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我,大契昏君,败光国运成天帝 > 第0381章 又是谁在背刺朕?

第0381章 又是谁在背刺朕?

顾布德说道:“下官听说,在利亚大陆那边,基本上都是以乡镇聚集在一起的。”

“治安方面的维持,也是单凭众民的自觉。”

“有些乡镇会推举出一名德高望重之人,来担任主官。”

“下官便认为,何不将他们制度正规化呢?”

“由咱们南洋都尉府授予实权和官印,然后把利亚大陆的事情全都交由给他们来自管。”

王月想了想,他确实不太喜欢这样的方法。

作为刑名家的学者,王月更喜欢大契朝廷现在这种,由上至下科层制度的官制。

但他其实也是明白的。

在乏于管理的情况下,现如今也只能用顾布德所说的办法了。

不过,他猛地抬起头看向了顾布德。

“没想到啊,你居然是黄老之学的信徒!”

顾布德也没有藏着掖着,淡淡的点了点头。

现如今,诸子百家复苏。

大契日益强盛的今日,每天都会遇到新的挑战和问题。

当遇到了这些新挑战新问题的时候,若是单纯的依靠儒家之学来解决,自然是没有办法做到的。

就比如经济方面的问题。

这就需要阳子居学派的学术来寻求解决的办法。

再比如,遇到了工业发展方面的问题,那墨者的学问就能起到很大的作用。

这就更不要说兵者与刑名家,这种一直都没有断过传承的学派了。

但黄老之学,这门学派可是很久都没有人提及过了。

不过,这黄老之学在曾经,那也是红极一时的主流学派。

想当年黄老之学盛行一时的时候,汉帝就是以此学派来治天下的。

黄老之学最为讲求的,就是清静无为。

黄老之学的根本,正好很适合现在的利亚大陆形势。

利亚大陆现如今最缺的就是管理者。

所以动用黄老之学来治理一方,的确是个很好的出路。

王月虽然打心底不认同黄老之学,但事到如今也没有什么其他的办法可用了。

他便对顾布德说道:“即使如此,那就有劳顾长史亲自去利亚大陆一趟了。”

顾布德点头抱拳:“义不容辞!”

就在顾布德去往利亚大陆的途中,远在千里之外的皇宫之中,方景也迎来了这个月的结算。

系统的声音,依旧是那样。

回荡在方景的耳边,一行行文字毫无预示的出现在了他的眼前。

叮!

国运清点结算中。

上月国运结余:14,6000点

本月国运结余:15,4000点

本月累计折损: 8000点

江山恙图鉴正在修复中……依旧无法修复。

京花轨道:建设中,进度90.11%

同化安南:实施中,进度72.33%

国战北辽:已完成(1/5)

西征古波斯:进军中,进度25.33%

西征身笃:进军中,进度17.11%

开拓利亚大陆:3.43%

提示:本月国运结算处于增长状态,无法完成图鉴修缮。

……

看到系统结算出来的数据,方景差点没一口老血喷出来。

这个月朕什么都没做,怎么多出来的一万两千点国运?

方景最初以为是系统计算出错了。

但看见系统给出的理由之后,彻底麻木了。

宿主兴建皇陵迁徙勋贵,使得直隶地域大治!

尼玛!!!

方景想哭都哭不出来了。

这是谁啊!

谁又在背刺朕啊?

朕什么时候让你去打压勋贵了?

等等!

打压勋贵这件事,一定是付薪翰做的!

这个付薪翰!

方景气的牙都痒痒,要不是不能杀了他,方景恨不得已经动了杀心。

付薪翰!

你居然又在背刺朕!

唉……

可是兴建帝陵这件事,确实是朕的主意,要是怪他有点……

不行!

就是付薪翰的问题!

方景也算是勉勉强强找到了一个情绪的宣泄口。

让这个狗东西去巡查学政,他怎么就去打压勋贵了呢?

方景立刻执笔写了一道圣旨,其中的意思很简单,就是措辞严厉的说了一顿付薪翰。

“朕是让你巡查学政的,地方上的事情,你给朕少管!”

还有,吐蕃内乱是怎么个情况?

看到系统给出的提示,方景立马叫来了赵广辛。

“你去,给朕把西域的情报都拿来!”

同时,方景也差人去了皇后的寝宫,找到了所有关于西域的折子。

这不看不知道,一看着实是吓了一跳。

一大推关于西域的折子中,方景一眼就看到了夏建宁署名的折子!

在吴迪的缜密计划之下,吐蕃拉色王的亲兵大军,大败!

吐蕃四方大论密谋杀害了拉色王,如今吐蕃已经深陷内乱之中。

这个吴迪!

他也是一而再再而三的背刺朕!

不是说好了,他就是在禁军中打狼的废物嘛?

怎么去了西域就这么勇了?

不行!

是可忍孰不可忍了!

朕绝对不能让他继续在西域前线待着了!

方景立刻说道:“来人啊,给朕拟旨!”

“最近倭国不太平,发生了多起叛乱之事,倭尉上书奏请我朝派兵平乱,朕有意在倭国设立安抚使衙门,将一切倭国事务从高立安抚使衙门剥离!”

“倭国安抚使衙门设立在东瀛城,第一人安抚使由吴迪担任!”

小太监在一旁一字不落的记录着。

赵广辛听得则是一愣一愣的。

这个吴迪果然是圣眷正隆啊!

大契朝廷向来都是讲究个文武殊途,以文制武的。

文官和武将的晋升路完全是不同的,而且向来都有文官压着武将的传统。

就比如在出征之前,不管大小战役,那都必须有文官坐镇。

说白了就是,武将向来都是没有高层决策权的。

朝廷就算是发生的很大的战事,需要请来武将了解情况的,也只会请些勋贵,而且只是来了解情况,根本就不会和武将商议什么的。

玄宗侯玄天策,这位老将军,他能够在朝中说上话,并非是他将军身份的原因,而是因为他的大宗师境界,再加上他勋贵的身份。

所以说,大契重文轻武的传统,可见一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