的建议 ,没想到,成了他洗耳聆听教诲。

关键是,李恪的话,的确给他新的思路。

“此问,设立三步,第一步解民之饥荒,第二步解民之生计,第三步解农业循环!”

李恪微微沉思,继续说道:“大唐如今,每遇灾荒,皆由寺庙开设粥厂,圣上恕儿臣直言,此事只让一个民间机构来办,合适吗?”

“哪怕大唐一万座寺,能填饱几万灾民的肚子?”

李二顿顿,思虑一番后道:

“你是说,此事让三省六部其中一部去办,加之绝对严明的律法,将赈灾落于实处?”

“不错!”李恪眼睛一亮,和聪明人说话就是轻松,“公事公办,更能体现大唐爱民如子心切!”

“此事由工部负责,设立各州稽查队,直接由中央监督,保证每一口米粮都进灾民腹中!”

“至于赈灾钱款,大唐商人众多,货物流通的便利为他们带来财富,大灾时,绝不能让他们发灾财!此乃,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李世民目光更明,李恪这话属实刷新了他的观念。

他本以为,李恪的点子若实行,必要打破如今三省六部管辖。

但李恪却反其道而行之,直接由六部之一负责,而监管,则是让他这个皇帝亲力亲为!

试问,律法之严明,和天子之龙威哪个更有慑意?

甚妙!甚妙!

李二对眼前这个不学无术的儿子越来越欢喜,有如此见地,他儿子都比金殿那些吃干饭的大臣好!

“接下来是复民之生计,生为生存,计为技术,计养民生,生辅计存,此为一循环。”

“只不过,此法若是实施,难上加难!”

李恪不说话了,李二指尖疾驰脑中不停闪过诸大臣的折子,随后只道一声:

“确实不易!”

李恪的法子,他不是没想过。

老百姓没有手段,只能靠苦力去养家糊口。

于大唐而言,费之又费!

看着李二思考的神色,李恪再次开口:“只不过,此事想要落实,也不是无法。”

“六部其中礼部,工部,兵部,户部,可以将漂染,铸铁,制械,统算等无关机杼的制艺下方,而不是放任百姓敝帚自珍!”

“如此以来,不仅能制造更多就业岗位,如甚可以招为公用,从而缓解大唐人才紧缺之现状!”

李二再次陷入沉思。

这个儿子。

给他的惊喜越来越多。

就连这种机重大臣没想过的提议,他都能如此轻松若然的诉出。

可见,此念在他心中已存多时。

而且李二还想到,大唐边疆维稳,所需兵器人马越来越多,此案真要实行下去,兵器定然不缺!

以复难民生计,还能强兵军备!

被震惊半天的李世民突然有种领先李恪一步的意思。

只不过下一秒,李恪就摸着下巴道:“而且,其中制造出佼佼者,还可以专为皇家兵家供应。”

李二苦笑一声,原来都在这小子的算计中。

天才!

实在是天才!

“那你最后一问,恢复农业循环又是何意?”

“如果上计实施,百姓见技艺能赚更多钱,都去学计,而轻了农业导致存量无几,着实有点买椟还珠的意味了!”

如果说,李世民前面还带着与李恪探讨的意思。

此刻。

他完完全全在请教!

从古至今,维稳集中,失均则万法如蚁穴溃堤!

皇帝不仅要让大臣之间势力对等,着眼于天下,百姓也要形成平均之态。

李恪顿笑,抿了口茶。

他何尝看不出李二态度转变?

只不过和聪明人商讨天下大事,着实爽快无比!

“此计,就需要圣上来作为其中,定稳不失均。”

“分补农田,给予田补,赋税减免,大丰时余量皇家收购,保证田农劳作成本极大降低!”

“大旱大水时皇家救助,岂不能保证农田劳作均衡?”

李恪娓娓道来。

李二听完思考了一会,手掌忍不住拍着自己的大腿,再次看向李恪时,如同饿了十天的虎狮。

太妙了!

只不过李二有个问题,技艺和农业其中的均衡,实在太难拿捏。

尤其是农业。

大丰时盆满钵满,大灾时颗粒无收。

再看技艺,日日夜夜劳作,拿到手的钱又很稳定。

不见涨幅。

虽说养家糊口即可,稳定和看天吃饭,不难作出选择。

似是看出李二的迷惘,李恪端起狼毫,撕来一卷宣纸,李二目光寸步不离!

“维稳,我此处又有一计。”

“那就是,为百姓引入工资制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