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我,大契昏君,败光国运成天帝 > 第0460章 来自南洋的举人

第0460章 来自南洋的举人

而且答辩也不像策论那样,不准许列举其他的。

换种简单的说法就是,这种方式既杜绝了豪门后生垄断科举的可能性,又给了寒门子弟一次展示自己的机会。

陛下圣明啊!

芈婉儿依旧是用那种崇拜的目光盯看着方景。

陛下果然是圣主明君!

这场争论的结尾,是以方景下达了圣旨来收场的。

当看见答辩的题目之后,不管是翰林院还是国子监,所有人都闭上了嘴巴。

还得是陛下啊!

居然能够想得出如此神法,能够做到两全其美!

既然一定敲定了,那接下来礼部要做的就是把考试的形式给固定下来。

这题目就是日后县试和州试的考题了!

春闱大考的准备工作,依旧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

而此时燕京城的各大酒楼,也已经提前开始热闹了起来。

再有六个月,燕京城就要举行会试了,各地的士子们都要齐聚这里。

大契的会试是要考策论的,所以很多的学子有条件的情况下,都会提前来到燕京城,到处向朝中重臣去投递自己的文章。

这种情况在前朝的时候就已经有了。

士子们会向自己中意的大臣送去文章,这种情况被称为行卷。

前朝时的行卷,是士子们为了引起主考的重视,甚至演变到后来还称为了一种贿赂的手段。

在前朝科举舞弊的情况很是盛行,其中的原因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因为这种行卷之风。

但现如今大契的科举制度和前朝已经有很大的不同了,泄题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士子们现如今投递自己的文章,也是为了能在燕京城先一步扬名。

只要能够成为有名气的士子,那在会试的时候总是会有一些照顾的。

不过,这种私下攀附朝臣的事情,依然被很多人不看好。

政事堂就下过令,要新朝报在会试期间,新增加一个版面。

这个版面就单独用来刊登士子们的文章。

法令一出,翰林院负责新朝报收稿的编纂们,可是忙碌了起来。

士子们纷纷将自己的得意之作,投递给新朝报。

他们希望的就是有一个机会,扬名而已。

南洋郑家的少爷,郑景。

他也是刚刚抵达燕京城。

他是南洋的士子,本来是想要赶上九州物博会的,但却没想到路上遇到了风暴,耽误了小半个月的行程。

郑景抵达燕京城的时候,花灯晚会都已经过了好几天了。

虽然心中是有些遗憾的,但人好歹也算是平安的抵达了,这也是好事一件。

当郑景初次看到燕京城的繁华时,他也是大吃了一惊。

岷里拉在他的心中,那已经是相当繁华的存在了,可和燕京城一比,简直就是云泥之别。

在燕京城,郑景很快就遇到了很多,从全国各地奔赴燕京赶考的举人。

他突然意识到,自己原来并不是家人所说的天才!

这郑景年少时在家读书,家中又是大商贾,请来的自然都是名师。

就连南洋都尉府顾布德和王月,两位大官都赞叹他是难得一遇的读书奇才。

这一交流才明白,为什么王月和顾布德只是说他是奇才,而不是天才了。

他和这些举人相比,最多也只能算是聪慧,根本算不上是什么才。

果然啊!

燕京城果然卧虎藏龙!

郑景决定不住在租来的雅间当中了。

他要和这些士子们一同,住在国子监的宿舍之中。

为了能够方便进京赶考的士子们,土铭特地将国子监中的上百间校舍拿了出来,免费给这些士子们使用。

不少的士子都选择住进了国子监中,一方面是能够方便和同窗们交流,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元学的领袖,土铭他在国子监担任祭酒。

在土铭授课的时候,士子们都是可以过去旁听的。

“郑兄台!”

郑景住进了一间紧靠边缘的宿舍。

因为这次进京赶考的人实在是太多了,国子监的校舍也没够分的。

所以大家就一屋装五人,将就的住下了。

郑景是和一个闵州的举人,熊泰住在一个房间中的。

“真是想不到,郑兄台居然是来自南洋?”

熊泰对郑景的来处很是惊奇。

没想到大契居然已经有了南洋的举人!

郑景说道:“王都尉到了南洋都尉府之后,就补办了一次州试,小弟侥幸中举,不值一提。”

“南洋文化本就缺失,远不如咱内地文华锦绣,我这个举人还是水分很大的。”

熊泰却憨厚的笑了笑说道:“郑兄台过谦了。”

“能够在众多士子中高中,那就是有真才实学的!”

“我看郑兄台家境也算优渥,怎么住在了这里呢?”

熊泰穿着一身打着补丁的麻衣,虽然破旧了点,但也是十分得体干净的。

完全能够看得出来,这熊泰的家境特别一般,但绝对是个非常努力的人。

可是郑景就不一样了。

他穿着一身的纺织绸缎,还带着一顶裘皮大帽,一看就是大户人家的公子哥。

郑景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小弟家中不过是在南洋有几处庄园,算不上什么豪族。”

熊泰自然知道郑景是在谦虚,他也知道在南洋有庄园意味着什么。

不过,熊泰是个有涵养的人,虽然他的家境不富,但待人接物还是不卑不亢的。

他对郑景没有谄媚,也没有因为郑景的家境而对他过分的热情。

郑景也能看得出来,熊泰这位同窗,一定是个有真才实学的人。

所以他并没有摆出公子哥的架子,而是真心的和熊泰进行着交流。

两人都是举人,所以谈起的事情也无非是最近的科举事情。

郑景说道:“朝廷不用八股,也不考策论,居然搞出了一个答辩。”

“小弟觉得,今天的考生实在是太难了。”

对此,熊泰也是点了点头。

两人能在二十左右岁的年纪就中举,这已经能够说明他们都是很有才华的读书人了。

日后中的进士,那也不过是时间早晚的事情。

但作为一个过来人,他们自然也会关心县试和州试。

这次朝廷发生了这么大的变革,可以说整个大契的读书人都在议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