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摊牌了,你爹我是朱元璋 > 第八章 真乃圣人之言啊!

第八章 真乃圣人之言啊!

从百姓中来,到百姓中去?

直白质朴的言语沉声响起,置身骇人风波的中的百官都眼眸一愣。

今日爆出如此大案,皇上会为此事勃然大怒,他们都能理解,也感同身受的痛心和羞愧,甚至有不少人纠结于同僚之谊和大义之间难以抉择,就算听见皇上怒斥都不奇怪,却是没想到竟听到这么一句话。

莫说武将们一脸懵逼,就连不少大儒出身的文官,也愣得缓缓抬头。

这是个什么说法......?

万众瞩目下。

朱元璋神色动容地沉声出言,面容中满是惋惜。

“诸位爱卿,咱出身贫寒,当年也是连饭都吃不起的老百姓,你们中不少人都是如此,当知晓百姓之苦,不忘起义举事的初心,无论何时,都要牢记当年的困苦!”

这话一响起,如常遇春之子常茂,梁国公蓝玉以及信国公汤和等出身百姓的武将,都颇有感触地连连点头。

他们多数人都是自白身起义,搏杀多年才有了今日的地位和功勋,也自然更懂圣上之言,直到今日还不忘曾经的困苦,也对百姓的艰难感触颇深。

文官多为士族大儒,或是饱学之士,就没有这般身同感受。

唯有众官之首静立的李善长,在此刻缓缓抬头,听着这话,总有几分似曾相识之感。

好像......

在哪儿听过来着?

注目而去。

皇帝陛下颇为感慨地沉声出言,眼中颇为动容。

“众爱卿,咱从当年的穷苦百姓,历经多年征战才平定了天下,多少兄弟埋骨他乡,多少血泪流在当年,从百姓中来到了朝堂,坐拥着大好的江山,这份太平的日子不易啊!”

“可咱如今富足了,百姓们还在困苦之中,虽说比前朝好过不少,也还是有不少人温饱都难想望,你们都是大明的官员,难道就能坐视不理?”

“如今个个高官厚禄,就忘记了天下疾苦的百姓,忘记了开国的初心?!”

“咱从百姓中来,也要到百姓中去!”

“无论将来大明如何,为官者绝不能只看大好江山,更要看得见百姓的疾苦,满嘴盛世大话不可取,为了这些贪官求情,便是辜负了无数穷苦百姓的愿望,对不起天下子民啊!”

... ...

动情悲切之言响起,百官大为震撼。

此时此刻,他们才算真的明白了,何为从百姓中来,又从百姓中去,细细回味之下,只觉得此言发人深省,不亚于先贤圣言啊。

武将们如遭雷击,文臣们如闻天音!

包括不少大儒出身的官员在内。

没人能想到......

曾经出身贫寒学识浅薄的皇上,竟然能说出这般富含深意的醒世恒言,质朴的短短一语,已然包含了大明的治国本心,堪称立命之本啊!

圣贤之言。

真乃圣贤之言啊!

当他们还在顾虑所谓的朝堂稳固之时,皇帝陛下已然放眼于整个天下,甚至连治国之本都拿捏的清清楚楚。

这就是差距啊!

这便是为君者的眼界!

圣上,果然是深不可测啊!

这一刻,无论文臣武将先前有何等争议,全都深深地折服,愧疚崇敬交织的叹服拜见,响彻了整个朝堂!

“皇上圣明!”

“皇上圣明!”

“皇上圣明!”

拜服的一片身影里,太子朱标也是目露震动,方才明白父皇的深意,大为折服,全然收起了自己狭隘的心思,只有一脸的崇敬。

山呼海啸之中。

李善长俯拜做礼不敢言语,眼角都快抽抽了。

好家伙......

他说这话怎么如此耳熟,原来是那年轻的庄主朱怀所言,一个年轻人的随口之言,竟被陛下用来教诲群臣,这事儿要是传出去,天下人都得傻眼了!

可吐槽归吐槽,此刻再度听闻此言,李善长也不得不承认,这话确实很有水准,连他都自叹不如啊。

至于传闻出去......

祸事缠身的李善长自顾不暇,早就如履冰波,他可不是傻子,也就心里想想而已,绝不会做出这种损害皇上面子的作死蠢事!

满朝崇敬臣服,百官俯首而拜。

朱元璋端坐龙椅,享受着文臣武将同心的赞誉,心中的郁结纾解不少,尤其是看到一干大儒也万分敬佩,成就感顿时滋生心头。

当即气度非凡出言,帝王之气彰显无疑!

“众卿平身!”

躬身做礼的群臣起身,眼里的崇敬尤为明显。

望着目露钦佩的太子,朱元璋颇为欣慰,再看神色坚定的群臣,他心中纵然还未贪腐巨案震怒,却对于大明江山充满了信心。

打手一挥降下彻查严令,在百官的齐齐应命下就此退朝!

纵然诸多贪官接连哀切求饶,也再无人出言求情,上下齐心的朝堂里,唯有整治贪腐重拾初心的坚决!

哪怕圣驾离去。

百官于皇城之中相继而出,也为今日的朝会感到振奋,热议之声不绝于耳,赞叹之言环绕四周。

在一片振奋惊叹中。

生性谨慎的汤和不露声色前行,向来聪慧的他隐隐之中觉得有些古怪。

作为大明朝极少数能得善终的开国功臣,汤和深知圣心,也对朱元璋极为熟悉,聪慧和谨慎绝非常人能比。

纵观整个朝堂,也难有人能相提并论,甚至罕有人知其心思,大智若愚四个字最为贴切不过。

行走在皇城之中,汤和从未多言,心中只有一种明显的异样之感,以他对圣上的了解,今日的圣贤之言,并不符合圣上的口吻。

说难听点,论行军打仗,当今圣上绝对勇猛无敌。

可若是说起论述治国之道,讲什么大道理之类的......

那就差得多了。

犹记得当年,圣上起事之时,连大字都不认识几个,绝对就是泥腿子而已,哪怕这些年苦读典籍,又虚心请教不少大儒,也不可能有这般成就啊。

毕竟,圣上治国凭的是本心,而非高论。

难不成......

圣上又得到了高士辅助,一如当年的刘伯温?

狐疑之际,汤和悄声四顾,望见了同样沉默前行的李善长,突然想起昨日李善长陪着圣上出宫之事,顿时眼眸一滞!

下一次,定要想尽办法跟随才是。

真要有那等高人......

今后当交好才是,说不定就可趋服避祸!

百官眨眼离开了皇城,近臣和太子却被皇帝单独召见,君臣们共处于一处宫殿闲谈,比起朝堂亲近了不少。

常茂自不用说,既为常遇春之子,又是太子朱标的大舅哥,妥妥的皇亲近臣,蓝玉同为开国功臣,为常遇春的妻弟,也就是太子妃舅父,也相差无几。

即便太子妃常氏病故,这份亲情也非其余官员能比。

两人都和太子朱标有极为亲近的关系,此刻被圣上传召,又与太子朱标同行拜见,绝非偶然,而是朱元璋为太子打造的超一流武人集团班底骨干,作为将来大明的预备根基。

此刻,几人陪着落座,皆敬佩赞叹,朱元璋听得很是欣慰,言谈间亲切不少。

几番指点教诲过后。

望着常茂几人和儿子亲近,朱元璋心底羡慕,不禁想起曾经的热血岁月,也是如这般兄弟凝聚。

感慨之余,关切地问起了老兄弟徐达的近况。

“咱有些日子没见魏国公了,不知他病情如何啊?”

闻言,常茂神色凝重起身,蓝玉也相随做礼。

“禀皇上,魏国公旧伤加重,恐......”

这话一响起,朱元璋惊得难以置信,急切注目问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