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鉴宝神瞳 > 第二百五十九章 苏培盛制

鉴宝神瞳 第二百五十九章 苏培盛制

作者:黄金指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1-19 04:10:12

第二百五十九章 苏培盛制

鉴宝神瞳正文第二百五十九章苏培盛制“呵呵,你觉得这砚台值钱?”何林眉头一挑,淡然问道。

那中年汉子点头如捣蒜:“昂啊,我觉得值……生前我爸可在意这砚台了,作画写字纸笔换了无数,就这砚台一直用到老都没舍得丢!”

何林听后摇了摇头,低笑道:“先生,你父亲爱惜这砚台我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但实话给你说吧,这方砚台不过是民国时期仿清品而已,值不了多少钱!”

“什,什么?!”

中年汉子听到这话,吓得忍不住咽了口唾沫:“呵,呵呵,小兄弟你可别开玩笑。”

“呵呵,我像是在开玩笑吗?”

何林咧嘴一笑,样子看上去就像个刚毕业的单纯少年:“先生,这方砚台乍看之下虽说跟清代卧牛望月澄泥砚相差无几,但只要细看就能看出端倪。”

说着,何林一指砚台面部,“你看,这方砚台虽乍看雕工精细,实则却下笔较为呆板。所雕云纹刀法不为侧锋斜入,而且描刻痕迹很重。”

“这一点与古人砚台雕刻技术追求的清醒脱俗,飘逸灵动大为相悖,更何况澄泥砚从唐朝起就为皇朝贡品,更不会出现这种劣质刀工。”

“同时,砚台新月的位置有悖常理,澄泥砚纹饰中,无论新月或满月都深入云间,半隐半现,而此新月完全挂置云前,同样跟古人风格不一。”

说完,何林将砚台一反转。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在砚背面右下角印有“乾隆年制”四字篆书款,识其字迹,松懈涣散,章法凌乱,较真款相比更是差强人意。”

何林嘴角冷笑一声,淡然道:“先生,你要是觉得我说得这番话不能让你信服,你可以再多走几家店铺问问。”

那汉子一想到之前走访那三家古玩店老板的态度,再听到此刻何林年纪轻轻就侃侃而谈说得有理有据的气势,心头早就信了七八分。

只是碍于价格问题,他不得不厚起脸皮问道:“那,那个……小兄弟,这砚台你收的话能给多少?”

何林伸出两个手指头,沉声道:“这砚台好歹是个民国物件儿,我给你出2000块,已经绰绰有余。”

“两……两千块?!”

中年汉子眉头紧皱,想了想说道:“小兄弟,这三样东西你一并收了,一共给个5000成不?”

何林摇摇头,伸出四个手指:“最多4000!”

“才4……4000块啊。”

中年汉子眼中犹豫不决,咬牙道:“小兄弟,这4000不好听,你多加500,就500成不?”

“4500!”

中年汉子一个手比四,一个手比五,赔笑道:“你看着大热天的,我也懒得再去其他店铺转了,你就行行好。”

“成,就依你的4500!”何林也不墨迹,一口答应了下来。

中年汉子眼睛一亮,“嘿嘿,谢谢,谢谢你啊小兄弟!”

“哎,我话还没说完呢,先生。”

何林伸手一摆,沉声道:“你刚才说了,这些是老爷子的东西,按说继承祖物,来路算是很正。”

“但是这都是你的片面之词,也没个依据,我这开店的摆开八仙桌,迎接四四方!”

“不管是有个刮风,还是下雨的事儿我都得受着,所以呢,还是得求个稳,咱们得立个字据。”

中年男子并没有立即回答。

何林见状又补了一句,“不然,就是白送我我也不要。”

“好,就依你的,立个字据!”中年男子这才点头答应。

王维取来纸笔,中年汉子掏出身份证,何林核对后才立下字据,点了钱,交接了东西,中年汉子这才乐呵呵的离店而去。

王维拿过收起字据,留意了一下,原来那汉子姓董,叫河东。

“何哥,你这一通忽悠可真是一点都不留情啊!”

见董河东走远,王维这才拿起那棋篓细看,嘿然道:“这玩意儿应该是清代的东西吧?你可真够黑的啊!”

“我呸!老王你这话可就说得差点意思了。”

何林呸了一声,拿起匏器笔筒看了看,笑道:“哼,像他那种没良心的不孝子!我还能让他占半点儿便宜?”

王维一听,嘿然道:“嘿嘿,确实是这个理儿。”

说着,他将棋篓反过来一看,只见底端有一个四四方方的小印。

苏培盛制!

“咦?!这苏培盛……名挺熟,一时却想不起来。”

王维眉头一皱,脑袋嘀咕道:“他干什么的来着……”

“噢!我想起来了!”

突地,王维一拍巴掌,豁然道:“这人是个太监!”

何林将手里的笔筒也反过来一看,同样底部有一个四方小印,笑道:“呵呵,现在大部分人都只知道李德全,哪有几个还知道苏培盛的,不然这小子也不会几千块就把这些东西给卖了!”

苏培盛是康乾时期的总管太监,那可是太监中的一把手,就连清代“御赐”恩济庄太监茔地也是有墓碑并留下拓片的角色!

后代电视剧《甄嬛传》,《宫锁珠帘》之列的清宫戏中那也是时常出现的人物。

根据清代《永宪录》中的记载,“培盛幼侍圣祖。与魏珠俱加信用。朝臣多相交结。”可见其当时地位之高,在朝野之上人脉之广!

这匏器底部所写的“苏培盛制”,绝非是一个总管太监制造匏器这么简单,其中代表的,那是康熙皇帝的宫廷御用器。

康熙皇帝特别偏爱匏器,当时备受恩宠的苏培盛,自然而然的就成了康熙的制造“代理人”。

由此,苏培盛还得了个“苏葫芦”的外号!

在康雍乾清三代,匏器多为官方制作品,除了皇帝,也多为王公大臣使用。

目前大多数流传下来的器件儿都放在博物馆里,例如燕京故宫大约藏有匏器几百件,流入民间的倒是很少。

所以说,现在的家和玩家都很难收集到清中期的匏器。

这也随之而产生了一种怪现象。

那就是匏器的人很少,在界掀不起什么大风大浪,但是一旦有清中期的匏器出现在市场上,拿立即会称为焦点,引起各地家的关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